发改委将编制城镇化规划 启动最大内需市场
国家发改委明年工作的重点,从过去通常的八项变成了九项,新增加了城镇化内容,此意味着未来最大内需市场启动。
12月18日,一年一度的发改委工作会议举行。
与往年不一样的是,国家发改委明年工作的重点,从过去通常的八项变成了九项,新增加了城镇化内容,此意味着未来最大内需市场启动。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会上指出,尽管年初以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但是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转型发展空间和潜力广阔,稳定和扩大外需仍有可为。
他除了和往年一样继续强调要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等内容以外,明年的工作新增加了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内容。
这包括要科学编制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着力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抓紧研究制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措施。引导和规范新城、新区健康发展。
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编制了《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该规划对于城市群建设,以及大中小城市协调健康发展,以及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等进行了说明。该规划将上升到国家层面,并由国务院审批通过。这涉及到上百个城市定位,以及上万个小城镇的布局。
此前有测算认为,中国每年城市人口比重上升1个百分点,可以启动5万多亿的内需。如果未来城镇化率提高10个百分点,则可以启动50万亿内需,相当于再造一个目前的GDP(国内生产总值).
不过这并非意味着要大拆大建,盲目扩充城市规模。中国科学院地理所专家方创琳指出,各个地方能否把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市民,还是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城镇化规划加紧编制
国家发改委此前已经编写了《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主要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发展思路。
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宪平率队到广州考察,以农民工市民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机制为主题进行专题调研。其中农民工如何获得子女教育、居住、就业、社保等方面市民待遇,成为考察的重点。
上述规划涉及到20个左右城市群建设,其中对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区域城市和地区中小城市,以及小城镇的定位进行了说明。其中初步定5个国家中心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天津。另外是国家区域城市和地区中小城市,共计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
国家发改委的上述规划,将在十八大以及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还存在很大的变数,比如以国家中心城市为例,目前中部的武汉有望纳入。
此前上述城市群的规划,已经在国家十二五规划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说明。即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若干城市群为依托、其他城市化地区和城市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化战略格局。
不过,这并非意味着各个城市可以盲目增加人口。原因是目前像北京等地承载能力并不高。同时未来如何让已经融入城市的农民工变成市民,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荆林波认为,目前统计的城镇化率为51.3%,其中1.8亿农民工去掉,真实的中国城市化率是35%左右。而发达国家城市化率一般在70%以上,还有极端的国家是90%多,比如新加坡。
“中国发展最大的潜力在于这块。全球的图景看得也很清楚,城市和农村人口2008年时已经全部倒过来,城市人口远远超过农村人口,未来增长的速度会更快。”他在近期2012首都现代服务业发展论坛上说。
启动最大内需市场
城镇化是未来中国最大的内需市场并没有错。不过要启动这个巨大的市场,则意味着未来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促进居民消费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的工作需要加强。
国家发改委的年度工作会议对此进行了部署。张平指出,明年要引导和规范新城、新区健康发展。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城镇供水、排水和供暖设施的建设与改造。
有估算认为,如果在未来十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比重能上升到2/3,年均社会消费额可以从目前的10万亿元增加到20万亿元,年均20万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可以维持20年。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新增投资需求6.6万亿元,能够替代10万亿出口。
同时每1%的乡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就能使中国居民消费总额提高0.19个至0.24个百分点。
国家发改委会议指出,明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也要研究支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支持中部重点地区、城市群和特殊功能区加快发展。
另外也要编制服务业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规划,研究制定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完善支持政策,健全行业标准,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此前有专家透露,其实未来促进消费快速发展,国家也有必要制定新的规划。不过服务业规划的编制,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促进消费的规划越来越重要。国家在2007年编制了加快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意见,不过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服务业就业比重的提高3%的目标并未完成。十二五期间,上述两比重,分别要比十一五末再次提高4个百分点。
国家发改委产业所专家姜长云则认为,下一步编制新的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是很重要的,这包括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等。(.2.1.世.纪.经.济.报.道)
发改委:抓紧研究制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措施
2013年,我国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013年,要促进消费升级和优化消费环境。继续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出台鼓励节水产品、家庭自给式太阳能产品消费的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引导旅游消费,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养老、康复等服务机构,加快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18日在发改委年度工作会议上表示,2013年要着力解决制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问题,大力深化改革开放,力争在重要领域的改革取得新突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抓紧研究制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措施。
张平指出,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坚持扩大内需的基本方针,提升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三农”、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欠发达地区等领域。抓好国家重点在建项目,加强项目稽察监管,确保按时竣工投产,保障重大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落实好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的“新36条”及42个方面的实施细则,鼓励发展实体经济。抓好经济运行调节。
张平指出,要切实做好“三农”工作,继续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保障主要农产品稳定生产。同时,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要以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为重点,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巩固调控成果。继续清理涉企以及民生等领域不合理收费,深入开展教育、医疗、电信、银行、交通等价格和收费检查,严肃查处价格违法违规行为,提高反价格垄断执法能力和水平。
张平还指出,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等工作。
其中,在城镇化方面,要科学编制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着力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总结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经验,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抓紧研究制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措施。引导和规范新城、新区健康发展。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城镇供水、排水和供暖设施的建设与改造。
在深化改革方面,力争在重要领域的改革取得新突破。具体包括: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为重点的价格改革,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实施重点电煤与市场煤价格并轨,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完善居民阶梯电价政策等。(.上.证)
发改委:力争重要领域改革有新突破
国家发改委在昨日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提出,明年将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力争在重要领域的改革取得新突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大会报告中说,明年要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为重点的价格改革,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实施重点电煤与市场煤价格并轨,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完善居民阶梯电价政策。
张平表示,要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改革医保支付制度,推进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建设,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明年我国还将协调推进国家和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张平说,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明年发展改革部门要以组织实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为抓手,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促进就业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支持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保证建设质量,完善配套设施,切实做好公平分配和有效入住工作。
