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板写入上海金融中心规划 叶檀:不会马上出来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国际板写入上海金融中心规划 叶檀:不会马上出来

加入日期:2012-1-31 8:08:16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发改委上海市负责人详解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蓝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0日公布了《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主要内容。为什么《规划》提出要显著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配置全球资源的功能和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规划》在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方面还提出了哪些目标、任务?如何处理好上海和香港两个金融中心的关系?记者就此采访了发展改革委和上海市政府负责人。
  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
  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市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及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划》。《规划》是指导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行动纲领。
  这位负责人说,《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发展目标:瞄准世界一流国际金融中心,全面拓展金融服务功能,加快提升金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上海金融市场的国际内涵和全球影响力,力争到2015年基本确立上海的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地位。
  四大预期性目标
  上海市政府负责人表示,为客观衡量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展,经过与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研究讨论,《规划》确定了四个方面的预期性指标:
  --金融市场规模显著扩大。到2015年,上海金融市场(不含外汇市场)交易额达到1000万亿元左右,主要金融市场规模保持或进入世界同类市场前列。
  --金融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到2015年,参与上海金融市场的境外投资者规模显著扩大;上海证券交易所主要指数、上海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成为境内外人民币资产定价的主要基准利率,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成为境内外人民币交易定价的主要汇率基准等。
  --金融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到2015年,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达到22%左右;管理资产规模达到30万亿元左右。
  --金融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到2015年,上海金融从业人员达到32万人左右,国际化高端金融人才和新兴金融领域的人才明显增加,金融发展环境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多策并举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上海市政府负责人表示:围绕201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规划》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以拓展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为重点,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在提升现有金融市场功能的基础上,发展新的金融市场形态。
  --以吸引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金融机构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体系。促进金融机构总部和功能性金融机构集聚发展,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将区域性乃至全球性总部设在上海。
  --以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中心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化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面向全球的人民币支付清算网络,支持和推动金融市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以加快金融市场改革创新为重点,不断提升金融中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深化金融改革,支持和鼓励金融创新,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金融市场和金融企业为主体的金融创新机制。
  --以建设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中心为重点,加快提高金融国际化水平。积极有序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巩固上海金融市场在服务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和人民币跨境使用中的主导作用。
  --以制度建设为重点,着力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发展环境。加强金融法治环境建设,完善金融税收制度,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金融监管制度。
  沪港加强金融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上海市政府负责人表示,上海和香港作为国家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个金融中心城市,在共同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两地金融合作不断扩大,联系日益紧密,进一步加强沪港两地金融合作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位负责人说,未来,沪港金融合作将更多地面向全球,进一步拓宽视野,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提升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要面向未来,不断开拓新领域、新空间,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根据上述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国要进一步发展沪港金融的互补、互助、互动关系,完善沪港金融合作机制,加强沪港在金融市场、机构、产品、业务、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支持沪港金融市场产品互挂。(.上.证)

 

  发改委:上海2015年确立全球人民币中心地位
  联播头条,我们首先来关注金融行业的一条重要新闻,国家发改委今天正式印发了《十二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这个远景规划包含了一系列投资者非常关注的信息。2010年,上海金融市场不含外汇的交易总额达到386.2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10倍。上海金融机构总数达1049家,比2005年末增加439家。 国家发改委指出,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发展目标是:瞄准世界一流国际金融中心,力争到2015年基本确立上海的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地位。这也就是说,我国围绕人民币形成的金融中心将全面地落户于上海。
  人民币基准利率将由上海制造
  在具体规划目标方面,最值得注意的, 一是到2015年,上海金融市场(不含外汇市场)的交易额要达到1000万亿元左右;另外规划中非常重要的目标是,到2015年,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成为境内外人民币资产定价的主要基准利率,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成为境内外人民币交易定价的主要汇率基准等。因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现在就是由上海的外汇交易中心产生,这后面两点就意味着,未来人民币的基准利率和汇率都将在上海产生。这无疑是支撑上海成为全球人民币交易中心的最主要的措施,同时,一直以来市场关注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最终方向和路径也变得非常清晰了。
  这份规划还包括,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将区域性乃至全球性总部设在上海。支持在沪金融机构开展市场化改革、开放性重组,另外要以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中心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化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面向全球的人民币支付清算网络。根据人民币跨境使用进程和市场需求,支持在沪金融市场将交易系统的相关功能延伸到境外。支持在沪银行卡组织加快建设全球网络,打造国际主要银行卡品牌。支持在沪清算机构发展。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力争把上海发展成为全国性的信用服务中心。这些信息对投资乃至于整个金融行业的影响都会非常大。
  专家: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汇率和利率形成应先行
  我们注意到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这份《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中,给出了2015年的时间节点。这与2009年4月份国务院提出的到2020年把上海建设成为与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和人民币的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目标,整整提前了五年,距离现在还有四年。如此短的时间,怎样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又该围绕哪些重点展开呢?一起来听相关专家的观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告诉记者,我们也感觉到,这次把人民币产品作为一个全球的定价中心我觉得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人民币已经开始了他走向国际的步伐。一个能够从实际出发、从实际的供求关系出发,同时又符合我们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基本导向的这样的一个定价,这个对于我们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以及中国金融走向世界应该说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告诉记者,首先你必须确立上海在人民币的利率上的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汇率上的定价权,而这两个东西要实现啊,其实得有赖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赖于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
  专家认为,正是基于目前国内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相关部门同步调整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时间表。但是相关专家也提醒,这种短时间内对金融体系的大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信贷支持,银行业务的主体也主要是存贷息差。未来利率和汇率改革将带来各种新的困难和挑战。(.C.C.T.V《.经.济.信.息.联.播》)

