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9月经济数据今日公布 四季度降息预期升温
9月份CPI等经济数据今日公布 CPI或重回2%以下
经济现回稳迹象 三季度GDP将探底
9月出口同比增长近10% 规模创历史新高
中国9月进出口超预期 外贸增速预计低位趋稳
进出口数据曙光初现 10月外贸或现拐点
经济现回升迹象提振股市企稳信心
鲁政委:适度容忍经济调整 更多采取市场化手段
高善文:中国经济将在四季度小幅回升
9月经济数据今日公布 四季度降息预期升温
今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今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简称CPI)、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两项经济数据。此前,多家机构对CPI涨幅的预测分歧加大,预测数据分布在1.8%至3%之间。但总体来看,9月份CPI同比涨幅重回1时代的可能性增大,多数专家认为,年内物价并不会出现大幅反弹,通胀如果可控,不能排除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降息的可能。
9月CPI或重回1时代
本周,三季度主要经济数据都将陆续公布,据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农产品价格指数环比涨幅较8月有所回落。9月粮食价格环比涨幅基本与上月持平,猪肉价格环比涨幅略高,蔬菜、鸡蛋等价格环比涨幅也有所回落,特别是蔬菜在经历了8月份环比12.5%的涨幅之后,9月的价格下滑较明显。受此影响,市场普遍预计9月CPI同比涨幅将再次低于2%。
据此,多数机构预测9月物价水平将继续回落。新华网9日报道显示,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预计,9月食品价格环比可能小幅上升0.5个百分点。而受国内需求不旺的影响,预计非食品价格同比仍维持小幅回落的态势。加上9月CPI翘尾因素比上月大幅回落0.44个百分点,预计9月CPI同比相比上月可能有所回落。
人民网14日报道指出,论及现阶段我国食品价格走势给CPI带来的影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周景彤表示,食品价格持续推高CPI上升的可能性不大。周景彤认为:目前生猪存栏量仍处于相对高位,供给无忧,猪肉价格上升空间不宜夸大。而国际粮食价格处于筑顶,同时中国粮食除大豆以外自给率较高。目前现货价格除大豆涨势较大外,其他粮食价格涨势平稳。
同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宋国青也表示,CPI现在同比增长率呈下降的倾向,但今年四季度可能较去年并无明显回落,甚至有所反弹。
此外,对于CPI后续的走势,机构认为年内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不大。虽然年末物价可能有所回升,但全年物价上涨压力相比去年仍是明显减轻。而根据物价运行的规律,明年物价可能又将进入新的一轮上升周期。
四季度降息降准预期升温
9月CPI重回1时代,物价走低为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大的调整空间,对于央行在四季度降息、降准的预期就逐步升温。面对CPI的回落,多家机构预计,在四季度或有1到2次降准的可能。
对此,《重庆商报》14日报道称,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目前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必要保持一个适度宽松的姿态。而对于未来政策的走向,他预计四季度仍可能有1到2次的降准。王国兵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政策调整的空间很大,四季度仍可能有1次降准或降息,而东北证券更倾向于降息1次。
与此同时,央行频繁使用逆回购操作而冷落降准工具,反映出管理层对通胀预期升温的担忧。如果下周公布的通胀数据显著下行,将有助于平复市场的通胀预期,再加上10月有6500亿元逆回购到期,或令降准预期再度升温。
首创证券研发部副总经理王剑辉12日做客中新网视频访谈时表示,10月份或11月预计会有政策宽松的具体措施出台呵护经济,央行10月份可能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通胀如果可控,不能排除在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降息可能。
对于降息,王剑辉认为,央行可能要考虑到通胀风险,因为大宗商品上涨超过预期。现在全球都在降息,中国现在不降,主要还是考虑到物价因素,未来如果通胀跟预期一样稳定,不能排除在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之间会有降息可能。(.中.新.网)
9月份CPI等经济数据今日公布 CPI或重回2%以下
按此前公布数据发布日程显示,国家统计局今日将公布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等经济数据。多家机构分析师表示,近期国内食品价格总体运行平稳,受翘尾因素等原因的影响,9月CPI同比涨幅或重回2%以下。
翘尾因素拉低CPI同比涨幅或重回落至2%以下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三期50个城市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长期以来受大家关注的鸡蛋、猪肉、食用油价格在9月份保持了较平稳的涨幅。以猪肉为例,后退肉三次环比价格变动情况分别为0.7%、0.8%和0.8%。食用油方面,以5L桶装大豆油为例,三次的环比价格变动为0.2%、0.1%,而在9月下旬大豆油价格保持平稳,未出现变化。同时,9月三期鸡蛋价格的环比涨幅则显现出1.5%、1%和-0.3%的下降过程。
