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踊跃购买 利好有望激活 QFII重仓三行业(附股)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机构踊跃购买 利好有望激活 QFII重仓三行业(附股)

加入日期:2012-11-15 8:13:46

  导读:
  RQFII新增2000亿额度 有望激活QFII重仓三行业
  RQFII新增2000亿额度获批 专家建议耐心等待回升
  RQFII投资额度增加2000亿元 机构踊跃购买
  基金:2000亿RQFII难解近渴 上证淡然处之收报2055
  海外机构对RQFII扩容反应冷热不均
  投资者大举调仓至股票资产
  内外资金暗战银行股真相揭秘

  RQFII新增2000亿额度 有望激活QFII重仓三行业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 、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增加2000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简称RQFII)投资额度,至此RQFII试点总额度达到2700亿元人民币。随着QFII和RQFII额度的增加,海外机构开始空翻多,QFII则早已开始加码建仓。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QFII共持有A股市场169只个股,合计持有流通市值585.59亿元,其中家用电器(2.27%)、金融服务(0.89%)和食品饮料(0.53%)等三行业QFII持股市值占行业流通市值比率排名居前。今日本报特对上述三行业进行分析梳理,以供投资者把握QFII和RQFII的投资动向。
  家用电器QFII持仓市值行业占比2.27%
  最新季报披露,截至三季度末,QFII持有3只家用电器(申万一级)类个股,持股市值合计为52.31亿元,占该行业的流通市值(2303.13亿元)的2.27%,成为A股市场QFII持仓市值占行业流通市值比重排名第一的行业。
  据《证券日报》研究中心统计显示,3只QFII重仓股持仓情况分别为:格力电器(520004.81万元)、老板电器 (1750.76万元)、九阳股份 (1311.43万元).
  从资金流来看,10月以来,上述3只个股中,有1只股票呈大单资金净流入,为老板电器(1612.06万元).
  从市场表现来看,3只QFII重仓的家用电器股,10月以来上涨的股票有1只,占比33.33%,为格力电器(6.41%).
  信达证券认为,四季度行业好转,关注业绩突出的行业领先企业,维持“看好”评级 。四季度在补贴政策、房地产回暖、家电下乡最后三个月等多重因素的刺激下,基于去年家电行业低基数的特点,四季度家电行业将会持续好转,增速加快。在个股方面,通过家电行业的竞争和整合,行业领先企业的优势愈发明显,盈利能力依然较强,建议关注业绩突出的行业龙头:格力电器青岛海尔老板电器
  国金证券四季度总体维持行业“增持”评级。近期个股推荐:继续重点推荐竞争力突出且估值最低的格力电器青岛海尔(海尔相对受政策预期变化的影响大),品牌竞争力强、发展战略清晰、细分行业及公司均处在较快成长期的老板电器,4季度因32寸面板上涨而盈利上升超预期,市净率、市盈率均触底的TCL集团,建议关注下半年业绩改善明显、或有增发需求的合肥三洋 ,今年业绩增速与估值均触底、未来当业绩增速上升能带来估值弹性的阳光照明三花股份 .
  金融服务QFII持仓市值行业占比0.89%
  最新季报披露,截至三季度末,QFII持有6只金融服务(申万一级)类个股,持股市值合计为348.89亿元,占该行业的流通市值(39091.08亿元)的0.89%,成为A股市场QFII持仓市值占行业流通市值比重排名第二的行业。
  据《证券日报》研究中心统计显示,6只QFII重仓股持仓情况分别为:兴业银行 (1657901.71万元)、北京银行 (824799.68万元)华夏银行 (452148.26万元)、南京银行 (284649.72万元)、宁波银行 (267970.02万元)、鲁信创投 (1455.15万元).
  从资金流来看,10月以来,上述6只个股中,有5只股票呈大单资金净流入,按资金流向从大到小排列,分别为:兴业银行(43982.26万元)、华夏银行(35737.61万元)、北京银行(22688.32万元)、南京银行(7576.11万元)、宁波银行(753.54万元).
  从市场表现来看,6只QFII重仓的金融服务股,10月以来上涨的股票有4只,占比66.67%。分别为:华夏银行(5.85%)、兴业银行(5.00%)、北京银行(4.51%)和南京银行(0.66%).
