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再表信心 避谈股市有玄机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郭树清再表信心 避谈股市有玄机

加入日期:2012-11-29 8:02:18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郭树清不谈股市谈改革 屡次跑题于资本市场之外
  出席财经年会演讲中重点谈论对中国未来改革看法,建议划拨更多国资到社保
  打破行政垄断非常重要的是把国有资产资本化,实现国有资本的流动,同时促进完善企业公司制度。
  可以划拨更多的国有资产、包括金融国有资产到社保基金,可以划到30%-50%。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
  昨日,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财经年会上发表主题为《关于着眼长远的近期综合改革》的演讲。昨日下午,有网友猜测,郭树清出席财经年会将发表关于股市的“重要讲话”。而长达36分钟的发言中,郭树清重点谈论了对中国未来改革的看法,对广受外界期待的A股市场问题只字未提。
  建议划拨更多国资到社保
  谈起未来中国改革问题,郭树清认为,近期应当高度重视的几项综合配套改革,应包括打破城乡二元制度,打破行政垄断等一系列措施。郭树清说,打破行政垄断非常重要的是把国有资产资本化,实现国有资本的流动,同时促进完善企业公司制度。
  郭树清建议划拨更多的国有资产、包括金融国有资产到社保基金,“可以划到30%-50%”。
  他认为,在中国未来改革进程中,应警惕民粹主义及狭隘民族主义。“民粹主义觉得老百姓说什么都是对的,政府就应该作出响应,就应该落实,这可能会影响到改革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而狭隘的民族主义则会使我们不能很好地保持我们一贯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除了指出改革可能存在的负面因素之外,郭树清还分析了对改革将起到积极作用的因素。他认为,在中国未来综合改革中,培育和完善鼓励创造的机制,发挥调动个人以及企业的积极性,使研发团队发挥作用,保护知识产权,形成持续不断创新创业浪潮,对中国经济转轨、转型和结构调整、结构升级是至关重要的。
  对A股市场问题只字未提
  11月27日,沪指跌破2000点进入“1”时代,收报1991.17点,创46个月新低,今年以来A股市值蒸发1.4万亿。
  昨日下午,有网友猜测,在股市持续下跌的背景下,郭树清“重要讲话”或许重点围绕股市。而郭树清长达36分钟的演讲中,重点谈论了对中国未来改革的看法,对A股市场问题只字未提。惟一与股市相关的是,谈到了创新与资本市场的关系以及上市重组问题。
  “给创新创造提供多样化的金融工具、金融途径,这就是我们说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除了主板、创业板以外,新三板和区域股权市场,包括私募企业债,一定要在中国形成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良好的对接机制。”郭树清透露,近期证监会和科技部正研究如何把科技园区研发成果进行确权、认定算作股权,以减少高科技企业上市后内幕交易问题。
  此外,郭树清说应该大力支持兼并重组,“70%的上市公司兼并重组不需要审批,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这个比例。”
  演讲结束后,郭树清向媒体表示,不会回答任何关于市场的问题。“如果要讲,就一句话:我对中国股市很有信心。”
  ■ 链接
  屡次“跑题”于资本市场之外
  2011年10月,郭树清上任证监会主席。回顾过去1年郭树清的公开演讲,其话题范围屡次“跑题”于资本市场之外。
  2011年11月10日,郭树清作为证监会主席首次亮相,市场多期待其谈论股市新政,但他却纵论“世界经济再平衡”,随后“城乡二元结构”再到此次财经年会的十八大报告,郭树清充分展示了其“学者型官员”的形象。
  今年56岁的郭树清曾两次获得中国经济界最高奖“孙冶方奖”。
  郭树清上任一年时间,推出了70余项改革新政,诸如强制分红、内幕交易零容忍、IPO制度改革、创业板退市制度等方面,皆在保障股民权益、严打违规行为、释放证券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但由于市场效果并不明显,郭树清的新政备受争议。但业内人士同时也表示,“郭氏新政”确实在让股市环境改善,一系列围绕着市场运行的改革曾为市场树立了不少信心。
  有意思的是,2011年11月10日,郭树清作为证监会主席首次发表公开演说,在上台时意外摔了一跤,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会长戴相龙将其扶起,随后遭到股民的调侃“股市下跌,还是要靠社保基金出手”。当时,上证指数站在2479.54点,昨天,上证指数收报1973.52,这一年多以来,上证指数下跌超过20%。(.新.京.报)

