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A股不但未能扭转盈利下滑的势头,而且以应收账款形式出现的未付账单迅猛增加,越来越多的“白条”出现在上市公司财务部门的案头上。Wind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A股可比的2268家公司(剔除金融服务类公司)应收账款总额达1.99万亿元,同比增长19.78%,远远超越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速,后者前三季度同比升幅不过6.17%。应收账款的快速增长无疑暗示着上世纪90年代初一度风行的“三角债”再度“复燃”。采掘、黑色金属、电子、有色金属等周期类行业更成为“三角债”的重灾区,销售大幅放缓的同时,应收账款规模和比重却在急速攀升。
兴业证券分析师王涵甚至警告,若企业的资金链风险进一步积累,再叠加岁末年初随之而来的资金压力,或将导致四季度“小浪花”行情戛然而止。当然,最终故事如何演绎还取决于未来的经济走势以及监管层采取的应对措施。
营收增速不敌“白条”囊中羞涩的上市公司正在承受着越来越大的资金压力,由于终端需求持续疲软,它们正被迫接受更多的“欠条”。Wind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A股可比的2268家公司(剔除金融服务类公司)应收账款总额达1.99万亿元,同比增长近两成。而且,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的提升速度已远超销售收入的增幅。统计显示,2268家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不过6.17%,与应收账款近20%的升幅相去甚远。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当期确认的销售收入中,“白条”的占比正迅速攀升,而一旦这些账单未能悉数兑现,将对A股未来的盈利水平乃至整个资金链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便指出,应收款项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金流动情况。“A股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的大幅攀升表明企业资金回笼速度大幅放慢,各行业、企业营收能力面临重大考验,这也是国内宏观经济环境趋于恶化的结果。”白朋鸣坦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9月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81595亿元,同比增长16.5%,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7220亿元,同比增长10.2%。面对此状,已经有分析师提醒投资者注意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一栏中的应收账款,因为这一数字持续攀升很可能扼杀四季度的反弹行情。“9月工业企业应收账款继续增长,虽然主营收入有所改善,但应收账款增长的幅度强于营业收入的增速,显示企业的资金链风险在进一步积累。岁末年初将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届时资金压力可能会面临很大的负面冲击。”
兴业证券分析师王涵发出警告。正当分析师为行情捏一把汗之时,企业却为如何处理账面上大量的欠条而苦恼。北京某风电设备生产企业的法务主管告诉记者,由于应收账款激增,已经对公司日常经营造成负面影响,为此领导层今年不断加大催缴的力度,连她本人都已加入催账队伍中。“应收账款攀升对企业最直接的影响是经营性现金流。”日信证券策略分析师徐海洋表示,“若应收账款升幅过大,企业的现金流量表通常不会太好看。”尽管今年以来央行多次降息,近来更不遗余力通过天量逆回购维持市场流动性,但由于回款速度持续放缓,企业的现金流压力并未得到明显缓解。截至三季度末,A股可比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金额净额为5060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超过33.29%。
234家企业激增逾一倍企业资产负债表上日益扩大的应收账款正成为市场新的隐忧,而A股各大板块的应收账款均出现大幅攀升。根据Wind数据,剔除金融服务板块后,沪深两市主板可比的1315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应收账款同比上升18%左右,与年初相比升幅更达到27.55%。面对日益疲软的市场需求,即便是在产业链上素来占据主动的大型企业也被迫接受这种境况。截至三季度末,剔除金融类公司后,沪深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