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冲刺IPO:11月底锁定股权
漫漫十年,国泰君安IPO程序终于将正式启动。
记者获悉,国泰君安股权结构将在11月底锁定,并开始上报材料,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就在其上市前夕,国泰君安原第九大股东杭州财开投资集团公司开始公开拍卖国泰君安部分股权。从10.6元/股到9.6元/股,杭州财开突击进行股权转让,在流拍后再次降价出售,意欲何为?
一切都和国泰君安IPO进程有关。这场波澜却是由一个毫不相干的人所引起的。
财开突击转让股权,被迫降价
一场突击的股权转让,背后关联着的却是财开投资的利益。
2012年8月15日,国泰君安0.06%和0.07%股权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方均为杭州财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挂牌价格为10.6元/股。
大约40天后,9月26日,上述股权转让重新在上海联交所挂牌,这次价格已下降为9.6元/股。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国泰君安的股权比较优质,许多股东是资本市场知名角色。让人不解的是,杭州财开为何在国君上市紧要关头进行股权转让?首次转让流拍后,财开为何宁愿降价都要再次出售国君股权?
大概不会有人想到,杭州财开起初并没有考虑转让国君股权。该想法始于今年夏季,始于一个毫不相干的人,故事大约从六七月份说起。
“当时,我去拜访杭州财开集团领导,得知他们要进行重组。杭州财开集团属于杭州国资委旗下,而杭州国资委决定成立个金融控股公司,会把财开原来的资产全部划到新的控股公司下面。我因为拍卖过很多国泰君安的股权,恰好看到财开也持有国君股权,我建议他们把1亿股划到金融控股公司下面,剩下的700多万股拍卖掉,用来建立自己的小金库。他们考虑了下,后来就挂牌了。”负责该次股权拍卖的拍卖公司人员透露。
记者随后联系杭州财开,对于这次股权转让,其资产交易部的工作人员称:“拍卖是公司重组之后的战略考虑。”
同时从上述拍卖人士口中得知,杭州财开评估的国泰君安股权价格大约为9.55元/股。
“他们本来想10.6元拍卖,以往拍卖经验看,我认为偏高,向他们建议9.55元拍,但财开实际负责操作的人一定坚持10.6元,结果真得流拍。没办法后来改到9.6元,他们最终接受了我的建议。”上述拍卖人员补充。
据悉,杭州财开此次股权转让拍卖将于11月8日14时在上海市长寿路728号举行。
“如果这次转让又一次流拍的话,杭州财开会放弃转让。”负责该次股权转让的上海联交所人员宋女士说道。这一说法,也得到了杭州财开工作人员的确认。
一切都和国泰君安IPO进程有关。
竞拍机构并不积极
“第一次流拍之后,本来上海市证监局已经不同意我们再去拍卖了,说来不及了。11月底国泰君安股权要锁定,启动IPO程序,不能因为我们而耽误人家企业上市嘛。后来通过我在证监局的个人关系,才同意我们进行第二次拍卖。11月8日当天就会把确定的竞得股权的股东名称报上去。”前述拍卖人士告诉记者。
2011年国泰君安合并净利润大约为28亿元,以2011年3月国泰君安增资扩股后的总股本60.4亿为标准,目前9.6元/股的转让价格对应大约20倍PE.