 

  郭树清演讲饶有深意 大视野有助于股市改革
  昨日沪指收报1973点,创下46个月新低。在昨日召开的财经年会2013:预测与战略上,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发表《着眼长远的近期综合改革》的主题演讲,饶有深意。
  证券日报记者昨日现场向郭主席汇报,沪指失守2000点关口,媒体舆论非常关注,证券日报头版整版聚焦行情。郭主席回应:哦,是吗?很好。关切的同时也很沉稳淡定。在主题演讲中,他从破除城乡二元化制度安排,谈到培育完善鼓励创造的机制以及打破行政性垄断,再到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纵论经济社会热点大势。郭树清侃侃而谈,核心可称改革。
  每到年底,财经类会议扎堆召开,出席会议各部委官员的话语表态往往传递出一定的政策信号。毫无疑问,证监会官员的声音备受关注。在此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姜洋分别出席第八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等会议,就市场热点难点问题回应市场疑虑。与此同时,证监会每周举行媒体通气会,投资者保护局及时回答投资者各种问题。
  中国股市疲软,有多方面的原因。行情低迷有利于市场基础性和制度性问题的暴露,恰恰是推进和深化改革的良机。不畏浮云遮望眼,只有坚定地朝着既定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前进,中国股市才会有光明的明天。(www.ccstock.cn)

 

  股市跌跌不休 责任不在郭树清
  沪指11月28日收于1973.52,创下了46个月来的新低。股市跌跌不休,监管层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一些泼向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的脏水,却有失公允。
  当天,在北京举办的“《财经》年会2013:预测与战略”现场,发表完主旨演讲的郭树清刚一走下演讲台,就被一大群记者围住。面对大家关于市场的追问,郭树清说道:“你问我任何有关市场的问题,我都不会回答;但有一句话我可以跟你说,我对市场充满信心。”
  有资深市场人士在现场告诉记者,身为证监会“一哥”,郭树清在此时表现出的十足的信心,更多的应该理解为对股市长期发展的信心,跟他此前坦承监管层对股市下跌负有一定责任一样,都是符合他职责所在的表态。试想,如果他也像券商刘景德那样,称“1800点是大概率事件”;或者像经济学家韩志国那样,称“这轮熊市是长期大熊市,下跌空间难以估量”,投资者们又该作何感想?
  中国股市圈钱全世界第一,赚钱效应和回报股东等指标却拖了全世界的后腿,历来为广大投资者所诟病。问题的根子,还在于监管层的行政力量全面压垮了市场力量,以及由此衍生的大量歧视性制度。郭树清接掌证监会一年多来,推出了打击内幕交易、强制上市公司分红等一系列举措,正是中国股市走向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经受的大手术。不用讳言,这些东西都是表面上的修修补补,治标不治本。但是,能解决病根的,是更深层次的涉及到政治体制层面的改革。凭常识而论,这并不是郭树清这个层面所能解决的问题。
  而当天的《财经》年会现场,郭树清发表的题为《着眼长远的近期综合改革》的演讲表明,对上述更为深层次的问题,他的着眼更为长远。 在该演讲中,郭树清提到,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首先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制度安排,实现更广泛、更大程度的统筹发展。如今,城乡差别在中国非常大,要相当时间才能解决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制度的安排使城乡二元。最突出的表现是农民,无论是经济权利还是政治权利,社会文化、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跟城市相比,都是不平等的。必须破除这个制度安排,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扩大内需得把新兴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同步推进。
  “城乡差别最大的差别是农民和城里的人,因为户口已经定义附着在上面,很多规定一开始就是不平等、不公平的。要消除这个公平,显然,城乡居民之间是最迫切的事情。不可能一步做到。但是必须下力气,加快过渡。”郭树清说,打破城乡二元安排涉及到这几个方面。第一,土地制度必须要进行改革。第二,社会保障制度必须进行改革。第三,就业制度。第四,公司制度必须改革。第五,财政收支和公共服务方面必须进行改革。
  郭树清还谈到了资本市场跟科技创新的关系。最近,证监会和科技部联合在科技园区开展了对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确权认定工作。郭树清认为,较早地将研发成果算作股权可以避免企业将来发展上市后内部出现的不平衡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减少内幕交易的发生。“除了主板、创业板以外,新三板和区域股权市场,包括私募企业债,一定要在中国形成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良好的对接机制。如果没有这个机制,经济的前途、民族复兴的命运,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他说。
  更为关键的,是郭树清认为,必须打破行政性的垄断,鼓励多种收入制、多个企业公平竞争。而打破的关键在于国有资产资本化,尊重市场的规矩,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他建议划拨30%到50%的国有资产到社保基金,并以减少审批的方式降低社区金融、县乡金融的市场准入门槛。前者是因为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综合评分偏低,中小板企业比大企业做得好;通过将国有资本资本化,实现管理和运营企业化、市场化,将大大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国有资本的活力。后者是因为尽管在大城市银行业务高度竞争,一些政策性银行在贷款方面也进行竞争,但在县乡两级,一些领域的银行间竞争并不充分,有的乡甚至没有银行。
  有现场人士告诉记者,那些被改革冲击了既得利益的群体,是将股市跌跌不休归咎于郭树清“新政”的主力军。

