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今日早盘,大盘经历了一波快速下跌,盘中跌破了2100点关口,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所致。
导读:
ETF再遭巨额赎回:历史数据暗示市场将下跌
本周解禁市值达888亿单周最高 逾7成集中于周二
创业板大跌机构减持避险
岁末解禁潮涌施压股价 暂不减持导致压力后移
传银河证券特批IPO 那些获特批的上市公司
证监会澄清:IPO核准批文有效期未变
IPO过会逾期未发公司48家 堵单278亿元
AH溢价指数破百 强H股为何难以提振弱A股
郭树清履新一周年掌声质疑并行 改革任重道远
ETF再遭巨额赎回:历史数据暗示市场将下跌
ETF赎回魔咒或再现 今年前四次大额净赎回后市场均下跌
上周两市ETF出现大规模净赎回,剔除两只港股ETF产品后,净赎回超过20亿份,为今年以来第五次出现周净赎回超过20亿份。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ETF基金共有五次出现周净赎回超过20亿份,前四次大规模周净赎回后A股市场均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三次大规模周净赎回发生在大盘位于阶段性高点。业内人士指出,ETF产品投资者以机构为主,今年以来机构一般会选择趁反弹赎回ETF获利了结。不过,ETF份额规模的变动与股指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年内五次大幅净赎回
上周两市ETF基金(剔除港股ETF)呈现整体大幅净赎回态势,总体赎回份额达20.67亿份。
具体来看,5月28日至6月1日的周区间及随后一周,两市ETF总净赎回分别高达46.9亿份和26.508亿份,随后自6月4日起15个交易日市场连续下跌,上证指数区间下跌6.29%,深证成指区间下跌7.21%;8月6日至8月10日一周,两市ETF总体净赎回20.669亿份,市场在随后的18个交易日连续下挫,沪深指数均创2010年以来新低,上证指数区间下跌6.05%,深证成指区间下跌10.78%;9月3日至9月7日一周,两市ETF总体净赎回20.669亿份,随后市场高位震荡后再度下挫,沪深指数再创新低,上证指数一度跌破2000点,上证指数在13个交易日内下跌6.03%,深证成指下跌5.92%。
而5月28日至6月1日、8月6日至8月10日以及9月3日至9月7日的三次ETF大幅净赎回区间,市场当周均呈反弹,且均收于阶段性高点。其中5月28日至6月1日,上证指数上涨1.71%,深证成指上涨2.64%;8月6日至8月10日,上证指数上涨1.69%,深证成指上涨1.78%;9月3日至9月7日,上证指数上涨3.92%,深证成指上涨6.07%。
机构趁反弹获利了结
对于近期ETF基金份额大幅净赎回,基金业内人士指出,由于ETF投资者以机构为主,这些时点大规模净赎回可能与机构短期不看好市场有关,他们会趁市场反弹赎回ETF,获利了结。该人士同时指出,上周两只港股ETF净赎回量居前,可能主要是由于上周为其上市首周,机构在基金打开场内申赎后大肆撤离。
与国内ETF近期遭遇相反的是,投资于海外市场的QDII指数基金赢得大量申购。以博时标普500指数基金为例,中国证券报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该基金10月底规模已接近7000万元人民币,不到20日规模增长率近63%。据一位理财经理介绍,十一长假之后,美股出现一轮回调,不少看好美国经济的投资者趁机对相关产品进行布局。
关于国内ETF申赎与市场相关性,基金分析人士指出,早期ETF份额规模的变动与股指有一定的相关性,不过目前相关性已经减弱,投资者应综合多种因素判断市场走势。(.中.国.证.券.报 .李.菁.菁 .曹.淑.彦)
本周解禁市值达888亿单周最高 逾7成集中于周二
根据沪深交易所的安排,本周沪深两市共有27家公司共计84.47亿股解禁股上市流通,合计市值约888.17亿元,为年内单周解禁最高水平。
据西南证券(600369)统计,本周两市共有27家公司共计84.47亿股解禁股上市流通。其中沪市63.27亿股,深市21.21亿股;以11月2日收盘价为标准计算市值888.17亿元。其中,沪市6家公司为283.17亿元,深市21家公司为604.99亿元。西南证券首席策略研究员张刚分析说,本周两市解禁股数量环比增加约七成,解禁市值则为上周的3倍多,目前计算为年内最高水平。
沪市6家公司中,明日长江电力(600900)将有23.82亿股限售股解禁上市,按照11月2日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155.54亿元,为本周沪市解禁市值最大公司;深市21家公司中,将于明日解禁的洋河股份(002304),解禁数量3.75亿股,按照11月2日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446.61亿元,是本周深市解禁市值最多的公司。(北京商报)