不过前述金融资产拍卖人员告诉记者:“这次PE大约十几倍,我去年拍卖国泰君安股权的价格大约在12.8-16.8元/股之间。而上市券商的PE大约在25-30倍之间,此次股权转让市盈率并不算高。”
即便如此,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上海联交所和拍卖公司人员均告诉记者,参与此次拍卖的竞拍机构必须在10月31日提交竞拍申请资料。而据记者了解,截至10月25日,尚无一家公司上报竞拍申请。
“我联系了几家,现在确定要上交材料的有1家企业,不过现在还没交。”该拍卖人士信誓旦旦表示,“这么低的价格,这次股权拍卖一定会100%成交,不然就不转让了。”
11月底锁定股权,上报IPO材料
国泰君安董秘喻健在电话中告诉记者,目前国泰君安正在完善内部法人治理,使规章制度符合相关的监管要求。他表示,此次股东转让是出于股东自身的考虑。
公开资料显示,1999年,国泰证券和君安证券合并,股东人数由合并前两家总和的141家减少至136家,前五大股东依次为:上海市财政局、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国家电力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深圳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2001年,国泰君安进行合并后的第一次股东变更,大股东易主为上海国资。2005年,汇金入主,成为第二大股东,一参一控问题更加凸显。2011年末,申万国君进行股权置换,解决一参一控。
尽管,国泰君安IPO之路十年坎坷,不过喻健称“国泰君安股东人数从未超过200人”。
2010年,国泰君安股权频频遭遇拍卖。重阳投资、航天机电、宝钢集团、华能资本、国家电网公司、中信证券、葛洲坝和华电能源等相继出售国泰君安股权,价格从未低于10元/股。
如今杭州财开转让的价格为9.6元/股,不知道当年以20多元买进国泰君安股权的股东们,面对巨大的价格之差,会产生多大的心理落差。2007年,安然信托曾以22.86元受让中石化的国君股权,万津实业、宝投物资和南方希望分别按照16元/股、15元/股和14.5元/股均从航天机电受让500万股。
当被问及何时会上报IPO材料时,喻健说:“上市还需监管部门的意见,目前内部完善中,不追求弯道超车,希望先打好基础。”
而据前述接触上海证监局的拍卖人士透露,国泰君安会在11月底锁定股权,开始上报IPO材料。(.理.财.周.报 .张.慧.宇)
浙江世宝IPO惨淡是表象 背后如意算盘正打得欢
浙江世宝的IPO注定空前绝后:发行数量由原计划的6500万股大幅缩减至1500万股,原计划募集资金约5.1亿元,最终名义募资额较原计划缩水93%。如果算上保荐机构的承销费以及各类中介费用,实际到手的资金聊胜于无。
同时,浙江世宝在媒体投放上也打破了IPO的惯例,只选择了一家指定信息披露报刊刊登法定公告,这是IPO重启以来所绝无仅有的。浙江世宝就此与一干媒体结下了梁子,众多媒体都铆足了劲试图挖出浙江世宝的原罪。
如此看来,浙江世宝IPO不仅赔本,还结下了一批冤家,得不偿失。那为什么还要IPO呢?有所失必有所得,作为一家家族企业,浙江世宝不会甘心做赔本买卖,必定还有自己的如意算盘。
牛在打破市场潜规则
要说清楚浙江世宝的牛气,必须先说说IPO的媒体投放惯例。根据证监会的规定,IPO公司应至少选择一家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刊登法定信息披露文件。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共有7报1刊,但通常只认四大报。IPO重启以来,几乎所有的IPO公司都同时选择四大报刊登法定信息披露文件。与此同时,还要在很多社会媒体上投放远超四大报的费用,其中既有专业财经媒体,也有各类门户网站等。浙江世宝的牛气就在于连IPO的法定信息披露也只选择了一家报纸,而其他社会媒体就更是免谈了。
很难说浙江世宝在媒体投放上的吝啬与其募集资金的大幅减少有关,因为媒体投放计划先于IPO启动,当浙江世宝把大部分媒体拒之门外时,其IPO的计划还是募集5.1亿元。或许是浙江世宝已经在H股市场摸爬滚打了多年,见过世面,认为媒体也不过是三板斧,没什么可怕的。这在IPO公司中很少见,普遍的做法则是给媒体撒胡椒面摆摆平,未必都是因为怕媒体的舆论监督,主要还是本着和气生财的想法。像工、农、中、建四大行,它们会怕谁?但它们IPO时也都遵循了市场潜规则。
现在每家公司的IPO信息一出,各家媒体便纷纷找上门来要求投放广告,看上去像敲竹杠,其实也有其内在逻辑。IPO本质上是向社会圈钱,钱来得容易,因此这些媒体把广告投放看成是给社会的回馈。事实上很多IPO公司也是这么想的,向社会圈了那么多钱,向媒体有所回馈也在情理之中,发行价高几毛钱,媒体投放的费用也就都有了。这就是IPO的生态环境,几乎所有的IPO公司都遵循了市场潜规则。如今这个潜规则被浙江世宝打破了,确实够牛。
赢在上市后股权升值
浙江世宝虽然牛气冲天,可悲的是市场对浙江世宝并不买账。根据其保荐机构招商证券出具的询价报告书,在市盈率区间确定及估值一栏中,浙江世宝价值区间被定为5.17元至5.57元,已经低于原计划7.85元的30%。但是这仍然得不到询价机构的认可,最终只能认可2.58元的低价,同时发行数量也由6500万股减少到可怜兮兮的1500万股。3870万元的资金在股市上还真不算什么钱,跟没融资也差不多。
