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开 或现防风险和改革双主题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或双主题并重
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于1月6日起召开。作为中国金融界最高规格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自1997年开始隔5年举行一次,每次都推动国内金融领域重要改革。在全球经济被二次危机阴影笼罩以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此次会议备受各界瞩目,业内人士预计届时将明确未来金融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风险防范和改革会议或现双重点
回顾历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会发现风险和改革两大主题围绕。1997年的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召开,会议侧重关注风险,加强了中央对全国金融系统的集中统一领导。2002年召开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当时中国已入世,在此大背景下会议重点关注改革,让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条件成熟后可上市。2007年召开了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继续强调改革,成立了中投公司,推进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
即将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市场对会议重心众说纷纭,一些专家纷纷提到风险防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形势下,此次会议上风险和改革两个主题可能并重。他指出,第四次会议不仅应关注外部风险,还应关注内部风险,欧债危机仍在进行,中国金融机构需要抵御外部风险输入。此外,中国为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政策留下了不少风险隐患,如地方融资平台问题等亟待解决。
第一财经研究院则认为,金融工作会议或更强调风险防范。据证券时报报道,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指出,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正处于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爆发频率加快的时期,由此判断,金融工作会议应该更加务实,有关防风险的问题或将更加突出。毕竟,在稳中求进的政策总基调要求之下,金融首先要稳,其次才是追求市场化的进步。
金融国资委再遭热议是否建立存悬念
自2006年就有提法的组建金融国资委,历时5年争议。在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前夕,关于金融国资委的猜想再起热议。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就建立金融国资委相关问题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中央与地方各类国有金融机构的管理,确实应该统一。统一管理当然要有一个载体,而这个载体的建立要考虑成本、效率。他认为,完全可以在改造中央汇金公司的基础上搭建。该机构在管理中要遵循市场规律,并着眼于培育中国金融机构在国际同业中的竞争力,但不应一味追求金融资产管理规模越做越大、增值越快。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也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借鉴国际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目前我国迫切需要建立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新型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新设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出资人的职能。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东方早报采访时则认为,成立一个国家机关以行政方式行使出资人角色,会让人担心它的效率和管理会有问题。公司化、市场化的治理方式是一个方向,应该在这条线路上做探索。
中国证券报报道称,据相关人士透露,预计此次金融工作会议对成立金融国资委不会着墨过多,可能不会形成决议性文件。
完善金融监管宏观审慎监管待破题
2010年初,20个部委办局总动员,并分头领衔由国务院直接部署的15项重大金融课题,包括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一个重点就是,借鉴欧美金融业在危机中暴露出的问题,完善中国的金融监管。其中主要的内容包括:如何健全宏观审慎监管机制?
过去全世界的金融监管只是微观审慎监管,无法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据夏斌介绍,虽然国外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已提出宏观审慎管理或监管,但是真正开始认真研究并被国际社会普遍重视,是这次金融危机之后。
专家普遍认为,此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不能只关注单个金融机构或单个行业的风险,要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出发防范系统性风险,抓紧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不断创新工具和手段,作为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制度安排。
夏斌在回答中国证券报提问时剖析了实施宏观审慎监管需要注意的问题。他认为,要联系中国实际来研究这一问题,一次金融工作会议恐怕难以彻底解决,许多方面还亟待破题。例如,贯彻动态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与贯彻巴塞尔协议是什么关系;存贷比管理与巴塞尔协议Ⅲ、与央行灵活的宏观调控又是什么关系等。
金融改革重点或转向价格信号及金融市场
