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场的放量反弹更像昙花一现,权重股hold住了指数,但个股的结构性风险重新抬头。过去15年中春节前一周沪综指是14涨1跌,从资金博弈的角度看,本周市场大涨大跌的概率极为有限,“鸡肋”式拉锯将成为兔年收官的主基调。
资金面不如想像中宽裕
去年12月外汇占款连续第三个月流出多少超出了市场预期。去年12月外汇占款比11月末减少1003亿元,较前两月200多亿的减少数额呈加大趋势。目前人民币一年期NDF基本与人民币即期汇率基本持平,说明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单边升值的趋势至少阶段性停止,而股市和楼市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本币资产,势必受到牵连。同时热钱大幅流出不仅会导致外汇占款下降,还会减少基础货币的投放。即使央行下调准备金率,也只是“填满”外汇占款减少所形成的“坑”,对于整体流动性的增量效应有限。除非连续下调,否则对于A股的边际效应有限。
每年春节前都是流动性较紧的时候,许多投资者将元旦后央票的停发和逆回购的启动视为流动性持续改善的一个信号,但这种积极信号相对微弱,并不足以撬动市场。本周初回购利率一路飙升也显示出节前资金面的偏紧,央行的逆回购则是一把“双刃剑”,节前逆回购的规模越大,则需要回笼的规模也越大,治标不治本。
年报预期偏悲观
随着年报公布期的临近,市场对于企业盈利的担忧不断积聚,而这种担忧反映到盘面就是小盘股超跌后的进一步下探。而今年大型基建项目减少、房地产调控深化、中长期贷款占比下降等迹象显示下游段需求仍是制约企业盈利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中小企业,去年以来的流动性紧缩和原材料上涨冲击着成本端,而欧债引发的外需下滑和投资减少引发的内需不振又逐步冲击着需求端,两端同时挤压使得不少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大于2008年。从已经公布业绩预告的公司情况来看,虽然预喜的约占7成,但环比增速不容乐观,加速回落的趋势基本形成。打个形象的比方,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利润骤降好比“硬伤”,来得快去得也快,而目前由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欧债危机共同引发的盈利下降则是“内伤”,起初或许并不猛烈,但需要调理的时间却更长。
地产信托隐患不小
目前涉及房地产的信托规模大致在7000亿元,今年预计到期还款的规模在2500亿元左右,主要集中在三季度。随着过去两年大量地产项目的竣工结算,即使今年新开工项目为零,楼市供应也将呈现出供远大于求的局面。当行业景气下滑遇上集中兑付期,信贷流向的监管又日渐趋严,降价促销或者转让项目便成为了最直接的途径。无论是哪种途径,地产对于经济整体增速的影响不排除超出预期。相比业绩下滑、热钱外流、欧债危机等存量利空,地产信托到期起到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或加速上述利空发酵。
“兔子尾巴”不好啃
上周市场反弹高点切入2280-2300点一线的短期“天花板”,反抽幅度已经达到,而政策面和基本面又没有超预期因素出现,因此大资金做多意愿有限。节前欧债等外围不确定因素再次发酵,无形中加大了存量资金离场观望的情绪。
从市场运行趋势上来看,上周急剧放量后出现迅速缩量,说明参与资金都是短线的脉冲型博弈,即周初快速买入,一旦反弹至压力位后快速获利了解。虽然上周反弹出现了资源股等领涨板块,但其催化剂是流动性松动预期,而目前来看,这种预期并不成立。相反,在市场反弹过程中,逆势创新低的小盘股家数却在不断增加,周一两市跌停个股约70家。目前小盘股的下跌是由双重因素主导:一是业绩下滑和扩容所引发的“戴维斯双杀”,普通的政策利好很难改变;二是全流通和一级市场定价过高的股价回归压力,也是需要市场自我调整。从这点上看,权重股只是掩盖了指数的系统性风险,而个股的结构性风险仍处于集中释放期。
目前创业板的周K线已经呈现出10连阴,创出所有指数的连续周线收阴记录,中小板的月线呈现三连阴,也逼平了月线连续收阴记录。从这个层面来看,市场短线进一步大幅下跌的概率也有限。即使在一轮中期调整趋势中,仍有不同级别的反弹穿插来修正调整斜率。1月以来的走势与去年10月中旬较为类似,即市场超跌后政策利好出现,成为超跌反弹推手,市场快速反弹,遇到压力位后向下创出新低,政策利好再次出现,最后走出一波周线级别反弹。而目前正处于第二阶段,即超跌反弹后二次下探的过程。如果短期准备金率下调等政策信号再次出现,市场仍有反弹希望。
综合来看,本周市场先抑后扬的概率较大,只是“扬”的幅度相对逊色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