此外,几种常见蔬菜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在最新一期的9月50城市食品价格变动情况(9月21日-22日)中,几种蔬菜价的环比价格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大白菜环比降幅达到了9.4%,油菜环比降7.6%,黄瓜价格环比降幅为2.9%。值得关注的是在统计局公布的9月三期食品价格变动情况中,大白菜、黄瓜、油菜都分别坐上跌幅榜首的位置。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曾在《新京报》上指出,从CPI的构成来看,食品和制成品权重在现行中国CPI的构成成分中占据了主导地位。CPI受食品价格影响比较大,尤其是猪肉价格对CPI有重要的影响。
方正证券首席分析师汤云飞在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就表示,9月蔬菜价格开始回落,猪肉价格小幅回升,鲜果与水产品价格保持季节性弱势,粮油价格小幅上涨,预计9月食品价格环比小幅上涨0.5%。考虑成品油价格上调,烟酒、衣着和居住类消费季节性回升,预计非食品价格环比大幅上涨0.3%;此外,翘尾因素降至0.22%,预计9月CPI同比将小幅降至1.9%。其中,翘尾因素大幅下降是9月CPI同比回落主要原因。
9月份国内食品价格总体运行平稳,预计本月食品价格环比可能小幅上升0.5个百分点。受国内需求不旺的影响,预计非食品价格同比仍维持小幅回落的态势,预计同比上涨1.3个百分点。加上本月CPI翘尾因素比上月大幅回落0.44个百分点,预计本月CPI同比较上月可能有所回落,初步判断2012年9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回落至1.8%左右,重回2%以下。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对记者说。
此外,《京华时报》报道中还显示了各金融机构的预测结果,银河证券预测9月CPI为1.6%,为预测中的最小值;而华泰证券预测9月CPI为2.1%,为预测中的最大值;日信证券、光大银行、中金公司、交行金融研究中心做出了1.8%的预测;申银万国、国泰君安、方正证券、兴业银行预测9月CPI为1.9%;招商证券推算,9月CPI食品类环比涨幅为1.0%,非食品环比涨幅为0.2%左右,汇总得出9月CPI将同比上涨2.0%。
商务部数据显示9月生产资料价格止跌回升
统计局今日公布的数据中还包括工业生产者出厂和购进价格变动情况。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8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5%,环比下降0.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1%,环比下降0.5%。
作为与工业生产者出厂和购进价格变动相关的生产资料价格在9月的变化情况如何?为此,中国网财经中心记者通过整理商务部每个星期公布的上一周36个城市的食用农产品和生产资料价格情况,总结出9月份前三周生产资料价格的一些变动态势。
商务部数据显示,9月第一周(9月3日至9日),主要生产资料中,矿产品、钢材、能源、建材、农资价格下降,轻工原料价格持平,化工产品、橡胶、有色金属价格小幅上涨,商务部表示,9月第一周生产资料总体表现为继续8月最后一周的回落趋势。
而从9月第二周(9月10日至16日)开始,生产资料价格结束了近五个月的下降情况,出现了上升趋势。9月第二周,主要生产资料中,有色金属、橡胶、矿产品、能源、农资、钢材、化工产品价格上涨,建材价格持平,轻工原料价格小幅下降。9月第三周(9月17日至23日),主要生产资料中,矿产品、橡胶、钢材、能源、化工产品、建材价格上涨,有色金属、轻工原料、农资价格持平。商务部的通知显示,生产资料价格出现连涨两周态势。(.中.国.网)
经济现回稳迹象 三季度GDP将探底
国家统计局将于本周公布三季度主要经济数据 ,虽然从已经公布的多项9月份宏观经济指标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回暖,不过,业内专家指出,二季度启动稳增长政策的效果时滞可能延至年末,预计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增速较二季度仍将略微放缓至7.5%左右,四季度将有所反弹。
三季度GDP增速仍将小幅回落,由于此前工业增长继续回落,明显拉低了GDP的增长,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日前发布研究报告预测,三季度GDP同比增长不仅不会较二季度回升,反而会继续下调至7.5%,较二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预计,三季度GDP将比二季度放缓0.1个百分点,掉落至7.5%,由于稳增长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预计四季度GDP增速在7.8%左右,全年约为7.8%。申银万国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也认为,综合来看,三季度经济增速比二季度会略有下降,预计在7.4%~7.6%之间,经济底部基本形成。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目前市场多数研究机构持相似观点,此前预测的U型回升并不会如期而至,而是顺延至第四季度。在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看来,三季度可能是中国经济阶段性底部,预计GDP同比增速为7.4%,四季度略有回升,全年GDP增速可能达到7.8%。
虽然中国经济目前到了困难时期,但并不会出现硬着陆,其中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能否企稳以及稳增长政策力度和时机将成为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邱晓华指出。
四季度经济将见底回升在官方表述中已有迹象,央行副行长易纲就在IMF年会上预测中国今年GDP增速在7.8%,并估计在一系列宽松政策下四季度GDP增速将有所反弹。
近期公布的部分先行指标也都表明出经济回稳迹象,在连续4个月回落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首次回升,汇丰PMI终值也出现反弹。
