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碚:实体经济是实现健康快速增长的根基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金碚:实体经济是实现健康快速增长的根基

加入日期:2012-1-7 1:43:39

  1月5日,由《卓越管理》杂志社、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联合主办的2011中国企业卓越管理年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认为,实体经济是实现健康快速增长的根基,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必将来自制造业。

  金碚指出,第二产业才是真实贡献产出、创造物质财富的产业,在工业化中期真正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必将是制造业,而目前的农业、工业领域也确实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以下是金碚发言实录:

  金碚:我今天给大家交流一个问题,就是实体经济是实现健康快速增长的根基。我们现在今年大家都说是一个非常不确定性的一年,现在来看,世界的经济好像看不到增长的前景,如果放松宏观控制会出现通货膨胀,如果要是压制通货膨胀,经济出现了明显下滑的趋势,那这个情况下,我们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次金融危机从08年到现在三年多,仍然看不到世界经济强劲反弹的势头,没有人有信心地说,经济什么时候能够恢复强劲的增长,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多半从金融层面上看,它的制度出现了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他更深刻的原因是在于实体经济,那么从发达国家来看,它的实体经济它的技术的创新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当时要走出传统经济,走出石油时代,通俗地说要走上新经济的道路,那么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确确实实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产业,曾经在上个世纪90年代带来了一个较长的繁荣期,但是这个经济在本世纪初的时候,突然的发现,新经济它的问题,我们分析新经济,因为他的问题就在于他尽管是有前景的产业,但是对于投资人来说,它缺乏长期投资的可能性,一个投资产业,为什么长期盈利呢?他为什么不投资微软呢?他就认为微软这个产业,有它很大的优越性,但是它的优越性,同时也表明他在经济上的一个问题,这个产品的价格什么时候确定,这个产品价格竞争的市场,产品价格是由它的边际成本决定的,传统产业边际成本高,新经济的产业,好像它的边际成本低,毕竟资源少,正因为边际成本低,它的价格,它是下降的。最后投资人怎么收回投资呢,当时有那么多疑虑,导致了投资人失去信心。以达沃斯论坛为标志,大家觉得要寻找新的投资的方向,因为当时找不到更好的方向,后来找到了房地产,大家知道06年通过各种金融操作的方式,来支持房地产业的发展,维持房地产的价格的不断上升,也维持了一个相当一段时间的金融的乐观的增长,但是这个增长的过程,由于它是由金融来刺激这样的过程,他有一个极限,这个极限不能出现通货膨胀,2006年的时候,因为出现了通货膨胀的苗头,所以美联储开始紧缩,那么紧缩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次贷危机,把相关的金融产品,连带的金融产品出现了风险。

  到底怎么恢复经济呢?我们可以做的方式,全世界政府做的一个方式,应该采取金融刺激的办法,不断的放松流动性,不断的出台各种宽松的政策,简单地说,叫金融输送各种流动性,支撑经济的增长,但是实体经济仍然增长缓慢,原因在于经济体已经高度的依赖于金融,而金融和实体经济的比例,显然的向金融业倾斜,所以如果你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持,实际的经济增长很难恢复的,美国在寻找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向。

  这个问题对于中国同样的存在,第一个问题是说中国还需不需要比较高速的经济增长,中国很快要进入一个低增长的时期,如果中国经济低到了7%以下,中国能不能承受,其实中国现在处于工业化的中期,中国各方面的国情决定了中国无法承受一个经济增长的快速的下降,比如降到8%,甚至7%以下,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至少在15-20年以内,中国仍然需要有一个比较快速的经济增长,当然我们不谋求两位数,但是有8左右或者以上这样一个经济增长,对于中国未来的工业化的中期绝对必要的。

