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集中释放利好 多项措施拯救股市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证监会集中释放利好 多项措施拯救股市

加入日期:2012-11-12 8:02:44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证监会:应将新股发行决策权交还给投资者
  [导读]郭树清表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未来的方向应该把更多的决策权交还给投资者,交还给市场,政府做的越少越好。
  十八大代表、证监会主席郭树清11日在梅地亚新闻中心接受中外记者采访,并回答记者提问。
  资本市场
  股市波动太剧烈
  郭树清说,A股市场有8000万投资者,涉及2亿多人,资本市场成为热点话题,看到股民对股市的期待,给我们很大的压力。虽然我们不负责股票价格上涨和下跌,但是和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市场处于新兴加转轨阶段,市场建设任务很重,监管机构需要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对于市场上“经济很好为什么股市不好”的疑问,郭树清说,因为我们的市场不成熟,除了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低之外,股市波动也太剧烈。
  郭树清说,作为一个新兴市场,我们的资本市场还有很多不可逾越的问题,比如投资者结构、投资理念等,这些问题通过努力都可以得到解决,我们对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新股发行
  首日爆炒问题凸显
  今年4月份,证监会启动新股发行体制第三轮改革。改革措施实施以来,新股发行市盈率有所下降,但新股上市首日爆炒的问题重新凸显。
  针对记者提出的最近浙江世宝首日涨幅超过600%的问题,郭树清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到目前为止,改革基本取得了预期的进展,但也有若干不太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个别新股首日炒得价格很高,这是监管层不愿意看到的。
  他说,总体来看,半年来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进展很好,平均发行市盈率降到了不到30倍,而去年是48倍,前年是58倍;首日交易涨幅也比去年同期出现20%左右的明显下调。
  郭树清说,炒新、炒小、炒差是A股市场长期存在的问题,是市场不成熟的表现,要继续采取多种措施改进这一问题。下一步将以信息披露为中心、以合理询价制度为重点继续推进改革,但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不要把改革理想化。
  关于新股发行审核是否会取消的问题,郭树清表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未来的方向应该把更多的决策权交还给投资者,交还给市场,政府做的越少越好。企业活动和商业经营存在很多风险,政府不能打包票。
  国际板
  近期没有推出计划
  在回答记者关于国际板何时推出的问题时,郭树清说,国际板的问题过去研究了很长时间,也写入了“十二五”规划纲要,但是国际板涉及很多问题,包括交易、法律、会计、监管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妥善安排和解决。
  他表示,国际板本身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对市场冲击那么大。人们担心,股市有外资企业挂牌交易后会冲击现有市场,因为资金会流向这些企业,这个担心不是太有根据。他进一步明确,近期不会推出国际板。
  针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发展问题,郭树清说,证监会已和有关部门达成一致,在现有的800亿美元用完之后,肯定还会继续增加QFII额度,同时将增加QFII投资的便利性。
  他透露,证监会正协同有关部门按照国际惯例研究对外来的机构投资者明确税收政策,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同时,要研究改进外汇管理的做法,从过去鼓励流入、限制流出,到流入流出平衡。
  另外,他还表示,证监会正在协调提高单个QFII现有10亿美元的上限,同时进一步降低QFII进入的门槛。
  债券市场
  部际统一监管取得进展
  郭树清说,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债和企业债加起来有20多万亿元的余额,和股票市场差不多,但如果仅就企业债而言数量有限,余额仅有五六万亿元。和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不成比例,两个市场至少应基本平衡,要两条腿走路。
  关于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的问题,郭树清说,我国债券市场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证监会三家共同管理的模式,确实存在不协调不统一之处,为企业和投资者增加了困惑和不便。
  他透露,去年起三部门开始沟通探讨建立债券市场部际协调机制,目前已取得重要成果,形成了一个协议,在推动债券市场统一发债、统一监管方面迈出步伐。
  郭树清说,所谓统一发债和监管,并不是搞成一个交易所,将交易所简单地合并起来,也不是搞成一种交易方式,可以有多种交易方式,主要是在制度安排、评级、风险管理方面趋于一致。(.北.京.晨.报)

 

