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成效堪忧 上市公司超募投向面临大考
近日,曾经风光无限的汉王科技不得不靠出售亏损资产度年关,成为各方关注焦点。在这笔交易中,另一大看点在于接盘方——创业板公司数字政通用3倍多溢价购买了这笔亏损资产,所投入资金1.04亿元恰为超募资金。
这是又一例超募资金用于并购的典型,这起动辄亿元、高溢价的投入是否能达到公司和股东的预期?答案暂时未知,不过这并不妨碍对一些历史案例的追踪。
分析2011年频发的超募资金收购案例,往往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是高溢价,无论是亏损资产还是微利资产,给出的溢价动辄70%、80%,超过100%亦不算稀罕;而高溢价往往基于标的资产惊人的业绩预期,如亏损资产给出的预期多是在一年之内迅速扭亏,业绩飙升十倍以上;第三个特点则是相当多的交易对象为大股东、上市公司高管或者其关联方,同时,在IPO上无法快速实现退出的部分资金也借此找到了“出口”。
如今,完整的2012年财年即将过去,去年实施的这些收购是否能够如数实现之前做出的预测,是否能如预期般给公司业务带来亮点,公司的真正收购意图又是什么?从本报记者选取的部分案例看,结果似乎并不那么令人满意。
暗藏
“醉翁之意”
收购时,上市公司往往在公告中对公司发展项目的前景冠以溢美之词加以渲染,只有到项目“虎头蛇尾”时,上市公司的真正收购用意才显露出来
今年以来,大幅超募情况减少,以及“现金为王”的理念,让不少公司减缓了超募资金并购势头,手握现金几乎“不作他想”。数据显示,2011年上市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当年年底货币资金占总资产的比例为38.07%,而2012年上市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在今年三季度末货币资金占总资产的比例提高至42.06%。
同时,此前使用超募资金“挥金如土”的案例,其收效是否理想,也成为如今公司投资决策时的一个重要权衡指标。就在去年,由于上市时通过高溢价发行获得大量超募资金,坐拥数亿乃至十几亿元现金的上市公司(主要为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广泛开展并购,不仅成全了各关联方的套现需求,也为各类资金的退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根据数据,2011年上市公司超募资金使用次数为1171次,其中392次为暂时或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占比33.48%,而2012年至今这一比例上升至36.93%。
上市公司超募资金“流转”时的一大特征,在于暗藏“醉翁之意”。收购一家公司时,真正在意的往往既不是技术优势,也非营销渠道,或许只为购地买房。由于创业板受到“超募资金应用于主业发展”规定的限制,因此,在收购时,上市公司往往在公告中对公司发展项目的前景多冠以溢美之词加以渲染,只有到项目“虎头蛇尾”时,上市公司的真正收购用意才显露出来。
数月前,锦富新材终止了其导光板及硬化膜等涂布产品两个投资项目,而上述项目实施主体——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蓝思科技正是当初用超募资金收购所得。2011年4月28日,锦富新材股东大会通过了使用超募资金6200万元从浙江象禾投资处收购蓝思科技100%股权的议案。标的公司截至2011年1月31日净资产3355万元,收购溢价达到85%。尽管该溢价在同期的超募资金收购中并不算最高,但相对于标的公司业绩来说,则不可谓不高——蓝思科技2010年亏损达到4556万元,营业收入为零。而标的资产的评估增值主要在于该公司拥有的工业用地评估值5560万元。同时,蓝思科技经营范围为小型家用电器,同公司主业相去甚远。