  对于金融服务的子行业银行行业,宏源证券维持行业“增持”评级。银行系金融租赁总资产突破6600亿,占据行业半壁;银行信贷数据显示:基建类贷款成工行建行争夺新热点。个股方面,继续推荐北京银行民生银行宁波银行工商银行 .
  关于券商行业,国泰君安认为,市场短期调整无碍证券业创新推进,政策持续密集发布,创新业务悄然规模化,坚定证券业中长期向好预期。中长期看,创新必将驱动行业ROE持续向上,目前配置正当时,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而保险行业,海通证券认为,行业保费趋势回暖,但四季度没有明显促销活动下预计保费趋于平稳。维持行业长期“推荐”评级,建议关注超跌后带来的买入机会。
  食品饮料QFII持仓市值行业占比0.53%
  最新季报披露,截至三季度末,QFII持有7只食品饮料(申万一级)类个股,持股市值合计为45.94亿元,占该行业的流通市值(8647.92亿元)的0.53%,成为A股市场QFII持仓市值占行业流通市值比重排名第三的行业。
  据《证券日报》研究中心统计显示,7只QFII重仓股持仓情况分别为:贵州茅台 (231638.63万元)、伊利股份 (140073.53万元)双汇发展 (72351.27万元)、水井坊 (7199.70万元)、恒顺醋业 (5822.78万元)、莫高股份 (1266.65万元)、克明面业 (1064.03万元).
  从资金流来看,10月以来,上述7只个股中,有2只股票资金净流入,分别为恒顺醋业(857.49万元)和双汇发展(713.35万元).
  从市场表现来看,7只的QFII重仓的食品饮料股中,10以来跑赢大盘的股票有2只,占比28.57%。分别为伊利股份(-0.52%)和双汇发展(-1.16%).
  东北证券认为,白酒板块业绩全年高速增长基本已经确立,横向比较各子行业,仍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避风港,当股价调整到位,仍具有相对投资价值,大众品普遍回暖有压力,但仍长期看好。本月看好业绩改善型品种:好想你三全食品燕京啤酒
  国都证券认为,未来葡萄酒行业将逐渐成熟,渠道能力较强的行业龙头将受益。从啤酒行业的长期发展来看,整合的加剧将带来龙头企业经营效率和提价能力的提高,啤酒行业值得长期看好。建议重点关注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沱牌舍得酒鬼酒、青青稞酒 、老白干酒百润股份等公司的投资机会。(www.ccstock.cn)


  RQFII新增2000亿额度获批 专家建议耐心等待回升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增加2000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至此试点总额度达到2700亿元人民币。同时,国家外汇管理局昨日公布了最新的QFII、RQFII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10月新批、增批额度合计27.5亿美元。
  业内人士认为,在未来资格审批、额度核准有望进一步提速的背景下,境外资金跑步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速度不断加快,反映出其对国内市场中长期的投资信心。
  今年以来,QFII、RQFII额度核准明显加快。外管局的数据显示,10月新批两家国外投资机构共计4.5亿美元QFII投资额度,同时向7家国外投资机构增批共计23亿美元QFII额度;而此前包括追加额度在内,今年截至9月19日外汇局共计核准了72家QFII共91.78亿美元的投资额度。外管局10月还增批了南方嘉实和华夏共计90亿元人民币RQFII额度,截止到10月31日,RQFII额度已达480亿元,其中基金系380亿元,证券系100亿元。
  结合周一证监会新批准4家QFII资格,大同证券高级投资顾问刘云峰认为,监管层对境外资金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鼓励实实在在,今年以来QFII、RQFII审批不断提速,可以预计,未来资格审批、额度核准上将进一步给力。
  刘云峰表示,境外资金跑步进入的速度不断提高,要求加速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心态表露无疑,这对A股也是长期利好。此前外管局公布有157家QFII获得共计308.18亿美元的投资额度,其中140家已经汇入资金246.59亿美元。RQFII试点推出后,也受到了投资者热捧,像南方东英8月初推出的新华富时A50ETF首批50亿元及新增20亿元人民币额度均很快用尽。
  有市场人士认为,由于近期RQFII及QFII资金汇入速度明显加快,加上相关机构购买踊跃,预计本次新增的2000亿元额度也将很快用完,届时监管部门还会继续增加投资额度。 ?隰下转2版
  国金证券财富管理中心分析师陶英杰表示,基于对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看好,境外资金不断涌入国内资本市场,明确体现出了对国内市场中长期的投资信心。当然,这部分资金相对A股市场的整体容量来说还相对较小,也不会立即大规模入市,但能极大地提升目前A股投资者的信心,“境外机构都争着要进来,你干嘛还要急着割肉,只要耐心等待回升就行了”。
