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疏导IPO“堰塞湖” 拟鼓励“新三板”挂牌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证监会疏导IPO“堰塞湖” 拟鼓励“新三板”挂牌

加入日期:2012-12-11 8:11:11

  导读:
  证监会疏导IPO堰塞湖 拟鼓励"新三板"挂牌
  核电企业IPO开闸 设备商争食2000亿蛋糕
  中国核电百亿A股IPO报审 H股计划暂搁浅
  IPO如何改?三大方案最受拥护

  证监会疏导IPO堰塞湖 拟鼓励"新三板"挂牌
  新年将至,沪深股市大门外800余家在审企业倍感寒意——IPO窗口重启遥遥无期,而不少企业的业绩却出现大幅度下滑,基本面的重大变化更增添了发行上市的不确定因素。
  多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告诉记者,证监会或出台政策鼓励排队IPO企业自愿申请新三板挂牌。短期内这不失为一个疏导化解IPO“堰塞湖”的办法,而从长期来看,新三板有望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更匹配其风险特征的融资市场。
  机构人士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至少两次向证监会高层提出相同的建议。一次是在证监会副主席姚刚与机构座谈期间,另一次则是近日国泰君安总裁陈耿直接向在上海调研的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建言。
  “证监会对这些建议已经吸收了合理部分,正在起草具体的政策。去新三板挂牌是以自愿为原则,不会强制性地出台硬性要求。”某大型券商代办股份转让负责人对本报表示。
  一名证监会人士对本报表示,尚未听说具体的疏导政策,但机构的建议“肯定是好事”;市场过于担心新三板的流动性和融资功能,但这是一个发展的问题。
  退一步海阔天空
  新股发行审核会议已经停顿2个多月时间,而从10月份的浙江世宝之后,已过会企业也一直未有发行。“直白地讲,目前的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已经丧失。”一位投行人士对本报评论称,这种情况在2004年和2008年也曾发生,几乎是4年一个周期。
  与过去两次IPO停顿相比,这一次扩容后的新三板将为那些苦等IPO窗口的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一个新的选择。与其无休止等待或者撤回材料,去新三板挂牌看起来更像一个权宜之计。
  但这可能也是一个理性的选择。一些企业申报创业板上市时尚有三四千万的净利润,但是今年全年的业绩可能大幅下降。硬着头皮继续上创业板的难度增大,如果在财务报表上做手脚,则面临着严厉的处罚。
  在最近一次的保代培训上,证监会发行部官员已经明确警示在审企业操纵业绩的可能,要求保代严格把关。一旦发现问题,即使撤材料也要追究责任。
  退一步海阔天空。按照已经公布的政策,新三板挂牌实行备案制,没有盈利门槛的要求。定向融资也只进行非实质性审核。并且净利润三四千万的企业在创业板待审企业中无足轻重,在新三板却算得上鹤立鸡群。
  对于那些急需资金的企业及其大股东而言,新三板挂牌即使暂时不能融资,也可以获得股权质押融资的渠道。新三板一位负责人对本报表示,挂牌企业的股份实现了标准化,大股东可以用股权质押贷款。
  突破股东人数200上限
  “新三板”是全国性场外市场的俗称,而这一市场也已经有了具体的承载平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部分,新三板从2006年开始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进行试点,今年8月国务院正式同意扩大试点,新增上海、武汉和天津三地的国家级科技园区。
  由于各种原因,新三板的发展并不快。挂牌公司规模偏小、交易不活跃、融资功能不强是主要问题。但即便如此,一些质量较好的公司仍然实现了多次成功的定向募集。比如第一批挂牌的北京时代(430003)自2007年以来先后三次定向募集1.5亿元。据推荐北京时代的国泰君安代办股份业务负责人介绍,该公司的募集市盈率曾经达到过20倍。
  “根据政策规定,新三板只能非公开募集,这很考验券商的销售能力。”上述负责人说。
  中小投资者不能参与,也抑制了挂牌企业的圈钱冲动。扩容后的新三板虽然重新允许个人投资者参与,但仍将设立一个相当高的门槛。