公司当时的说法是,收购目的在于“扩产”需求,计划建设包括硬化膜等涂布产品项目在内的新产品项目,为此,收购后公司又斥资6500万元对该公司进行增资。这一计划的实施基于的是“上游材料硬化膜及导光板的需求量不断增多”的需求。上述两项目均预期在今年6月30日前完工。
然而,就在今年的6 月18 日,上市公司宣布蓝思科技终止导光板项目及硬化膜等涂布产品项目,并对蓝思科技进行减资。关于终止硬化膜项目的原因,公司表述:“最近一年多来,内地市场相关厂商硬化膜产能扩张较快,产品价格有较明显的降低趋势,继续实施该项目将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从而影响项目实施效益。”从公司2011年2月23日正式签署协议到2012年6月叫停,时间尚不到一年半。按照“一年多”的时间推算,行业的变化就发生在公司宣布收购之后不久甚至进程中,真可谓“风云突变”,更别谈可行性报告中的数据了:收购时曾预测,硬化膜项目达产后预计产量为300万平方米,预计可实现销售每年1.1亿元。
至于另一个项目的终止,则是因为蓝思科技在2011年底又收购了苏州新硕特,由后者生产导光板。为了避免重复建设,蓝思科技将已形成的资产后续安排转让给了新硕特。
根据项目建设进度,上述两项目已使用的超募资金仅为588万元,剩余5912万元。由此,公司将原来增资的6500万元项目投资款予以收回。
“硬化膜项目终止对公司业绩不构成重大影响。”一位分析人士指出。事实上,在诸多研究报告中,都将导光板视为公司业务新亮点。尽管上述事项看似并未让锦富新材蒙受损失,但公司收购蓝思科技时给出的理由却显得不是那么站得住脚。如今看来,公司当时以超募资金6200万“跨界”收购蓝思科技,项目的实施倒成了其次,着眼点或在蓝思科技的地理位置——位于苏州工业园的地块,同时地上拥有在建工程,即6.6万平方米的建设用地,以及2.48万平方米的厂房,且紧邻上市公司的胜浦生产基地。而苏州工业园区土地资源有限,在该区域“囤地”的益处将大于普通工业用地。早在当时,上市公司这种“激进收购”就曾被解读为暗含“醉翁之意”。而随着蓝思科技两个项目的相继终止,较之以往公司直接公告购置房产,锦富新材此番“曲线”买地的意味终于清晰了。
无独有偶。顺网科技 “门当户对”的收购对象也在近两年的“恋爱长跑”后宣告“分手”。2010年12月13日,公司公告筹划发行股份及现金购买资产事项。次年7月28日,发布重大资产购买报告书草案。在这笔交易中,顺网科技主要将购买新浩艺软件、凌克翡尔、上海派博、上海信御和上海翊广5家公司100%的股权,交易总价为4.8亿元。除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部分外,现金对价为3.16亿元,采用超募资金支付。
上述资产以新浩艺为最核心资产,该公司同时持有上海信御和上海翊广100%股权。在3.16亿的支付款中,顺网科技需支付给新浩艺唯一股东Hintsoft Holdings Ltd。的现金达3.01亿,占公司超募资金3.89亿元的77%。Hintsoft的股东包括顺网科技的大客户百度及红杉资本等行业大佬。
对于新浩艺等公司的盈利前景,交易双方显然十分看好。在采取收益法的评估中,截至2010年末,新浩艺等5家公司股东全部权益评估价值为4.86亿元,增值率高达431%。评估中假设评估对象2011年净利润2985.23万元,而2011年全年顺网科技净利润不过6369.01万元。如果收购成功,百度、红杉资本等行业大佬则将顺利脱身,顺网科技也相当于将公司盈利规模扩展近五成,显然是双赢的好事。监管部门也对该收购大开绿灯,2011年10月18日,公司收到了证监会的核准文件。
随后,情况就急转直下。顺网科技于今年2月公告,称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相关各方经协商,决定对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重组方案进行部分调整,以进一步优化交易方案。有鉴于此,公司自行决定撤销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行政许可申请及相应申请材料。10月26日,公司宣布,由于交易本身持续的时间较长,市场情况及新浩艺的经营策略已发生变化,现有的交易方案已不适合继续推进,决定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之交易。
