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围城 狂买中资股 香港十天八出手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热钱围城 狂买中资股 香港十天八出手

加入日期:2012-11-2 8:07:57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热钱多渠道涌向内地 外保内贷或为帮凶
  自美国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国际热钱凶猛涌向新兴市场,其中大批囤积中国香港。对此香港特区政府接连出拳加以遏制。而在香港的重重打压之下,热钱开始转向,通过多个渠道进入内地。记者调查发现,从9月下旬以来广东省以及深圳地区出现热钱流转的众多通道均出现热钱加速流入的迹象。
  路径
  借道银行业务流入 表现口岸运钞数量大增
  借道银行业务流入
  热钱囤积香港,瞄准的是广阔的内地市场。此前,已经有部分热钱借道QFII,间接抄底A股。已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多家公司前十大股东中出现QFII身影,其中大部分或为新近增持。
  除QFII这一合法形式外,热钱流入的渠道多种多样,其中银行的创新业务也是热钱流入的途径之一。前天下午,记者来到平安银行总行营业部,向工作人员询问如果公司有一笔外汇资金,如何办理回深圳公司。工作人员推荐称,可通过“外保内贷”来实现。他介绍说,公司可以在香港进行外汇存款或资产抵押,然后就可以到内地银行进行人民币贷款。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香港公司与内地公司必须是子母公司,资产用于发展公司业务,目前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政策限制。近期也有不少公司来询问和办理外保内贷业务,在深圳的银行业也有普遍增加的趋势。而对于收费情况,这位业务员表示还没有明确的规定,需要根据具体的资金量和业务情况进行详谈。
  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黎友焕博士告诉记者,现在很多银行的外保内贷业务,实际上也是热钱流入的渠道之一,尽管外管局要求银行对于这种贷款只能投向实业禁入房地产,但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可以进行变通,而且热钱对于银行是“老板”,如果银行拒绝就会转到另一家,银行也很难拒绝。
  表现
  口岸运钞数量大增
  近期,深圳各大口岸的银行网点生意很火爆,众多港人排队到银行开户并办理人民币存款。昨日,记者在距离罗湖口岸不远的中国银行人民南路支行内看到,有不少港人坐在大厅里等待办理业务。一位客户经理告诉记者,长期以来香港人民币存款利率低于内地,尽管前段时间恒生、渣打等银行提高了利率,但总体上并没有超过内地,所以很多港人选择北上深圳来存款。尤其是10月份港币对人民币首次破8,更进一步刺激了港人携人民币入境。
  作为内地客流量最大的口岸,罗湖口岸成为热钱流入的一个通道。每天大批入境的客流中,除了港人携带的人民币外,背包客通过“蚂蚁搬家”式搬运资金往来也加速了热钱的流动。记者从深圳海关了解到,近期海关查获了多起过关人员携带远远超出规定的巨额现金,其中多数是地下钱庄的“人肉运钞机”。
  遍布深圳各大口岸的外币兑换店,也是境内外资金动向的一大晴雨表。在罗湖口岸的一楼边检大厅,多家兑换店都向记者表示,近期兑换人民币的业务量有较大的增长。作为国家外汇管理局授权的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机构,这些兑换店明确表示按照规定个人只能兑换5000美金,而且只能是现金的方式。当记者提出需要兑换较大量的现金时,工作人员让记者拨打他们的电话进行咨询。在电话中工作人员表示可以提供更大额度的兑换,而且量越大兑换也会越多。而在口岸附近的一些小店则更为直接,工作人员表示没有额度限制,兑换上百万都可以,而且还可以采取汇款的方式。
  趋势
  热钱流入速度加快
  “从近期来看,热钱的确是有加速流入的趋势。”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黎友焕博士告诉记者。黎友焕是调查地下钱庄活动的学者,正在对100多个地下钱庄进行监控和研究。他说,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到这种加速的趋势,一个是100多个地下钱庄从9月下旬以来出现资金量加速进入内地的现象,另一个是大量的热钱囤积香港,迫使香港政府多次出手干预。尤其是在上月26日香港宣布推出境外买家印花税及“升级版”特别印花税,意在稳定楼市,避免楼价泡沫,使得热钱不能再继续投资香港房地产,迫使其转向内地市场,热钱流入的速度在加快。
  黎友焕表示,根据热钱的属性,它们流入内地势必会带来一定的冲击。对于目前流入的热钱具体数量,黎友焕表示不方便透露,但他认为相比中国经济的庞大数据,现在的这些热钱还比较小。但热钱已经呈现加速之势,未来还要看进来的数量和速度,对于内地经济的影响还要进一步观望。
  2010年曾出现一波热钱涌入内地的热潮。黎友焕表示,当时的热钱主要投向就是房地产,而此次热钱的目标却对房地产并不感兴趣,具体的投向他们正在进行紧密的跟踪。而从今年三季报显示,QFII增持个股的行业集中在化工、信息服务及机械设备三类领域。
  应对
  深圳加强检查监测
  对于当前的热钱流入,记者联系了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分局,但办公室最终表示不接受采访。而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近期深圳外管局已经加大了检查和监测的力度,对于外汇资金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当记者向一家国有银行客户经理询问一项“内外互存”业务,希望进行人民币与外币的双向汇款时,这位经理表示目前检查比较严,这些打“擦边球”性质的业务已经停止。而另一家可以办理“外保内贷”业务的银行则表示,由于近期外管局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因此银行对于资金投向有明确的要求,在境内从银行获得的贷款不允许投向房地产和股市。
  上一轮热钱流入时,央行和外管局采取多种措施,出台政策严加遏制。深圳一家国有银行负责人表示,以前个人可以通过亲戚朋友数十人结汇,而2010年新政策后只能转到父母、配偶和子女等直系亲属的账上,个人渠道受到一定的限制。但相比上一轮,目前的检查和调控还比较“温和”。
  尽管目前外管局等部门加强了对于热钱流入的管控,但黎友焕认为,有效堵住热钱难度很大。(.上.证)