专家认为,在金融监管体制之外,金融体系的改革重点也将有所转换。巴曙松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表示,从大趋势看,过去主要是基于金融机构的改革,这些改革告一段落后,现在将转向利率汇率机制,这些价格信号和金融市场的改革。
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也对经济参考报表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最为紧迫。(.新.华0.8.网)
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今召开 三大焦点受关注
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今日将在北京召开。继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各方期待这次会议能为中国经济确立更多制度化、规范化的政策。作为每隔5年一次的中国金融界最高规格会议,金融国资委能否正式组建、存款保险制度以及金融体制改革能否顺利推进,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组建金融国资委再次提上议程
据了解,金融国资管理仍然是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焦点议题。金融国资委能否正式组建,成为本次会议的一大看点。
据报道,在财政部主持的组建方案中,金融国资委将以目前财政部金融司为基础,纳入汇金公司,将银监会、央行等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行政管理权限也可能集纳于其中;同时,金融国资委为直属国务院的正部级机构。
广东金融学院代院长陆磊之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就曾表示,是否成立金融国资委,争议的关键在于我国对金融资产是采取行政管制的方式还是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管理。
金融国资委如能顺利成立,一行三会的职能定位也将进一步清晰,其目前所有的人事权等都将划拨金融国资委,央行将成为彻底的宏观调控部门,三会则清晰定位于监管职能。
存款保险制度有望推进
久未破局的存款保险制度,有望通过此次会议加快出台进程。
中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已探讨有十年之久,由于各部委对其出台的时机和具体费率设定等核心内容的一直存在争议,存款保险制度一直处于徘徊状态。
这一制度涉及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市场化退出机制,即市场化风险补偿机制,机构的倒闭由市场埋单而不再是国家财政担保,这一制度亦是《金融机构破产条例》出台的先行条件,但始终都没有明确的推出时间表。
2010年初,国务院决意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命央行牵头制定详细方案。按照分布走的设想,先在央行内设一个存款保险基金,而非作为实体的存款保险公司;先临时性推出全额保险,将来再过渡到限额保险。待到未来条件成熟时,再设立完全独立的存款保险公司。存款保险机构的保险基金由各投保银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例交纳。
随着中国式存款保险制度方案的推进,争议由存款保险是否具有监管权、放在哪个部门之下的制度设计,转变为对具体问题的担忧。监管当局深感棘手的是,像农信社这样数量众多、问题重重、尚未完成改革进程和财务重组的存款类机构,加入存款保险制度后,会不会出现后遗症。
法兴银行中国经济分析师姚炜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在取消存贷款利率管制之前,必须首先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通过促使金融机构为储户投保,以防御风险。
金融体制改革仍是焦点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陈炳才接受《中国经济报》采访时表示从每次开会的时间上看,正好都是遭遇外部重大冲击与内部重大调整关键时期。他说,银行改革和金融监管是历届会议的讨论重点。
去年,温州等地的资金链断裂事件引发了社会对于民间信贷和小额信贷监管的关注。这在金融领域专家看来,正是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建设不完善的必然后果之一。多数机构预期,2012年中国经济外部环境将因为欧美经济陷入危机而充满不确定性。因此,应认真查找潜在风险,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为金融业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金融改革现在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国内各种复杂的矛盾中,始终如一地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这是金融改革的首要原则、核心准则。
夏斌认为,当今全国金融市场的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全国的金融市场已深度统一,市场上任何一项新的金融改革措施出台,往往会波及全国。要把握好金融改革开放中合理的节奏、次序和政策部署的衔接配合,以改革助推金融业的发展。 (.中.国.网)
叶檀:金融工作会议的重点何在
预计于1月6日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推进中国的金融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证券市场化等理应成为中国金融改革的要点,此外的一切改革如资产证券化等都是争取利益的技术枝节。
鉴于此前三次会议对金融改革起到重要作用,人们对本次金融工作会议充满了期待。只有坚定地市场化改革,才能不辜负公众期待。
1997年11月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银行注资上市的基本步骤,建立银行的市场化监管体制,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成立证监会、保监会,分别负责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人民银行专司对银行业、信托业的监管;2002年2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使大型银行进入上市的快速通道,撤销中央金融工委,成立银监会,并成立国有银行改革领导小组,酝酿、统筹、部署国有银行改革方案;2007年1月的第三次金融工作会议,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成立中投公司,建立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外汇投资公司。