为何在大功告成之际宣布放弃?一位计算机行业分析师向记者道出个中缘由。首先,新浩艺市占率近年持续下降,公司价值已不及当初,尽管领跑多年,却不能将优势化为胜利;其次,今年4月,公司公告以8000万元向盛大收购成都吉胜100%股权,而吉胜业务与产品(计费软件)与新浩艺比较相似,虽其连续亏损数年,2011年净利润为-2753.93万元,但收购价只是新浩艺的一个零头。
完整审视顺网科技收购新浩艺的全过程,可见公司行动之草率。不仅上市仅数月,就着手准备重大资产重组,而且不当估计了新浩艺的盈利能力,收购资产增值幅度过高,随后又不如预期,不得不草草了事。加上新浩艺间接股东百度与公司的关联关系,借并购扩大市场份额之名,行利益输送之实的嫌疑难以洗脱。
超募资金
“兜底”
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用超募资金“兜底”之前,是否将谨慎性原则作为对外投资的考量因素之一,值得怀疑
当超募资金被用于创投和个人的退出途径时,无论是上市公司本身,还是实施退出的创投和个人,总是将交易解读成“双赢”。但时间证明,尽管当时公司愿意为高溢价心甘情愿“买单”,但事后来看,交易往往伴随不确定的行业环境、不理想的业绩与突变的财务数据。上市公司用其超募资金“兜底”之前,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是否将谨慎性原则作为对外投资的考量因素之一,这是颇值得怀疑的。
11月末,处于重大资产重组进程的华中数控同标的资产出让方签署盈利预测补偿协议,对方共向公司预先支付补偿金近1650万元。而这一预先补偿的核心在于,标的资产两次评估时,标的资产盈利预测的下滑。2011年7月,华中数控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动用1.25亿元超募资金协议收购大股东华中科大产业集团旗下华工创投、华工孵化器持有的华大电机合计70.86%股份;另以1621万元超募资金收购华中科大持有的上海登奇56.68%股权。但到了今年1月,上述重组标的交易方式需要由协议转让变成挂牌转让。5月末,华中数控如愿摘得上述股权,同时新增了购买华大电机另外20.9%股份的事项,一并作为重组内容。期间,由于上述标的资产的评估报告有效期已满,公司又进行了加期评估,出现了标的资产估值“缩水”的情况。
对比去年7月23日和今年8月30日公司公布的两份重组草案,缩水的关键原因在于,作为重组核心购买资产的华大电机遭遇行业环境剧变,实际业绩由2010年的2949万元至2011年下滑34%为1959万元,到今年前5月仅为325万元,而2012年至2014年盈利预测对应为905万元、1119万元和1991万元。但就在去年公布前次报告书时,华大电机2012年至2014年净利润将达到3088万元、3251万元和3330万元。仅以今年业绩为例,调整后的下滑幅度就超过了70%。从新的盈利预测看,2012年将成为标的资产业绩“低谷”,即使在明后两年有所爬坡,同2010年相比也下滑了40%至60%。
华大电机主要生产的电机产品用于数控机床行业,尽管2010年、2011年上半年行业大幅快速增长,但从去年下半年即公司重组启动后,行业发生了明显下滑并且仍在持续,而华大电机的业绩下滑正是受到下游数控机床行业需求波动和下滑、客户流失等因素影响。
同时,从华大电机之前的股权架构看,该公司之前应有上市打算,但即便以当时行业景气度高涨时的业绩来看,其成长性亦不算突出,业绩顶多只能算得上“平稳”。如今经历行业突变,业绩出现大幅下滑,以现在的盈利情况上市可谓“难上加难”,若非上市公司继续实施重大资产重组进行收购,其股东在目前情况下要实现退出更是不易。然而,对于2011年盈利2800余万的华中数控而言,收购能够每年盈利超3000万的资产可谓业绩“翻番”,但当标的业绩只有900万时,又何必“非它不可”呢?
