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中国经济将在逆境中平稳增长
当前我国经济确实遇到了不小的困难,面临严峻挑战,但保持6%至8%增长的动力依然存在,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不大,温州、鄂尔多斯只是中国经济庞大规模中的很小一部分。当然我们也得未雨绸缪,着力化解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加大打击腐败的力度,加大改革力度。
1979-2011年33年间,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9%的增长速度。2005年,经济规模超过英国,2007年超过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基于这样的速度和气势,有些人对于未来20年很乐观,认为中国经济的潜在经济增长速度能达年均8%;但在当前的国际大环境下,也有些人比较悲观,认为中国经济内部矛盾犬牙交错,随时可能爆发大型经济危机。正当经济周期的下行期,悲观论调很有市场。笔者的观点是,判断中国经济,不必过于悲观,更不能情绪化,凭感觉说话,要的是客观冷静全面系统的分析。
在分析了人口因素、资本形成因素、技术进步因素、制度因素、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后,笔者认为中国经济未来20年的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很难达到年均8%,但达到6%的可能性相当大。前10年潜在经济增长速度能达到年均7%,后10年能达到年均5%。当前我国经济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面临严峻挑战,但中国经济2013年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不大,2013年中国经济仍将平稳增长。
如此研判的依据是很充足的。
虽然中国经济内在动力减弱,但保持6%至8%增速的动力依然存在。这些动力来自于人口质量提升、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来自进一步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城镇化进程加速等因素。单讲人口质量一项,2013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将有600万左右,研究生毕业人数将有50万左右。人口质量的提升将大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空间很大,政府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意愿非常明确。我国政府债务可控,发债的空间、实施赤字财政的空间都比较大。我国政府债务与GDP之比在50%左右,远低于安全警戒线65%,而美国、欧洲都已超过100%,日本更高达220%。我国当前的存款准备金率为20%,依然在历史高位,下调空间很大,利率也是如此,至少还有1至2个百分点的下调空间。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上月27日会见来华参加中美商界领导合作计划年度对话的美国著名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人时指出,中国将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3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
今年9月底,我国住户存款额达到40万亿元左右,与去年国内生产总值之比高达85%。这些储蓄将对中国的投资和消费形成强大的支撑,将有效抵御经济危机的发生。虽然企业债务率偏高,但2013年出大问题的可能性不大。2013年产能过剩将继续存在,一些企业可能出现违约风险,但绝大多数企业债务清偿能力良好,违约现象不会大规模出现。温州、鄂尔多斯只是中国经济庞大规模中的很小一部分。温州和鄂尔多斯两地相加的经济规模,大约占全国的1.3%。 ,
尽管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可能没有账面上那么好,也可能最终要处理比目前更多的坏账,但当前银行的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不良贷款率则处于历史上最低水平。因此,银行的确存在一定风险,但远没有到出现危机的时候。房地产市场当前的疲软与中央政府的主动调控有关。如果政府将调控房地产的政策撤除后,房地产市场依然疲软,这才说明问题比较严重了。2013年应该看不到如此景象。
当前我国外汇储备3.3万亿美元,短期足以应付资金外流、外资撤资。一年流出3000亿美元,不会对汇率形成大的冲击。在那些持经济危机论调者眼中,外汇储备增加了,便大叫我国货币政策丧失了主动权,基础货币投放被动增加,通胀来临。外汇储备减少了一些,他们又大叫外资流出,资金外逃,中国经济要崩溃了。这些叫嚷,都站不住脚。
今天的中国经济规模巨大。如果2013年爆发经济危机,必然会有征兆发生。但从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运行结果看,没有观察到任何经济危机即将爆发的征兆。今年前三季度就业形势良好,全国基本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降1.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下降1.5%。今年的房价则是多年来最为平稳的,居民收入实际增长速度是近年来较高的,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2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77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
制造业被认为是困难最大的领域,一些企业开工不足,停产,利润下降、亏损甚至倒闭。关键是如何认识这些问题?中国如此大的国家,每年有一些企业关闭是必然的。因此,我们不能从个体出发来看待这些问题,而必须从全局来看待这些问题。那么,全局如何呢?1至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0240亿元,同比增长0.5%。这表明制造业的利润增速确实在大幅下降,考虑到税收因素和基数扩大的因素,制造业的同口径净利润的绝对值有可能出现了下降。但是,前10月制造业的利润高达4万亿元。这就清楚地表明,尽管当前我国制造业确实面临挑战,但远谈不上发生了危机,最多制造业出现了一点危机征兆。
