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家IPO企业终止审查,投行擦掌财务加审
信音电子IPO早在今年3月2日就已预披露,已经过去9个月,仍然未能上会
“IPO堰塞湖”审核重启后,市场上传言四起,但谁都不能给出一个确定答案。“大家都在观望,都在猜,心里都没有底。”上海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该人士向记者表示,面对809家在审待发企业,监管层也非常着急,在各种场合向保荐机构和经济学家问计,但至今未能形成统一意见。
不过,本年度最后一次保荐代表人培训班与会人士则表示:“证监会相关人士称目前排队企业规模对证监会审核不足以构成压力。”
有中介机构人士认为,为排解压力,监管层可能在年底提高审核标准,但上述投行人士则表示这种说法不符合“淡化实质性判断、强化信息披露的”审核导向;另有投行人士认为,12月底可能会打包发行一些过会企业,但是单个融资会减少。不过有专做IPO的律师认为目前的市场情况并不支持这种做法。
809家发行人,以及他们背后的71家券商,都密切关注着监管层的一举一动。
海通、招商分别撤回
5单IPO最多
记者从参加保代培训班与会人士处得知,证监会相关人士在今年最后一次保代培训班上称,在审企业今年业绩下滑50%的不在少数,注水造假的冲动很大,要防止利润操纵。
“不少企业受行业周期影响,业绩不符合上市要求,撤回材料加快,如风电、光伏、房地产相关企业、装备企业。”上述上海保代说。在排队的企业中,房地产行业有3家,光伏行业有2家。
数据显示,目前A股市场上250家机械设备类公司,52%的企业在三季报预计2012年业绩下滑;而72家建筑建材行业公司中,也有37家预计今年净利润下滑,占比达到51.4%。而目前在审的企业中,有25家是设备制造业企业,19家建筑建材企业。
在排队的企业中,国信证券企业最多,共58家;其次是广发证券,有43家。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共有60家IPO遭遇撤回厄运,撤回材料最多的是海通证券和招商证券,分别有5单IPO终止审查。
21家预披露企业等待上会8个月
IPO审核已经断档53天。809家排队企业中,其中168家还在初审阶段,尚未收到反馈意见;464家停留在落实反馈意见阶段;59家公司预披露;22家中止审查;60家终止审查,另有100余家企业通过了发审委的审核但还未发行上市。
“如果是已经报会的企业,也只能等,如果是还没有报材料的,就得寻找其他途径,比如较为受支持的并购重组。”一位平安证券保代告诉记者。
按照IPO审核程序,反馈意见落实完毕后,在上发审会前,发行人需要预披露招股说明书。
然而,信音电子IPO早在今年3月2日就已预披露,已经过去9个月,仍然未能上会。21家4月份预披露的企业也已等待上会8个月。
北京某券商保代无奈地向记者表示:“现在还是正常接受申报,但‘不审不看’,有不少5月份报上去的企业到现在还没收到反馈意见。”
但是,一位上海券商的保代则表示,其6月份报上去的项目前几天刚刚拿到反馈意见。“审核还是在缓慢进行。”他说。
无论如何,IPO所有步骤全面放缓是不争的事实。
据统计,以往审核正常的时候,在审企业一般为500多家。“明年年初很有可能突破1000家。”上述北京保代说。
而上述上海保代则向记者解析了自8月以来IPO审核两次断档的原因,其表示:8月份一方面是补中报的高峰时期,而且证监会内部轮岗,处长们还在熟悉工作;另外,新大地事件后,发行部决定将财务审核暂停,大多数未封卷企业都接到会里反馈意见,要求对财务数据再次进行审核。
观望监管层态度
前述专做IPO的律师则表现出担忧,其告诉记者:“2010年在审企业较多的时候,监管层曾要求中小板企业最近一年净利润要达到3000万元,创业板达2000万元,如果达不到,需要进行特别核查和说明。如果类似方案启动,很多企业可能知难而退。”
不过前述上海投行人士认为上述说法不符合“淡化实质性判断、强化信息披露”的审核导向。
而面对各种传言,发行人的表现则分为两种:其一是业绩挺得住,站队比较靠前的企业,计划12月底做预审计,争取明年能够尽早上报材料;其二是业绩可能出现较大变化的企业,均处于观望状态。
“先看看监管层的态度,再决定要不要撤材料。”一位装备企业董秘透露。
据了解,第一步补充年报一般需要1—2个月的时间。“券商作为协调人召开中介机构协调会,安排各自分工和时间进度。”一名深圳保代说。
然后是审计师进场,“首先由会计师对6月30日—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进行摸底,叫做‘加审’。”前述专做IPO的律师表示。
而在上述过程中,券商负责协调审计师和发行人的工作,安排会计师进场时间、督促审计能够在一到两个月内完成工作。
审计初稿出来后,律师进场,根据初稿财务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对这一段时间的重大变化情况进行核查。而券商关注业绩下滑情况和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然后根据会计师审定的结果更新材料,重新上报给证监会。
“现在12月末开始审计的企业,最快也要在1月末到2月初报到会里。”前述上海保代说,“如果12月31日关账,公司又不复杂,元旦企业加一下班,3天内可以出全年财务报表,如果会计师审计快的话,在1月20日左右可审计完,最后券商更新材料、复核再需2-3周时间。”(.理.财.周.报)
尽快推出新股发行认沽权证,给投资者一个护身符
几年前笔者就撰文呼吁,新股发行改革可参照美国、英国等成熟资本市场,在新股发行时同时发行认沽权证。如果新股发行时发行认沽权证的举措真的能够推出,不仅能疏通IPO堰塞湖,而且还能有效降低新股三高发行,真正起到保护投资的作用,让投资者拥有一个护身符。
新股发行时发行认沽权证具体有些什么好处呢?
首先,可以让制假包装和劣质公司对资本市场望而却步。在新股发行时发行认沽权证,意味着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的时候,大股东每股要送一张期限为3年的认沽权证,认沽价格为发行价格,上市后可以行权,权证也可以交易。也就是说,股票上市3年后,一旦股价跌破发行价格,投资者到期行权,大股东就必须按照发行价格买回去。造假上市的公司、包装上市的公司及其他劣质公司上市后业绩必然变脸,股价也必然跌破发行价,怎么圈的钱就得怎么吐出来。这样一来,它们还敢来股市骗钱吗?
其次,可以有效抑制三高发行。A股的新股发行价格长期被主承销商和机构操控。受直投+保荐的利益驱动,保荐机构往往人为做高发行价,制造新股三高发行。而在发行新股的时候同时发行认沽权证,既可以促使保荐人与发行人合理定价,也可以约束参与询价的机构哄抬股价的行为。因为新股发行价越高,破发的概率就越大,而一旦破发,投资者就可以按发行价向上市公司行权,公司多圈的钱就要无条件地吐回。以发行市盈率上百倍、发行价高达90元的华锐风电为例,其股价如今已跌到了5元以下,如果有认沽权证,公司现在每股要贴数十元给投资者行权,除了破产,别无选择。这样一来,哪家公司还愿意三高发行呢?
再者,可以让投资者有一个护身符。今年发行的355只创业板新股中,竟然有222只处于跌破发行价状态,其中更有36只较发行价跌幅超过50%。在没有新股认沽权证的情况下,新股三高发行带来的所有破发损失都得由投资者自负,如果发行了新股认沽权证,新股破发的损失就要由发行人来承担,投资者通过认沽权证行权可以得到补偿,这无疑是对投资者被动亏损的最好保护。
综上所述,为落实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应尽快推出新股发行认沽权证这种能够行之有效地保护投资者的举措。(.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