分析属光伏行业的向日葵 ,则可见其对行业前景过于乐观估计与实际情况的大幅背离。公司上市后仅一个月,便利用1.48亿元超募资金收购实际控制人吴建龙旗下优创光能100%股权,却遭遇了行业环境的突变。2010年10月1日,公司公告进行上述收购,完成后再利用3.17亿元超募资金向优创光能进行增资,实施总投资20亿元的年产1.6亿片8英寸太阳能硅片项目,共计使用4.65亿元超募资金。
公告显示,优创光能2010年1-8月经审计净利润为436.88万元。在实施前述太阳能硅片项目后,预计第一期0.8亿片硅片产能可在2011年8月份之前投产,第二期预计于2012 年12 月投产。向日葵对该项目出具了可研报告,测算全部达产后营业收入可达35.79亿元;运行年平均利润总额为46566万元,缴纳25%的所得税后每年净利润可达3.49亿元。
然而,2011年以来,光伏行业开始陷入困境,赛维等多家硅片生产企业遭遇寒冬,优创光能也未能幸免。公司首先放慢了1.6亿片硅片项目的建设速度,公司2011年半年报显示,优创光能已投入4.53亿元,其中包括全部募集资金。不过,一年以后的2012年半年报显示,优创光能投入硅片项目的资金依旧只有4.65亿元。这个数字离完成第一期投资所需的10亿元缺口明显。
即使在已经建成的部分产能中,也未能出现可研报告所描述的那样好的经济效益。行业人士表示,目前优创光能主打的8英寸多晶硅片价格已跌至6-7元/片,而公司可研报告中“保守估计”的价格高达22.37元/片。优创光能经营情况不如预期也就在意料之中了,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82.10万元,营业利润-256.96万元,净利润239.04万元。虽然没有出现亏损,但营业利润为负的情况揭示了优创光能实际运转并未能迈上正轨,幸免亏损或另有秘诀。记者注意到,2012 年6月,优创光能收到浙江省财政局下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专项资金500万元。
换种思路
“花钱”
目前市场对于资本运作的普遍观点依然局限于筹资与投资。其实,在不影响公司正常运转的情况下,通过回购或大比例分红给投资者,何尝不是一种资本运作
上市公司支配其超募资金本是管理层的职责所在,本无可厚非。不过,从选取的案例来看,惹人非议的往往是其投资计划的短视以及隐含向关联方输送利益的嫌疑。更有甚者,为了替关联方解困,顾不得仔细考量项目收购价格是否合理、日后发展是否有潜力。
相反,一味以投资风险为借口,让大量募集资金沉积在银行账户上,虽不能定为“有过”,但也绝称不上“有功”。在银行存款是最简单的投资方式,投资者为何不亲自而为,而要将资金交给公司管理层呢?
因此,上市公司应分别从横向和纵向努力寻找更优秀的待收购资产,如近期天齐锂业大股东天齐集团海外竞购泰利森公司。泰利森拥有国内稀缺且质地优秀的锂辉石矿产,且其长期向天齐锂业供货。虽然尚存变数,注入环节也未能明确,不过仍然不失为一个可供学习的案例。
另外,目前市场对于资本运作的普遍观点依然局限于筹资与投资。其实,在不影响公司正常运转的情况下,通过回购或大比例分红给投资者以报答,树立在资本市场中的良好口碑,虽散了财富,却收了人心。这何尝不是一种资本运作呢?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如何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尽到管理层的职责和义务,是检验上市公司管理能力、资本运作、内部控制等综合素质的试金石。(.上.证)
多公司面临巨额承诺缺口
2012年行将步入尾声,上市公司大股东及相关方面先前在注入资产过程中所提出的业绩 “承诺”终于到了集中兑现的时刻。面对巨大的业绩缺口,相关方目前已开始行动。如铁岭市国土资源局日前便“心领神会”地公布了《铁岭市城区2012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基于此,铁岭新城达成全年6.78亿元的净利润目标有了一线希望。而相较于铁岭新城的绝地反击,其他亦存在巨额业绩承诺缺口的上市公司将如何“收尾”,同样值得关注。
在业绩难以达到承诺水平的公司中,光伏行业首当其冲。一方面,公司重组后陷入行业困境,另一方面,当初动辄数亿的业绩承诺,或成为承诺方的不可承受之重。亿晶光电 、海润光伏等都是此类公司的典型。
亿晶光电重组时,荀建华及其一致行动人承诺,亿晶光电2010、2011、2012年度及2013 年预测净利润分别为3.04亿元、3.49亿元、3.67亿元和3.39亿元;在重大资产重组实施完毕后三年内,目标资产的实际盈利数如低于净利润预测数,在每年的年度报告披露后,荀建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将以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对公司进行补偿。然而,今年前三季度,亿晶光电巨亏4.27亿元,目前来看,公司完成业绩承诺的难度已相当之大。
