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四炒” 小心陷阱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盲目“四炒” 小心陷阱

加入日期:2012-10-27 9:09:44

  自2012年4月,证监会郭树清主席指出中国股市的“炒新、炒小、炒差”现象非常严重之后,市场上关于“四炒”即“炒新、炒小、炒差、炒短”更加被关注起来。之前有喜欢打新股、炒短线、只做盘子小的股票、只买ST股的投资者,到这时才明白原来自己的投资行为属于非理性的投资行为,风险是很高的。

  投资者没有意识到风险是最大的风险。中国股市最大的风险不是风险本身,因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最大的风险是投资者不了解其中的风险。有种说法我很认同,“四炒”是中国国情特征,这样的现象只有在中国才表现得很严重。为什么有这样的非理性投资行为?究其原因是因为这当中有利可图,而且利还不小。那这里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利润呢,是因为我们的制度有漏洞,还不够完善,让别有用心之人有空可钻,这同时说明我们的投资者教育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具体来说,“炒新”表现为新股发行市盈率和上市首日溢价非常高。2012年之前,A股市场是全世界新股上市首日溢价最高的市场。2010年、2011年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分别为58倍和47倍,新股上市后经过“击鼓传花”式地炒作,参与炒新的投资者遭受较大损失。我们知道,高企的新股定价大多不可持续,近两年新股上市后基本呈现单边下跌走势,因此,如果新股上市后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买入持有,将基本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二级市场炒作新股是很难赚到钱的。

  “炒小”表现为小盘股比大盘股溢价高出很多。在如印度等市场,小盘股相比大盘股却有60%左右的折价,日本、美国等市场的小盘股尽管有溢价,但远不如A股那么高。中小盘股虽然成长性较好,但其市场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不足,在业绩和成长性均难以支持高股价的情况下,市场风险依然不小。而且由于近两年创业板和中小板发行了大量的新股,解禁压力突出,会对二级市场形成冲击。

  “炒差”表现为绩差股受到追捧炒作,一些绩差股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已经为负数,丧失了其投资价值,但市场上炒作重组题材的现象依然严重。长期以来,一些中小投资者盲目听“消息”、炒“题材股”、炒“垃圾股”,希望赚快钱、赚大钱,争先恐后地加入对各种“概念”的追涨杀跌队伍中,而忽视了这背后巨大风险。

  “炒短”则表现在中国证券市场几乎没有长期投资者,包括一些机构在内,平均持股期限都超不过半年。在“炒短”的背后,投资者也付出了巨额交易成本,2011年A股投资者支付的交易费用高达1300亿元,积少成多的交易成本也是导致短炒投资者财富受损的主要因素。

  发现了问题,我们就应该立即开始解决问题。在这期间证监会综合运用了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采取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如加强投资者教育、规范所有市场主体行为、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等。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让我们从市场的表现来看一下。在遏制“炒新”方面可以说效果明显,2012年一季度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回落至30余倍,4月上旬以来更是降至20倍左右。再从今年以来两市2000多只个股的涨跌幅来看,跌幅排在前20的股票,次新股占到一大半,而今年以来上市的新股更是成为下跌的重灾区。此前,新股上市初期屡创新高的换手率方面,“限炒令”之后新股换手率也迅速下降,换手率迅速冷却到20%以下。个人投资者在市场中深刻地体会到继续“炒新”的风险之大。我认识的几个之前专做新股的投资者也放弃了“炒新”。但是“打差、打小”的效果不是很显著。尽管自退市新规出台后,ST股是出现了一波大幅的下跌,但是很快有许多的ST股闪电摘帽,并且一路走高,炒作依旧。现实说明我们还需要在这些方面继续加大监管力度,继续努力。

  最后,我们是要继续倡导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并建立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只有我们长久地将制度坚持执行下去,标本兼治,坚决打击“四炒”的行为,市场上的“四炒”是会销声匿迹的。 (作者单位:恒泰证券)

  作者:邵艳红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