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希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由于我国各地产业发展环境的巨大差异性,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将长期存在,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因地制宜、实行正确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略,不能采取大跃进的方式进行,更不能不顾条件千篇一律搞重复建设,地方政府和企业必须具有全局意识和长远观念,做好充分的战略规划和准备,迎接以战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时代的到来。
战略新兴产业不同于一般的新兴产业,它担负着强国、转型的重要使命,它不是短期的救急工程,而是长远的战略任务,不仅“十二五”,而且是更长远的战略安排,笔者坚定地认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成功之时,就是中国摆脱发展中国家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之日。因此,地方政府有重要的责任。
地方政府应该在战略新兴产业“持久战”中发挥什么样的恰当作用,做到既不越俎代庖,又不缩手缩脚,而是发挥建设性的能动作用呢?根据国内外区域发展的经验,我们认为,地方政府要正确地把握好如下角色定位。
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过程中,地方政府应该将其和传统产业转型结合起来,盲目铺新摊子、另起炉灶往往风险很大。在优势产业和大企业上嫁接战略新兴产业往往是成功的概率更大。
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具有全局性、带动性,它不仅仅是指哪几类产品或者服务,重要的是打造全产业链优势。中外实践证明,只盯着产业的一个环节往往会受制于人,导致发展越快越被动。我国这方面的教训比比皆是,像钢铁产业,我国具有世界一流的制造水平,但是铁矿石却被卡在几个跨国巨头手中,以至于整个产业的利润很大一部分要与这些原材料巨头分享,而日本的钢铁产业早在六七十年代就着眼于全球、悄悄地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因此目前可以做到高枕无忧。在高科技产业中,这样的例子更多,很多所谓的高科技产业的关键元器件、基础性的软件、硬件、标准都控制在发达国家手中,我国很多企业的发展利润微薄、处处被动。当前很多地方上马的所谓的战略新兴产业也只不过是形象工程、“政治工程”,不掌握产业的核心关键环节,产业链不健全,这样发展下去会重蹈过去的覆辙。
因此,优化区域性产业生态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没有良好的上下游协作配套、创新的环境,产业聚集的氛围不会形成,即便短时间形成企业扎堆现象,那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聚集区,只是利用了区域的某几项廉价资源而已,如人才,土地,当这几项要素价格快速上升的时候,这些所谓的扎堆企业会很快跑到别的地方去“聚集”。因此,如果不能形成有机的创新网络,区域创新的潜力不能发挥,产业升级优化的前景也不能保证。
中央政府虽然制定出来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但是每一类产业中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地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中切忌面面俱到、千篇一律、盲目跟风,更不应该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献礼工程。各地方完全可以有自主权,发展特色优势的战略新兴产业,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一般而言,由于要照顾各地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中央的政策更多的要照顾全面、保证公平,但是,有时难免形成“面面俱到”之嫌,有时候中央政府的政策缺乏连续性,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但是,地方政府就不一样,各个省市内部的区域经济差异性没有那么大,区域产业优势、劣势也是非常明显的,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更加明确目标和方向,聚集各方面的资源优势,重点攻关、重点扶持、重点发展,形成有区域特色的战略新兴产业优势。
当前,各地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雷同”现象比较严重,无论是光伏产业、风电产业,还是LED照明等,“跑马圈地”、重复投资建设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往往只关注规模、GDP,不关心产业链打造,不注意核心技术的积累,只能导致价格战和整合产业的消亡。
(作者为清华大学副教授)
作者:作者为清华大学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