那么招股说明书中信誓旦旦的募集资金投向怎么办呢?浙江世宝原计划总投入8.43亿元到三大项目,其中,汽车液压助力转向器扩产项目总投资2亿元,拟使用募资2亿元;汽车零部件精密铸件及加工建设项目总投资5.94亿元,拟用募资2.6亿元;汽车转向系统研发、检测及试制中心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计划全部使用募资。现在拿什么钱来投资呢?如果没有募集到资金也一样过日子,那还有什么必要IPO呢?这只能证明招股说明书所列投资项目本来就是可有可无的,是为圈钱编出来的故事。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浙江世宝IPO的惨淡只是一个表象,背后的如意算盘正打得欢。当浙江世宝以1500万股的伪小盘股面目上市后,不难想象将受到市场的爆炒。浙江世宝并不是一只小盘股,公司实际控制人张世权及其家族控制的世宝控股合计持有浙江世宝1.7594亿股,持股比例高达66.9859%,这些股权上市以后的升值空间才是公司实际控制人更为看重的。最大的赢家其实就是张世权及其家族,等到他们高位套现时,悲哀的该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了。(.证.券.市.场.红.周.刊)
浙江世宝上市爆炒几无悬念 抑制新股爆炒或很难
融资额被砍掉九成,反而引来散户和机构的疯狂热捧,浙江世宝(002703)这单悲喜交加的IPO注定会留在A股历史上。市场分析人士称,此前洛阳钼业(603993)缩股发行遭遇爆炒的一幕可能会重演,而监管层对新股发行价的干预可能反而造成新股遭爆炒的结果。
当H股上市公司浙江世宝从决定回归A股之时便风波不断。作为10月惟一一只新股,浙江世宝此前招股说明书显示,拟发行6500万股,融资5.1亿元,照此计算发行价应为7.8元/股。然而在监管部门“窗口指导”下,浙江世宝最终确定的发行股份为1500万股,发行价为2.58元/股,融资额仅为3870万元,融资缩水幅度高达92%,创下15年来A股IPO融资规模新低。被业内称为是一场亏本的IPO,募集资金额度尚不足抵消各种发行费用。
这一厢浙江世宝赔本圈钱,但那一厢投资者却陷入了少见的疯狂追捧。浙江世宝上周五开始申购,而从在申购当天,各大股吧和股市论坛的股民都在互相询问“浙江世宝,你申购了吗?”一方面,浙江世宝此次申购上限仅为5000股,也就是说散户13000元就能顶格申购,有部分股民在论坛上戏称,“有生之年终于体会了一把顶格申购的感觉了”;更重要的是,此前与浙江世宝同样是从H股回归A股的公司,也同样是遭遇缩股发行的洛阳钼业,在上市首日大涨220%,这也让众多投资者对浙江世宝充满了热情。
不仅仅是普通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同样热情高涨。此次浙江世宝网下发行975万股,机构认购倍数高达730倍,机构投入资金超过180亿元。
“按照目前的情况看,浙江世宝上市首日遭遇爆炒已是大概率事件。”一位券商策略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在监管部门的干预下,浙江世宝发行价被大幅降低,这本身就给二级市场炒作留下空间,而发行的股票数也大幅降低,从供给上来看,也给股价的上涨创造了机会。
上述分析人士进一步分析道,证监会此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抑制新股爆炒,但此前洛阳钼业和即将发行的浙江世宝恐怕会让监管层此前抑制新股爆炒的努力付诸东流。“这本来就是一个悖论,你既要降低发行价,又不准新股上市首日大涨,虽然监管层初衷是保护投资者,但对市场的强行干预必然会遭遇更多的问题。”该券商策略分析师如是说。(.北.京.商.报 .张.陵.洋)
郭树清履新一年:解金融业两多两难 捍投资者利益
一年是个适合回顾的长度,起点是郭树清履新证监会主席。资本市场新政方兴未艾、轮廓初现,行业格局渐变、风生水起,未来空间广阔、期待顿生。
在旁观者看来,郭树清一年前就任的这个岗位魅力巨大,压力同样巨大。没有人可以否认中国股市的生机勃勃、空间广阔,正如没有人可以否认破解中国股市积弊之艰辛。当郭树清在就任之初透露其工作计划时,也许很少有人能想到,这些计划以闪电之势密集落地,形成郭氏风暴。
回头看郭树清上任不久后提出的“三个如何”,已挥洒出其新政的壮阔气势。如何以资本市场的科学发展来促进国民经济的科学发展?如何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服务于中小企业、“三农”和创新创业活动?如何在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中体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巨大的问句之后,是多方调研和道道新政的细致工作。当我们站在一年的垭口回望,新政的步子扎实而精准,它们多方合围发力,已于阵阵清风之后悄然改写市场格局。
力促资本市场科学发展
郭树清对监管的认识清晰而深刻。他曾说:“监管很重要,但仅仅强调监管是不够的,好的金融体系不是监管出来的,机构内部的机制、市场结构体系才是最重要的。”一年过去了,可以看到,从新股发行、重组、退市 ,到长线资金入市,再到券商创新,郭树清以机制、结构调整促资本市场发展,成效卓著。