  明年1月1日《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办法》生效后,这个市场迎来制度性的重构——允许挂牌企业的股东人数超过200人;同时在执行严格的投资者适当性原则基础上,个人投资者将重新进入新三板市场。
  “未来的新三板不会是中关村试点时期的模样。”一位从“老三板”时期就参与代办股份转让业务的券商人士对本报表示。
  北京和武汉等地已经开始有针对新三板的PE基金出现。投资界人士对本报称,200人的突破至为关键。
  一位外资投行下属的人民币PE基金人士对本报表示,由于所有制改革的历史原因,社会上有大量的股份公司股东人数超过200人。按照目前的监管法规,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就是公众公司,必须得到中国证监会的审核批准。但是《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办法》生效后,这些公司将可以备案,并且申请到新三板挂牌。
  先知先觉的PE已经盯上了新三板突破200人的巨大机会——这些历史上遗留的处在灰色地带的公司将得以进入资本市场,而目前它们普遍估值较低。
  转板机会
  无论是拟IPO企业转到新三板挂牌,还是已有的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企业进入新三板,转板机制都是一个悬在眼前的胡萝卜。
  目前已经有久其软件北陆药业等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实现上市。另外有5家企业拟IPO,11家企业已经处在IPO审核阶段。
  上述新三板负责人对本报表示,市场理解的转板如果是“上市绿色通道”或者“特殊安排”并不准确;他本人更愿意将其概括为一种衔接机制。
  首先证监会对场内的上市公司和场外的挂牌公司,在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方面的监管要求是一致的。但是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的上市要求各有不同。未来证监会的IPO审核将把重点放在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上,弱化价值判断,而上市要求则交给交易所把握。在这个基础上,一个企业到哪个市场上市或者挂牌,需要看它能够达到哪个市场的要求,以及这个市场是否适合它的发展。(.第.一.财.经.日.报)

 

  核电企业IPO开闸 设备商争食2000亿蛋糕
  因受去年日本福岛核泄露事件牵连而蛰伏一年有余的核电建设或将全面复苏。
  上周五(12月7日),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核电)出现在证监会最新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初审名单中。
  此外,中国核建、上海电力、广东核电等大佬也在运作上市的传闻,在市场亦早已流传。
  核电企业运作上市肯定因为缺钱,但不一定是现在,他们可能在未雨绸缪,为未来作准备。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中投顾问相关数据称,十二五接下来的3年中,核电建设约4000亿元的投资有望落实,其中近2000亿元的设备采购量将释放。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外企或更多选择与国内企业合资以分食2000亿元的蛋糕,而国内自主掌握三代核电技术或需到十三五才可实现。
  核电企业谋划上市正逢时
  在证监会上周公布的IPO初审队伍中,国字号的巨型IPO中国核电位列其中。而早在今年6月,环保部就已通过了中国核电的环评初审。
  相关资料显示,中国核电拟在上证所上市,募集资金投向项目总投资1735.24亿元,但目前募资规模尚未披露。有消息称,除中国核电外,中国核建、上海电力、广东核电集团等核电大佬也已开始运作上市事宜。
  在业内看来,几大核电公司的上市工作在此时提速可谓恰逢其时。核电企业谋求上市肯定因为缺钱,但却不一定就是现在缺,他们或许在为下一步核电建设提前谋划。林伯强表示。
  上月底,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张华祝曾透露,2015年底前后,我国运行的核电机组将达到41台,总装机容量接近4200万千瓦,届时将有近20个核电机组在建。
  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已有7个核电站投入运营,总装机达到1257万千瓦。
