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再遭巨额赎回 IPO堵单 A股跳水真相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ETF再遭巨额赎回 IPO堵单 A股跳水真相

加入日期:2012-11-6 11:47:45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证监会澄清:IPO核准批文有效期未变
  针对近日有媒体称证监会拟放松IPO核准批文6个月有效期限制的报道,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该报道对核准批文6个月有效期的理解有误,核准批文自出具日起6个月内有效没有变化。核准批文的有效期为6个月,起算时点为核准批文出具之日,而非发行人通过发审会之日。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对于股票发行申请,由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中国证监会依法作出核准或不予核准的决定,并出具相关文件。核准批文的有效期为6个月,起算时点为核准批文出具之日,而非发行人通过发审会之日。首发申请通过发审会后,中国证监会有关职能部门需进一步落实发审会意见;对于财务报表超过有效期或发生其他会后事项的,发行人需进行及时更新并补充披露相关信息,中国证监会依据会后事项落实的有关程序予以处理。目前,核准批文自出具日起6个月内有效没有变化。
  但是,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今年以来至5月5日期间,已经审核过会但至今尚未发行新股的IPO数量共有14只;而6月5日前IPO过会未发行的企业数量更是达到了34家。这也意味着,IPO批文已经过期或一个月内面临过期的IPO量达到了48家。
  对于这一消息,亦有资深投行人士指出,过会和获得发行批文不是一个概念,报道把两者的概念给混淆了。证监会所谓的6个月发行期限是指获得发行批文之后的6个月。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企业过会之后并不是马上就能拿到批文,而是需要等一段时间。
  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5日,去年以来91家已过会企业仍在排队等待上市,其中今年以来过会待发企业84家。这意味着7家去年过会的公司至今尚未拿到发行批文。(.证.券.日.报 .朱.宝.琛)

 


  IPO过会逾期未发公司48家 堵单278亿元
  按照证监会的相关规定,IPO(首次发行新股)审核过会的有效期为6个月,但实际上,今年以来却有14只IPO的批文有效期已过,却迟迟未启动发行程序,而批文即将到期却仍未有发行计划的IPO数量更是多达34只。上述48只过会逾期未发或即将逾期未发的IPO中,合计的计划融资金额达到了278.47亿元。有分析人士称,因近期以来市场行情一直不好,出于保护市场的需要,对很多IPO过会已超6个月仍未发行的公司,证监会一直保持“默认”的态度。
  此外,据证监会披露,从10月26日到11月1日,共有4家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IPO)申请获受理。其中3家申报主板(含中小板),分别为广州白云电器设备、江苏高科石化、成都老肯科技。胜宏科技(惠州)申报创业板。对于广州白云电器、江苏高科石化来说,这已分别是第3次、第2次冲刺IPO。(.城.市.晚.报 .赵.爽)

 