在发行环节,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在郭树清上任近半年时正式施行,这场以更加市场化为方向的改革受到多方赞许。之后,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从2011年的48倍降至今年1至8月份的30.2倍,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对于发行中的风险揭示更加充分,信息披露更加审慎客观,市场炒小、炒新、炒差现象明显降温。在退市环节,创业板 、主板、中小板退市规则陆续发布,逐步形成市场化和多元化的退市标准体系,强化退市信息披露,健全自愿退市和正常的转板机制,促进市场优胜劣汰,令饱受诟病的“只进不出”成为历史。并购重组也低调提速,在正常情况下,平均每单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申请从受理到提交重组委审议缩短到1个月,这一优化将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调结构、转方式。
长线资金入市在这一年得到切实推进。今年以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审批速度空前,截至9月末,共有188家外资机构获证监会批准的QFII资格,其中今年以来获批即有53家,超过以往任一年度,并新增QFII投资额度500亿美元;新增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500亿人民币。此外,基金公司、券商资管等机构资金入市均获得不同程度松绑,保险资产管理计划、信托产品公平参与证券市场。
券商行业在这一年从风险控制导向转而厉兵秣马、创新进取,气象随之一新。作为资本市场中的重要主题,券商之变对于市场发展的重要性毋庸多说。今年5月召开的券商创新发展研讨会从11个方面充分讨论了支持行业创新的计划,包括如何提高证券公司理财类产品创新能力、加快新业务新产品创新进程、放宽业务范围和投资方式限制、鼓励证券公司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等。相关政策预计将于今年内出齐。
破解金融业“两多两难”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在这一年中迎来了重大突破,为破解我国金融业“两多两难”问题探索解决路径。“两多两难”问题即企业多、融资难,资金多、投资难,郭树清在多个场合对此均有所提及,显示了他对这个问题的深切关注。
中小企业私募债的破题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一步。2011年12月证监会成立了第一个专门为债券市场而设立的办公室,今年5月,中小企业私募债正式登场亮相,为众多缺乏间接融资渠道的中小企业开辟了直接融资的通路,也令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增强。
酝酿多年的新三板扩大试点终于落地。9月,津沪汉饮得头啖汤,新三板首批扩大试点企业正式挂牌。同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统一的全国性新三板交易平台正式运营指日可待。
在股票市场上,转融通业务规则于今年8月正式颁布,转融资先行启动。在近期出台的券商资管新政中,券商发展登记、托管、结算功能被列入新规,为券商柜台交易市场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多层次资本市场步子不慢,却也相当稳当。公募与私募的区分、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贯穿始终。一边是创新“踩油门”,一边是对通过区分投资者的风险承担能力来“踩刹车”。
坚定捍卫投资者利益
在捍卫投资者利益方面,郭树清的态度十分坚定。上任仅一个月,他就以“小偷偷白菜论”给市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后内幕交易“零容忍”风暴袭来。
这一年中,证监会明显加大了对以内幕交易为代表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证监会共受理案件线索230起,是去年同期的1.9倍;新增案件调查180件,是去年同期案件总量的1.7倍;新增内幕交易案件96起,占新增案件的53.3%。案件破获数量也远高于去年同期。
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在2011年底正式成立,并积极回应投资者关心的热点问题,成为投资者和证监部门沟通的重要平台。本月,证监会还表示拟集中对上市公司股东、关联方以及上市公司的承诺事项进行一次清理和专项检查。
今年内证监会连续推动了三次降费,合计可减轻证券、期货市场投资者交易成本155亿元。IPO审核预披露提前、在审企业名单及进展公示,并购重组在审企业名单及进度公示等,令这些备受关注的审核流程照进了“阳光”。证监会还对自身权力进行了“瘦身”。在今年10月公布的第六批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中,证监会共取消和下放32个行政审批项目,占国务院部门清理项目总数的10.2%,数量位居首位。
当然,一年并不足以展开一位“明星”财经官员的宏图,旁观者也只能从诸多事实中条分缕析,试图管窥一二,尽力描绘已现的轮廓,试图畅想未来可能的变局。在6月举行的陆家嘴论坛上,郭树清说:“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非常正常也非常合理。我们不能不转变发展方式,这正是”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内容。在此过程中,金融体系的深入改革,承担着全局的历史的责任。”下一步,新政如何走向“深水区”,如何承担起“全局的历史的责任”,令人期待。(.证.券.时.报)
