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交易所对新股询价唱“对台戏”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证监会交易所对新股询价唱“对台戏”

加入日期:2012-1-13 8:12:14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证监会:新股询价中基金没有帮忙报价
  证监会交易所对新股询价唱对台戏
  大型基金公司冷对新股询价
  暂避新股成基金业共识
  IPO开年密集闯关 近30家公司上会
  股指越跌新股讨论越热
  熊锦秋:新股发行改革关键要切断利益关联
  逾七成次新股破发 6只白马股被错杀
  新股申购收益查询

  证监会:新股询价中基金没有帮忙报价
  成立超10年的24只基金平均收益是235.39%,年化收益率约12.86%
  中国证监会基金部主任王林12日表示,基金公司在新股询过程中,报价是比较理性的,没有明显高于其他机构者,也没有帮忙报价。
  王林是在此间举行的2012搜狐金融德胜论坛基金经理人年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王林认为,近些年基金朝着诚信合规,运作稳健的现代资产管理机构目标发展,在资本市场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积极作用。2011年69家基金管理公司,专户理财资产规模1224.22亿元,社保基金规模3017.25亿元,已经成本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基金业的制度和管理方法已经被保险,信托,证券等其他金融信托机构借鉴。另外,证监会专门对成立十年以上基金进行了测算,2011年12月31日成立满十年基金有24只基金,24只基金十年期间算平均收益是235.39%,年化收益率约为12.86%,为投资者提供了非常丰厚的回报。
  针对舆论关注度较高的基金在新股发行中的报价问题,王林称,他跟踪了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的,IPO网下询价报价少于30家机构的6只股票,通过对这6只股票的询价分析,发现在最后参与询价报价机构当中,有十个询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是在帮忙报价,存在抬高发行价的可能性,上述机构主要集中在证券类、保险类机构,没有发现基金公司的参与。
  在谈到基金行业目前的困境时,王林认为,存在准入、管制过多,基金公司治理有待完善,基金首募规模萎缩等问题。这都需要从制度监管等方面加大对基金持有人保护力度。
  王林表示,要积极推动证券基金投资法,以及配套法修改,为创新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加快推动基金法修订步伐。同时以基金修订法为契机,鉴定公开募集标准,统一监管标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引导私募基金阳光化,规范化发展。
  同时,加大力度培育投资者,积极鼓励企业年金、保险年金投资者,积极推动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等长期资金的落实。要适当加快审批合格境外投资者的步伐,逐步优化机构投资者外部环境,研究符合机构投资者产品和交易方式。针对机构投资者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长期投资。
  王林表示,要放松管制,给予市场更多发展和创新空间;此外,基金管理公司要苦练内功,专注机遇、机会互相发展。(www.ccstock.cc)

 

  证监会交易所对新股询价唱对台戏
  连日来关于新股询价的话题甚嚣尘上,继两家基金公司相继宣布退出新股询价队伍之后,作为监管层的证监会终于按捺不住,首次对于这一敏感问题进行了表态。证监会基金部主任王林昨天在公开场合表示,新股询价中基金并没有帮忙报价。此番观点与不久前沪深交易所总经理联手炮轰基金哄抬新股定价完全背道而驰。
  证监会 询价中基金没有帮忙报价
  证监会基金部主任王林昨天在2012搜狐金融德胜论坛基金经理人年会上表示,基金公司在新股询价过程中,报价是比较理性的,没有明显高于其他机构者,也没有帮忙报价。
   王林进一步表示,他专门跟踪了2011年沪深两市发行的250只新股情况,从基金公司在250只新股中的表现来看,基金公司报价是比较理性的,没有明显高于其他机构者。
  此外,他还跟踪了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的,IPO网下询价报价少于30家机构的6只股票,通过对这6只股票的询价分析,发现在最后参与询价报价机构当中,有十个询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是在帮忙报价,存在抬高发行价的可能性,上述机构主要集中在证券类、保险类机构,没有发现基金公司的参与。
  交易所 基金公司哄抬新股定价
  就在一个月之前,中国两大证券交易所的掌门人张育军和宋丽萍集体向新股发行询价机构开炮,表示基金公司网下询价阶段,报价存在着定价不合理或高估现象。
  上交所总经理张育军说:中国股票发行市场存在很多缺陷,诸如新股价格大幅波动,这除了市场机制失灵外,新股估值定价系统亦缺乏理性。他认为,基金业普遍存在新股报价过高的现象。很奇怪基金公司对于80倍、90倍、150倍的市盈率可接受。
  深交所宋丽萍对基金公司缺乏信托责任、哄抬新股价格进行了批评。她称深交所内部研究报告分析表明,基金公司在询价时的报价位于主承销商估值区间的只有26%,高于或低于主承销商估值区间的比例分别为41%和31%。另外,在每单IPO报价最高的前十家询价对象中,基金公司在中小板和创业板新股发行中的占比分别达到了25%和32%。创业板新股报价最高的十家机构,根据频次统计排名显示,就有三家是基金公司。
  两基金公司
  已暂停询价
  >>背景
  就在管理层在基金公司是否存在哄抬新股定价的问题上唱对台戏的同时,由于新股持续高估值发行,打新收益下降甚至亏损后,已经有机构开始用脚投票。华宝兴业和信达澳银基金相继宣布暂停参与新股询价。根据统计,截至2011年年末,华宝兴业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为370亿元,排名国内基金公司第24位;信达澳银管理资产规模为58亿元,排名第53位。多数市场分析认为,如果资产规模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当中有一家基金公司加入暂停新股询价,那么局面将会蔓延。(.京.华.时.报)

