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 部署明年六大任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八大看点折射经济新动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方向 牢掌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十大关键词描述中国经济新路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新阶段改革蓝图讯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开局之年政策新信息
解读中央经济会议:2013质效优先
解读中央经济会议 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可能加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 专家料周一A股冲高概率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幕 四条主线受益 十大牛股崛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城镇化 8地产股望爆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 部署明年六大任务
以更大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改革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出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温家宝在讲话中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李克强主持会议并在会议结束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物价涨幅稳步回落,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稳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新进展,科技创新有新成绩,改革开放有新突破,改善民生有新成效。
会议强调,现在,我们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社会生产力基础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人力资源丰富,生产要素综合优势明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采取有效举措加以解决。
会议认为,明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
会议指出,从国际环境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紧紧抓住、切实用好这样的新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努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 会议强调,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认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开好局。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的是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要求的是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要增加并引导好民间投资,同时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又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公共投资力度。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各级政府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二、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决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对农业有丝毫忽视和放松。我国有13亿人口,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大兴农田水利,加强科技服务,不断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要加强绿色生产,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要加强对各个产能过剩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要合理安排生产力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四、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五、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要注意稳定和扩大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要善待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强化大企业社会责任。要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统筹层次。要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棚户区改造。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
六、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要落实好已经出台的改革措施,同时从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出发,及时推出改革新举措。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要坚持有效的改革路径,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尊重实践、尊重创造,坚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允许摸着石头过河。要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发挥进口对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促进国际收支趋向平衡。要加强外商投资权益和知识产权保护,稳定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对外投资。要继续推进多双边经贸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必须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支撑能力;必须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创建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国证券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深入研究体制改革顶层设计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
□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
□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出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温家宝在讲话中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李克强主持会议并在会议结束时作了总结讲话。
会议强调,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认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开好局。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的是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要求的是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要增加并引导好民间投资,同时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又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公共投资力度。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各级政府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二、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决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对农业有丝毫忽视和放松。我国有13亿人口,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大兴农田水利,加强科技服务,不断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要加强绿色生产,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要加强对各个产能过剩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要合理安排生产力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四、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五、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要注意稳定和扩大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要善待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强化大企业社会责任。要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统筹层次。要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棚户区改造。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