在经济平稳增长的预期下,我们当然也不能盲目乐观,掉以轻心。如果盲目乐观,政策失当,紧缩过度,一些经济问题就可能转化为经济危机的引爆点,经济危机就可能真的出现。因此,笔者也建议,尽管2013年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很小,但我们也得未雨绸缪,着力化解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各种矛盾。货币政策要进尽快向常态回归,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利率,降低加权贷款利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同时,加大打击腐败的力度,逐步稳妥地推出阳光法案,逐步稳妥地建立公务员财产收入申报公示制度,为经济稳定运行提供更好的外部条件。归结到一点,就是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尽快释放制度红利,全力推动经济增长。(.上.证)
物价温和上涨 经济反弹基础未稳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 同比上涨2%(环比上涨0.1%),自今年最低数值1.7%之后,继续保持温和上涨的态势。考虑到蔬菜食品等受冬季运输成本增加,以及元旦春节的季节因素影响,未来三个月内,物价还将持续上涨的动能,从而带动中国物价水平进入新一轮的上升通道。
从居民消费价格的构成来看,1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0%(环比上涨0.4%),非食品价格上涨1.6%(环比持平);消费品价格上涨1.9%(环比上涨0.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3%(下降0.3%).
11月份,食品价格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0.95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1.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27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4.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2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3.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1个百分点;油脂价格上涨4.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5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1.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14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11.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41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食品价格是影响11月物价运行的主要因素,在上涨指数中占了一半的贡献值。而影响食品价格的主要因素则是鲜菜价格,受季节影响,蔬菜价格涨幅较为明显。总体上看,11月份CPI同比数据打开了向上的通道,但从环比数据看,通胀压力仍相对温和,例如食品环比上涨0.4%,较10月还有所收窄。不过,比较近年来的数据可以看出,猪肉、蔬菜等食品价格涨幅目前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使未来食品价格仍存在反弹的空间和上涨的压力,由于食品在CPI篮子中的比重较高,超过31%,所以,未来对通胀水平的管控仍不能掉以轻心。
市场分析普遍认为,11月CPI的温和上涨,主要是经济回暖的体现,需求上升、投资活跃,增加了CPI上涨的动力。同时,其他几个数据也显示了经济回暖的迹象: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10.1%,比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从环比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实际增长0.86%;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477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7%,增速比1-10月份提高1.3个百分点。
不过,从统计数据上看,对经济回暖的支撑还不够牢固。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2%,环比下降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8%,环比下降0.2%。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3.0%,环比下降0.1%。表明企业仍未摆脱库存压力,生产热情和市场需求仍处低位区间。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14.8%,降幅比1-10月份缩小3.2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下降10.3%,降幅缩小1.5个百分点。表明房地产市场开发的热情有所提高,但消化市场存量的过程仍在继续。11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95.71,虽比上月提高1.15点,但还在水平线以下。
总之,从11月份的经济运行数据来看,主要经济指标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增速等数据在回落后出现一定程度的修复,经济预期指数如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采购经理指数(PMI)等有所回暖,CPI总体也延续了温暖回升的态势,表明经济筑底企稳回暖的趋势正在形成,但基础仍不稳固,未来一段时间内,促进经济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与影响经济发展的困难和挑战并存,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国内经济运行的风险阻力,仍需国家宏观政策密切关注。(.中.国.经.济.时.报 .李.成.刚)