  从三季报披露情况看,QFII被列入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上市公司家数为156家,比二季度多30家。被增持的股票数量为27只,比二季度多5只;新进的股票为67只,比二季度多18只,为2011年二季度以来最多。从QFII持股的市值变动看,到三季度末,投资股票市值为582.24亿元,比第二季度减少了29.10亿元,减少幅度为4.76%,明显低于同期上证综指的跌幅6.26%。业内人士表示,从持股增多,市值缩水幅度少于大盘表现看,QFII三季度增仓动作明显,一方面基于A股市场当前较低的点位,另一方面,随着人民币升值步伐加速,QFII也有买入A股的要求。(.大.众.证.券.报)


  RQFII投资额度增加2000亿元 机构踊跃购买
  近期RQFII及QFII资金汇入速度明显加快
  中国证券报记者13日获悉,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增加2000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至此,RQFII试点总投资额度达2700亿元人民币。
  近期,RQFII及QFII资金汇入速度明显加快,相关机构踊跃购买,预计本次新增的2000亿元额度将很快用完,届时监管部门会继续增加投资额度。
  在去年底推出RQFII试点后,市场各方高度关注,目前总体来看运作良好,境外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投资需求强烈,相关试点机构积极申请投资额度,准备发行有关产品,原有额度即将用完,迫切需要增加额度。
  目前,有关监管部门正着手修订《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及有关实施规定,将进一步扩大机构范围、放宽投资比例限制等,以吸引更多境外长期资金,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外管局13日发布的RQFII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显示,10月该局新批复基金系90亿元RQFII额度。其中,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嘉实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华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各获得30亿元额度。截至10月底,外管局共计批复480亿元的RQFII额度。其中,基金系共获得380亿元额度,证券系共获得100亿元额度。
  另外,今年以来,监管部门显著加快QFII额度审核进度,基本做到外汇局额度核准与证监会资格审批保持同步。截至10月末,外汇局共核准159家QFII获投资额度335.68亿美元,核准频率明显加快。(.中.国.证.券.报)


  基金:2000亿RQFII难解近渴 上证淡然处之收报2055
  “远水解不了近渴!”上海一位基金经理11月14日说,国务院批准RQFII新增2000亿额度的消息在他看来并非解决目前A股市场萎靡不振的良药,“海外资金又不是”活雷锋“,何况这些额度也不会立即流入市场,A股市场短期内弱势寻底的可能性较大。”
  近日,国务院批准增加2000亿元RQFII投资额度,至此试点总额度达到2700亿元。
  但是,此消息对于提升A股市场信心并没有起到明显作用,上证指数11月14日以单日上涨0.37%报收2055.42点。
  难以提升的市场情绪
  自2011年12月16日,首批200亿元指定规模的RQFII试点推出后,市场各方高度关注。
  2012年4月,监管部门再度新增500亿元RQFII投资额度,和首批要求“80%以上必须投资于国内固定收益市场”不同,可全部用于股票市场。
  本次新增的2000亿额度对A股市场的影响,投资者之间分歧较大。
  瑞银证券策略分析师陈李表示,近期证监会加快长期投资者入市,“海外市场资金逐渐通过QFII和RQFII增加对A股的投资,我们相信短期内对市场情绪会有所帮助。”
  但是,国海证券研究员马金良认为RQFII额度增加,并不代表立即流入市场,中间有较长的时间差。另外除了外管局控制入流节奏之外,香港的申购热情,特别是热钱状况对此将有较大的影响。“资金将分步进入,利好在短期难以形成,对托底有一定好处。”
  实际上,A股市场11月14日走势依旧低迷,上证指数早盘即低开,随后一路下滑,最低跌至2040.17点,尾盘时候在一轮买盘的簇拥下最终以单日上涨0.37%报收2055.42点。但是,沪深两市成交量依旧低迷,均较前一交易日继续萎缩。
  在上述基金经理看来,相对于悲观的投资者而言,2000亿元的RQFII额度并不足以改变市场情绪,“此前两次增加RQFII额度,实际上对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
  或再度下探2000点
  除去新增RQFII投资额度以外,监管层近期实际上也加快了对于QFII的审批速度。
  截至2012年10月,外汇局共核准了159家QFII获得335.68亿美元,今年10月新批27.5亿美元,创下单月新批额度的最高纪录。
  从近期QFII与RQFII流入情况来看,业内人士预计本次新增2000亿元额度也将很快用完。那么,缘何A股还是显现出一片低迷的态势呢?