创业板大跌机构减持避险
昨日创业板大跌1.21%,部分跌幅靠前的创业板个股卖出席位中出现机构身影。
多只创业板个股卖出席位中出现机构。锦富新材(300128)昨日大跌9.01%,机构净卖出1322万元。深交所昨日的公开交易信息显示,3机构出现在该股的卖出席位上,合计卖出2214万元,同时有4机构出现在锦富新材的买入席位中,合计买入892万元,机构净卖出1322万元。朗玛信息(300288)昨日上涨6.78%,机构选择逢高卖出,朗玛信息的前两大卖出席位均为机构,合计卖出671万元。星星科技(300256)昨日同样大跌9.06%,机构同样出现在卖出席位中,公开交易信息显示,2机构合计卖出星星科技350万元,但同时也有一机构买入429万元。
大涨后的房地产股遭到了机构的减持。一机构卖出格力地产(600185)1517万元,没有机构出现在格力地产的买入席位中,格力地产昨日最高涨幅超过7%,而在此前两个交易日,格力地产已经连续拉出两个涨停板,机构逢高减持意愿强烈。顺发恒业(000631)昨日拉出第三个涨停,一机构逢高减持1628万元。
昨日依然有21只个股涨停,但机构心态依然谨慎,鲜见参与,游资依然是涨停板个股的背后推手。安泰集团(600408)昨日涨停,机构没有出现在前五大买入和卖出席位中,西藏同信证券上海东方路营业部和成都东大街营业部等游资聚集营业部出现在该股的前五大买入席位。常林股份(600710)昨日也涨停,五矿证券深圳金田路营业部等游资聚集营业部现身买入席位中。
解禁压力让机构趋于谨慎。海通证券(600837)表示,主板已经退出了产业资本减持主力的地位,主板上产业资本的减持力度是在逐年下降的,而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产业资本逐年活跃,随着限售股的不断解禁、其减持力量是在逐步上升的、越来越成为产业资本活跃的区域。
接近年末,流动性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银河证券表示,从资金角度分析,A 股反弹缺乏强支撑。“出于对通货膨胀的警惕,货币政策不会大幅放松,但出于稳增长的考虑,货币政策也不会收紧,最大的可能是继续维持现状、保持稳健。股票市场若想迎来持续较长、幅度较高的反弹还需要资金环境上的进一步改善来配合。目前仅从资金角度分析,A 股反弹的高度和持续性可能受制于流动性环境的配合。”(.上.证 .屈.红.燕)
岁末解禁潮涌施压股价 暂不减持导致压力后移
尽管A股市场IPO扩容速度有所减缓,但包括首发股东在内的上市公司重要股东解禁潮却已来袭。
11月5日,光大银行(601818.SH)在37.18亿股巨量解禁股冲击下,当天股价放量下跌。终盘收报2.65元,跌2.93%。全天,光大银行成交量也急剧放大至3.51亿股,较前一交易日急增8.49倍。
包括光大银行在内,本周解禁股高达74亿股,占本月解禁股份总数155.16亿股的47.69%。
继光大银行之后,长江电力(600900.SH)控股股东所持增发股份23.82亿股份也将于次日解禁流通。
按解禁流通市值来看,洋河股份(002304.SZ)则以超过445亿元的解禁限售股流通市值高居本周榜首。
平安证券分析师王韧表示,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的大规模解禁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从今年四季度开始,中小板和创业板均已提前进入解禁高峰。四季度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解禁流通市值分别占到2012 年全年解禁流通市值的51.30%和56.82%。
11月解禁市值近1700亿
今年11月限售股解禁股份数合计高达157.7亿股,以截至上周五收盘价计,解禁流通市值累计1687.89亿元。而10月解禁仅82.85亿股,市值为721.56亿元。11月股数环比大增90.34%,解禁市值环比激增133.92%。
受累于解禁压力,洋河股份股价并没因公司三季报业绩靓丽而走强。10月份洋河股份当月涨幅为-5.57%。
同样,洋河股份迎面而来超过449元的巨额限售股解禁市值也吓跑了部分机构投资者。其三季度基金最新持仓表明,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基金持股占流通A股的比例已从今年中期的18.77%下降到了14.67%,下降了4.1%;累计期末持股数量也从今年上半年的9173.00万股减少到了7169.87万股,大幅减持了2003.13万股。
“我们认为,解禁冲击在解禁之前有明显的反映,这主要是投资者为规避解禁股减持风险而选择观望或者提前卖出所致。”王韧如是说。
从11月解禁区规模来看,除了上述3家公司以外,解禁股份数量超过亿股大关的还有招商证券(600999.SH)、华侨城A(000069.SZ)、海大集团(002311.SZ)、深圳华强(000062.SZ)、威创股份(002308.SZ)等18家公司。