此外,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9月份数据也有望回暖。连平指出,9月份消费市场将受益于双节促销活动力度加大与多项促内需政策的积极影响,消费增速或有明显回升。
而投资方面,随着国家发改委审批加速及近期地方政府推地的力度加大,9月份基建投资需求继续上升,房地产新开工数据见底反弹迹象明显,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8月份会有所上升。连平指出。(.证.券.时.报.网)
9月出口同比增长近10% 规模创历史新高
海关总署10月13日公布最新数据显示,中国9月出口增长近10%,规模创下历史新高,进口更是由负转正。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9月份外贸之所以交出亮丽的成绩,季节性因素功不可没。当前欧、美、日主要发达经济体联手量化宽松刺激,全球宏观经济紧张局面的暂时放缓利好中国出口增长。此外,国务院稳外贸政策的及时出台,亦有助于出口的恢复性增长。
海关统计显示,9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450.3亿美元,增长6.3%。其中,出口1863.5亿美元,增长9.9%,单月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进口1586.8亿美元,增长2.4%;贸易顺差276.7亿美元。9月份出口强劲主要原因是对新兴市场出口大增。当月中国对东盟、俄罗斯、巴西的出口同比增长,较8月份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
对主要发达国家出口方面,增长虽然乏力却略有改善。9月份对美同比增长5.49%,对欧盟同比降10.7%,对日本出口则由降转升,增长2.2%。
从出口产品看,主要商品均出现加速态势。纺织、服装、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较8月增长约10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也有所改善,9月增长8.5%,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增长9.5%。
分析人士指出,9月通常为欧美采购旺季,西方市场开始为圣诞节假日准备订单,从而拉动了中国整体出口需求季节性回暖。
该人士表示,除了欧美进入采购旺季因素外,欧美日发达经济体纷纷加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短期内带来市场积极反应,从经理人采购指数等景气指标看,外部需求出现回暖迹象。与此同时,内地稳定外贸政策也提振了外贸企业的信心。
当然,决定外贸增速最关键的因素仍然是外部环境,今年以来,面对欧债危机的不断恶化,美国的失业率大增,中国的外贸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前八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仅为6.2%。面对不尽如人意的外部国际经济环境,全年10%的预期目标又能否顺利实现呢?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国际经济走势可能依然低迷,在欧美主要经济体需求不振的大背景下,中国中长期的外贸压力犹存。
刚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3季度我国与欧盟、日本等主要出口市场贸易继续下滑,外需疲软形式在短期内难以扭转,专家分析,这将直接影响我国外贸复苏步伐。
分析人士指出,这跟欧债危机的持续蔓延,包括目前欧洲像西班牙这样比较大的国家出现严重经济困难有直接关系。面对全年10%的进出口增长目标,中国的贸易状况依然面临较大挑战。(www.ccstock.cn)
中国9月进出口超预期 外贸增速预计低位趋稳
海关总署13日发布外贸进出口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进出口值2731亿美元,同比增长24.7%。其中出口1449.9亿美元,同比增长25.1%;进口1281.1亿美元,同比增长24.1%;当月贸易顺差168.8亿美元,较上月环比减少15.7%。
9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值环比增长5.6%,刷新今年7月份创下的2622.9亿美元的纪录,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进口环比增长7.4%,也创下历史新高。而出口环比仅增长4.1%,致使9月份当月顺差降低至近5个月的最低点。1至9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1486.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37.9%。其中出口11346.4亿美元,增长34%;进口10140.4亿美元,增长42.4%;贸易顺差为1206亿美元,减少10.5%。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13日表示,9月的进出口数据确实比预计好一些,但不一定预示外贸出现拐点,未来增速应该是低位趋稳。今年初,中国官方将本年度外贸进出口增长目标确定为10%左右,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进出口同比仅增6.2%。对此,李健坦言,年内完成10%的目标有困难,仅最后三个月恐难出现较大反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9月份中国的贸易数据比预期好,与欧元区及美国采取刺激政策,制造业有所回升有关,这从PMI中的新出口订单有所增加可略见一斑,加之中国政府也一直在强调稳定外贸,出台了一系列政策。9月份的贸易数据并不能代表四季度的趋势,但释放出的政策信号有助于外贸的稳定,且从下半年以来,中国政府不断增加投资,消费也基本处于平稳的态势,三季度中国经济见底的判断应该可以明确。(.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