六、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要落实好已经出台的改革措施,同时从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出发,及时推出改革新举措。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要坚持有效的改革路径,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尊重实践、尊重创造,坚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允许摸着石头过河。要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发挥进口对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促进国际收支趋向平衡。要加强外商投资权益和知识产权保护,稳定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对外投资。要继续推进多双边经贸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上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八大看点”折射经济新动向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这是我们把握2013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原则。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从国际和国内形势看,有机遇也有挑战,希望和困难并存。
从城镇化到培育消费新增长点,从货币财税政策到产业结构调整,从物价房价到股市汇市,本报记者第一时间盘点会议“八大看点”,并作出全方位解析,力图为投资者描绘一幅定位精确的经济发展版图。(中国新闻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方向 牢掌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会议认为,明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在此背景下,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会议指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要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
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要增加并引导好民间投资,同时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又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公共投资力度。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各级政府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城镇化是扩内需最大潜力 “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是方向
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大兴农田水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会议指出,要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决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对农业有丝毫忽视和放松。我国有13亿人口,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大兴农田水利,加强科技服务,不断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
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要加强绿色生产,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化解产能过剩大项目要坚持全国一盘棋
会议指出,今后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要加强对各个产能过剩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要合理安排生产力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此外,要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发挥进口对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促进国际收支趋向平衡。要加强外商投资权益和知识产权保护,稳定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对外投资。要继续推进多双边经贸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投资快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十大关键词描述中国经济新路径
中新社北京12月16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6日闭幕。本社记者梳理会议报告全文,有十大“关键词”,值得关注,可作为明年中国经济宏观调控新路径的观察点。
改革
“改革”在官媒发布的会议消息中15次被提及,一跃成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最受瞩目的关键词。
会议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在落实已经出台改革措施的同时,要从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出发,及时推出改革新举措。
路线图
本次会议设定的明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中包括“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为此会议提出,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空谈误国
在这次会议上,“空谈误国”这样的词汇颇为醒目。会议指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要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
此前于本月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已有类似表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的这次会议强调,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
钱用在刀刃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表述并不出人意料,但会议同时强调,各级政府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
此前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指出,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中央一号文件”也连续多年“落脚”三农。中央工作会议指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决不能因为连年丰收而对农业有丝毫忽视和放松。
“中国有13亿人口,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质量和效益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稳增长制定了“质量”和“效益”指标。会上提及,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把领导经济工作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过去三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稳增长”始终被“定位”为各项宏观调控任务之首,而今年仅“露脸”两次。新一届中央领导人用“健康发展”的要求宣示了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将更加关注“质量”和“效益”。
全国一盘棋
多年来,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心结”。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合理安排生产力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会议指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民生