  AH溢价指数破百 强H股为何难以提振弱A股
  AH溢价指数破百后或反弹
  香港市场向来受热钱的青睐。自9月中旬美国公布QE3之后,香港楼市及股市就迅速吹起了“泡沫”:房地产方面,最近几个月香港楼市疯涨,期间港府接连发布了加重房屋交易税负等多项措施以给房地产市场降温;而港股方面,恒生指数更是自9月初就一路跳空走高,目前已行至22000点关口,两个多月涨幅高达12.95%。
  港股的一路上扬以及内地A股的徘徊不前,令恒生AH股溢价指数一路向下迭创阶段新低。应该说,QE3公布日即9月中旬左右成为恒生AH股溢价指数短期走势的分水岭。该指数自9月7日创出112.53点的盘中高点后便一路向下,虽然9月底在100点关口之上略有企稳,但10月中旬便正式跌破百点大关。截至本周一,该指数收报97.84点,较上周五的盘中新低96.53点略有回升,但仍处于逾一年多以来的阶段低点。
  回顾恒生AH股溢价指数的历史走势,该指数在2007年7月上市之后,便一直在百点关口之上运行。2008年1月份该指数更冲破200点的关口,最高创出213.47点的历史高点;随后该指数逐步回落,直到2011年6月底才失守百点大关,而在95点左右徘徊一个多月之后,该指数便再度冲高,并创出2011年10月4日142.07点的阶段高点。目前,恒生AH股溢价指数已在百点关口之下运行了近一个月;根据该指数的历史运行规律,AH股溢价指数重返百点关口的反弹时机已经临近。而就AH股溢价指数重返百点关口的实现方式而言,短期采取“H调A震”的方式或更可行,毕竟港股在22000点高位盘整的压力已不小。
  热钱涌港规模及持续性有限
  QE3一声令下,热钱迅速转战新兴市场。最近一个多月以来,香港股市及楼市的持续火爆,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热钱涌港的推动。短期而言,基于美国经济数据持续好转、欧洲央行OMT计划获得支持以及希腊无限接近获援的预期,全球风险偏好情绪将持续回升,热钱涌入类似香港之类的新兴市场的趋势还会延续,这将对港股持续构成一定支撑。
  不过,鉴于此次热钱涌港的触发因素及宏观环境与2008年显著不同,预计此次热钱涌港的规模及时间都将较为有限。首先,就此次热钱涌港的触发因素来看,QE3推出所释放的流动性无疑是最大的推手;同时,欧债危机暂时回稳所导致的避险情绪降温,也令部分热钱从美元资产流向新兴市场,于是港股资产价格出现大幅上升的景象。放长视野来看,当前全球风险偏好情绪的回升并不具备持续性。中期而言,多重风险事件仍将全球投资者信心构成负面打击:一是美国“财政悬崖”的不确定性可能会给美国经济复苏带来负面冲击;二是欧债危机还远未到真正消除之时;三是日本潜在的“财政悬崖”正逐步被市场关注,日本长短期利差扩大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个问题。一旦“最安全”的资产变得不安全,则市场风险偏好情绪将迅速回落,热钱将重回美元等避险类资产。
  其次,当前资金涌入美元资产的主导逻辑依然是避险情绪的升温,而未来这一逻辑将遭遇挑战。美元指数自二季度开始的一波趋势性上涨,主要源于在欧债危机此起彼伏的背景下,美元资产一跃成为全球避险资金热捧的对象。不过,尽管QE3措施已然推出,并导致美元指数从84左右最低回落至79左右,但目前美元指数已逐步出现底部企稳的迹象。11月以来,美元指数更是持续在80美元上方徘徊。美元指数企稳回升背后的逻辑并不是避险情绪的重新升温,而是美国经济持续稳步复苏所提供的内在支撑。事实上,美元指数并不是一成不变地被当作避险资产,在美国经济稳步回升的大背景下,美元指数与美国经济会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即美国经济好、美元指数也上涨。从这个角度而言,热钱持续从美元资产流出的规模及持续时间相对会比较有限,因而港股本轮由流动性推升的行情,高度或也有限。
  A股内寒症更多源于内因
  香港市场的跳空走高,虽令部分市场人士猜测热钱接下来可能会涌入内地A股,进而催生一波弹升行情,但就热钱的选择偏好以及A股表现乏力的内在因素来看,A股接力港股的概率并不大。未来A股或继续扮演“独行侠”的角色,续走L型的筑底路径。
  首先,就热钱的选择偏好来看,人民币资产中H股相对来说更受欢迎。在全球主要央行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中国央行依然延续预调微调的基调,因而热钱的流入只能令人民币被动升值,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资金面紧平衡的格局。从这个角度而言,内地A股很难出现由流动性所推升的行情,而香港市场属于自由兑换区,更容易吸引热钱的青睐。
  其次,就A股未来的走势而言,其受自身经济基本面及政策面的影响更多,H股火爆对A股的提振作用相对有限。9月国内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出现一定程度的企稳,10月PMI数据进一步验证经济企稳回升,从这个角度而言,市场理应出现一定幅度的反弹。然而,上证综指始终在2000点-2100点区间“折返跑”,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表明了市场对经济回升的力度仍心存怀疑,这其实也是A股“内寒症”一直未能根治的主要原因。政策层面,今年政策制定始终遵循“预调微调”的原则,更多意在“托底”经济,从目前经济运行的态势来看,政府年初制定的7.5%的全年增长目标大概率将实现,这也从另一侧面证明短期政策加大放松力度的概率较小。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市场已逐步认同了L型经济底及市场底的运行态势,反复筑底将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因而A股未来更多将呈现窄幅波动的走势,内寒症的真正治愈恐怕还得等待需求回升所带来的新一轮经济周期启动。
  10月中旬以来,恒生AH股溢价指数坚决地向百元关口下方行进,于上周五创出一年多以来的阶段新低96.53点。其中,除去提前就出现AH股折价情况的银行股及高速股外,医药股、汽车股等也逐步出现A股较H股折价的现象。单纯从AH股溢价指数的历史走势看,该指数每逢下破百元大关都会大概率催生一波低位回升的行情——要么是以A股涨幅超过H股来实现,要么是以H股跌幅超过A股来实现。从这个角度而言,短期A股会在一定程度上受益H股热潮的提振。
  不过,从中期来看,一方面,本轮基于热钱涌港所推升的H股反弹高度恐怕有限,毕竟美元中期走强仍是大概率事件,因而热钱涌港的力度及持续性都有待验证;另一方面,近一两年来,A股早已习惯了“独行侠”的运行方式,其未来走势依旧会依赖自身经济基本面及政策面的情况,而L型经济底的运行态势或圈定了A股底部徘徊的中期命运。(.中.国.证.券.报 .魏.静)

 