张平说,为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扩大内需,明年我国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他说,为扩大内需,明年要促进消费升级和优化消费环境。继续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出台鼓励节水产品、家庭自给式太阳能产品消费的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引导旅游消费,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养老、康复等服务机构,加快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
他说,为优化消费环境,将加强商贸流通、宽带网络等消费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研究实施信用消费促进政策。
张平说,明年将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三农”、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欠发达地区等领域。
会议还指出,要落实好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36条”)及42个方面的实施细则,鼓励发展实体经济。(.证.券.时.报)
发改委:明年将着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昨日说,为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扩大内需,2013年,我国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他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说,为扩大内需,明年要促进消费升级和优化消费环境。继续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出台鼓励节水产品、家庭自给式太阳能产品消费的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引导旅游消费,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养老、康复等服务机构,加快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
他表示,为优化消费环境,将加强商贸流通、宽带网络等消费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研究实施信用消费促进政策。
“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的基本方针,着力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巩固和发展经济企稳回升的好势头”。他说。
张平称,明年将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三农”、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欠发达地区等领域。
在谈到明年的宏观经济环境时,张平说,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依然较弱,外需短期内难有大的起色。国内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企业生产经营仍比较困难,稳定农业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经济增速放缓和企业困难对就业的滞后影响可能陆续显现,部分商品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可能出现大幅波动,一些大城市房价存在反弹压力,在生态环境、收入分配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第.一.财.经.日.报)
发改委部署煤电油气运供应工作
国家发改委昨日召开经济运行调节工作座谈会,分析研判了形势,对做好今冬明春煤电油气运供应保障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各地政府和相关企业做好煤炭等能源供应保障,确保发电供热和居民生活取暖等重点用煤需求,确保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重点用油用气需要。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受国内外需求增长放缓影响,煤电油气运供需总体宽松,但基础仍然脆弱,要增强忧患意识,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上下大力气。今冬明春煤电油气运稳定供应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高峰时段、部分地区、个别品种还有可能出现紧张情况,保障安全稳定有序供应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对做好今冬明春煤电油气运供应保障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要求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优化电力生产调度,积极消纳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确保电网安全稳定和电力供需平衡;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抑制“两高一资”行业盲目扩张,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
座谈会还要求加强应急管理,提前制定完善煤电油气运应急预案,尽量降低恶劣天气、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不利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证.券.时.报.)
抑制投资冲动 发展消费型经济
聚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引起世界各国广泛关注。这样的会议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决定着中国的经济走势。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决策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国际形势作出了整体判断,认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同时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地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现在国际经济形势依然不明,主要经济体所面临的经济危机依然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扩大出口,以外向型经济模式拉动经济的增长,不仅会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国家短兵相接,而且更重要的是,将会导致中国经济深深地陷入到世界经济的泥潭之中。中国经济必须保持与世界经济的有效联系,但是中国经济必须学会“独善其身”。
这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依赖投资拉动,外贸出口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近些年来,中央政府一直在试图利用宏观调控政策,将中国投资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化为消费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中国资源主要集中在政府手中,而政府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习惯于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普通居民虽然有强烈的消费欲望,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对未来收入的悲观预期,使得人们不愿意或者不敢增加消费。当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首次超过投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消费经济时代。
制约中国居民消费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的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中国居民在住房、医疗、教育方面支出比例远远超过许多国家,中国居民承担了本来应该由政府承担的支出,这就使得中国居民可支配的消费收入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多。中央经济会议提出,今后要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可是,如果不尽快解决我国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的现象,人为地制造消费的增长点,可能会进一步减少居民的福利,透支中国居民的未来。所以,必须尽一切可能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让更多的居民享受到公共产品所带来的各种福利,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放心地进行消费,中国的消费型经济才能真正变为现实。
其次,中国不合理的价格体系严重阻碍了中国消费型经济的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的价格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表面上来看,我国95%以上的价格彻底放开,但是由于在许多领域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存在垄断现象,因此,中国居民在消费的过程中不得不付出更高的代价。现在中国一些最基本的消费品价格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这是一种极端不正常的现象。它说明我国的价格改革尚未真正完成。一些提供基本消费品的企业,借助于特殊的价格机制获取暴利,而普通的中国居民则不得不为之付出更高的代价。当前中国居民在金融服务、电信服务、石油化工服务方面,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不是因为中国居民的平均收入高于发达国家,而是因为中国实行了不合理的政府定价。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扩大中国居民的消费规模,必须尽快调整我国行业垄断价格。
第三,中国独特的工资制度使得中国的消费经济缺乏后劲。建国以后很长时间,中国实行的是低工资、低福利的政策,工资只能维持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福利条件。近些年来,中国在工资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从整体来看,这些探索基本不成功。现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大力推行的所谓结构工资制度,完全照抄照搬资本主义早期阶段的计件工资和工资福利标准,人为地拉大了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从而使中国的工资制度成为扩大贫富差距的制度,而不是充满人性化的制度。如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不尽快改弦更张,真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新设计中国的工资制度,那么要想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来的信息非常丰富,但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思路非常清晰。笔者认为,现在的核心问题是,要进一步调整公共财政预算,控制政府财政预算分配权力,防止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演化成为新一轮的投资政策。事实证明并且将继续证明,如果不能有效地抑制政府的投资冲动,那么要想发展消费型经济是不可能的事情。(.上.海.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