  但是我们信任中间又看到我们实体经济变得越来越困难,好像实体经济处于饱和,这产能过剩,那好像产品的价格难以维系等等这样一个情况,所以大家一个想法,是不是中国可以这样一个高速的经济增长的过程,可以由其他产业来承担,比如说由工业来承担,比如说由金融业来承担,金融业或者服务业更快的增长,来使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增长的速度,对这个问题我们要有科学的认识,服务业、金融业和实体产业,主要是指工业、农业以及和工业农业直接相关的那部分服务业,我们可以说大体上是指实体经济,那么这个实体经济在增长的过程中间,他和第三产业不一样,他有完全不同的经济学性质,我们来看看这个表,我们希望不以工业的增长为主要经济增长动力,实现高速经济增长,这是很难做到的,全世界没有这样的先例,所有的国家如果你这个经济已经主要是靠服务业或者是金融业来支撑的话,这个时代它的经济增长是比较低的,乐观的时候,大概6%左右,5%、6%、7%左右不错,一般会在百分之三四。我们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有非常不同的性质,第二产业为什么工业化时期增长比较快,因为第一它的增长的过程中间是真实的产出量的增长,增长是创造了物质和财富,生产了更多的纺织品,很多的汽车,他是真实的产出。第二个特点在增长的过程中间,它的劳动生产率是大幅度提高,它的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第三个基本特点由于他大量的提高增值的产品,然后劳动生产率提高,工业品在增长的过程中间,它的单位产品的价格趋于下降,它的产品价格往上走的,三个经济学特征,对于第三产业来说,是没有的,或者是不完全具备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它的增长,他也会有真实的增长,但是第三产业的真实增长,增长的部分里面,有一部分是转移的,他不是真实本身的提供更多的,而是转移的,它的转移是两个因素:一、从原来在制造业企业里边的一些环节转移到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第二是一些过去非市场性的服务,或者家务,做饭,保姆等等,打扫卫生,他转移到第三产业,成为一个市场行为。所以它的增长和工业完全不一样。第三产业在增长的过程中间,他有一部分第三产业他会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第三产业在增长的过程中,是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

  那么什么样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呢,这个服务业通常由工业技术支持的,他尽管是服务业,但是服务业的手段是工业手段支持,比如说通信,他为什么劳动生产率提高,他有工业手段支持。还有一部分服务业,他在增长的过程中间,如果它主要的不是依靠工业技术来支持,就是主要靠服务,这部分服务业通常它的劳动生产率是不会提高的,比如说理发,比如说医生,不能说今天能看十个病人,过了五年以后一个医生能看一百个病人,这不大可能。

  取决于第三个特征,第三个特征是服务业在增长的过程中间和工业不一样,他的产品除了少数的,比如说工业技术的支持的那部分服务业之外,其他的服务业它的价格不仅不会下降,而且会上升,所以我们可以看国家的规划,似乎有一个矛盾,无论在哪个层面的规划里面,我们都会把工业的增长,规划得高于GDP的增长,中央也是这样,地方上更是如此,但是我们的规划又说,这个结构是不合理的,过了多少年以后,工业的比重应该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是会上升的,是不是这样的?好像矛盾,说你工业增长最快,劳动生产率提高最快,为什么几年之后你的比重反而会下降,服务业为什么比重会上升,我们计算增长率是有不变价,实际上是剔除了价格的因素,工业是真实的增长,但是它的价格在下降,服务业的价格上升,在统计这个比例的时候,我们通常使用现行价格,这个价格因素的变动,所以大家不用担心,说中国服务业现在比重很低,一点都不用担心,用不了十年,中国的服务业一定上去,因为除了他本身加快发展之外,很重要一个因素,他会涨价,十年以前看一个电影几毛钱,现在几十块,十年以后一个电影几十块以上,十年前理个发几毛钱,一两块钱,现在中国十几、二十块,美国是25元,欧洲是多少呢?大概是20欧元,到了北欧是多少呢?瑞士理一个发差不多接近人民币三百块钱,但是中国、美国、欧洲、北欧这个理发的劳动生产率一样的,他没有办法用工业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像我们装修很贵,保姆也很贵,医生很贵,价格一看第三产业比重上去了,但是我们要讲增长,增长是真实的,我们统计出真实的增长是什么,至少在工业化的中期,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真正的主要的领域,而且必然是这样的,而且现在无论说你要发展什么产业,你是搞文化产业的,你搞创意产业也好,你做高技术产业也好,在产业的过程中间,它的带动的产业,支持他的产业,首先仍然是制造业,因为首先又要圈地,然后又要盖房子,又盖路,无论什么产业,因为中国这个东西没有建成,所以我们可以看,从我们增长的原则来讲一定是这样。

  看看中国现实,中国现在解决任何经济社会问题,他在产业上的表现,并不是要求有一个更加发达的制造业,比如说我们说资源,中国资源紧缺,解决这个问题靠什么?我们要保证化石能源的安全供应,要靠什么,靠我们的油,西面怎么从喀什往南走,你要开发海洋资源,你要开发更多的,利用更多的国土资源,你要利用沙漠,沙漠现在不是资源,未来他也是资源,就看有没有强大的工业,如果工业技术很高,那沙漠的产业更有前途,你要改善环境,植树造林,西北地区植树造林靠什么,靠工业技术和滴灌技术,各种水利的等等,民生工程也一样,如果我们现在靠文化了,文化的表现是什么呢?我们看看文化中心在干什么,圈了很大的一块地,盖很多的房子,造了图书馆,博物馆等等,这是文化产业。