与亿晶光电同病相怜的还有海润光伏,今年2月借壳ST申龙上市的海润光伏曾表示,2011年至2013年,上市公司将分别实现净利润4.99亿元、5.10亿元和5.29亿元。若未达盈利预测 ,海润光伏原股东将以现金补足差额。今年前三季度,海润光伏净利润亏损1.99亿元,要实现2012年的业绩目标,可能性似乎不大。
除借壳上市的公司之外,购买重要资产的公司目前也有多家面临着巨额业绩缺口,云煤能源 、中利科技就是其中代表。云煤能源重组时,昆钢控股曾承诺,云煤能源2012年度和2013年度实现的净利润不低于1.95亿元和2亿元。如上市公司未达到前述承诺的净利润,则其差额部分由昆钢控股在上市公司2012年度和2013年度审计报告正式出具后10个工作日内以现金方式一次性补偿给上市公司。
云煤能源今年三季报显示,其1-9月亏损5900万元。更可悲的是,云煤能源同时预测全年净利润为亏损,主要原因是受国家经济增速下滑,钢铁行业市场整体低迷导致对焦炭的需求量减少及原料煤和焦炭价格呈倒挂状态所致。在排除政府补贴等非经常性损益情况外,云煤能源今年亏损将成大概率事件,届时昆钢控股或须支付补偿差额达2亿元。
去年8月,中利科技以4.82亿元收购腾晖电力(2012年3月更名为“中利腾晖”)51%股权“染指”光伏业,公司今年4月份增资至持股66.29%。重组时,转让方江苏中鼎承诺,腾晖电力2011年净利润至少达到3130万元,如届时未达标,转让方将以现金补足差额。然而,2011年度,腾晖电力实现净利润2871.96万元,资产出售方因此补偿差额259万元。更具挑战性的是,腾晖电力2012年、2013年的承诺净利润高达26381万元、36625万元;截至今年半年报披露,腾晖电力的净利润仅为2830.98万元,若要完成全年业绩目标,公司年底业绩须暴增。
前不久爆出公司因炒期货巨亏3.7亿元的三普药业 ,其完成业绩承诺存在很大压力。2010年三普药业向远东控股定增收购其下属远东电缆、远东复合技术以及新远东电缆三家公司100%股权时,远东控股向上市公司承诺,上述三公司合并盈利在2010年至2012年将分别达到2亿元、2.6亿元和3.39亿元。之后,三普药业2011年度又搞了一次增发募资,远东控股将2012年的盈利预测提高到了3.73亿元。查阅年报,公司所购资产在2010和2011年度的净利润分别为 2.79亿元和3.29亿元;然而到了2012年,除远东电缆上半年实现9025.66万元的净利润外,新远东电缆仅盈利250.38万元,远东复合技术更是亏损1930.19万元,三者加起来约7000万元, 与全年3.73亿元的净利润相比简直杯水车薪。(.上.证)
A股明年3月前见底 资金舍楼市入股市
美联储2009年3月起推出QE后,股票 、黄金及香港房地产皆有出色表现。2009 年以股票表现最出色、2010年黄金最威风、2011年至今房地产最火爆。
美国低息政策将维持到2015年,相信2013年应该是新兴股市回升期,因为成熟的股票市场例如美国到今年10月止已过度抽升,未来一年应该玩“追落后”。
2004年中至2006年中人行增加货币供应,引发2005年至2007年A股狂升。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货币供应狂升。A股上升后令楼价狂升,2009年8月起人行不得不重新收紧货币供应,直到2012年6月起人行又再次增加货币供应。理论上A股应在今年9月至明年3月任何一个月份内见底,并相信这次资金不是流向楼市而是流向股市。
内地保八有难度
中国内地人均年收入已接近5000美元一年,向1.2万美元进军,进入消费带动GDP 增长期,情况有如1984年至1997年的香港,由内需带动繁荣时代已开始。
参考1984年代至1997年香港发展,估计内地这段繁荣期可长达12年。到2020年后,内地经济才达致另一高峰期。本人估计,未来20年中国GDP保持在6%至8%增长率,理由是客观形势较过去后发国家差。今天美国、欧洲、日本,加起来已相当于全球GDP的60%,但皆陷入低增长期,不像1950年至1990年,全球GDP都是高增长。在此环境下,中国内地保八有困难。
今年首三季,内地出口只上升7.4%,2009年至今中国GDP增长中超过48%由资本带动。目前水泥、造船、汽车制造、纺织等行业,有很长时期陷入低利润期,甚至出现亏损。其次中国必需抑制高耗能产业如化纤、造纸等,发展高附加值产品非想像中容易。在困难期,中国GDP回落到6%增长率仍可接受,在繁荣期则上升到8%或以上。
至于A 股市场,过去五年都很令人失望。超过360家企业变成上市公司,其中39家是巨型国企。创业板开闸后为991只新股完成上市,至今年11月初为止,共590家跌破招股价,占创业板上市公司60%,另有590家上市公司跌破发行新股集资价。过去五年,新上市公司目前总市值达到1.83万亿元,占上市公司总市值21.57万亿元的8.48% ,最大型如中石化,2007年12月25日上市价30元,今天仍未重返。
过去五年,A股市场是企业上市的天堂、投资者的地狱。去年10月开始,中证监着手整顿A股市场,能否扭转A股市场这股恶劣风气?