  以此计算,在因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停滞一年多后,到十二五末的2015年,我国将新增核电装机约3000万千瓦。
  核电企业谋划上市与募集资金有关,而核电项目建设必须依托设备采购,对于国内外的设备制造商而言,接下来几年中将会有一个巨大刺激作用。林伯强表示。
  海通证券相关研报称,后续一段时间内国内核电新开工有望维持在年均1000万千瓦左右,这将是一个很可观的投资目标。
  重点企业已陆续接到订单
  虽然内陆核电项目暂不重启,但十二五期间的核电建设仍将给核电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约4000亿元的投资有望落实,将释放近2000亿元的设备采购量。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这样一块巨大的蛋糕,必然为国内外众多设备商所觊觎,而他们一直在等待政策层面大力发展核电信号的释放。
  10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在业内看来,这是核电重启拿到最过硬的一张准生证。
  山东海阳核电站一名负责人日前曾表示,海阳一期工程目前采购基本结束,海阳二期工程一直在等待这张重启通行证,估计未来两个月左右,会进入设备的采购高峰期。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目前东方电气二重重装、中广核等国内重点核电设备企业已陆续接到核电项目的相关订单。
  东方电气内部人士表示,公司在田湾5、6期项目均有涉及,且公司目前的在建项目运营状况良好。据东方电气内部人士透露,目前80%的在建项目该公司均有涉及。
  二重重装核电石化事业部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内大型锻件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已经接到相关订单。
  作为国内装备业的另一巨头,从2010年末至2012年夏季,中国一重大连核电装备制造基地已向红沿河、方家山、福清等核电站提供了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反应堆压力容器。
  一位长期跟踪核电领域的分析师表示,未来符合三代技术的装备国产化进程将大大提速,掌握相关技术的企业将从中受益。
  国产化率还需提高
  据悉,目前我国在建核电站的国产化率平均达到70%左右,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对内构件、控制棒、燃料装卸料设备、一体化安全壳顶盖等均已实现100%国产化。
  中广核、东方电气二重重装上海电气等相关企业在核电设备制造方面也有过人之处,其诸多产品已经获得核电项目施工方的认可,企业发展前景非常可观。沈宏文分析称。
  对于已经成为中国核电装备制造业翘首的东方电气来说,从1982年就开始和中广核、阿尔斯通等的合作使得他们站在了技术和订单的制高点上,但巨大的蛋糕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
  中广核等国内企业虽然已经研制出符合三代技术的装备,但质量如何仍需时间检验,可能 十二五内还要依赖进口。林伯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三代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握,恐怕得到十三五时期。林伯强称。(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核电百亿A股IPO报审 H股计划暂搁浅
  久闻楼梯响的中国核电IPO计划终于迈出了走向A股市场的第一步。
  “中国核电IPO申报材料获得证监会接受,这不仅意味着监管层对于中国核电的认可,也意味着自2011年三月日本地震核危机后,我国核电项目重启进入实质性阶段。”12月7日,一位接近中国核电的知情人士向记者坦言,当晚,其IPO申请出现在IPO待审企业名单之列。
  这一进程显然比预期来得快。
  2012年中,IPO发行渠道堵塞,超50亿融资额大盘股的放行一直未有突破。到了10月之后,IPO审核、发行更一度暂停至今。
  “按目前市场情况,最初公司认为IPO挂牌的可能时间窗口或在2014年下半年。”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如今在2012年年底前便获得受理,即使中间还将有较长一段程序需要等待,但上市进程也应超过预期。