  证监会主席:请审批处长吃饭花30万说法系谣传
  11月11日上午,十八大代表、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十八大新闻中心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时,主动提及网络上关于证监会官员“腐败”问题的反映。他表示,经仔细认真调查,证明这些反映绝大多数是没有根据的,同时,欢迎媒体进行监督,希望媒体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郭树清在会上介绍了证监会行政审批项目下放和取消的情况,他说,在此次审批改革中,证监会下放和取消了32项行政审批事项,在国务院所有部门中排名第一,此外还有10个审批项目待相关法律修改后取消或下放。
  “这些审批项目在过去确实是需要的,但随着条件的改变,市场发展到现在,继续保留这些审批项目是弊大于利,总之,我们审批改革的总趋势是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郭树清说。
  随后,郭树清主动提及了网络上关于证监会官员“腐败”的问题。郭树清说,在上任之初,就注意到了网络上的相关言论,随后,便组织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绝大部分是没有事实根据的。
  “我们欢迎媒体监督,我过去在建设银行工作,是海外上市公司,曾经提到一句话,‘媒体监督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组成部分’。”郭树清说,媒体监督对于完善制度结构、防范风险十分必要,但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他举例称,有网帖指“请证监会分管审批的处长吃一顿饭要花30万,请局长吃一顿饭要花50万”,最终,证监会百般周折找到投诉人,对方却称系道听途说。“当然,也有部分情况反映有事实依据,我们也根据相关法律和规定做出了相应的处理,所以,我们一如既往的欢迎媒体监督。”郭树清说。(.人.民.网)

 

  证监会密集出台多项措施拯救股市
  A股市场持续低迷,面对市场和投资者的诸多疑问,证监会新闻发言人10日就资本市场的诸多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其中包括备受市场关注的股息红利税差别化征收、提高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等。
  股息红利税将差别化征收
  连日来,伴随着市场的低迷,投资者对于股市实行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呼声也甚嚣尘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回应表示,为优化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鼓励和引导长期投资,有关部门已原则同意近期实施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
  该发言人强调,这次税收政策调整,主要是针对投资者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按照持股期限长短,实行不同幅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越长减计应纳税所得额越多,税负越低。税收政策的杠杆作用将引导投资者长期持有股票,高派红公司将受到市场的更多关注。有关部门正积极推进相关技术准备工作,条件具备后新政策很快就会公布实施。
  扶持券商举措陆续出台
  5月份以来,证监会已经推出了放宽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限制等措施,对于券商下一步的扶持政策,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透露,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的11项措施正在陆续出台。
  据了解,近期还将推出新的改革创新举措,主要包括制定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的规定、进一步扩大证券公司自营投资的范围、适当调低净资本扣减和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比例等。该负责人表示,这将进一步扩展证券公司的发展空间,适应证券行业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需要,切实增强证券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RQFII额度将提升2000亿元
  证监会对最近香港特区政府负责财经事务的三个主要官员来访提出进一步扩大RQFII的要求也做出了表态,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自近期RQFII及QFII资金汇入速度明显加快,境外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需求强烈,相关试点机构积极申请投资额度,准备发行有关产品,额度即将用完。
  日前,证监会与有关部门就继续增加2000亿元RQFII投资额度一事原则上达成一致,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在增加RQFII投资额度的同时,有关部门正在着手修订相关实施细则,拟进一步扩大机构范围、放宽投资比例限制等。 (.京.华.时.报)

 