上述5家公司11月解禁股份数量也分别高达216682.63万股、113815.24万股、56784.00万股、49997.78万股、44737.65万股。截至11月5日收盘,其解禁流通市值分别高达211.70亿元、68.97亿元、95.30亿元、32.75亿元、46.79亿元。
就板块而言,当月,光大银行、长江电力、招商证券和华侨城A、深圳华强、ST合金(000633.SZ)三家公司分别位居沪深两市解禁榜前三甲;而中小企业板中,海大集团、威创股份和洋河股份三家中小企业板公司合计解禁股份数量近14亿股;阳光电源(300274.SZ)、上海佳豪(300008.SZ)、开能环保(300272.SZ)等3家创业板公司本月解禁股份数量也分别有6048.00万股、4424.30万股、3153.88万股。
中小盘股减持风险高悬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小板和创业板均相继进入解禁高峰期,二级市场上,其减持风险也已高悬。
统计显示,仅自今年10月至今,包括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公司在内的重要股东减持额合计已达11.41亿元。
其中,山西证券(002500.SZ)的减持金额合计已达3.53亿元,高居减持榜首。
此前,在山西证券公告定增收购格林期货方案披露复牌后不足10日之内,山西证券就连续三天在大宗交易平台遭到抛售。据深交所数据显示,10月30日至11月1日期间,银河证券北京金融街营业部席位已累计抛售山西证券共计466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5%。
巨量减持背后,其始作俑者乃山西资本大鳄李兆会。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李兆会旗下山西海鑫实业的持股数量刚好是4669万股。
最初,李兆会所控制的海鑫实业在2007年8月以2.15亿元的出价购得山西证券上市前3.84%的股权(上市后被稀释至3.2%)。若按该公司通过深交所大宗交易系统抛售的7169万股计算,其套现总额已高达5.54亿元,5年投资已成功实现翻番。
此外,富瑞特装(300228.SZ)三名高管的套现金额合计超过了亿元大关。10月30日,公司发布“关于公司及公司股东、关联方承诺履行情况的公告”后,公司三名高管就开始了减持套现。
而大华股份自10月末至今,已先后被公司八名高管减持所持股份,累计减持金额达3387.4762万元。
对此,王韧表示,虽然此前已有35家创业板公司集体发布公告,承诺追加股份锁定期或在2012年年内不减持。但是,这次集中公告锁定的股份市值约356.59亿元,无法约束未做出承诺的股东和其他一致行动人。
“应该说,暂时性的不减持承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解禁时间的推迟,使得明年1月的解禁规模将大幅增加至545.56亿元,考虑到其与年底资金面季节性冲击的叠加,到时的减持压力可能会更大。”王韧称。(.21.世.纪.经.济.报.道)
传银河证券特批IPO 那些获特批的上市公司
券商IPO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经过国务院特批上市的证券公司却并不多见。日前,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控股的银河证券再度被传闻已获“特批”上市。
银河证券传闻获特批IPO
今年国庆长假前,“内部人士证实银河证券已获得国务院‘特批’即将进行A+H股IPO”的消息再次轰动了券商业。消息言之凿凿,声称此次银河证券试图两地筹集资金逾10亿美元。
据媒体报道,H股方面,高盛、JP摩根和瑞银证券已经入选银河证券海外承销团队;A股方面,传闻银河证券早已和国泰君安证券签订了互相保荐对方上市的协议。
银河证券选择“特批”上市,其难言之隐可能其实际控制人——中央汇金公司知之最深。
根据2008年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证券公司控制关系的认定标准及相关指导意见》以及《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同一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只能同时控股一家券商、参股另一家券商。如果“两个以上的证券公司受同一个单位、个人控制或者相互之间存在控制关系的,则不得经营相同的证券业务,但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另有规定的除外”。这就是所有证券公司需满足的“一参一控”。
