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股票缘何遍地“优质不优价”》。文章称,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撰文分析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时表示,当前股价结构不平衡,2011年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48倍,而沪深市场的全年平均市盈率只有17.76倍,“优质不优价”问题突出,股价不能客观反映股票的内在价值。专家认为,垃圾股频受追捧,蓝筹股却无人问津的现象,从根本上反映出当前“散户市”的股市结构,蓝筹股相对稳定的股价不适合股民短线炒作,而定价机制的不合理导致投资者转向炒新、炒差。
垃圾股扭曲估值标准
今年以来,中国证监会不断出台措施治理资本市场的顽疾。无论是完善“只进不出”的退市制度,还是进一步推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其目的在于遏制投资者炒差、炒新,引导广大股民投资优质上市公司,树立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尤其是证监会数次表态蓝筹股已具备投资价值的举动更是直接针对当前股市存在的“优质不优价”问题。
尽管管理层力荐蓝筹股,但是成长性好、性价比高的蓝筹股股价却始终在低位徘徊,而不具投资价值的垃圾股、绩差股仍然受到投资者青睐。从今年7月数据来看,创业板股票的市盈率是34倍,中小板27.56倍,ST、*ST60倍,而代表优质蓝筹股公司的沪深300指数,市盈率只有11.28倍。由此看来,股价并没有反映出股票应有的价值。
对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财苑)对本报记者表示,A股退市制度形同虚设,垃圾股僵而不死,直接导致炒壳重组游戏猖獗,垃圾股暴炒疯狂。由于垃圾股鸡犬升天,严重扭曲A股估值标准及比价体系,进而推升新股定价水平,这是比价效应作用的结果。
不过,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何维达对本报记者表示,我们也应该辩证地看待股票优质不优价的问题,蓝筹股曾经也一度辉煌过,比如中石油发行时价格也很高,所以也存在优质股价格高的情况。
短炒投机害了蓝筹股
投资者偏好炒差、炒小、炒新,而对大盘蓝筹股却敬而远之,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董登新认为,原因很简单,因为大盘蓝筹股股价稳定,不易操纵,不便快进快出,不适合短炒投机。因此,以散户为主体的A股投资者一般不愿触碰,更不愿长期持有大盘蓝筹股。
何维达则认为,当前股市定价机制并不合理,从新股发行开始就存在被券商炒作的空间,券商储存容易被操纵和炒作的股票,但是蓝筹股尤其是大盘蓝筹股很难被操纵,中石油自发行一路下跌之后,就很少再有券商去炒作蓝筹股了。此外,市场新股发行得太多太快,许多达不到优质标准的公司进入了股市,这些小盘股如果将来能成为优质股自然很好,但是他们大部分却并非如此。
此外,相比于国外成熟市场专业投资机构占较大比例,我国投资者结构很不合理。更不合理的是,A股市场个人投资者持有市值占26%,但完成的交易额却占到全市场的85%左右。
“散户与机构有着截然不同的投资风格。”董登新表示,一般机构投资者大多是长期投资者和组合投资者,他们更注重风险规避或是分散风险,因此倾向于选择成熟稳健的大盘蓝筹股作为组合投资的基础性品种。之所以机构投资者能够成为股市的中流砥柱,是因为他们重点持有的大盘蓝筹股往往都是市场的精神支撑。相反,散户资金有限,也无耐心长期持有,投资风格更倾向于短炒与赌博,所以他们更偏好炒差、炒小、炒新,并以此博取短线差价。
增加股民投资回报途径
对于如何改变“优质不优价”的现状,董登新认为,必要的改革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就是要大大提升退市制度的威慑力,让股民自觉学会“用脚投票”,采用新制度来抑制垃圾股的暴炒与赌博;第二,就是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群体,加大机构持股份额,让机构投资者引导A股市场的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第三,优秀公司尤其是蓝筹股公司应该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比如应该逐渐学会按季分红,大力提升蓝筹股的整体形象与投资价值,让机构投资者坚定地长期持有蓝筹股。
何维达认为,从短期来看,要改革当前新股发行的定价机制,遏制券商的炒作导致新股定价过高,偏离其实际价值,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遏制投机炒作之风。从长期来看,市场要建立起回报股民的长效机制,比如美国优质的上市公司每年通过分红给予投资者丰厚的回报,改变当前投资者只能通过炒作股价来获取回报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