 

  分析称热钱或暂留香港 伺机大举进入内地
  每次热钱涌港,关于热钱是否流入内地的言论总是甚嚣尘上。虽然关于热钱的具体流向难以统计,但是业内专家认为,目前流入香港的资金大部分还是以投资港股市场为主,只有小规模资金流向内地,但是在看好中国经济前景的背景下,不排除未来热钱将伺机进军内地。
  昨日,港元对美元一度触及7.7500,为缓和港元强势,保证强弱双向的兑换保证能以联系汇率7.80港元为中心点对称运作,香港金管局昨日两度向市场合计注资46.5亿港元,自10月20日以来共计8次注资。截至目前,香港金管局共释放出约244亿港元接盘沽售的美元,至下周一(5日)香港银行体系结余将上升至1730.8亿港元。
  美银美林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由于目前内地A股依然在低位徘徊,而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依然严厉,外资没有动力大举进入缺乏高回报渠道的内地市场。但是,由于看好中国经济见底回升的前景,对于外资来说,热钱更有可能是暂时留在香港,待中国经济发出明显的回暖信号后,才会大举进入。
  有关人士称,香港金管局正调查热钱流入的意图,怀疑与人民币升值有关。国泰君安国际投资咨询部主管蒋有衡认为,在人民币近日持续强势的情况下,炒港元和美元脱钩也是热钱进入香港的炒作目标之一。近日,美国某对冲基金认为在美元疲弱、人民币强势的情况下,港元和美元脱钩会成趋势,并炒作港元将最终升值30%至兑1美元对6港元的水平。此外,他认为,资金目前在香港还是以炒作港股以及债券等流动性高的资产为主。
  瑞银集团亚太区首席投资官浦永灏认为,在欧美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热钱看重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主要投资与人民币有关的资产,包括H股和人民币固定收益产品等。
  香港证券专业学会委员会成员温天纳预计,很大一部分涌港资金流向了人民币固定收益产品。他认为,很多资金是冲着利差套利来的,利用低利率港元借人民币,投资人民币相关的固定收益品种稳赚不赔。
  对于热钱是否会借道“地下钱庄”投资内地A股,中银香港经济研究处经济及政策研究主管谢国梁则认为,正规的基金如果要投资香港,都不会用这样一种非正规的渠道,而是会采用目前合法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渠道。
  浦永灏认为,相比2009年的资金涌港,此次流入香港的热钱规模大打折扣,这与美国量化宽松力度依次减弱有关。此外,此次所谓热钱流入的时点接近年底,因此部分资金的流入可能只是由于企业结汇的需要。(.证.券.时.报 .徐.欢)