“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毫无争议地位列明年中国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中。会议强调,要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注意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保障性住房建设。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对此点评,长久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都偏向于生产者,弱化消费者。只有稳住了民生,加强医保社保,百姓面临的生活风险才会降低,消费倾向才会提高,内需才可能被拉动,市场才会出现购销两旺,投资也会随之提高,经济增速也回上扬。
内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
在拉动国民经济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中国的投资与出口总是“跑得太快”。随着国际经济危机进入深层次调整期,外需持续疲软,投资亟待消化,扩大内需成为经济未来新增长点。
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226亿元人民币,同比名义增长17.1%。让内需成为增长的引擎,已是中国全社会的共识。
城镇化
会议指出,城镇化是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2011年末,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正式进入城镇化的“拐点”。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认为,城镇化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结构调整,最大的内需源泉,也是最大的改革红利。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亦指出,“更重要的是未来要有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后续政策补充落实”。(中国新闻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新阶段改革蓝图讯息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似乎已经在释放未来改革蓝图的些许信息。
“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高级经济学家管清友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点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另一方面,从发布的会议内容来看,中央政府的政策基调正在从求稳向求进转向,明年的总体态势应该是求进。”
释放新阶段改革蓝图讯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要落实好已经出台的改革措施,同时从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出发,及时推出改革新举措。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要坚持有效的改革路径,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尊重实践、尊重创造,坚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允许摸着石头过河。要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发挥进口对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促进国际收支趋向平衡。要加强外商投资权益和知识产权保护,稳定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对外投资。要继续推进多双边经贸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从上述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等表述来看,明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议题应该会是关于改革的总体方案,其历史地位可能会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相比肩。”管清友强调。
从历史上看,历届三中全会的议题都比较重要,而1993年11月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从会议内容来看,”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允许摸着石头过河“的表述,可能意味着未来中央会给予地方更多自主权,会增加试点。”他说。
从求稳向求进转向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结束了短周期下滑,正在进入企稳回升的新阶段。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开好局。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要增加并引导好民间投资,同时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又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公共投资力度。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
“在稳中求进总基调之下,2012年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经济企稳;而在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之下,2013年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求进:以求进开好局,以求进推新政。”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的明年经济政策的总体态势,管清友认为将从求稳向求进转向。
管清友此前表示,2013年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上任后的开局之年,是新的执政思路付诸实施的第一年,经济工作非常重要,只能进,不能退;只能好,不能差。
此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也认为,新一届政府在明年的经济布局和整个经济政策态势会比较积极,基本政策着力点是在经济方面要保持比较快的增长速度。
在财政政策方面,管清友表示,从会议内容来看,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结构性减税上。他还强调,此次会议似乎是首次提出“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并保持贷款适度增加,还强调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这就意味着,政府希望既要控制金融风险又不堵住融资渠道。因此,明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可能会略为宽松、紧不了,但也不会太宽松。”管清友对明年的货币政策如是判断。
城镇化要趋利避害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显然,中央已经注意到了城镇化中出现的一些负面情况,故而提出要趋利避害。”管清友表示。
而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在15日召开的“2012中国城市发展(冬季)论坛:城市新领袖”上表示,旧城市化最主要的特点是甩掉了城市化的主体,新型城市化就是怎么回到为城市化主体服务上来。他认为,城市转型最根本的是从旧的城市化道路向新型城市化道路转型。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改变以土地融资、土地财政、土地扩张为核心的旧城镇化建设方式,这种旧模式主要是地方政府、开发商以及城中村和城郊的农民等少部分人群从中获利,最主要的特点是甩掉了城市化的主体,即将近两亿人口的农民工,以及他们将近两亿在农村留守的儿童和家属,还包括从中小城镇向一线城市转移的外来人口。所以,新型城市化就是怎么回到为城市化主体服务上来。
“这实际上涉及到一系列政策的调整,因为现在面临的情况是人口城市化大大低于土地城市化,户籍城市化又低于人口城市化,这是结构上最主要的偏差,我认为调结构最主要的应该是调整这个结构,只有政府能调节城市结构和城乡结构,企业家做不了;而不是调整工业、企业的结构,那些是企业家做的事情,不是政府做的。”华生强调。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在“2012中国城市发展(冬季)论坛:城市新领袖”上发言时也指出,未来城市转型需要重视以下几个重点方向,即从数量增长型转向质量增长型,从锦上添花向雪中送炭转型,从粗放型城市管理向节约型转变,以及融资模式的转型。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志峰则强调,目前中国一线城市过度发展,二三线城市特别是小城镇发展不够的方向正在改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存在太多的欠账,将来中小城镇和小城市是城镇化的重要地区,其住房市场将得到极大的发展,“我们的投资思路、发展思路、发展方式也应该做出调整,如果说过去企业热衷于在大城市、特大城市、黄金地段发展,聚焦于高端社区、高端商品房的建设,那么现在需要把目光转向需求份额较大的商品房,关注和转向中小城镇、小城市。”(证券时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开局之年政策新信息
核心提示:人民群众对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期待在于生活的改善。会议提出,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之年,将会实施怎样的经济政策?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许多重要的新信息。