  证监会集中释放利好声援股市
  股市的持续低迷让人们对救市充满期待。尽管证监会从未明确表示过救市,但加大创新以及政策力度却也在表示监管层的态度。上周六,证监会新闻发言人举行通气会,就股息红利税征收、科技成果入股、提高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等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这些热点的背后是一些新的利好即将出台。
  热点1
  股息红利税将差别化征收
  近期,股市低迷,市场一直在呼吁实行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此回应说,为优化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鼓励和引导长期投资,有关部门已原则同意近期实施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
  该发言人说,这次税收政策调整,主要是针对投资者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按照持股期限长短,实行不同幅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越长减计应纳税所得额越多,税负越低。税收政策的杠杆作用将引导投资者长期持有股票,高派红公司将受到市场的更多关注。有关部门正积极推进相关技术准备工作,条件具备后新政策很快就会公布实施。
  热点2
  RQFII额度有望增加2000亿元
  关于进一步扩大RQFII额度的问题,新闻发言人说,自去年底RQFII试点推出后,市场高度关注,近期RQFII及QFII资金汇入速度明显加快,境外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需求强烈,相关试点机构积极申请投资额度,准备发行有关产品,额度即将用完。
  他透露,日前,证监会与有关部门就在原有700亿元RQFII投资额度的基础上,继续增加2000亿元额度一事,原则上达成一致,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在增加RQFII投资额度的同时,有关部门正在着手修订相关实施细则,拟进一步扩大机构范围、放宽投资比例限制等。
  热点3
  科技成果入股政策已确定
  针对如何实现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良好对接问题,新闻发言人透露,为进一步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证监会与科技部正在制定支持科技成果入股的政策性文件,很快将正式下发。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支持企业在设立之初,对科技成果的权属、评估作价、折股比例等事项做出约定,形成明晰的产权;鼓励企业明确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中享有的权益,依法确认科技人员在企业中的股权;落实中关村等园区先行先试政策,支持园区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所进行股权和分红激励改革;进一步深化发行审核理念和流程改革,简化科技成果入股及确认股权的程序和手续。
  热点4
  员工持股数在A股中占比超3%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实际进展情况备受市场关注。对此,发言人说,据初步统计,截至今年9月30日,沪深两市共有1841家A股上市公司具有员工持股的情况,占全部2467家A股上市公司比例的74.63%。具体而言,员工持股总股数982.30亿股,占具有员工持股A股上市公司总股本6.33%,占所有A股上市公司总股本3.13%。
  从公司股权性质分布情况看,民营上市公司中具有员工持股的公司数占民营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78.97%,国有控股A股上市公司的上述比例则为68.32%。民营上市公司员工持股高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近10个百分点。从板块分布情况看,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具有员工持股的公司占比分别为85.82%和89.27%,特别是高成长性、技术密集型公司员工持股较为普遍,员工通过持有公司股票分享公司发展成果,完善公司治理,增强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作用较为显著。
  该发言人说,分析表明,当前员工持股情况在A股上市公司中较为普遍,通过专门规范,对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行为从完善信息披露、防范内幕交易、建立有效管理机制等方面加以引导,从而使员工持股行为阳光化、规范化的客观必要性日益凸显。我们将在认真研究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条件成熟后发布实施。(.北.京.商.报)

 

  实体经济趋稳 股市波澜不惊
  刚进入11月份,世界上就有很多大事情发生,牢牢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明确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且在党代会上首次提出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指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对于国人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也就在此刻,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10月份的主要经济数据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继续回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环比出现回升,工业增加值也有明显的提升。这表明,中国经济出现了较为确定的企稳动向,未来进行宏观政策调整的空间也变得更大。因此,实体经济有望在实现软着陆的同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利好。
  在国际上,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奥巴马顺利连任,这使得人们对于美国经济政策的连续性有了相对比较高的预期。虽然接下来美国政府将面临“财政悬崖”的挑战,前景难卜,但应该说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和基本模式还是相对比较清晰的。另外,期间各国在化解欧债危机方面的努力继续推进,尽管也发生了一些不那么协调的事件,但总体而言还算较为顺利。至少在短期内不至于再出现债务国政局动荡,危机进一步升温的局面。欧美股市前期表现良好,最近一段时间出现了一些动荡,主要还是与选情等因素有关。由于实体经济方面发出了多个趋稳的信号,人们对其股市的看法总体上仍然是较为乐观的。
  行情该涨不涨三大主因
  毫无疑问,以上这些世界级大事件的发生,虽然舆论有各种解读,但基调普遍是偏于正面的。就境内证券市场而言,在风云变幻中,应该更多是感受到向上的推动力。也许可以说,现在是今年以来首次环境最好的一个时期。不过,实际情况却是,股市并没有因此而出现人们想象中的上涨。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周,沪深股市表现不如前一周,是较为疲软的,沪市股指在上周四跌破了2100点,重回弱势格局。特别是在上周五,当时公布几项经济数据,应该说还是要比人们原先的估计稍为好一些。在这种情况下,股市也仅仅是短暂上冲了一下,最后仍然是以跌势报收,并且成交量还有加速萎缩的趋势出现。这种该涨不涨,遇利多而下跌的走势很令人失望,而且也使人对今年岁末乃至明年年初的股市行情产生更多的不安。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期间股市的如此表现呢?
  也许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是不可忽视的:首先,尽管最近国内外发生了很多大事,但这些基本上都是预期中的,没有发生大幅度超越预期的事件。客观来说,市场对这些事件的发生,早就有了比较充分的准备,甚至已经提前作出了反应。这样,在事件真的发生时,市场情绪就显得波澜不惊。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鉴于11月份会发生一些事件,人们很早就产生了这期间将会“维稳”的判断,当最后这种判断得以实现时,自然也就不会因此而引发股市出现上涨的行情。相反,倒有可能因为“维稳”目标的达到,而引发部分资金撤出,导致抛盘增加,行情下跌。
  其次,尽管实体经济出现向好的趋势已经成为投资者的共识,但这要能够影响到具体的上市公司,使之业绩出现向上的拐点,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刚披露完毕的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多数企业经营还比较困难。在尚没有看到其利润将明显回升的迹象时,投资者多半是不会轻易地加大投资力度。这就使得近期股市成交一直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场外资金还不愿意入市,场内资金则还在不断退出。
  最后,就股市本身而言,虽然有了不少改革创新的措施,但绝大多数并没有真正完全地落实,效果更是有待检验。从各方面来看,还没有出现长线资金积极入市,内部结构性矛盾化解,创新产品有利行情上行以及市场化程度真正提升的良性互动局面。相应的,在财富效应长期缺乏的背景下,投资者不断将投资重点转移到固定收益类品种上,哪怕有更多的“外资正在争抢QFII额度”的宣传也改变不了局面,股市也因此而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被边缘化的风险。这样,大盘出现相对弱势的表现,就难以避免了。11月份以来股市无力站稳2100点,行情往往是进一退二,原因就在于此。
  延续小区间缩量整理格局
  现在,很多投资者都已经看到了股市运行的大环境是在改善之中,11月份更是成为了一个利好频出的时段。但是,这种宏观层面的因素要能够影响到微观层面的股市还是需要一个过程。
  从目前来看,股市显然没有感受到外部因素向好的正面刺激,更没有作出相应的反应。人们更多还是忧心于行情长时间疲弱所带来的各种负面因素。因此,在短期内,股市将延续目前的小区间缩量整理的格局。2050至2100点是近期股市波动的重要位置,其空间很小。由于上涨与下跌的力度都比较有限,从股市运行的特征来说,就会引发交易重心的下移。因此,不能排除小区间波动到一定程度后,股市存在向下破位的可能,这也就是说弱势格局未改。当然,如果大盘真的下沉,再度考验前期低点,这就会使得它与市场环境所形成的反差变得更大,而这也许会成为酝酿新一波上涨行情的机会。(.证.券.时.报)