11月出口增速放缓 外贸疲态短期难改
海关总署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实现外贸出口1793.8亿美元,同比增长2.9%,较上月11.6%的同比增速大幅放缓。对此,分析师表示,出口增速下滑并且低于预期表明我国外需复苏仍然缓慢,且外贸疲态短期内或难以改变。
海关统计显示,1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391.3亿美元,增长1.5%。其中,出口1793.8亿美元,仅增长2.9%,这与10月份11.6%的同比增速相比大幅下滑了8.7个百分点,也远低于9月份9.9%的同比增速。
这一数据低于大多数分析师预期。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昨日发布的报告称,11月出口同比增速放缓至2.9%,根本原因在于短期海外有效需求仍处于弱复苏格局。
在欧美发达经济体弱复苏的格局下,11月份我国对各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均回落。数据显示,1~11月,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4386.2亿美元,同比增幅回落至8.2%;中欧双边贸易总值4957.5亿美元,同比回落至-4.1%;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累计同比增幅回落至9.3%。
11月份出口数据公布后,多数分析师对我国外贸出口表现出悲观情绪。交行报告认为,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仍不明朗,预计12月出口同比仍将处于个位数增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认为,外贸疲态短期内不会改变。
在出口数据远低于预期的情况下,进口数据亦未有好的表现。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进口1597.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外贸数据明显弱于预期,特别是进口增幅持平,印证我国经济的复苏仍是缓慢而且温和的。”王军说。
随着11月份进出口数据的公布,今年外贸形势总体轮廓基本显现。1~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5002.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
值得注意的是,前11月,我国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995.4亿美元,其中11月份实现贸易顺差196.3亿美元,相比前几个月有较明显下降。对此,有分析师认为人民币升值步伐会由此放缓。不过,交行却认为,全年贸易顺差将超过2000亿美元,相比去年明显扩大,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短期将进一步强化。(.证.券.时.报)
年末银行信贷额度告急 明年料钱紧
岁末将至,银行信贷额度纷纷告急。
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自四季度以来,经济转暖带来企业信贷需求上升,各银行信贷额度显得捉襟见肘。尤其是到年底,银行放贷动力明显减弱,企业现在往往要排队等上二至三周,贷款才能足额下发到位。
贷款额度紧张,有些银行开始坐地起价,贷款价高者得。据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存贷挂钩、以存定贷等监管机构此前明确禁止的经营行为暗流汹涌。
捂紧“钱袋子”
11月以来,各银行开始捂紧钱袋子。数据显示,四大行11月发放信贷1680亿元。这基本上是今年以来四大行信贷投放最低值。市场预计,11月银行业新增贷款总量将控制在5000亿元左右。这说明,四季度以来银行信贷整体发放节奏放缓趋势明显。
银行业人士介绍,12月刚过几天,银行当月额度便所剩无几,信贷变得捉襟见肘。
一家国有大行公司部人士表示,12月该行基本没有新增信贷额度,存量额度空出来就优先给一些大客户。分行贷款额度现在确定在30亿元左右。分行会根据客户综合贡献度,对贷款需求进行甄别筛选,保证一些优质客户用款。“额度紧张,我们一般会要求企业尽快提走款项,让银行早收利息。”
在信贷资源紧张的同时,银行贷款利率出现上涨。某银行信贷人员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现在一般企业信贷利率会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至15%左右,中小企业信贷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浮30%左右。
他表示,在年中央行扩大贷款利率下限时,确实有些大客户申请贷款利率下浮,但随着各银行授信趋紧,即使优质客户贷款定价也上调至基准利率之上。
“监管机构今年逐月核定额度,银行严格按额度进程控制贷款。”广州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目前只有项目不行,还要有好项目才能放款,贷款利率也要上浮,还要考虑综合收益,比如带来的中间业务收入及拉动多少存款等。
时值岁末,企业资金需求加大,信贷额度紧张增强银行议价能力。业内人士说,这让一些银行动起“歪脑筋”,银监会此前明确禁止的以存定贷、存贷挂钩等行为开始出现。
一家股份制银行位于西部某省分行的人士称,额度紧,企业想贷款,银行自然会给企业开出附加条件。银行现在最缺的是存款,银行一般会要求企业存入1000万元存款,然后按百分之百保证金,为企业开出一张100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然后再放出一笔等额贷款。
虽然银行愿意,可此举无疑会提高企业融资成本。业内人士透露,即使扣除一些存款利息,企业按这种方式的融资成本约为12%。明年信贷需求加大
对明年信贷状况,各方并不乐观。一位银行高管说,各银行还没有召开年终会议,明年信贷盘子尚无定论。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位银行人士处了解到,经济企稳回升所带来的企业投资动力增强,将导致明年信贷需求加大,明年信贷状况偏紧可能性仍存。
“现在大家都在等待央行定调明年信贷盘子,预计在8万亿元水平,与今年基本一致。明年3月,各银行分配额度会陆续下达至各地分行。”某银行分行人士说,“行领导已几次强调,明年信贷会非常紧张。”