 

  应彻底中断对股市的托市刺激
  继11月27日股市报收1991点收跌1.3%后,28日股市再度走跌报收1973点,跌幅0.89%,盘中跌破至1968点。实际上这段时间,无论是工业利润、固定资产投资,和即将12月1日发布的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等等数据都是回暖的,经济基本面和股市的黑色是脱节的。现在,股市跌破2000点加剧了市场的恐慌,部分人士认为12月是本年度最大的解禁月,高达1809亿待解禁,这是巨大的压力。
  千亿解禁股和IPO库存等对股市的重压,虽存在但缺乏信服力。如自6月4日交行跌破净资产后,目前已有中行、浦发等十家银行破净,其他6家市净率也在1倍徘徊,按照托宾Q值,股价低于或接近于重置成本,理论上出现股东冲击性甩卖终止。
  我们认为,股市持续羸弱根因于市场对政策救市的一味诉求,而导致股市估值体系紊乱。中国股市带有突出的政策市胎记,只要股市羸弱,机构投资者就扮演着会哭孩子要奶喝之角色,一直采取悲观思维,等到政策层大力推动利好,然后开始暴涨。这么多年,股市这种“父爱下的撒娇思维”合谋着政策市的路径依赖。
  令股市惊恐的是,境况已显变化。监管层似乎厌倦了无止境的信用背书,而机构投资者等则在短期利益驱使下,依然希望延续政策市行情。这种诉求与施予间的错位配比,使市场估值体系陷入紊乱,股市陷入惯性下跌区间,市场出现预期见底而不触底的超级紧张。
  现在决策层向市场释放了差别红利税、QFII扩容等利好,但这些政策利好不再是单纯的撬动市场走向,而是服务于股市的规则和制度改革。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上台后,主要精力是制度的重构和查漏补缺,如退市、发审和打击内幕交易等,央行并未如投资者所愿启动降准、持续降息等政策,同时十八大后,政府的施政重点趋向民生和改革,如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的强调,李克强副总理强调深化改革等,都透射出管理层对GDP数字增长趋向淡化,对股市短期政策救市热情度下降,预示股市渐失了政府信用背书之估值溢价。显然,这些无疑将导致机构投资者对股市估值失去了方向性,并出现了失重性的估值紊乱现象。因此,伴随着股市跌穿2000点,进入“1时代”。
  与此同时,目前国内股市上市公司结构,与经济转型和调整方向的匹配性断层,也干扰着股市的估值体系。当前决策层已明确,促进经济社会进步的唯一动力是改革释放的制度红利,及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向消费驱动转型,服务业、社会保障等投资无疑成为未来亮点,而现行股市的上市公司结构则以制造业为主导,且制造业等在全球经济不景气、自身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等下,正在面临痛苦的煎熬。显然,这种中国经济结构未来的可预见调整,与目前股市上市公司结构将越发凸显出显性离差,无疑反过来干扰股市的估值体系。即便决策层增加财政投资,其方向也将是服务业,医疗和社保等领域,而这些领域的增长难以在股市中找到立竿见影的配比性关系。
  短期政策性“背书”很难到来,股市原有信心模式破产,尽管我们认为目前股市已经非常有投资价值,但是惯有的思维还是会让市场继续抑郁,就像一个一跌倒就被扶起的小孩,父母现在已经不愿立即扶起,他会在地上多趴一会多哭一会儿,实际上他完全有能力自己勇敢站起,甚至快速奔跑。现在,该是打破这个旧的循环、迎接一种健壮的自立了。(.2.1.世.纪.经.济.报.道)