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会议认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开好局。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两个转变,即从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从规模扩张式发展转为质量效益型发展。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正是针对这两个转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认为,“稳”就是要继续稳住经济增长和物价总水平,“进”就是坚决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
今年9月份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企稳回升的好势头,全年经济目标能够较好完成。但企稳回升的基础仍不巩固,明年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非常必要。
“中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内外环境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又提出了新要求。”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指出,要把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好,不仅要使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更要在调结构、转方式、抓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会议在部署2013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中国经济最突出的问题,不是增速问题,而是质量和效益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质量和效益问题,中国经济将始终处于不稳定、不可持续状态。”姚景源说,这次会议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就是要努力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张立群分析,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国内外经济形势最新变化的必然要求。原来市场供不应求,必然是低水平规模扩张;当前市场供大于求,竞争越来越激烈,质量和效益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乃至对国家竞争力都是决定性的。
以化解产能过剩为重点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有着力点。会议提出,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使得世界市场萎缩,原先通过出口消化的过剩、落后的产能必须调整,不调整没有出路,刻不容缓。
“产能过剩问题尖锐,需要未来相当长时期进行艰苦调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指出,目前传统产业和部分新兴产业都存在过剩,部分产业比如钢铁产能过剩非常严重。解决这一问题,要在存量调整和产业重组上做文章,该淘汰的坚决淘汰;要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以创新引领未来发展。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会议强调,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
“通过城镇化的推进,既可以拉动投资,又可以增加消费,是推进中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点。”连平指出,中央着重强调的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镇化,而是城镇化质量的提高。
连平认为,目前我国城市中有2亿多农民工,大部分难以真正享受城市生活。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逐步让农民工真正转变为市民,既可以拉动经济,又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张立群建议,加大政府公共服务投入力度,逐步使得户籍所承载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均等化,为户籍制度改革扫除障碍。同时,城镇化不等于大拆大建,要注意城市全面发展,特别是在“软件”和规划管理水平上下功夫。
保障民生守住底线突出重点
人民群众对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期待在于生活的改善。会议提出,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
“保障民生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守住底线、突出重点非常重要。”张立群说,政府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而底线就是确保基本民生不出问题。低收入群体是社会困难群体,他们特别需要政府帮扶。而且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和结构调整的推进,可能会对一部分人的就业和收入产生影响,相应的保障工作要早做准备。
张立群分析认为,改善民生一方面要靠加大政府投入,另一方面也要靠勤劳致富和经济发展,不可偏废。
明确提出改革路线图时间表
当今中国,社会各界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充满期盼。会议强调,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的提法,振奋人心。这说明今后的改革不会局限于具体事项,而是强调顶层设计;不会零敲碎打,而有通盘考虑;不仅是号召,更会有具体的实施重点和步骤。”连平说。
中国经济在调结构、转方式上遇到的困难,根源在于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政府职能、收入分配、垄断行业、金融体制、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等领域的改革,亟待推进。
“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下一步应当通过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职能;同时,激发各类经济主体的活力,使得各种所有制能够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中国经济发展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姚景源强调。(新华社)
解读中央经济会议:2013质效优先
为期两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6日在北京闭幕。本次会议是党的十八大后召开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因此备受关注。
2013年的经济发展会遵循怎样的路径?“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扎实开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这些重要表述意义深远,在形势复杂多变、任务艰巨繁重的背景下,将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引领作用。
不提数字指标意义深远
经济导报记者孙秀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未对经济增长提出目标,也未提主要经济指标,只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
“没有数字指标,不意味着没有目标,稳中求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是明年的经济工作目标。”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山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导报特约评论员张卫国表示,没有了具体的数字指标,意在强调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而不是速度,这是着眼于长久的远大目标。
其实,在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已透露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即用“持续健康发展”代替了此前的“平稳较快发展”。张卫国认为,这预示着今后经济发展要改变过去多年注重经济增长数量目标的做法,从中央做起,彻底摒弃GDP崇拜。
他分析说,其实,最近两个季度的经济运行指标都显现出向好发展的迹象,今年全年实现7.5%的目标基本没问题。但即使经济触底回升,也不可能再回到两位数的增速。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难以在近年内消弭之外,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替代效应正在显现。
“‘转调’总有显现效果的时候,明年的经济增速肯定比今年要高。而且,经过几年的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都有较大提高。”张卫国说。
在他看来,我国经济正由总量扩张性周期进入到结构优化创新性周期,而后者的时间跨度比前者要长得多。过去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重工业化特征明显,投资拉动作用大,消费拉动明显不足。进入工业化中期后,经济都是在高位平稳运行,潜在增长力和现实增长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要想再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除非在经济结构、劳动力结构、新技术革命等方面有重大突破。