 

  大型基金公司冷对新股询价
  继华宝兴业基金公开宣布暂停参与新股询价后,信达澳银基金日前表示不再参与。从整体看,基金公司对参与新股询价持谨慎态度。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后统计,在规模排名前十位的基金公司中,表示目前已不参与新股询价的有2家,表示将减少参与新股询价的有4家,表示保持参与策略不变的有4家。
  在规模排名前二十位的基金公司中,除1家公司未作出答复外,在其他19家基金公司中,表示目前已不参与新股询价的有3家,表示今年将减少参与的有5家。在11家表示参与策略不变的基金公司中,有两家本身参与就很少,1家持观望态度,仅有1家基金公司表示2011年在打新股上取得不错业绩,今年将保持参与程度不变。
  此外,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表示,目前对参与新股询价非常谨慎,参与力度会降低。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新股发行机制存在亟待改善之处。2011年新股不败神话已破灭,令基金参与新股询价趋于谨慎。此外,市场参与者正逐渐变得理性,基金在报价中会更注意进行基于价值、科学的定价。
  华泰联合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王群航表示,基金在新股询价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该群体理性对待询价有利于抑制新股高价发行热,形成更良性的新股发行机制。无论基金公司态度如何,均应切实维护投资者利益。(.中.国.证.券.报)

 

  暂避新股成基金业共识
  高调宣布or无语执行:
  信达澳银基金接棒华宝兴业基金,高调宣布将暂停新股询价的消息让市场为之震惊。然而,记者近日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实际上很多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都已经悄然停止了参与询价打新,只是大多数公司选择了无语地执行。
  华宝兴业高调宣布开先河
  去年12月28日,华宝兴业基金宣布称自即日起正式不再参与新股的询价,成为国内第一家表示退出参与新股询价的基金公司。
  华宝兴业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的致发行人、保荐机构《友情提示》称,为提高公司投研工作效率,该公司旗下的公募基金暂停参与各发行人的IPO询价,暂停接待各发行人、保荐机构的IPO路演。至于暂停参与IPO询价的理由,华宝兴业称,近期新股发行紧凑密集,发行人所处的行业面较宽,地域分布较广,我公司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对发行人的充分调研并给予科学、合理的询价意见。
  而近日信达澳银基金管理公司选择了跟进。据报道称,信达澳银基金日前已经知会多家投行,暂停参与新股询价和网下配售,也不再安排接待新股发行路演和推介活动。其原因一方面是目前新股发行数量太多,精力不够;另一方面是现在参与配售盈利有限,还常常亏钱,因此才做出上述决定。
  业内已经避开多时
  正所谓存在即合理,华宝兴业跟信达澳银选择暂停参与新股询价的现象背后无不说明新股发行速度过快,以及参与打新收益有限甚至出现浮亏。为此,记者采访了多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发现,避开新股似乎早已成为业内的共识。
  沪上某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小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高管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我们公司已经很久没有参与询价和打新了,市场不好、新股表现低迷是主要原因所在。该人士表示,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批速度快得惊人,而作为二级市场的买方机构,我们需要仔细甄别哪家公司值得投资,在目前胶着的A股市场中,我们实在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甄别。
  而沪上另外一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高管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同样坦言,其实公募基金业内早已达成共识--暂时避开新股。只是部分中小型公司选择了高调地宣布,而更多的中小型公司在之前的新股询价过程中所受到的邀请是少之又少,与其花费精力不如直接暂停,等到有好的新股再参与。
  上述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人士还表示,暂停参与新股询价跟打新其实更多层面反映的是这些机构对新股未来一段时间收益的不看好,并不意味着更多。该人士称,仔细阅读声明就会发现,即使是华宝兴业高调宣布,也表示了公司将密切跟踪股票市场状况和新股发行询价结果的变化,适时恢复参与新股询价业务,届时将不做特别提示。所以等到市场转好,相信大家还是会积极参与有投资价值的新股市场的。(.第.一.财.经.日.报 .程.亮.亮)