 

  港金管局连环注资狙击热钱 港股创14个月新高
  热钱源源不断涌向香港,恒指昨再创14个月收盘新高。周四,香港金管局再次入市干预,共承接6亿美元卖盘,向市场注入46.5亿港元流动性,以捍卫港元钉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
  周四,香港金管局启动了本轮热钱涌入以来的第7次和第8次入市干预行动,共承接6亿美元卖盘、向市场注入46.5亿港元流动性,以捍卫港元钉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资金源源不断地涌向香港,港股小幅休整后继续向上,昨日再创14个月收盘新高。
  中资银行股依然是市场热点,但是,由于过去两个月普遍积累了近两成的涨幅,部分中资银行股近日被披露遭到外资投行大举调仓。
  金管局连环注资
  加上昨日的连续两次干预,香港金管局10月19日启动本轮干预以来已入市操作8次,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变相向市场注入了244亿港元流动性,香港银行体系总结余也因此持续攀升,至昨日已增加至1731亿港元。但是,连续干预后港元依然坚挺,昨日晚间,美元卖盘的叫价依然低于7.75,这意味着,港元需求依然强劲,金管局晚些时候可能会继续入市承接美元卖盘。
  热钱涌入香港后积极参与股市,导致港股近期节节攀升。昨日港股低开高走,恒指尾盘再度出现拉升,收于21821.87点,涨幅0.83%,再度刷新14个月收盘新高;国企指数在内地股市大涨的呼应下,更是大涨1.13%,报10701.21点。市场总成交额也回升至500亿港元以上,达587亿港元。
  银行H股仍受青睐
  中资银行股消化完获利盘后,昨日再度受到资金追逐。昨日工、中、农、建四大银行H股全线收高,涨幅分别为1.36%、0.63%、1.19%及0.86%,交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H股也分别上涨了1.62%、0.41%、2.27%及2.41%。
  由于此前受到热钱的积极追捧,银行H股在过去两个月表现出色,普遍积累了10%至20%涨幅,近期遭到一些资金逢高减仓。随着时间的推移,卖家开始出现在港交所的股权披露平台上。其中,前几个交易在市场上逢高配售中信银行H股的海外大卖家也浮出水面。港交所股权变动平台披露,摩根大通于10月24日减持中信银行4.6亿股H股,每股平均价4港元,套现约18.39亿港元。此番减持后,摩根大通持有H股好仓的仓位将由5.28%降至2.19%的申报线下,以后再减持已无须再申报。
  国泰君安(香港)银行业分析师李伟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外资行对中资银行股的看法仍偏正面,尤其是大型中资股,由于坏账及息差稳定,更受到外资行的推崇。外资大行对某一个股的持股比较复杂,不仅包括本身的持股,还包括其他机构或个人投资者托管在其名下的持股,因此摩根大通对中信银行H股的持仓发生变化,不能简单解读为摩根大通大举卖出中信银行H股,或摩根大通不看好中资银行股。
  事实上,其他行业也出现机构调仓。港交所股权变动平台披露,近两个月累计上涨逾20%的重庆机电H 股,近日遭到社保基金和邓普顿基金的接连减持,其中社保基金减持了300万股,邓普顿基金则减持2745.26万股。(.上.证)

 