  早在今年6月,中国核电IPO环保公示之时,其材料显示募资投向的几大项目共需1700余亿元,而被冠以其“千亿融资IPO”的称谓。
  “这是市场误读。”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半年前中国核电确定的融资额度约在160亿元,但经过近半年的研究,目前上报的融资规模应还会缩减,应在百亿左右,但最后金额还需等招股书披露为准。”
  而对于之前传闻中的A+H股整体上市,据记者了解,目前H股计划已暂时搁置,短时间内将难有突破。
  百亿融资额误解成千亿
  虽然已半年有余,但中国核电对1700亿的融资传闻,至今仍心有余悸。
  2012年6月5日,在环保部官方网站上,中国核电IPO环保核查材料进行公示,材料显示,上市募投项目包括5个项目,总投资额1735亿元。
  “1735亿元只是五个项目总投资,其中仅有少部分资金来自于此次IPO融资。”斯时,中国核电有关负责人士曾向记者解释(详见本报2012年6月6日《中信瑞银抢食中核IPO “第一央企”拟融160亿》)。
  “事实上,半年前,也就是环保公示期间,中国核电确定的融资额度约在160亿元,但经过近半年时间的研究调整,目前上报的融资规模应还会缩减。”上述负责人士坦言,具体的数字按最终的招股说明书披露为准。
  “此次募集总额应是在百亿元左右。”该负责人士补充,此次募集资金的投向共包括福建福清核电工程1~4号机组、秦山核电厂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工程)、浙江三门核电一期工程、海南昌江核电工程1~2号机组和江苏田湾核电站3~4号机组工程等项目。
  虽然比预计之中至少提前半年多时间进入IPO审核程序,但具体上市时间似乎并不如想象中乐观。
  “虽然进入了初审程序,但距离正式挂牌的时间还少则半载一年,多则两三年。”12月10日,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透露。
  第一大原因首先是大盘股渠道严重堵塞,目前仅过会待发的且与其发行规模相似的公司还有陕煤股份与EMS,前者计划融资170亿,如今已过会15个多月,后者计划融资近百亿,过会也已7月有余。
  中国核电百亿A股IPO报审 H股计划暂搁浅
  其次是如今发行市场低迷,造成了审核渠道缓慢,如国信证券于2012年2月便进入了初审,但十个月过去了至今依然未进入预批露程序,此外其融资额度也同样是百亿级别中国建材仍处于在落实反馈意见中。
  “即使2013年发行市场有较大好转,也很难在2013年内完成多家大盘股发行。”上述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坦言。
  “作为日本地震引发的核危机之后正式报审的第一家核电企业,监管层的态度已显示,核电企业的春天来临了。”上述接近中国核电的知情人士认为。
  “在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中,火电类型上市公司业绩对煤价变动的敏感性较高,水电类上市公司业绩则容易受到上游来水季节性差异的影响,与之相比,核电类上市公司则较少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业绩更稳定。”上述接近中国核电的知情人士坦言。
  H股计划暂搁
  早前有消息显示,中国核电一度考虑A+H股同步上市。但上述中国核电有关负责人士透露,“中国核电暂时放弃了H股IPO上市的打算。”
  “A+H方式曾有所考虑,但最终因为各方面条件未成熟,操作起来难度较大,于是决定先专攻A股IPO方式进行。”上述负责人士透露。
  实际上,自2012年2月采用新IPO审核披露程序之后,目前为止还未有真正实现A+H股同步上市的案例。
  刚完成H股上市的人保集团,原本也曾一度属意A+H股同步上市,但最终因发行程序与市场等多方面因素而作罢,选择了其先H股发行,A股择机而定的模式。
  近期传闻欲A+H同步上市的银河证券,至今IPO申请文件也尚未进入审核之列。
  “对于目前国内市场而言,A+H同步模式需要协调的事宜过多,操作难度颇大。”上述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最好模式是A或H股保一头,另一边则根据发行之后的情况而定。
  除了其上市计划和时间点外,同属于中核集团旗下的另一家A股上市公司中核科技(000777)(000777.SZ)的命运安排,也同样引人关注。
  在中国核电上市前,作为其旗下唯一A股上市公司,市场一直与其中核科技有资产整合预期。那么对于中核科技而言,随着中国核电上市,是否会有整合合并的计划?