内房学习期结束
至于内地楼市,中央政府推出宏观调控已十多年,对内地楼价影响如何?事实证明在市场经济大前提下,宏观调控只能起警戒作用,实质影响十分有限。经过20多年发展的内地房地产市场,亦由初级阶段逐渐进入成熟阶段,例如出现微利房及经济房,不少家庭已入住保障房,私人物业市场则继续以市场优先。
过去一年,70个大中城市楼价有35个仍上升,17个回落,其余僵持。
未来中央政府对内地房地产的调控措施应逐渐淡化,市场力量越来越明显。
大城市楼价渐平稳,因为长时间对房价透支导致一般市民置业困难,楼价高企亦阻止了农村人口进一步涌入。小城市楼价仍可上升,除房价一般市民仍可负担外,也成为农村人口涌入地区。内地房地产发展渐向二、三线城市,农村方面亦渐市镇化,希望留住人口或减慢人口流失,因而发展旅游业、养老、工业等,为农村人口提供农业以外其他就业机会,城市老人亦可回流乡村生活。换言之,内地房地产结束向香港学习期,渐发展出适合内地的模式。分析内房股已不能再用香港那一套。
今天仍看好后市的理由:
一、不要同美联储作对。2009年3月美联储推出QE并宣布2015年前不加息 .
二、短期利率接近零,令债券、物业及股票皆吸引。
三、通胀率仍低(除食物外),通胀压力不大。
四、美国楼价2012年起进入稳步回升期。
五、信用卡贷款率出现十年新低,跌幅最大的是美国运通信用卡,因为利率高,今年10月持卡人总贷款较2010年第一季下降73%。其他如VISA、Master Card 借贷率亦下降。
六、未来石油价易跌难升,越来越多的汽车改用石油气,以及油页岩大量投产,令能源危机已过去。
七、美国企业并没有出现资产负债表衰退,反之是企业持有超过20亿美元现金,等候投资。
八、美国不少企业例如苹果、通用电气、Caterpillar等,纯利主要来源是美国以外地区,不受美国经济景气影响。
九、标普500 PE只有12倍(过去10年平均16倍。)
十、感恩节后,圣诞老人效应已开始,估计可令美股一直上升到明年1月。
十一、你可以不喜欢奥巴马 ,但奥巴马在任期间美股易升难跌。
十二、请不要相信“钱生钱”,而应相信你的分析能力、智慧及勇气。例子如周星驰从没钱到今天好有钱,靠的是分析能力、智慧同勇气,而非金钱。(.2.1.世.纪.经.济.报.道)
机构投资者移情潜伏中小银行股
未上市城商行增资亦受宠
[ 从长远来看,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这些股份制银行业务转型较早,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业务模式和特色,因此受到市场追捧 ]
昨日,南京银行(601009.SH)一纸法国巴黎银行增持的公告,无异于给处在“寒冬”中的银行股燃起了一股温暖的火。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南京银行股价累计上涨超过6%。南京银行并非一枝独秀。上周以来,银行股普遍反弹,其中,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中小银行股涨幅居前,在银行股此轮上涨中独领风骚。数据显示,机构投资者在二级市场的大举买入,成为银行股反弹的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正在等待上市的城商行,近日进行的增资扩股也吸引了投资者的“争夺”。这自然引发市场对银行股的遐想。“应当说市场的兴趣正在转向中小银行。”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未来可能会更多地倾向于和有特色的银行合作。
中小银行受追捧
南京银行近日公告显示,10月10日~12月6日,巴黎银行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身份,增持其5937.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99998%。
在此前银行股遭市场抛弃的背景下,这是否意味着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正在受到市场越来越多的青睐?“南京银行只是个案,不能代表整个行业,目前还很难从一家银行得出市场已经‘移情’于城商行等中小银行。”广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沐华认为,银行股上周集体上涨,与经济数据回暖以及银行年末贷款“冲量”有关。