 

  叶檀:国际板不会马上出来
  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中表示:推进上海证券市场国际板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股票。
  投资者的恐慌大可不必,这并不意味着国际板马上就要推出。
  从行文上看,推出国际板放在第四部分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第五条的第一点中,用笔非常简练,目标是加快构建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中心。下面包括国际板、债券、QFII、投资、金融衍生品等,吸引境外机构与个人投资者投资境内金融市场。也就是说,推出国际板是人民币国际化、上海成为金融中心的必然结果,建立人民币国际中心,人民币国际化,不提国际板是不可能的。就像中国证券市场会建立层级体制,就必须有创业板一样。
  其次,从历史沿革上来看,推国际板的提议并非始于今日,十年前提出,到现在仍未成行。
  2011年,国际板曾经成为一时热题,但在2012年,却以上海市长的一句话定音。1月16日,在上海市两会记者招待会上,上海市市长韩正说,现在并不是推出国际板的最佳时机,我想,国际板现在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投资者如同阳春到来,如沐春风,股市难得的涨了两天。目前再提国际板,并不意味着马上推出,积极稳妥是也。
  第三,就环境而言,目前也不是推出创业板的合适时机。2010年、2011年,A股市场在国际市场忝列熊蹄之列,每次熊市都是市场反思时期,对于新股发行、借壳上市、内幕交易等反思层出不穷,目前如果推出国际板,则反思未有穷尽。
  新年首个交易日,1月4日沪综指开门绿,收盘于2169点,下挫1.37%;龙年首个交易日,1月30日,在春节期间周边股市收回失地的情况下,沪综指再次开门绿,收盘于2285点,下挫1.47%,反映实体经济与货币紧缩、制度弊端三重夹击下,市场信心动摇,此时绝不是推出国际板的好时机,恐怕今年都不可能推出。
  第四,在具体举措方面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
  去年5月19至21日,在2011陆家嘴论坛上,前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开幕演讲中表示,统筹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需要和条件,进一步加强制度设计和论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做好国际板的各项准备工作。可见,当时与国际板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完成。
  焦点主要集中于,国际板上市公司募集的人民币资金是否能够自由流动,与我国资本项目下不可自由兑换是否冲突。如果国际板上市公司的人民币不用于国外,则不存在资本项目兑换,如果在人民币资本项目部分可兑换的情况下,通过特定账户实行兑换,同样不存在无法控制的问题。
  登陆国际板的公司存在三种可能的形式:一是境外企业的在华机构,二是境外公司主体,三是红筹股。如果境外企业在华机构作为主体,则不存在异地监管等方面的障碍,如果是境外公司主体上市,则在信息披露、监管规则等方面存在衔接难题,此时需要中国与国外监管机构的合作与沟通,既然中国的公司可以在美国等地上市,遵从当地法律,则在中国境内上市的公司理应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这是中国证券监管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实战演练。当然,如果主要是红筹股上市,则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证券市场国际化意义不大,不过是红筹股从香港回归内地,再圈一次钱。
  最后,要强调的是,国际板推出难以避免。除非中国停止人民币国际化脚步,停止证券市场的发展脚步。
  从康菲石油等案例来看,国际知名公司洞悉本土化运作的精髓,绝非市场中的道德君子。谁也不会天真到认为国际知名公司到A股市场上市,A股市场就能自然净化。但通过越来越多的大公司上市,将倒逼监管层在实际上而不是在条文上与国际接轨,我们不应该指望公司自律,而必须指望规则的公平。事实上,在美国借壳上市的中概股,同样存在种种信用弊端,通过一轮洗牌,相信今后借壳的投机者将知难而退。而反观国内,提高借壳上市的门槛同样是大势所趋。
  国际板推出圈不圈钱其实是个伪命题如果制度允许圈钱,那么不管什么公司上市,境内也好、境外也好,主板也好、创业板也好,为什么不圈钱?如果制度能够保持公平底线,让市场说话,改变发行股份过少、解禁股成本过低,以公司的质地与回报论英雄,那么,上市公司的家数就不是个问题。
  如今国际板引起如此大的争议,是因为有了创业板等公司的前车之鉴,投资者如临深渊,这实在不是国际板与创业板之罪,而是圈钱市之过。(.每.日.经.济.新.闻)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