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会议召开在即 曝重点议题 牵动历年股市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中央经济会议召开在即 曝重点议题 牵动历年股市

加入日期:2012-12-14 8:03:55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中央经济工作会牵动历年股市 7涨3跌鲜有大波动
  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一年一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如何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和定调明年引各界瞩目和猜想,资本市场也迎来了经济会议概念股炒作最活跃的时刻。中国经济网记者盘点和梳理10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开幕和闭幕)以及会后一个星期的股市涨跌数据发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段A股涨多、跌少--会议开闭幕当天有7年是上涨行情,3年下降,会议闭幕后一星期(5日)呈现6年上涨,4年下降的走势。从股市涨跌幅度上看,幅度大多在1%左右,鲜有暴涨暴跌的大波动。
  2002年12月9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当天股市开盘报1404.51点,10日收盘报1383.84点,跌幅为1.49%,是近年来第一次于会议中出现下跌行情。五日后涨幅为2.33%。
  2003年11月23日至2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开幕当天恰逢周六,前一天股市的开盘点位为1412.31点,29日收盘点位为1432.7点,涨幅1.44%,会后五日大涨3.66%。
  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04年12月3日至5日召开,3日股市开盘点位为1333.01点,5日是周日,周一收盘点为1339.64,涨幅0.5%,五日后跌幅1.46%,这也是近十年来第一次会议后股市下跌。
  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05年12月5日至7日召开,5日股市开盘点位为1093.1点,7日收盘报1099.61点,涨幅为0.6%,五日后涨幅2.34%。
  2006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5日股市开盘点为2167.36,7日会议闭幕当天报收2156.75点,是近年来第二次下跌行情出现,五日后股市大涨4.28%。
  2007年12月3日至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3日股市开盘点位为4838.56点,5日收盘点位为5042.65,涨幅为4.22%,是近年来会议召开期间涨幅最大的一次,五日后涨幅1.05%。
  2008年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8日股市开盘点数为2049.16点,10日收盘报2079.12点,涨幅为1.46%,五日后大跌4.92%,这是近十年来第二次会议后下跌也是跌幅最大的一次。
  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5日恰逢周六,4日股市开盘点位为3313.06 7日收盘报3331.90点,涨幅0.45%,五日后跌幅0.82%,是近十年来第三次会议后下跌,也是近五年来的第二次。
  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10日股市开盘点位为2798.736点,12日是周日,13日收盘点位为2841.04,涨幅1.07%,五日后涨幅1.85%。
  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12日股市开盘点位为2312.151点14日报收2228.525点,跌幅0.04%,会后五日跌幅0.01%,为近年来少有的双跌行情。(.中.国.经.济.网)

 

  美联储QE4是向世界转嫁危机
  美联储年内最后一次议息会议扔下一枚“重磅炸弹”:美联储宣布扩大资产购买规模450亿美元,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QE4),每月采购450亿美元国债替代扭曲操作(OT),加上QE3时期美联储每月资产采购量共计达到850亿美元。
  美联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认为量化宽松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收益——美联储购债可以通过压低借款成本助益经济。由于美联储将购买抵押贷款支持债券,此举将直接降低购房的借款成本。此外,QE还能够让美国享受货币贬值和低利率的双重收益,可以有益于带动投资,增加支出。
  然而,在美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下,QE4并不能够产生可观的效果。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使新增的流动性迅速进入美国实体经济变为资产,反而是直接流入高风险资产、大宗商品以及海外新兴市场,催生新的资产泡沫,冲击各国的金融市场和货币体系,QE4可能损人也未必利己。事实上,美国经济目前缺乏的不是流动性,而是确定性。减税政策即将到期和政府开支削减计划日益临近所造成的“财政悬崖”是美国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众所周知,“财政悬崖”所蕴含的新开支计划和减税措施到期可能导致巨大财政缺口。制约美国经济复苏的主要矛盾已经由危机爆发期私人部门的去杠杆化转变为政府部门的去杠杆化和欧债危机的持续拖累。所以,即便QE4对美国金融和经济复苏会有所助推,但是对其总体增长与就业也将难有明显效果,更别说能够解决“财政悬崖”的冲击了。
  现在来看,QE4所能产生的经济刺激效果尚不确定,但对比前几轮量化宽松,美联储通过资产负债表扩张带来美元贬值,以及通胀上升风险却是比较明确的。目前,美国流动性已严重过剩,货币市场资金较大幅度超过实体经济需求。几轮量化宽松实施之后,美联储新发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将进一步加大流动性。在美国国内债券收益率走低、股市提前透支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利好、实体经济复苏缓慢等形势下,未来大部分货币资金受利益驱动,可能流向投资收益较高的大宗商品市场及新兴市场国家,对全球经济金融带来多方面冲击与影响。一是新兴经济体国家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境地。美国大量释放的货币洪流,一些追逐短期盈利的资本会重返新兴经济体,并影响到这些国家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二是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对新兴经济体伤害更大。从当前全球经济情况看,由于结构性矛盾产生的“滞”的压力难以轻易化解,而价格方面又很容易出现“胀”。在“滞胀”风险加大的背景下,QE4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更像是上世纪70、80年代的供给冲击,新一轮输入性通胀将进一步恶化新兴经济体经济形势,使宏观调控更加困难。
  更为严重的是,债务货币化将大大损害新兴债权国利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本质就是债务货币化,美国将“私人债务国家化”,然后将“国家债务国际化”,让别国为美国的危机埋单,美联储用巨额国债购买计划来支撑全球流动性战略,其背后是加速全球财富的转移和再分配。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拥有3.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占到全球外汇储备的近三成,位居世界第一,其他新兴经济体共计占五成。美元贬值将使这些新兴债权人的财富大幅减值和缩水,严重损害其债权人利益,这实际上就是一场赤裸裸的财富掠夺。(.中.国.证.券.报)