  上述基金经理告诉记者,按照目前审批速度,今年全年新增QFII额度将达到155亿美元,“假设QFII是七成仓位,有望给A股带来500亿元的资金流入,对资金供给面略有改善,但横向比较来看,QFII流动市值目前占A股总流通市值的1.2%左右,500亿新增资金难以对市场资金面起到质变效果。”
  另外,马金良的研究发现,从近期的申购状况可以看出,境外机构投资者申购RQFII的热情高峰已过。
  在上述基金经理看来,短期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和A股的低迷使得一部分海外投资者对投资A股的兴趣弱化,“即使按照今年以来的海外资金审批速度,恐怕需要15年到20年才能看到A股出现海外投资者占比接近自由流通市值20%的局面。”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政府对海外市场资金的监控趋紧,短期内可能将无法看到海外投资者对A股的显著正面影响。
  尽管上涨指数再度重返2050点,但是上述基金经理直言,由于在2050点上方堆积了长达六周左右的密集成交盘,其中不少都是短期套牢盘,这类资金止损的愿望比较强,“短期仍会有所反复,大盘再次下探2000点整数关或有可能,甚至会跌破前低1999.48点。”(.2.1.世.纪.经.济.报.道)


  海外机构对RQFII扩容反应冷热不均
  日前监管部门决定增加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2000亿元额度,被市场视为A股即将迎来“救兵”,不过,此举在短期内恐怕还难以见到明显效果。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短期内还难有足够的海外资金愿意投资A股,除却主权财富基金和海外大型养老基金以外,ETF(交易型开放式基金)和共同基金对于A股的兴趣还不太大。
  短期难见效果
  据了解,主权财富基金和海外大型养老金对A股市场主要进行长期配置。“海外商业银行不参与直接对A股的投资,往往将额度拆借给希望投资A股但申请不到资格或者申请不到足够额度的其他海外投资者。也有部分商业银行的额度被用来设立ETF产品指数化投资A股,向境外机构或者个人投资者提供投资A股窗口。”瑞银证券研究部相关人士介绍道。
  而共同基金申请RQFII资格的目的大多出于丰富产品线的考虑,以满足境外客户的需求。此外,对冲基金想通过RQFII投资,面对的限制也不少。
  “由于受监管限制,没有拿到资格的海外机构要进行投资,只能通过向其他机构拆借额度来实现,而难题是资金进出将会非常繁琐,且较耗时间。申请到额度之后必须马上投资,而且股票仓位有严格限制,一般需要满仓操作,如果额度一段时间不能用满就有被回收的风险。”香港某大型对冲基金投资部人士告诉记者。
  据介绍,在这种限制下,RQFII难以择时操作,而主要的操作就是进行行业轮动和股票精选。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主权财富基金和海外大型养老基金愿意考虑投资A股,因为他们本身投资就更为长期,而且A股投资也只占到其整体投资额非常小的比例,使用的也是自有资金。”上述对冲基金人士介绍。
  有业内人士表示,ETF和共同基金显然不会愿意为RQFII买单,它们做这项业务的压力很大,在市场下跌的时候往往面临客户赎回的压力,如果因为短期内找不到足够的申购客户,那么其额度就有被收回的风险。
  RQFII并非A股救兵
  在一定程度上,RQFII扩容也给外界带来海外资金将抄底A股的错觉。不过,A股是否位于底部尚未有定论,而且RQFII额度有限,对股市的走向将缺少实质性的影响。
  “市场的好坏主要在于上市公司的营运状况,和资金额度关系不大。目前,香港股票仍比内地便宜,投资港股更有直接效益。而且RQFII主要买债券,不是股票,所以A股引入救兵并不成立。”香港某中资券商研究部人士表示。
  不过,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海外机构分析师认为,长期来看,海外投资者配置A股的需求仍然强烈,因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且A股总市值庞大。(.证.券.时.报)


  投资者大举调仓至股票资产
