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1月17日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中,直批当前银行业有着“转型就收费,贷款就搭售”的不正确做法。据证券时报记者观察,去年以来,在利润回报压力下,借创新名义巧立名目收费的伪创新现象大量存在。然而这种发展模式并不可持续,只有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并为客户真正创造价值,客户才愿意甚至积极掏腰包购买银行的金融服务或产品,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才能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在行业垄断或多或少存在、贷款资源稀缺的环境下,此类名为创新实为收费的发展模式可在短期内大行其道,并给银行创造了相应收入。而当环境发生变化,银行手续费收入高速增长的局面将难以持续。
去年以来,一些银行推出的所谓创新服务已变了味儿,成为巧立名目收费的工具。比如企业要想获得贷款,则要接受银行的一揽子金融服务,而往往银行并未给企业提供对应的金融服务,或是所提供服务并非企业真正需要的,不能为企业带来价值。但在一贷难求的情况下,企业可能被迫接受银行“强加”的服务,而一旦信贷环境宽松,银行需要向企业营销贷款,银行咨询顾问等的收费服务收入就会随之缩水。
正如尚福林主席所说,这种创新非但没有提高服务效率,反而加大客户融资成本,既不符合市场需求又不可持续,也影响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背离了金融创新的本质。
从近年来银行手续费收入增长情况来看,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在信贷紧缩年份增幅明显高于宽松年份。据Wind数据显示,信贷紧缩的2007年、2008年(2008年后两月才转为信贷宽松)以及2011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增幅均高于2009年、2010年的增幅。2007年、2008年以及2011年前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幅的平均值分别为108%、66%、60.7%,而2009年、2010年平均值分别只有27.7%、41.4%。发放天量信贷的2009年,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幅最低。
除不可持续以外,利用银行较强的议价能力频频向客户伸手亦会对银行的形象造成损害。虽然客户当时为了获得贷款而接受银行的附加条件,但难免会遭客户诟病。去年一些银行以支付融资服务费作为优先获得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前提条件,向个人贷款客户收取融资服务费(并无对应的实质服务),一度引起大量客户不满,甚至向监管部门举报。
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不少银行在研发、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确实做出了积极努力,并取得了较好的收效。在帮助客户控制风险、提高资金管理效率、加强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正面效应,也因此赢得了更多客户,真正实现了银行和客户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