1994年,中国证券公司集体整治的时候,中央汇金公司和其子公司建银投资将银河证券、申银万国、国泰君安、中投证券、西南证券(600369.SH)、齐鲁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宏源证券(000562.SZ)、瑞银证券等收归旗下。然而,上述法规颁布后,要求所有券商限期整改,没有解决“一参一控”问题的券商不得上市。不过,汇金系获得了“法外施恩”,在其他公司必须在2010年底整改达标的情况下,汇金公司可以在2013年底达标。
早在去年3月,有消息称国泰君安、银河证券、申银万国已获国务院特批,不再受“一参一控”政策制约。但随后据新华社报道,证监会澄清“一参一控”适用所有证券公司,这项政策没有改变,相关报道子虚乌有。
沉寂一年之后,传闻再起,不过这次只针对银河证券,而不是已被上海国际集团控股、符合“一参一控”政策的国泰君安。
截至目前,汇金公司依然控股着中投证券、中金公司、银河证券、申银万国、中信建投,参股国泰君安、瑞银证券。面对仅剩的一年整改大限,汇金公司似乎正在忙于推动旗下券商上市募资。
《中国经济周刊》联系银河证券,对方回应称,过段时间将对此事发布官方声明。截至记者发稿时,银河证券尚未正面回应此事。
成立不满3年
获特批上市的“中”字头企业
去年9月上市的中国水电(601669.SH)在招股说明书中,明确提示“报经国务院同意,本公司设立未满三年即可申请在境内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这就是业内戏称的“特批贵族股”。
《证券法》规定,新股上市发行的公司需成立三年,且持续盈利。然而当时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递交发审委审核时,仅设立1年零8个月。按理应当披露近三年情况的资产负债表,也仅有2009和2010两年的数据。
不过依据证监会2006年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经过国务院批准的股份公司,可以不满足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的条件。中国水电遂堂而皇之地登陆A股。该股上市后破发,至今不知还有多少新股中签的股民深陷其中,难以解套。
从2009年7月新股恢复发行以来,不少成立不足三年的企业均依照国务院“特批”的办法,发行上市。2009—2011年两年时间,包括中国建筑(601668.SH)、中国中冶(601618.SH)、中国国旅(601888.SH)、中国北车(601299.SH)、中国化学(601299.SH)、中国西电(601179.SH)、中国一重(601106.SH)、中国水电在内的8家上市央企均属于此种情形。根据财经评论员贺宛男的粗略统计,他们在这两年间的募集资金约占整个IPO的1/4。
与所募集的巨额资金相比,这些企业给每位股东的分红却微乎其微。中国水电今年首度分红,每10股送现金0.38元。而中国西电和中国中冶则干脆选择不予分红。
“先上车后补票”的招商证券
2009年11月17日,招商证券(600999.SH)终于迎来了期盼一年多的在上交所挂牌交易的日子。在上交所上市首日,招商证券以31元发行,共募得资金111亿元。但在此前一年多,招商证券都疲于处理其所持有的大量博时基金的股权。
与银河证券所面临的大股东同时控股多家证券公司略有不同。招商证券当时持有博时基金73%的股份。而证监会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规定,基金管理公司股东的出资比例,主要股东最高出资比例不超过全部出资的49%。
但招商证券幸运地获得了证监会特批。2008年6月12日,证监会作出证监许可〔2008〕806号批复,要求招商证券必须在6个月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在6个月后使所持博时基金股权的比例符合中国证监会股权政策有关规定。当年9月8日,招商证券首发IPO申请获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这被业内人士讥讽为“先上车后补票”。
恰逢当年金融危机爆发,这让证监会允许招商证券推迟转让所持的博时基金股份。直到一年后的9月,招商证券才成功将超限的24%股份转让给了天津港等4家受让方。从而扫清了IPO的所有障碍。
股份转让时间长,另外一个原因在于招商证券不愿意以低价出手。在1998年博时基金成立时,招商证券以2500万元入股,占25%股份。2007年12月,招商证券以总价63.2亿元、每股131.67元的天价拍得金信信托持有的48%的博时基金股权。
日前,知名财经人士叶檀评论称,特批制度已经并且还在影响股票市场信用,并让新股发行市场化困难重重。
财经评论员曹中铭认为,特批使得拟上市公司不存在被否决的风险,也掩盖了公司诸多问题。(.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