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被BSD震慑住的内地买家也不乏其人,一位来自广州的客人不惜缴纳过百万港元税款在港置业,在地产代理界成为“佳话” ] “投资首选××花园车位,回报率高达8%,不用维修又不怕收不到租,可谓无风险。通胀已来,想赚钱莫迟疑,最后明天!”地产代理William通过短信告诉客户。 自10月26日香港特区政府针对住宅市场推出令人意外的两项“辣招”后,香港楼市一手市场和二手市场交投量应声下跌,发展商立刻改变策略推售车位,投资者也纷纷转炒车位,车位成交量价齐升炒风炽烈。 一二手成交急跌 被市场称为“双辣招”的措施分别是非香港永久居民和公司买家需缴纳15%“买家印花税(BSD)”,以及将两年前推出的额外印花税(SSD)适用时间增加至三年,税率调高至最多20%。 联系汇率制度下的香港,利率追随美国长期低企,外来资金蜂拥而入,没有香港身份证的买家交易个案,已占一手楼市场的近两成。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指出,今年以来香港中小型住宅价格升幅已达21%,楼价已与香港居民收入明显脱钩,“楼市的亢奋情绪与经济背道而驰”。 “双辣招”一出,二手买卖立刻大幅减少,而针对外来人士的BSD对豪宅和一手市场造成较大冲击。根据中原地产数据,香港十大屋苑在出招后首个周末仅有12宗成交,按周下跌42.9%,上周末再跌16.7%,仅有10宗成交,创下9个月新低。新盘市场更成为重灾区,上周末仅获得24宗成交,按周急跌近66%。 高力国际物业代理有限公司称,在两项“辣招”威力下,短期炒家及非本地买家暂时离场,而真正用家将采取观望态度或趁机与业主议价。预计未来六个月,整体住宅售价将下跌10%~15%,估计资金将流向非住宅项目如写字楼与商铺。 发展商和代理紧急应对 地产代理成为首批感受到“寒意”的人群。多名地产代理表示,市场立即“静了下来”,基本没有客户查询买卖。若有个别BSD买家成功案例,地产代理间必广为流传,以用来劝服非本地买家入市。 未被BSD震慑住的内地买家也不乏其人,一位来自广州的客人不惜缴纳过百万港元税款在港置业,在地产代理界成为“佳话”。 据代理介绍,该名广州客人买入黄大仙现崇山685英尺(约64平方米)的两房单位,成交价约758.9万港元,每平方米价格约11.85万港元。该买家需缴纳BSD税费高达113.8万港元,再加上本应缴纳的28.5万港元印花税,广州买家一共支付142.3万港元税款,是BSD实行以来金额最高的成交个案。 地产代理邱小姐向记者表示,目前几宗BSD个案普遍情况是买家为子女以后在香港学习工作置业属于用家。她认为,市场消化新措施需要一定时间,正如两年前特区政府推出特别印花税后,交投量初期下跌,但此后楼价反而最终上升。目前情况也是如此,特别在美国量化宽松第三轮推出后热钱继续涌入香港,贷款利率仍然处于低水平。 尽管如此,据香港媒体报道,十二大发展商和地产代理界已经多次开会商量对策,并分别收集业界意见后与特区政府进行沟通。 除与特区政府沟通外,香港地产发展商各施奇谋,包括以空壳公司股权转让形式出售豪宅,以及大量推售车位套现资金。 据香港媒体报道,资本策略(00497.HK)将旗下跑马地豪宅The Hampton最后两个单位注入新公司,拟通过公司股权转让形式避过BSD。但特区政府立刻出手堵漏洞,所有公司股权转让都要追收买家印花税。 但市场“聪明人”总是多。信和置业(00083.HK)九龙塘刚入伙的豪宅盘逸珑,原业主去年10月以公司名义斥资3069.3万港元购入一单位,现在通过卖公司形式,将单位以3815万港元转售于一内地买家,并为该内地买家避免了高达572万港元的BSD税费。 在与特区政府商量政策尚需时日的情况下,多家发展商开始出售车位套现。其中华懋近日同时推出9个住宅小区的车位,吸引大量投资者“扫货”,一日便卖出约300个车位,套现接近1亿港元。 内地投资客的身影也频频出现。据香港媒体引述市场消息称,一名深圳买家以约114万港元买入3个大围金狮花园车位,租金回报率超过4%。市场还传闻有内地豪客,斥资300万港元买入新界区10个车位。 本报记者也收到所在小区新鸿基地产推售车位的通知,每个车位价格介于86万港元至124万港元之间。地产代理姚小姐对记者说:“车位炒得过”,收租回报最少4.5%,100万港元以内的车位只需交100港元印花税。她接着说,车位有升值前景,“将港元转成人民币升值速度肯定不如车位升值快。” 美联集团(01200.HK)住宅部行政总裁陈坤兴昨日称,政府出招后原定的地产代理扩充计划将会暂缓推行。他认为,过分遏制成交对社会经济未必有完全正面的影响,不排除会重蹈初次推出额外印花税时购买力被抑制,但随后大量释放带动成交量和价格急升的情况。但他相信,目前楼价已难再出现大幅上升的机会。 除车位外,写字楼、商铺和工厦等商业地产也是投资者的目标。曾俊华称,商业地产一般是资金实力雄厚的专业投资者,政府将继续留意非住宅巿场的情况,如有需要不排除会推出措施,防范资金泛滥造成非住宅楼宇市场的泡沫,危害香港整体社会经济稳定性。(.第.一.财.经.日.报 .郭.兴.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