  美银美林最新公布的11月份基金经理调查显示,投资者已连续第五个月增加股票配置。与此同时,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创三年新高,反映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和股票市场的态度正在转向乐观。
  在受访的亚太区、全球新兴市场及日本投资者中,51%的投资者相信中国经济明年会走强,为2009年7月以来对中国经济感到乐观的最高比例。这一比例从10月份的5%大幅上升46个百分点 ,创2009年2月以来最高单月涨幅。
  共有248位基金经理参与了本次从11月2日至8日进行的调查,他们管理的资产规模达6950亿美元。
  青睐新兴市场
  调查显示投资者对全球经济的乐观态度超过了对美国财政悬崖的担忧。34%的受访基金经理,认为全球经济将会在未来12个月走强,创2011年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较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另外,越来越多投资者认为美国财政悬崖是全球经济最大的下行风险,从10月份的42%增至本月份的54%。
  企业利润预期连续第二个月显著上升。4%的投资者相信企业利润前景将会在未来12个月有所改善;对比两个月前,则有28%的投资者认为利润前景将会恶化。投资者的股票配置也持续增加,42%的投资者表示他们会选择卖出政府债券,转移投资风险以及回报更高的股票资产,较10月份的37%有所上升。
  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兴趣日益浓厚。本月37%的投资者增持全球新兴市场股票,10月份为32%。30%的投资者表示全球新兴市场是他们明年最大可能增持的地区市场,而上月的比例为22%。
  行业配置的改变反映投资者对新兴市场股票的偏好日益上升,特别是对中国的兴趣日益上升。本月13%的全球投资者增持工业类股,较10月份增加6个百分点;增持汽车与零部件及基本资源类股的欧洲投资者比例分别增加11和21个百分点。
  增加股票配置
  美银美林研究部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特耐特表示:“越来越多人认为市场即将步入从债券”大举转移“到股票的趋势。目前唯一欠缺的要素是美国财政悬崖的解决方案。”美银美林欧洲投资策略师毕尔顿认为:“尽管欧洲的投资景气依然疲软,但是全球股票配置持续增加,表明整体投资信心正在回升。投资者对中国的乐观情绪大幅升温,说明投资者情绪瞬息万变。”
  11月份基金经理调查表明,投资趋势可能正在从债券大举转移到股票。资产配置者已连续第五个月增加股票配置,减少所持债券。35%的投资者减持债券,多于一个月前的25%。随着通胀预期小幅上升,更多投资者预期利率将会升高。另外,35%的投资者减持债券,有关比例较10月时的26%有所上升。越来越多投资者预期利率将随通胀加速而上升。
  除股票外,其他资产类别则看不到投资者的进取行为。大宗商品的配置本月有所下降,房地产配置维持不变,而增持另类资产的投资者比例轻微上升2个百分点至9%。(.中.国.证.券.报)


  内外资金“暗战”银行股真相揭秘
  在经济增速下滑、利率市场化及信贷质量下降的大背景下,银行股的长期前景遭到投资者质疑,目前两市多只银行股破净,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增长前景与低价是“硬币的两面”,资金也因此产生分歧,同时,高权重也使得银行股成为重量级资金的必争之地,不同资金在价值与价格之间进行深度博弈,而新投资工具的使用也使得资金做出买入或卖出决定背后的目的更加复杂。
  银行股弹性超预期
  自9月26日上证综指见到2000点阶段底部反弹以来,银行股的反弹力度或多或少超出了投资者预期。申万银行业指数这一阶段的累计涨幅高达6.88%,跑赢大市约4个百分点,市场表现远远好于有色金属、采掘等传统意义上的高弹性品种。而银行股在沪综指中权重极大,可以说目前大盘悬于2000点上方,银行股是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从成份股表现来看,累计涨幅较大的股票包括民生银行(12.43%)、建设银行(11.46%)、中国银行(9.69%)等。其中建行作为权重大行,在反弹初期连涨12个交易日,凸显强势。
