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领域多项新规今日起实施
11月1日起,将有多部涉及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开始实施,这些法律法规涉及到基金、期货等多个领域。
修订后的《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将于11月1日起施行。办法分总则、业务规范、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5章52条。本次修订共涉及委托财产的投资范围、部分业务规范性条款、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调整。具体包括:一是拓宽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范围,允许开展专项资产管理业务,提升基金管理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二是进一步放松管制,为基金管理公司开展特定资产管理业务创造相对宽松和公平的监管环境;三是加强风险控制,有效防范风险。
与此相关的,还有《关于实施〈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有关问题的规定》,同样自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
修订后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同样将于11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管理办法》,适当降低基金公司准入门槛和业务管制,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加强业务规范,丰富监管手段等一系列措施的基础上。
与此相关的还有《关于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规定》,同样自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
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的,还有《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办法》,这一办法也将自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办法》重点强调了核心机构应当具有重要信息系统的自主开发能力,并组织市场相关主体的安全互联,开展应急演练等。同时,首次强调了对软硬件产品及服务采购活动的管理。
《办法》系统地规范了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管理等监管制度,确立了行业信息安全监管的体制,明确了市场主体的信息安全保障责任,提出了信息安全工作的要求,并重点解决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进一步明确信息安全是行业机构的法定义务,二是对证券期货交易所等市场核心机构信息安全提出特别要求,三是首次强调了对软硬件产品及服务采购活动的管理,四是明确了行业监管部门、自律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职责。
除了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的一些新规,还有多项与经济相关的新规、政策也将于2012年11月1日起实施。
具体看,广受单位个人欢迎的预付卡从11月1日开始将受到更严格的规范管理。人民银行和商务部分别在今年9月发布《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和《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两部新规都将从2012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暂行)》,11月1日起,国内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将可享受全程免费的并网服务,并可以自发自用、余量上网。
11月1日起,广东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营改增”试点。广东“营改增”试点方案与此前率先试点的上海方案基本一致。试点行业范围为“1+6”,税率方面增加了11%和6%两档低税率。
去年4月20日以来,海南岛成为继日本冲绳岛、韩国济洲岛和台湾澎湖之后实施“离岛免税”政策的又一旅游热点地区,在这近一年半的时间内,“免税购物”横扫海南旅游市场。不过,这一政策的部分内容将自11月1日起进行调整,其中,免税商品品种扩大至21种,旅客每人每次免税购物限额调整为人民币8000元。(www.ccstock.cn)
税收增长与经济周期有什么关系
税收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最为相关。中国不必为目前周期性税收收入增长率下滑而过于担忧,应将重点放到进一步深化改革上来。如加强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完善养老保障制度等。
实证研究显示,税收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最为相关。目前,中国存货周期已见底,房地产周期仍在横盘调整期,中国不必为目前周期性税收收入增长率下滑而过于担忧,而应将重点放到进一步深化改革,如加强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完善养老保障制度等。
从哪里探视中国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的实质是产品产量或销量的周期。经济周期的实质是产品的周期,主要是产品产量或销量的周期。例如,存货周期(更准确名称是基钦周期,基钦周期反映的不仅是存货周期变化,还反映主要工业品产量变化和货币供应量变化)是主要工业品产量的周期,在中国主要是汽车和家电产品产量的周期,资本支出周期是设备工器具(如发电设备、化工设备、金属冶炼设备、大中型拖拉机、大中型集成电路、空调、冷柜、传真机)销量或固定资产投资(与生铁、粗钢产量正相关)的周期,房地产周期是房地产销量的周期等。
在经济周期中,存货周期和房地产周期是对宏观经济影响最大的两种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周期是由宏观经济指标来刻画的,根据宏观经济指标间的领先滞后关系,就可大致判断经济周期所处阶段和经济指标运行方向。税收是宏观经济的一部分,受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跟随着宏观经济的波动而波动。
税收收入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税收是宏观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自然与宏观经济周期有紧密的联系。附表显示了税收收入月同比增长率与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间的相关性。
从附表可以看出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财政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国内增值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关税与GDP的正相关性最强。
第二,国内消费税与M2的正相关性最强。