虽然经济不再高速增长,但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依旧向好。张卫国说,这是因为我国拥有五大发展优势:东南亚个别国家的低端劳动力成本虽比我国低廉,但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综合人力成本是全世界最低的;我国市场的巨大潜在需求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而且会继续发挥作用;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我国找到了科学发展之路;社会稳定,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因而,张卫国认为,无论立足当前还是着眼长远,我国经济都能够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追求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追求内涵延伸,扎实开局,为持续健康发展打牢根基。
化解过剩产能促结构调整
经济导报记者王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在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的背景下,如何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结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导报特约评论员徐逢贤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世界经济的低迷影响到我们的经济发展,国内的传统产业库存量高,扩大规模有难度。保证GDP增长必须以扩内需为基础,以此来抵消世界经济低迷给国内造成的消极影响。
在投资与消费适度发展、双管齐下的同时要注重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不能因为要稳增长而再度盲目扩大产能。
在徐逢贤看来,在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各个产能过剩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
正如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徐逢贤认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品牌、产业组织、商业模式创新。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福一表示,要将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与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高福一说,以山东为例,服务业是短板,今后在投资中,要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力度。
“要将投资与产业培育结合起来。”在高福一看来,这种市场培育工程有利于今后产业素质的整体提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要合理安排生产力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对此,徐逢贤建议,一些领域的产能可以适度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新型城镇化肩负重任
经济导报记者王迎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城镇化建设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质量,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并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兴城镇化道路。
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导报特约评论员张志元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城镇化的内涵比城市化要深刻得多。”不能一提城市化,就要扩大城市规模,进而陷入各种大城市病的恶性循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
为什么欧洲一两万人的城镇看上去是城市,而我国三四万人的乡镇,感觉上依然是农村呢?就是因为发达国家小城镇的基础配套设施、管理水平、公共服务等与大城市没有差别。而我们的乡镇,智能化水平很低,城镇化众多基本功能都不具备。
张志元说,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应有之义,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再回到原来粗放型、高投入、重复建设的老路上,越来越高的外部性成本限定了经济必须走绿色低碳的集约化发展之路,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讲求质量和效益。
张志元说,城镇化建设必须依托工业化和产业化,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防止城镇化陷阱和产业空心化。
山东社科院省情研究中心主任、导报特约评论员秦庆武告诉导报记者,城镇化不仅仅是宽敞马路、广场等基础设施的“空间城镇化”,也不是城市规模的扩大化,而是“人的城镇化”。
张志元表示,城镇化是未来中国发展最大的潜力、支撑和动力。不仅促进消费,带动投资,推动服务经济,还能培育新创业者和新型农民,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手段。
秦庆武认为,率先应该改革的就是户籍制度,降低城市门槛;增加教育、医疗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真正融入城市。给予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同等公共服务待遇,纳入公租房、失业保险等教育、文化、卫生保障体系中。
他还建议,加快土地制度改革,给予农民更多权利,将土地变成财产性收入,可以自由转让。
据秦庆武介绍,山东城镇化发展水平为50.9%,不仅落后于广东、江苏等省近10个百分点 ,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山东的经济总量极不相称。“到2020年,山东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2%,需要有紧迫感。”秦庆武说。
瞩目改革路线图时间表
经济导报记者赵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有效的改革路径,及时推出改革新举措。中国经济未来调结构、转方式,依然要靠改革来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会议还要求,要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事实上,在当前稳增长、调结构、实施结构性减税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缩小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已经成为当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
营改增后,从总体来看,企业的税负将减轻。“在营改增的基础上,还应当再降低增值税的税率。”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主任、导报特约评论员李齐云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李齐云看来,营改增后,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将更加明显,优势进一步显现。二、三产业增值税抵扣链条被打通,避免了营业税不能抵扣的缺陷,促进企业专业化分工进一步细化,使企业结构从传统的橄榄型向现代高效的哑铃型模式转变,产业层次也从低端走向中高端;一些研发、设计、营销等内部服务环节从主业剥离出来,形成效率更高的创新主体,从而使企业整体的主业更聚焦、辅业更专业,整体税负也有所减轻,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李齐云表示,从减税角度看,营改增减税的数额可能并不大,但它显现出的中长期效应是有效的,可以更好地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服务业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尤其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继续加大营改增的改革试点力度,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及相应措施,对稳增长的意义重大。
“随着试点的继续铺开,对于增值税收入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分配比例需要进一步确定,并作出制度性安排。”李齐云告诉导报记者。
在营改增激发经济活力的同时,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也引起广泛关注。据了解,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基本框架应包括4个部分:即上游的资源税和暴利税改革,下游的燃油税和资源性产品市场定价机制改革。资源税和暴利税的改革应是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公共产品价格调整必须稳步推进、分类进行。坚持利益和成本由全社会公平分配和负担的原则,不能让价格调整的全部或大部分收益由企业等某一部分群体获得,成本则完全由消费者和下游行业来承担。必须要与其他制度改革配套进行,不能只涨不跌、只提价不补贴,要‘避免单纯提价’。”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刘满平曾对此表示。(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