不过,并非南京银行一家获得投资者的“特殊看待”。近期,一些资产规模较大、盈利较多的未上市城商行进行增资扩股也获得投资者追捧。12月5日,友阿股份(002277.SZ)以2682.42万元的价格,竞得湘邮科技公开转让的长沙银行600万股,这一价格比挂牌价高出了270万元。重庆银行、汉口银行等此前进行的增资扩股也吸引了鄂武商A(000501.SZ)、力帆股份(601777.SH)等上市公司的积极参与。
已上市银行二级市场亦是如此。上周,上市银行股价普遍反弹,平均涨幅超过4%。但表现最为抢眼的却是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其中涨幅最大的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分别上涨9%和11%。而值得注意的是,截至昨日,民生银行A股收于7.02元,创出四年半的新高。
进入本周,这一走势仍在延续。昨日,股价涨幅超过2%的银行股全部被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包揽。其中,民生银行以2.48%的涨幅领先,南京银行、平安银行则以2.35%、2.14%的涨幅紧追其后,五大行中只有农行和中行涨幅超过1%。
数据显示,12月5日,16只上市银行总成交额114.8亿元,大单资金净流入20.46亿元;12月6日,银行股亦成交72.89亿元,大单资金净流入11亿元。
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又成为机构投资者光顾的主要对象。上证所大宗交易平台信息显示,12月4日,仅海通证券国际部一家就买入了五只银行股,其中有三家是股份制银行。其中,买入最多的是招商银行,其次是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而海通证券国际部素有“QFII席位集散地”之称。
“如果从股价和二级市场的情况来看,确实可以认为未来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投资价值和空间,要大于国有大行,投资者的兴趣也正在向这些银行转移。”长江证券相关人士认为。
市场的逻辑
实际上,虽然今年银行股走势一片低迷,但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股价仍相对坚挺。从财务投资的角度来看,亦不乏投资价值。
数据显示,在9月28日至12月7日的2个多月里,5家股份行和城商行的股价仍然保持了累计10%以上的涨幅。其中,民生银行以21.24%的涨幅居首,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分别上涨了17.24%、16.3%、13.31%、11.92%,南京银行虽相对逊色,但也上涨6.75%。
“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规模不算小,但其私人银行和小微业务已经初见成效,按照这条道路走下去,未来仍然可以保持比较好的增长,而且目前银行股估值普遍偏低,随着宏观经济的好转,提前‘潜伏’,应当能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上述长江证券人士分析。
不过,不同于财务投资者,巴黎银行此番增持南京银行,以及上市公司竞逐未上市城商行股权,更多的是出于长期甚至战略投资的考虑。
上述长江证券人士认为,城商行目前正处在成长中,虽然存在各种不足,规模不大,但转型较快,也是市场对其较为看好的一大原因。而且一些未上市的城商行,未来上市预期也很强烈。
在他看来,从长远来看,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这些股份制银行业务转型较早,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业务模式和特色,因此受到市场追捧。
以长沙银行为例,从2010年到今年三季度,长沙银行净利润从8.69亿元增长到16.6亿元,两年多时间里增长近100%。而2005年~2011年,除2007年、2008年没有得到分红外,友阿股份共计从长沙银行分红4931万元。
实际上,一些未上市城商行股权结构单一,股东多为当地国有企业。近年来,地方政府在力推城商行上市的驱动下,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为投资者腾空了大量市场空间。如汉口银行、成都银行等,其新引进的股东,不乏外资银行和国内外大型企业。(.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