  “短期内不具备资产整合可能性。”上述接近中国核电的知情人士透露,“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国核电的上市,只是中核集团下核电资产的整体上市,目前谈中核集团的整体上市还为时尚早。”
  据记者了解,在经过一系列资产整合后,中核集团内部已形成了八块业务体系,被内部称之为“6+2”,其中分别为核动力、核电、核燃料、天然铀、核环保工程、核技术应用、非核民品、新能源,此次中国核电A股IPO为核电资产的上市平台。而中核科技的主要业务为水道、石油石化、电站阀门等特种阀门的生产,并不属于集团的核电业务板块。(.2.1.世.纪.经.济.报.道)

 

  IPO如何改?三大方案最受拥护
  截至12月6日,IPO在审待发企业增加至830家,堆积如山的拟IPO企业不仅是证监会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广大投资者十分头疼的问题。为此,不少业内人士提出了不少解决方案,目前来看,发行认沽权证、新股先上新三板、可转债等三种方案拥护者较多。
  认沽权证方案待斟酌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需要深化,从监管层到普通投资者已经达成共识。一位券商证券投资部人士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的表示很有代表性:“800多家企业排队上市,对目前依然弱不禁风的A股市场来说,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一大压力。尤其是一些融资额巨大的企业,一旦他们发行上市,肯定会压垮A股。”
  那么,新股发行该如何改?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在上海调研时,信诚基金公司总经理王俊峰连续提出四个建议,其中两个与新股发行有关:一是在新股发行环节,探索配套发行认沽权证,鼓励拟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等方式;二是采取冻结募集资金、高额罚款、惩罚保荐人和保荐机构等措施,严惩虚假上市、包装上市。
  虽然郭树清对此并未当场表态,但事实上,上证所已经在开始酝酿认沽权证方案,并计划上报。
  所谓认沽权证方案,即在新股发行的同时配套发行认沽权证,投资者可在三年后行权。业内人士认为,认沽权证的实施,有利于制约高市盈率发行,有利于限制上市公司造假动力。
  不过,也有不同的声音认为,以认沽权证的方式来发行,相当于给打新股一个三年无风险溢价,而这三年公司股票如果因市场下跌而跌破发行价,对上市公司显然不公平。
  再者,一旦三年后跌破发行价后有大批股份行权,不排除某些公司因为流通股比例达不到25%而触发退市风险,对投资者来说也是一大风险。
  机构最倾向新三板方案
  同样是在郭树清的调研座谈会上,国泰君安证券公司总裁陈耿提出了另一个新股发行改革思路先上新三板,再转主板、创业板。
  陈耿说,对于800多家IPO排队企业的问题,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引导拟上市企业先到“新三板”或者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同时在制度上安排一定的配套机制,允许经过一段时间考验的优秀公司转到主板、创业板。
  商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发现,最多的机构人士倾向于企业先上新三板。一位机构人士对商报记者表示:“现在场外交易的平台越来越多,新三板的建设也比较成熟,企业完全可以先在新三板进行挂牌。”
  统计表明,自今年8月,新三板扩容迈出实质性一步之后,新三板公司挂牌上市已明显提速。截至12月6日,今年以来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共69家,而去年仅为25家。
  随着10月11日证监会正式发布《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并确定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后,公开转让、定向发行、定向转让、投资者准入门槛等相关实施细则有望在未来3个月内将逐步落实,并预计2013年上半年交易制度正式改革以及第二批园区扩园将同时进行。
  另一方面来看,也有越来越多的券商在备战新三板业务的发展。截至目前,已有65家券商获得代办系统主办业务资格。其中,19家上市券商均获得资格。从市场份额来看,申银万国、国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在新三板市场上挂牌企业家数分别为47家、31家和14家,其市场份额分别为21.2%、13%和6.3%,位居新三板市场推荐榜前3甲。
  发行可转债也是选择
  除了以上两种方案,让拟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拥趸也不少。按照该方案,拟上市公司可以先发行可转债融资,待未来公司业绩增长,投资者可以转股,公司自然成为上市公司。该举措既能为投资者提供保护,也不影响公司融资。
  有券商人士表示:“与认沽权证方案相比,可转债融资更为成熟与有效,而且目前也没有碰到过太多法律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法律规定只有上市公司才能发行可转债,所以涉及到的一些规定还需要进行修改。”
  此外,还有机构人士称,除了可转债,中小企业私募债也是一个方向。“事实上,今年以来监管层的改革力度已经不小了,只是一些企业在融资时依然偏向传统的IPO方式,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
  中小企业私募债对发行人没有净资产和盈利能力的门槛要求,也不设行政许可,只需向交易所备案即可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的推出拓宽了资本市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深度和广度,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综合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上.海.商.报 .林.蓓)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