三次金融工作会议都存在迫在眉睫的难题:如银行的技术性破产,如行政化的监管体制,如外管局同时肩负外汇管理与交易之责。而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则是催化剂。从事后效果看,银行上市改革解决了银行业的技术破产难题,分业监管建立了目前各个市场的监管基础,建立中投公司则部分解决了中国的外汇使用交易难题。
不容否认的是,虽然中国金融行业的外伤已经痊愈,金融机构再无大面积技术破产之忧,银行总资产百万亿,无人能够撼动,但在关键的核心改革领域还未能深入,内伤还在发作。如中国利率市场化没有推进,几乎大中小银行都在同一个模式下展开恶性竞争,导致渤海银行等风险内控机制一再曝出丑闻。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改革从人力这一块还没有根本性改进,因此在债券等市场的定价权不可能与华尔街匹敌,国企、国有机构外汇与期货交易不时曝出让人意料不到的亏损。
第四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所遭遇的困难比前三次都大。
全球债务危机风雨飘摇,在金融去杠杆化的过程中,市场实际利率与管制利率之间的差距有天壤之别,中国实体经济岌岌可危,中国证券市场熊冠全球,而中国企业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资金。更重要的是,在资金外撤、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以外汇占款为人民币基础货币之锚,此路不通,人民币必须找到一个能够反映中国实际经济状况的新锚。
如果说与外汇占款挂钩的基础货币发行体制,能够让中国货币发行跟上出口增长与资产兑现的步伐,使中国以全球几乎最大的基础货币发行支撑庞大的出口经济体系,现在中国的基础货币发行已经茫然无措。中国的出口经济在式微,未来要靠内需支撑经济发展,资产品价格毫无疑问会处于下降周期,此时仍然以外汇占款发行基础货币,无异于刻舟求剑。
人民银行曾经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对银行业机构进而对全社会的流动性施加影响。再贷款与再贴现,本质上相当于人民银行的基础货币投放,收回银行业机构的再贷款和再贴现,也就相当于收回基础货币。但再贷款与再贴现不能成为基础货币之锚,以内需为主导的货币发行体制只能回到本源,即以政府的财政收入作为锚锭,有多少收入印多少钱,维持收支平衡。这并不是新鲜事物,从中国有央行以来,一直到以外汇占款主导基础货币之前,这都是最好的基础货币发行办法。
另一方面是利率的市场化。在说这个话题之前,让我们先对银行的高利润致意。引用一组数据,2011年商业银行净利润较快增长,目前银行贷款议价能力较强,预计全年利润增速或将达到30%。2011年前三季度,16家银行共实现营业收入1.66万亿元,实现净利润近7000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1.7%,平均每天赚25亿元,高于全部上市公司18.76%的平均增长率。2011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整体同比增速达到45%左右,为2009年以来的新高;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对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的贡献度,也从2010年的不足1%显著提升到2011年前三季度的3%以上。贷款议价能力高,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快,都是实际利率飙升的产物,说白了就是银行取得了高额的现金溢价。因此,银行在获取高利润的同时,说明很多实体企业在哭,说明我们的管制利率形同虚设。
金融工作会议上其他的热门话题,如银行资产证券化,不过是让银行继续分享红利的技术手段,不值一提;金融国资委会否重走国务院国资委的路,让央企、国企做大做强,让其他企业在玻璃天花板下走投无路?值得关注的是证券市场的上市退市的市场化,是理顺A股市场的重要环节。
每个金融部门都会争先恐后在金融工作会议上争取自己的利益,发表自己的方案,但清醒的人都看到中国经济需要转型,目前僵化的金融体制已经不敷所用。因此,从为农村、为小微企业服务开始建立根本性的市场金融体制,建立符合经济所需的货币发行体制,才是下一轮经济发展的重点。
如此,即便没有短期利多效应,我们仍然应该鼓掌。(.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
平安证券:金融工作会议两大看点
平安证券1月5日发布报告称,综合当前的金融制度环境、政治环境和前三届会议的改革路线演变情况,将于6日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的主要看点为成立金融国资委和核心利率市场化。
过去三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主要决议均涉及金融体制的重要改革,其思路从中国银行的上市之路过渡到外汇管理制度改革,总体上充当了每五年金融领域改革的总纲领。
报告指出,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专门监管机构的成立为大势所趋。未来的金融国资委可能包括以下两个主要变化:一是和另一国务院直属机构国资委相区别,不管人事,仅作专业监管;二是作为集中中央汇金公司、一行三会等机构对于金融企业的管理权限的机构,按照汇金的市场化方式管理分散监管的金融资产。
此外,近两年来,虽然没有官方统一推进的利率市场化过程,但在市场力量推动下,中国的利率市场化依然在渐进式发展的过程中。其中,存款端的利率市场化正在被理财、信托产品的价格发现功能所推进;而贷款端的利率市场化则在因为股市、债市融资等资本市场融资的跨越式发展所加速。
报告还指出,两方面的未来变化值得关注:一是表外融资业务有望规范发展,从而推进存款端利率的市场化进程;二是在股市受制于发行、退市和限售股解禁等制度性约束的背景下,债券市场规模可能经历跨越式发展,品类体系也将逐步完善。
平安证券分析称,短期看,金融国资委成立对资本市场运行本身并无直接影响,但中长期看,统一监管体系形成将推动金融业内部的利润转移和结构调整,非银行金融业发展值得期待;而核心利率市场化短期可能对银行业绩预期存在一定冲击,但从中长期看,有利于推进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从具体政策看,存款端银行理财信托产品仍可能维持一定增长,贷款端债券市场规模有望跨越发展,而股票市场估值结构可能因中小企业融资放开而逐步走向均衡。(.一.财.网 .赵.怡.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