  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它的产业上的表现表明了什么呢?中国还需要一个强大的制造业。但是目前的问题是,现在制造业普遍感觉很困难,好像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投资哪?什么地方该投资。像龙的邮票的样子,有人说龙是表现出很兴奋,有人说这个不好,今年的不好,张牙舞爪。有的人说,受到了惊吓,很紧张,面对的形势很紧张,能体现中国现在的情况,这个怎么办呢?没有出路了,但是我们想想,通过前面的分析来看,从大的趋势来讲,从根本上来讲,中国的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以及现在的农业等等,仍然有非常大的空间,有很多事情没有做,中国远远没有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任何发展经济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目标,都要靠工业来实现,但是这个工业又觉得很困难,原因在什么呢?原因在于,我们中国走过了一条改革的道路,就是改革是一部分改了,一部分没改,一部分先改一部分后改,中国先改的就是工业,所谓的改革开放,主要的领域就是工业领域。

  可以说,工业的改革,大多数其他领域都是滞后的。工业中间表现出来的矛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他方面的改革开放进步缓慢而导致的,而不是工业本身的问题,其他方面改革缓慢,比如说银行体制的改革缓慢,再比如说环境保护的制度,社会保障的比值,他都是改革滞后。那个时候还不错,前30年为什么改革,大家的目标是明确的,就是改革本身要有激励,没有激励就没有改革,改革的决策要有激励,前30年改革的激励是什么?就是脱贫,脱贫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最大的激励,所以只要有利于脱贫,只要脱贫的改革,这个改革就是对的,可以义无反顾,但是现在我们不贫了,我们现在改革的激励机制是什么?为什么要改?已经模糊了,是为了幸福而改?还是怎么改?说不明白了,最后变成了是由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来决定改革的方向内容。我有我的利益,你有你的利益,最后的结果是随着利益博弈的过程中间,谁的力量强大,谁就决定改革的方向。那么如果这个势均力敌,就不改,所以现在的问题在于,工业自己改革进行了三十年,其他改革滞后犹豫,而且我的改革的措施有点莫名其妙,因为他是利益博弈的结果,而我们又没有激励改革的利益博弈的机制,现在变成是谁了解这个行业,谁就制定这个行业改革的规划,改革怎么改,大家也不了解,谁了解?当然行政部门了解,谁管这个事谁了解,管这个事的制定改革的进程,要么改革迟缓,要么有明显的利益偏向,所以导致了整个过程中间,各个行业中间的利益的比较优势,发生了非常不利于工业的局面。

  中国这样一个渐进式改革,中国各个产业中间没有形成过像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那样,有一个平均利润率,中国30年来没有平均利润率,只有利润很高的产业和利润很低的产业,和亏损的产业。有的产业刚开始的时候暴利,很快变成微利,很快变成亏损。像家用电器成了暴利,然后房地产成了暴利,电子也曾经有一段短暂的暴利期,所以现在是什么暴利呢?就是房地产暴利,然后金融的暴利,他这个行业的利润率,远远的高于我们想象中的平均利润率,中国的制造业,目前我们测算,其实它的增长空间还有,它的盈利水平,他自己来讲是上升的,总体来讲没有下降,无论是市场的利润率,我们中国总体上的工业的利润率还是上升的,而且和国际上大体上接近,10%几这样一个范围之内,存在各种各样改革滞后,垄断因素,然后加上高度的政治干预,导致各种各样的寻租的机会,存在大量的不规范的竞争,那样一个行业,使得制造业比较利益明显处于不利,很多应该为制造业服务的机构、一些产业,变得非常的缺乏耐心,你这个行业振兴太慢了,不行不行,金融业应该是实体产业为他服务,现在反过来了,这个制造业成为金融产业的标的物,重要的是我买来买去,看看能不能赚到钱,你是一个企业还卖地,还是一块农场,对于金融业来讲无所谓,只是一个标的物,这样一种经济,大家可以想象实体经济。

  结论很简单,怎么办?要使实体经济健康的发展,就是一定要形成一个使制造业能够更好的增长折算一个体制机制,一定要把实体经济发展,至少给实体经济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好好的经营环境,制造这个环境使得实体经济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的空间,我们希望中国在10-20年之内抓住战略机遇期,保持中国经济增长8%左右,这样一个速度上,我认为有可能做到的,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尽可能的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个问题,跟大家做一个交流,谢谢大家。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