第三,外贸企业出口退税、企业所得税与宏观经济相关性较弱。
第四,营业税与商品房销售额正相关性最强。
第五,资源税与CPI的正相关性较强。
第六,城市维护建设税与发电量、工业增加值的正相关性最强。
第七,预算内非税收入(包括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各种专项收入、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国家预算调节基金收入、事业收入、公产收入、罚没收入、行政性收费收入等)与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负相关性最强。
由此可见,影响中国税收增长率的最主要因素的是GDP的增长率,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为什么中国各级政府都着力追求GDP高增长,只有GDP高增长了,才有财政收入和税收的高增长。
未来中国税收增长趋势预测
政府最关心的问题是,根据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分析与预测,未来税收增长形势如何。中国税收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相关性最强,GDP增长率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相关性最强。我们主要分析税收与GDP、工业增长值之间等宏观经济指标间的关系,并根据宏观经济周期规律和时滞规律对未来政府税收增长状况进行预测。
实证研究表明,实际GDP增长率与税收收入增长率的相关性比名义GDP增长率与税收收入增长率的相关性更强。根据1993年2季度至1999年2季度(中国房地产周期调整期)税收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数据可知, 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左右,税收收入增长率约为15.4%,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左右,税收收入增长率从15.4%降至11.4%左右,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左右,税收收入增长率约为11.4%。
税收与未来宏观调控着力点
第一,不必过于担心税收增长问题。截至2012年7月,税收收入累计同比增长率只有9%,大大低于2011年度的21.6%。但我们认为,这只是经济快速下滑阶段的短期周期性现象,未来税收收入年均增长率仍能达到10%-15%左右。
第二,加强和完善房地产宏观调控。经济周期性波动,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房地产市场,只要房地产市场保持稳定,仅仅资本开支波动或存货波动,对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很强,房价大起必有大落,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就必须防止房价和房地产市场的大起大落,否则经济必然随之大起大落,经济大落以后政府强力刺激又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债务问题。
第三,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在经济自然增长率放缓、经济结构转型期,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认为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一定要兼顾灵活性及统筹性,可以采用延长退休年龄,拓宽养老保险资金来源渠道(如国有股减持、国有股分红、接受慈善捐赠等),放宽在职员工缴费率范围(尤其是个人账户缴费率应更有弹性,给予缴费人更多的缴费率选择权),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等多种政策组合来减少将来基本养老保险新空帐产生。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本文系个人研究成果,不代表所在机构观点)
,以出口和投资拉动制造业复苏,二是引导海外制造业回归。这一方面将使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竞争更趋激烈,外部需求进一步下降,企业生存面临较大考验,制造业战略转型的步伐或将明显放缓;另一方面,制造业外资企业向发达经济体转移,也可能增加国内就业压力,导致我国劳动力结构转型难度进一步加大。
2。新一轮工业革命也为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打开“机会窗口”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登上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后者居上的美国、德国创造了条件。第三次工业革命,虽然不可避免地对我国制造业带来严峻挑战,但也为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打开“机会窗口”。为此,我国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积极迎接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到来。
一是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关键技术。新的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是促使制造业从自动化向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已在相关技术研究与开发环节具备了一定基础,但与发达经济体先进技术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方面严重滞后,需要政策层面给予进一步的支持,加快推进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进程。
二是主动适应未来发展趋势,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充分重视市场需求在产业革新中的重要作用。新一轮工业革命为全球产业结构洗牌创造了条件,顺应历史趋势,抢占市场先机的经济体将在未来占据主动。能源生产与使用、生产方式、生产流程、组织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革,对于我国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在结构调整的发展战略与未来变革的趋势中寻找有效的结合点,有利于我国抓住发展机遇,实现新的突破。
三是加快教育体系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思路,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做好人才准备。未来分散化的生产组织方式,使高技能专业服务提供者的市场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增强高等教育学科设置调整的灵活度,及时根据未来制造业对设计、IT、营销等专业人才的需求优化教育体系,加强创新型人才、知识型员工培养,将成为中国更好融入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最有力支撑。(.上.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