  热钱疯狂追逐中资股 恒指收涨180点
  热钱持续涌入香港资本市场,股票被轮番炒作,资金热钱疯狂追逐中资股,成为今日恒指上涨的主要动力。截止收盘,恒指涨180点,涨幅为0.83%,报21821点;国企指数涨119点,涨幅为1.13%,报10701点;红筹指数涨51点,涨幅为1.24%,报4251点。大市全日成交586.96亿港元。
  金融分类指数涨0.79%、地产分类指数涨0.66%、工商业分类指数涨1.12%,而公用事业分类指数跌0.54%。
  耀才郭思治表示,目前较难测的是本月上旬之市势是先高或是先低,以两者作比较,当然是先低较可取,因技术上有利后高也。当然,任何先低之出现只代表大市需稍作消化而已,且预期跌幅亦不会太明显,毕竟2012年剩下之时间只得8周,对手持现金比例仍高之基金计,任何回调均可能是增持良机,故在买盘扶持下,大市该不会出现太明显之回调。
  申银万国港股分析师陈凤珠认为,内地10月的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回升至50.2,预料内地经济会逐步好转,为港股带来支持。昨恒指收于10天线以上,估计短期仍有望向上挑战早前高位21800点水平。

 

  热钱持续涌入香港股市 航运板块最受追捧
  面对不断流入的热钱,10月19日以来,香港金管局已经五度出手干预市场。金管局表示,目前市场对于港元的需求仍然偏强,预计资金净流入的情况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外资的不断涌入对港股的提振显而易见。自9月低点以来,恒指已上涨了近13%。而在香港交易所公布的权益披露中,也不断能看到外资投行的身影。然而在此同时,中资银行H股被外资机构巨额抛售的新闻不绝于耳,民生银行农业银行以及中信银行均传出了外资减持的新闻。
  过去的近一周时间港股大宗交易市场风起云涌,航运股成为外资机构的增持重点,10月19日,中国远洋H股被瑞银买入逾1000万股,中海发展H股被黑岩与瑞银联手买入近900万股,其持股成本均价在HKD 4.07,10月22日,瑞银连续第二日买入中国远洋H股,加仓800万股成本区间在HKD 3.88-3.74。
  另外其他中资股也成为关注重点,民生银行H股10月18日遭黑岩集团抛售近3000万股,对手方主要是花旗集团,摩根大通10月19日斥资8700万港元,增持逾800万股东风汽车H股,同日黑岩集团抛售3260万股中国电信H股、1720万股农业银行H股、580万股中国神华H股,买入810万股海螺水泥H股,兖州煤业H股于22日被摩根大通与黑岩斥资1.7亿港元加仓1350万股,摩根大通还同时加仓2527万股中国石油H股。10月24日,德意志银行与黑岩联手买入380万股海螺水泥H股,中国外运H股遭摩根大通买入近200万股,其成本区间HKD 1.21-1.14,摩根士丹利与黑岩联手买入紫金矿业H股3000万股,之后三天,黑岩再度补仓紫金矿业近4000万股,中海发展中海集运累积遭黑岩增持逾千万股。而在10月26日,市场传出中信银行H股遭4亿股大笔减持的同时,花旗集团悄然买入了6400万股民生银行H股。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自10月19日以来,香港市场共出现了625笔大股东增减持权益披露,其中10月19日一天就出现了137笔,占比21.9%,且这137笔中仅有8笔为卖出。总体来看,多达83%的变动为股东增持。
  从上述数据中不难看到,在中资银行股方面,虽然空方舆论压力很大,借助大笔抛售与研报降低评级等做法不断打压中资银行股,但同时却一直保持悄悄增持的状态,中信银行遭大笔减持当日德意志银行旗下德银亚洲立即以接近满仓接盘可见一斑。而被更多投资者所忽视的是,香港中资海运股不断受到外资买入。BDI指数自九月中旬以来已强势反弹了超50%,各大海运高管纷纷出面表示行业正在从历史性的低点中转暖,伴随着外资的强烈追捧,中海集运中海发展中国远洋的H股在过去40个交易日内的涨幅分别达到59.42%、49.47%与44%,而同期这三只股票在A股市场涨幅为14%、11.89%与4.88%,反弹幅度与H股市场相比尚有一定距离。(.上.证)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