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目标的数据含义逐渐清晰: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十年内GDP的目标并不激进。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我国GDP为397983亿元,翻一番即达到795966亿元;201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以2010年为基数,如果GDP在十年内保持7.1%的增速,基本能够完成目标,达到790240亿元人民币。考虑到2011年、2012年的增速都远超或者将远超7.1%,未来保持7%到7.5%之间的增速足矣。即使稳健,以此计划,十年后中国GDP将与美国相当,或者超过美国。
GDP增长的目标不激进,还可以通过对比得出。去年年初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各地虽然调低了GDP增速,但某些地方仍然提出了GDP高增长指标,只有北京等五六个省份将十二五经济增速指标定为8%~9%,其余大部分省份的经济增速指标都定在10%以上,有些省份甚至目标翻番。
在经济高速增长期,一些省份五年内GDP翻番并不奇怪。以广东省为例,2010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4.6万亿元左右,与2005年相比,翻了一番有余,先后超过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1998年,广东GDP超过新加坡;2003年超过中国香港;2007年突破3万亿元,超过中国台湾地区。
以数量取胜、原始积累的时代过去,中国进入以质取胜的转型期。按照报告,未来中国所需要完成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办法有五:第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第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第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第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改革、开放、创新、城市化、平衡发展成为关键词。
经济的可持续能力,技术的创新、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友好共存,所有这些目标,都需要增加投入,如人力的投入、环保的投入等。以往的隐性成本将蚕食很大一部分收入,但这是为后代负责而必须支付的成本。为此,宁可放慢发展脚步以确保转型成功。从这个角度说,7%的增长速度并不慢。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十年翻番,同样不是个激进的目标。根据国家统计局去年12月公布的《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2010年人均GDP达到29992元(当年价),按可比价格计算,是2000年的2.56倍;当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估计为10046元 (2000年不变价),是2000年的2.73倍。如果以201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92元,很多地区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五年居民收入翻番。可见,十年收入翻一番并不是个太高的目标。
人均收入需要有较为清晰的界定
首先,要去除通胀因素,到2020年实现居民购买力翻倍,这是个硬指标。即使每年CPI保持在3%左右的增速,也将使居民的真实购买力大幅缩水,甚至缩水一半左右。其次,未来十年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人口总量依然会上升,按照联合国等机构的数据,我国人口可能在2015年达到15亿。老年人口增加,工作年龄人口减少,需要抚养的人口增加,将是对人均收入上升的极大压力。第三,我国目前的人均收入增长虽然较快,但按照官方统计数据,城乡居民、行业之间、高管与普通职工之间,差距仍然较大。因此,在人均收入之外参照收入中位数,可以让我们对于收入分配结构得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无论是收入分配改革,还是进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我国国民收入的一、二次分配改革,都是重点与难点。改得好,在提升企业效率的同时可以让多数国民分享改革红利;改得不好,人均可支配收入会遮掩财富被少数人分享的现实。
面对重要的转折关口,中国正在致力于推进科学发展、协调发展。
以往,为了积累发展动能,数量的考虑超过了质量;现在,质量与数量并重的时代到来,在不远的未来,质量将取代数量。这是中国发展的三部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