  郭树清履新一周年掌声质疑并行 改革任重道远
  郭树清出任证监会主席一年间,资本市场也随之经历了一场名为“郭氏新政”的高密度改革。
  回顾这一年,郭树清以雷厉风行的作风领导证监会,总共推出了70余项改革新政,诸如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完善主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退市机制改革、强制上市公司分红、倡导蓝筹股和价值投资理念、打击内幕交易和证券犯罪、积极推动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推动债券市场发展等等,皆在保障股民权益、严打违规行为、释放证券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然而,与政策进展相比,市场却背向而行,令“郭氏新政”的改革备受争议。在乐观者看来,郭树清是在给资本市场做“外科手术”,从制度设计入手,扎实而精准地推动二次股改;而悲观者则认为,现在的政策有些宽松,一味地小修小补,缺乏力度,难以治本。
  虽然市场反应褒贬不一,改革阻力重重,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郭氏新政”确实令股市环境改善。如今,资本市场新政方兴未艾、轮廓初现,但要革除多年积弊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更需要各方的协调和配合。
  “四天一新政”
  郭树清履新是在市场熊气冲天、A股“圈钱市”骂声不断的背景下走马上任的。从上任之初“IPO不审行不行”的惊天之问开始,似乎就预示着这位以“改革者”身份入主证监会的“掌舵人”必将为中国资本市场带来崭新的气象。
  上任伊始,郭树清以“四天一新政”的频率,不到一年推出各项政策、办法逾70条,试图将中国股市的漏洞一一堵住。
  而新官上任点燃的“第一把火”就烧向了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直指中国股市长期以来重融资轻回报的痼疾,要求拟上市公司和已上市公司明确红利回报规划。证监会同时对上市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处理分红事务提出明确指导意见,强调“红利分配的政策确定后,不得随意调整而导致降低对股东的回报水平”。由此,一场对股市“铁公鸡”强制拔毛的战役拉开帷幕。
  紧随其后,郭树清提出“内幕交易零容忍”的口号,监察部、公安部、证监会三部委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内幕交易案件的查处情况。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郭树清上任以来,证监会共查处中信泰富、国都证券、华中科技、新大洲、永安药业等45起公司高管内幕交易案件,案件数量创历年新高。无论是从频率还是处罚的力度上看,证监会对内幕交易的“零容忍”已逐渐落到实处,一大批参与老鼠仓和内幕交易的明星基金经理和公司高管受到处罚。
  2012年4月,郭树清再出猛招,推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剑指IPO高市盈率、高价、高超募的“三高”弊病,掀起了一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旋风。这场改革重点有六个方面,即强化信息披露、个人可以参与新股询价、加强发行定价监管、增加流通股数量并允许存量发行、完善对炒新行为监管、加大对不当行为处罚力度,意图增加新股供应,降低市场筹码的成本。在首批无锁定期新股5月25日亮相后,沪深交易所出台限制新股上市首日炒作的相关制度,一度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临时停牌制度”。
  此后,他的改革力度越来越显得疾风骤雨,连续出台了创业板退市制度、新三板扩容、主板退市制度、私募债等改革举措,并将借壳上市监管提高至IPO标准,还组团向QFII推介中国资本市场,降低交易手续费,并大张旗鼓鼓励券商创新。
  掌声和质疑并行
  尽管一年来“郭氏新政”鱼贯而出,但遗憾的是股市并没有在新政的助力之下走牛。相反,股指仍然绵绵下跌,并创出五年来的新低。这一年间,A股市场的市值从28.02万亿元减少到24.54万亿元,蒸发了3.48万亿元;上证综指则从一年前的接近2500点下跌到目前的2000余点,跌幅已经超过15%。
  二级市场的持续萎靡,令郭树清的新政备受争议。虽然这更多缘自经济的减速和实体经济的困境,但也有业内人士担忧,如此多项新政的推出,能在任内完成并且有效提升中国资本市场效率的可能并不多。在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的证券市场中,许多缺乏“消化期”的政策,更可能会在各方利益的博弈下偏离最初的预期。
  围绕发行制度改革的讨论和博弈尤其如此。典型案例如人民网,这个具有强烈官方背景的网站上市发行市盈率高达52倍,上市首日暴涨74%,次日继续涨停,成为典型的爆炒案例;还有近来被人为压低首发价格的洛阳钼业,相比3元/股发行价暴涨221.00%;10月19日,被暂停上市6年半的*ST嘉瑞变身为华数传媒,引发市场追捧,上市当日涨幅高达621%。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新政的许多细节性规则多是细枝末节的修订,这些措施治标不治本,还带来太多行政性管制的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还是难以完全杜绝“炒新”行为,但不容忽视的是新股发行改革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据Wind统计表明,自新股发行改革以来,定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定价水平也渐趋合理,今年上市首日股价遭爆炒的比例比去年同期下降16%。
  “金融体系的变革是一个深具整体性和关联性的‘系统工程’,要革除中国股市多年积弊,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无论是新股发行还是退市制度等,郭树清改革无疑是遵循着正确的方向,后续还需要更多政策措施的跟进和进一步落实,应该更彻底更坚决。”东方港湾投资公司董事长但斌告诉记者。
  回望过去,被誉为“孤独”的改革者、“一个人在战斗”的郭树清从掌声和质疑中走来。如今,破解中国股市积弊的改革之路即将迈上新的起点,未来还会有哪些改革创新和突破,值得我们期待。(.新.金.融.观.察.报 .张.娟.儿)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