 

  QE4祭出 中国货币政策如何突围
  为刺激经济及提振就业,美联储在连续推出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后,这次又祭出了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QE4),再度向市场释放大量流动性。
  北京时间昨日凌晨,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决定每月新增450亿美元的国债购买,代替到期的OT(扭转操作),并延续QE3时的每月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 购买计划。至此,美联储每月资产购买额度增至850亿美元。
  纵观历次量化宽松政策推出后的情形,中国可能再次面临热钱流入的压力,有业内预计中国仍将以审慎的货币政策应对其影响。
  热钱流入压力上升
  从之前美国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的经验来看,每次美国加速印钞都会有一些热钱扑向中国。
  尽管对于具体规模尚难准确计算,但当前美国利率维持在0~0.25%,如果加上通货膨胀率基本处于负利率,而中国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25%,由此可见,中美利差确实存在。
  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指出,量化宽松负面作用主要是加大了目前国际市场上的流动性,而这些流动性给中国等一些国家带来“热钱”流入的压力,有加大通货膨胀的风险,特别是加大资产市场价格上涨的风险。
  “另一方面美元和全球的大宗商品挂钩,美联储不断印钞,会导致美元和石油价格上涨,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需要进口大量的石油、原材料,这就造成一种输入型的通货膨胀,肯定会对中国经济造成负面的影响。”他说。
  然而,据观察这两年美国推出量化宽松的经验来看,主要经济大国实施货币宽松政策之后,并没有发生恶性的通货膨胀。
  “这样的话,QE4对中国的冲击或许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梅新育说。
  与此前制造宽松手法不同的是,此次美联储还设置了“6.5/2.5”的门槛,即只要失业率高于6.5%,通胀率在2.5%以下,0~0.25%的超低利率政策就不会改变。
  由此形成了对于以往多次延长超低利率政策的持续期限形成了巨大反差,对国内货币政策来讲,这或许是一个控制通胀的利好。
  货币政策陷入两难?
  早在几个月前,市场已经对本轮量化宽松进行了充分预期。因此,业内普遍认为,短期内QE4对市场影响并不会很大,但长远来看,中国央行政策走向再次面临两难选择。
  第一创业证券近日发布研究报告指出,短期内全球资金流动会加剧。美国的QE4将会在全球范围内起到示范作用,其他国家将会跟随美联储的步伐采取更进一步的宽松政策。
  “在美国多印钞票、世界多印钞票的时候,中国不印就眼看着吃亏,但是你要印就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中国非常难办。”梅新育指出。
  此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热钱流入太多的话,央行肯定要平衡外汇占款带来的货币发行,而减少正常的货币发行,从而避免流动性过剩。或者是像央行去年采取的措施一样,连续买入美元,从而达到一种平衡。”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说。
  考虑到11月CPI再次回升至2%所形成的通胀反弹隐忧,货币政策制定者面临既要稳增长,又要防止价格大幅反弹的局面。因此,左小蕾认为,明年货币政策应该还会维持一个审慎的基调,在资金方面以维稳为主。(.第.一.财.经.日.报 .康.子.冉)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