这位人士介绍,一个明显迹象是,四季度以来南方企业信贷开始紧张。一般南方外向型企业较发达,企业对经济转暖信号更敏感。所以,东南部地区信贷会最先感到压力。资金需求压力从南方传递到北方,约需一个季度,“行领导希望我们先在行内尽可能多地抢占额度,提前储备一些项目。”(.中.国.证.券.报)
前景不乐观 稳出口政策待加码
海关总署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391.3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其中,出口1793.8亿美元,同比增长2.9%;进口1597.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贸易顺差196.3亿美元。
分析人士表示,出口增速低于市场预期,反映外需仍处于疲软状态,而进口增速持平,说明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尚不稳定。未来我国外贸稳定回升的阻力仍存,外贸前景不容乐观。人民币汇率自由化、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等方面仍有加码空间。
内外需仍疲弱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发达经济体需求疲软是今年我国出口走弱的根本原因。从欧盟、美国 、日本这三个主要发达经济体来看,目前仅美国经济明年会呈现温和复苏态势。在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形下,未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将呈现常态性、多发态势。全球有效需求的不足将在很长时间内决定我国出口增速的低增长格局。
他表示,国内市场内生的恢复动力可能要等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未来经济发展思路后才会进一步稳固。与之相应,进口需求的明显改善时点也可能会在明年初出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表示,出口放缓与国际大环境有关,而进口增幅持平表明内外需疲弱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也印证了中国经济的复苏仍是缓慢、温和的。
明年外贸不容乐观
对于明年的外贸形势,法兴银行中国经济师姚炜表示,预计未来几个月外贸增速将维持在个位数水平,不会更差,但反弹空间很有限。从贸易订单尤其是本届秋季广交会数据看,至少明年上半年外贸的前景不太乐观。在进口方面,重建库存的过程可能比市场预期更长,再加上产能过剩问题未解决,拖累了对进口产品的需求。预计明年出口增速为7.2%,进口增速为7.4%。
分析人士表示,明年的外贸情况从本届秋季广交会便可见一斑。广交会被视为外贸风向标,但本届广交会出现成交额和参展商人数双双下降的情况,这预示着明年外贸难言乐观。
中信建投宏观分析师胡艳妮表示,11月出口低于预期,主要是因为美国市场在走下坡路,从广交会的交易量就能看到信号。虽然本月是欧美圣诞季,但出口不容乐观。预计明年1季度出口仍将保持颓势,出口和进口增速均将持续个位数的疲态,直到明年下半年才会有所好转。
商务部日前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2年秋季)》指出,明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可能略好于今年,但制约外贸稳定回升的阻力仍存在。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中国出口受贸易摩擦的影响持续加大,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任务也更加紧迫。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外贸可能难以再现前几年的持续高速增长。
政策仍有空间
分析人士表示,考虑到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国内劳动力成本仍趋上行等因素,未来几个月出口增速可能仍处于低位。基于稳出口的目标,需要人民币出现阶段性小幅贬值,从而保持有效汇率基本稳定或小幅贬值以缓解出口压力。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人民币有效汇率与出口表现是反相关的关系。现在人民币有效汇率偏高,尤其是相对其他新兴国家货币的汇率偏高。人民币汇率偏高的一个影响是制造业FDI投资下降,而我国70%的出口由外向型企业完成,FDI下降对出口影响较大。
鲁政委建议,要让人民币汇率自由化,让市场决定汇率。放开人民币汇率不会导致汇率上升,而是令高估的汇率回归本位。这是解决出口问题的关键措施,可以保证中国不会过快地丢掉世界工厂的地位、失去技术爬升的通道。
根据国务院此前发布的《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和覆盖面,特别注意发展对小微企业的信用保险。扩大短期险业务,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认真落实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安排。
分析人士认为,提高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有望成为当前形势下稳出口政策的重要着力点。根据国内外经验,在出口增速下降情况下,提高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对稳出口具有一定效果。但目前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主要集中在大型机械设备领域,相当一部分出口产品没有出口信用保险。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前11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0645.4亿美元,增长8.2%,高出同期我外贸出口总体增速0.9个百分点 。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4367.8亿美元,增长8.2%;机械设备3405亿美元,增长6%。
分析人士表示,在外需不稳定的情况下,具有出口信用保险的产品出口情况相对较好,企业生产积极性较高,这对稳定整体出口有一定效果。因此,未来完善和稳定出口政策的方向之一就是要提高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并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