  与此同时,香港股市中的中资银行股也同样表现强劲,8只银行H股的平均涨幅为12.66%,其中民生银行涨幅高达23.60%,中农工建四家国有银行的H股累计涨幅也都在10%以上。
  与四季度两地市场上银行股强劲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投资者对于中国银行业的质疑之声,投资者对于经济增速下滑致使信贷需求萎缩,同时利率市场化压缩其净息差,2009年-2010年信贷高速扩张带来的资产质量下降等担忧挥之不去。这种担忧使得银行股成为A股市场中估值最为便宜的群体,其平均市净率一度跌至1.06倍,截至目前仍有10只银行A股处于破净状态,华夏、浦发、平安、交行、中信的市净率甚至低于0.9,这也是A股历史上首次出现银行股大面积破净的情况,市场戏称“银行股卖出了白菜价”。
  也正是黯淡前景以及便宜股价形成的组合,让资金产生了巨大分歧。高权重让银行股成为一些重量级资金的必争之地,加之双向投资工具的广泛应用,不同资金操作银行股的目的也并不单一。
  QFII、险资、汇金
  目的不同手段各异
  QFII唱空做多。9月初,以民生银行为代表的中资银行股遭遇外资投行集体唱空,大摩、瑞信、花旗等多家外资投行下调中资银行股评级,在香港乃至内地股市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中资银行股短线出现大幅下跌。不过事后来看,当时外资投行的大肆唱空,恰恰唱出了银行股的底部。
  而随着三季报的披露,令投资者大跌眼镜的是,QFII在银行股上的仓位十分集中,占到其总持仓额的近六成,其中多数为战略投资者,没有任何减持行为。
  尽管随着三季度财报披露后,中资银行股再次遭遇评级下调,但一些市场数据显示QFII仍然表示出对银行股的浓厚兴趣。如最近两月业内名气较大的QFII经纪商海通证券国际部多次出现在银行股大宗交易的买方席位上,一度被市场解读为“抄底”动作。虽然QFII的操作者与外资投行的研究部门并非同一投资主体,但相同的外资背景难免让人怀疑其言行不一背后另有目的。市场人士指出,“反唱”是外资惯用的伎俩,目的还是利用其对市场的影响力在博弈中获取超额收益。
  险资坚守或看重分红。保险资金是长期坚守在银行股中的典型代表,三季报中几乎全部银行股的前10大流通股东中都有险资身影,且持有期大都在三个季度以上。以工商银行为例,三季度末前10大流通股东中,剔除汇金、财政部和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后,真正的A股二级市场机构投资者共有7家,其中有6家为险资。
  险资敢于在大市低迷时长期持有银行股,显示出其对于银行股内在价值颇为看好,不过分红或是这一重量级资金考虑的另一关键因素。数据显示当前大部分银行股的股息率都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平均达到3.89%。在年内银行股股价总波动幅度较小的情况下(申万银行指数累计上涨3.28%),分红无疑是更为确定的投资收益。
  而随着不久险资进入股指期货套保市场,其持有的银行股仓位就可以加一层“保险”,从而完全避开股价波动,纯粹以分红为利润来源,这将进一步屏蔽其持仓情况与市场看法之间的联系。
  汇金增持呵护市场。“国家队”汇金公司10月以来增持银行股的动作无疑是本轮银行股反弹乃至市场反弹的重要动力。10月11日汇金公告增持四大行,动用资金约2亿元,此后四大行股价持续走高,形成了市场反弹的基础。从历史上看,去年也是在同样时间,汇金的增持带动市场反弹月逾,累计幅度接近10%。
  业内人士称,汇金增持的手法与当时股票的价位有关,若处于相对低位,会采取向上买入推升股价的办法,但在累计了一定涨幅的情况下,则以在关键价格挂单护盘为主。
  分析人士指出,汇金公司增持四大行的行为,与追求利润丝毫无关,完全是为了提振市场信心,因此历次均采用先增持后公告的形式,且公告中均设定未来增持期。通常情况下,汇金增持后股价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强势,托市效应极为显著。(.2.1.世.纪.经.济.报.道)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