 

  转融券将成为A股探大底利器
  A股将何时探大底?底部会有多深呢?对于市场空头主力而言,关键看有怎样的做空工具。
  短期对股市可能造成巨大冲击的因素来自新做空工具——转融券。自2010年3月31日融资融券推出,同年4月16日股指期货推出,市场的空头主力拥有了做空的有力工具。
  股指期货推出后,做空股市不仅可以避免损失,甚至可以获得一定的盈利——抛出股票虽然亏损,但做空股指反而赚钱,更重要的是,国际热钱对于股指期货驾轻就熟,显然在博弈中占据先天优势。此外,融券也可以拆解股票卖出,与股指期货相配合,做空股市。
  然而,以前融券的股票只能来自于证券公司,其股票数量是有限的,而且随着融券做空某只券商重仓股,会造成券商的损失,所以券商并不积极,然而这种情况即将发生重大变化。
  这就是转融券即将正式推出。2012年8月28日,转融通推出,先开始转融资,即可从金融机构借钱买入股票,这有利于股市反弹,可看作是近期政策维稳的举措之一。而接下来将是转融券。
  与融券的巨大不同是,转融券是投资者可以通过中国证券金融股份公司(这就突破了券商的不积极),可以从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和上市公司大股东处借来股票卖空,此股票市值数额巨大,以上万亿元人民币计。
  虽然对某单只证券的转融券做空有规模限制——当单只转融通标的证券转融券余额达到该证券上市可流通市值的10%时,将暂停该证券的转融券业务;且限制单笔融券最大单笔申报不得超过100万股。但这对于限制做空能量已经毫无意义。因一笔不够可以多笔申请,而达到可流通市值总量10%的做空力量砸下去,谁还有力量“螳臂当车”?
  从外部环境来看,短期很难看到有什么强势力量愿意阻止转融券的正式实施,在近期政策维稳行情结束后,中国将进入直面过去多年积累的矛盾问题时期。擅长做空的国际热钱和国内主力,也很容易达成通过做空股市赢得新利润空间的共识。
  因此,在转融券正式推出之后,上证指数将会轻松破掉1664点,广大散户和基民将会“躺着中枪”。如果其后不能暂停或取消转融券,上证指数下跌到1300点都属正常。
  故此,在转融券正式推出之前,我们建议不具备做空能力的普通投资者,应当果断退出股市,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第.一.财.经.日.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