上证所徐明:相信A股未来会很给力
“虽然很多人认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不是很给力,但不可否认,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各项改革措施的不断推进,相信中国资本市场会有给力的那一天。”10月26日,在“2012第一财经·中国资本力年会”上,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徐明如是说。
据徐明透露,目前上证所正在致力于推动多层次的蓝筹股市场的建设,尤其强调股票债券市场的并行,推进其均衡发展。
股债并行
在股市方面,上证所为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徐明介绍说,上证所发布了中小微企业服务工作纲要,建立了中小微企业成长指导制度。“我们找了一些专家,咨询人士,作为中小型企业的指导老师。现如今,上证所初步形成了既服务大型国有传统型企业,同时也服务于中小型民营和新兴行业的市场服务新格局。”他表示。
数据显示:自2009年7月重启新股发行以来,共有102家企业在上证所发行上市,实际筹资达到4400亿元,民营企业成为上证所IPO主力,占比约达到50%。但IPO发行规模却在逐年降低,公开发行股数的中位数从2009年5.2亿股下降到1亿股。
同时,上证所也在一直致力于推动企业并购重组,“并购重组既可以帮助上市公司实现整体上市,拟上市公司借壳上市,更可以促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大型企业与中小微企业、传统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之间的行业、产业链的整合。”徐明说,很多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公司的规模、竞争力、市场占有率、盈利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
数据显示,过去5年,上证所上市公司共成功进行了159宗并购重组案。
在发展股市的同时,上证所也在推进债券市场的发展。徐明说,债券市场是促进实体经济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是健全金融体系分散金融风险,增加投融资工具的必要措施。
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末,上证所托管的债券数量达到899只,托管规模近1万亿元,最近四年公司信用类债券年均新发1.57万亿元。
为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问题,上证所推出了中小企业私募债,“到上周末,我们大概有30只备案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完全发行,共筹资32.95亿元。”徐明表示,“这些企业来自九个省市,涉及十大行业,50%以上是高科技企业,70%以上为民营企业,覆盖面非常广。”
他同时也表示,跟股票市场相比,债券市场的发展仍然滞后,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短板,“两者的发展有点像跷跷板,股票比较发达一点、债券相对欠发达一点。”
投行面临转型机遇
事实上,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此时,对于证券公司及其他中介机构来说,也面临着难得的创新和转型机遇。
“以投行为例,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将使得中国投行业之间的竞争更加健康有序,在传统格局下,项目执行能力成为评判行业业务的最主要标准。”徐明说。
他表示,在未来,价值发现能力、定价能力和承销能力将成为中国投行业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而重IPO轻并购,重股权融资轻债券融资的投行业务方式将来会得到改变。
“在强化信息披露,弱化实质性判断的审核趋势下,企业的价值将逐步由市场决定,目前审核机构的用手投票也将逐步转变为市场的用脚投票。”徐明说。这必将激发投行业去挖掘真正有价值的项目,并准确揭示企业风险。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企业项目IPO已经出现因询价对象参与不足终止发行,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发行风险可能将会更加突出,终止发行、延迟发行,甚至是取消发行可能都会发生。
“投行必须增加其定价能力,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价值,改变过去重保荐轻承销的现象。”徐明表示。
徐明坦言,证券行业与银行业、信托业相比发展速度已经落后,券商业务面比较窄,而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业务面是比较广的,赚钱能力也比较强。(.第.一.财.经.日.报 .安.卓 .杨.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