 

  IPO开年密集闯关 近30家公司上会
  2012年开年,IPO上会骤显潮涌之势。本周(9-13日),16家公司首发将申请上会审核。而短短半个月来,已有27家拟IPO公司密集上会,证监会审核节奏大大快于往年同期。
  一边是股市惨淡,一边是新股审核提速。而近期IPO密集闯关的背后,无疑是多种推动力共同施压的结果。
  年后上会将更加耗时
  最近感受很深的是,我的同行都觉得压力很大。身在深圳的投行人士张臻通过电话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其实这一状况也不必太过惊讶。因为2月1日之后,招股书预披露时间要大幅提前,企业申报流程也将由此延长;而且节后上会的话,还需要补充披露上一年年报。这些,都将加大投行的工作量。因此,企业上会时间都尽量往前赶。
  据导报记者了解,在1月份上会的一个好处是,不用补充披露上一年年报。因为目前申报IPO的企业提供的是去年三季度的财务数据,一旦上会时间拖到节后,将不得不重新整理年报数据,势必延长IPO申报工作期。
  此外,按照证监会发行部、创业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调整预先披露时间等问题的通知》,要求发行人自2月1日起,将预先披露时间提前到反馈意见落实后和初审会之前。据估算,企业预披露时间将由5天大幅提前到1个月左右。此举引发的影响是,除了申报流程延长,IPO公司遭受的监督力度也将加大。
  证监会11日公告,经创业板发审委会议审核,北京同有飞骥科技公司、山东中际电工装备公司、上海华虹计通智能系统公司首发申请均获通过。另外,鉴于上海和鹰机电科技公司尚有相关事项需落实,其发行申报文件的审核被取消。随着上述4家公司审核结果披露,12日,创业板发审委审核掌趣科技、海伦钢琴等4公司的首发申请。
  新股审核如此提速,也可能是出于证监会积压项目过多的原因。张臻说。而导报记者从某券商人士处获悉,目前证监会差不多积压了近百个项目,预计新股发行节奏仍将延续。导报记者粗略统计还发现,目前有近70家已过会公司还未上市,其中包括盘子较大的中国交通建设(拟发行35亿股)和陕西煤业(拟发行20亿股)。
  此轮上会潮中,烟台企业表现也很生猛。继6日烟台东城生化成功通过证监会审核后,10日,龙口企业山东中际电工装备公司也成功过会,一周内连续两家烟台企业成功过会,这在国内企业IPO历史上很少见。如果二者能够成功发行,烟台境内上市公司将达到26家。
  新股发行后市难料
  密集上会、过会后,所遭遇的并非都是盛宴。
  导报记者注意到,11日结束询价的创业板拟上市公司朗玛信息(300288),因最终参与询价机构不足法定的20家,被迫中止发行。这是继去年八菱科技(002592)(002592)IPO发行失败后,第二家因参与询价机构不足20家导致发行失败的拟上市公司,同时也是创业板首家发行失败的公司。
  朗玛信息发行失败,无疑有着市场情绪低迷的大背景,比如投资者信心不足,机构报价积极性不高等。而估值过高,或许也是上述两公司发行折戟的原因。以八菱科技为例,其去年首次IPO询价中枢高达36.92元,二次询价中枢降至23.09元,最终发行价为17.11元。直到去年11月11日,八菱科技才成功挂牌,走完了坎坷的上市路。
  事实上,如果二级市场的投资热情持续下降,新股发行中止的市场化行为并非不可能发生。此前华宝兴业基金高调宣布暂停参与打新,以及今年首批新股集体破发的惨状,都已透露出这一信号。
  2012年开年以来,IPO上会提速,但也迎来首批新股的集体破发潮。6日上市的3只中小板新股即全军覆没。其中,加加食品(002650)以26.33%的跌幅创20年来A股市场新股上市首日最大跌幅。利君股份(002651)(002651)和博彦科技(002649)跌幅也分别高达16.88%和9.41%。市场的低迷加之新股的密集审核发行,沉寂数月的新股破发潮,或将拉开新一轮序幕。(.经.济.导.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