 

  股市与基本面背离终将纠错
  在一系列经济数据不断验证宏观经济已步入L型走势的右侧时,沪综指却不断阴跌探出新低。事实上,当前已有部分外部投资者认为我国经济已企稳反弹,甚至将全球股市与大宗商品价格近期上涨归因于我国经济回暖,恒生AH股溢价指数迭创新低。至少从表面看,A股走势已与基本面出现背离。这种背离或源于三方面:其一,在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投资者对国内经济中长期增速不乐观;其二,信托、理财等“影子银行”规模不断扩大分流股市资金;其三,A股流通市值扩张过快,对市场整体估值形成压制。不过,A股脱离基本面的无抵抗式下跌料难以持久。
  首先,我国经济增速将在中长期处于缓慢下移局面,这种对经济增速中长期较悲观的预期冲销近期经济数据呈现的企稳迹象所带来的影响。多项宏观经济数据近期均验证四季度我国经济在逐步企稳,部分外部投资者更乐观地认为我国经济已实现触底反转,但A股投资者并不领情。因为在过往政策带动投资、投资带动业绩、业绩带动股市的惯性思维下,在实体经济不振时,只有自上而下地出台颇具规模的投资政策,A股才有望迎来V型拐点。目前的经济增长更强调质量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变,大规模投资刺激政策恐难再现,这决定我国宏观经济在中长期更可能维持在L型走势的右侧,因此,若因循过往投资带动经济的惯性思维,A股确实难以出现趋势性反转行情。
  其次,A股呈现出一定的“被边缘化”趋势。从资本市场最重要的融资功能看,近来债券市场获空前发展,同时由于银行表外业务兴起,影子银行信托业发展异军突起,而A股在全社会中融资比例在不断下移。从投资价值看,A股此前受制于经济持续探底而萎靡不振,其财富效应逐渐降低;信托业与债券市场由于收益稳定且并未出现大面积违约事件,因此更易受到投资者青睐。在此背景下,大量资金从股市流出,流入看似“稳赚不赔”的影子银行。不过,影子银行这种“稳赚不赔”更多缘于投资者与标的资产之间较模糊的债权与债务关系,资金池滚动运行决定前期投资者可安全获利退出,但一旦系统性风险出现,总有最后的接棒人买单,只是在这种危机尚未发生或广大投资者并未意识到其中所蕴含的风险时,A股“被边缘化”趋势暂难逆转。
  最后,相对于货币流动性,A股流通市值扩张速度过快,令其对A股市场整体估值形成压制。决定股票价格高低的最直接决定因素是股票供应量大小与可用于购入股票资金总量大小之比。股票供给近些年大幅增加,这从A股流通市值扩张可见一斑。根据统计,2008年10月时A股总流通市值为37000亿元左右,当前超过156000亿元,后者是前者的4.2倍;2008年10月M1存量为157000亿元,2012年10月M1存量为293000亿元,后者是前者的1.9倍。在股票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背景下,A股估值出现系统性调整并不意外。特别是二级市场投资者年底前仍面临巨大的隐性扩容压力。据统计,12月限售股解禁市值可能超过1800亿元,为年内单月最高。在此背景下,A股整体估值水平料仍将低位徘徊。
  值得注意的是,在港交所上市的H股近期表现相对抗跌。恒生国企指数11月仅下跌1.73%,跌幅远小于同期沪综指。受此影响,恒生AH股溢价指数更是迭创新低,持续维持在100点下方。中国铁建、中国交建、海螺水泥中国平安中国中铁等周期行业上市公司的A股较H股折价率在20%之上。这或许表明港股投资者对国内经济基本面反弹预期相对内地投资者更加乐观。
  可见,A股近期走势持续与基本面背离更多源于市场自身因素。不过,考虑到管理层已逐渐意识到A股自身所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并采取相应措施,若未来经济数据不断验证宏观经济企稳反弹真实性,那么这种股市与基本面的背离必然将被“纠错”,A股脱离基本面的无抵抗式下跌料难以持久。(.中.国.证.券.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