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霄:利好 皮海洲:叫停新股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李大霄:利好 皮海洲:叫停新股

加入日期:2012-1-11 18:08:49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谢国忠:政府不会救楼市 投资保险比较可行
  日前,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在中国平安一次活动中谈到当前经济形势,剖析了金融投资环境。
  谈经济:2007年金融危机余波未平
  谢国忠表示,2012年的经济形势依旧非常复杂,总的来说,当前世界的经济形势还是处于危机状态,而且走出危机回到健康状态还是比较困难的。谢国忠说,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到2009年的欧债危机,金融市场依旧没有走出困境,今年的金融市场还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欧洲国家处理危机主要是削减政府财政支出,这势必会降低民众的生活水平,若民众不满政府做法上街游行抗议,债券市场利息势必有上升的预期,国家就有破产的危险,这对整个金融市场将有非常大的影响。
  谈楼市:不要对政府救市抱有幻想
  谢国忠表示,中国的楼市是供大于求的,他同时也抨击了房价上涨的核心理由是中国缺地这种观点。他说,中国从不缺少开发房地产的土地,中国的人均居住面积是28平方米,比欧洲还要高,住房总存量有近200亿平方米,而且还有100亿平方米的建造空间。
  谈及房地产行业的低迷,谢国忠说道,政府没有意愿来拯救楼市,如果政府去救,势必会引发通胀。谢国忠解释说,现在中国再印30万亿钞票去救房地产,汇率会马上崩盘。因为30万亿比中国外汇储备总规模还大,印钞票必然引起通胀的预期,汇率就要贬值,资金外流,而外汇储备不足以抵挡资金外流,会引起人民币的崩盘和高速通胀,下一步一定是深刻的社会危机。
  谈投资:要有国际视野和风险管控意识
  谢国忠表示,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在中国赚钱的主要是跨国公司,而且最健康的最有发展势头的现金流最充足的也是跨国公司。谢国忠建议平安VIP客户不妨投资一些百年老字号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的奢侈品公司的股票。同时,谢国忠建议平安VIP客户在投资过程中要有基本的判断以及风险管控意识,要像巴菲特那样,如果对某个东西不确定,不熟悉,就不要投资。
  谈保险:是比较可行的保障保值方式
  谢国忠表示,在社保制度还不健全的中国,购买一些保障型保险是非常必要的。保险既能提供保障,还能使资产保值增值,是非常不错的可行的选择。谢国忠指出,保险是一个有固定受益的产品,其受益从长远来看主要取决于国家的汇率政策,国家的汇率政策越强,保险的收益就越大,而在可预见的将来,国家的汇率是不会贬值的,因为国家的外汇储备是足够的。
  谢国忠: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财经》特约经济学家,国内著名的独立经济学家和金融投资顾问,原摩根士丹利的董事总经理及亚太区首席经济分析师。谢国忠得到广泛认可源自他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就遇见到了陷阱,他清楚地看到亚洲经济有巨大的结构性问题,使其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就做出了比较准确的判断。(中.国.网)
  


  董登新:中国企业上市大多不考虑后果
  在成熟市场,许多企业不肯轻易上市,是否上市是一项十分谨慎的决策;然而,在当今中国,几乎没有不想上市的企业。这两类上市观差异巨大,动机不同,后果自然不同。
  在成熟的国外股市,许多家族企业或私营企业都是不肯轻易上市的。因为上市,就意味着一个人或几个人拥有的企业将变成由许多人(包括中小投资者)共同拥有的企业。很显然,上市可能带给企业更加强大的资本实力,并可提升其他财务远景,也有利于企业对外进行并购;此外,股权多元化或许能带来民主治理、科学决策机制,尤其是能够极大地提升高管的报酬或年薪;当然,上市对公司而言,也有一种低成本广告效应。
  然而,企业上市也是有极高风险和代价的,比方,上市前的资产重组、财务顾问费用、保荐费用,这笔费用是不菲的,如果上市失败,前期努力和折腾也就全废,其间的硬支出就会打水漂;如果上市成功,IPO承销费用以及在证交所初次挂牌费用及持续挂牌年费,应该也不是一笔小额数字,当然,对上市公司而言,更主要的上市压力、责任和义务则是来自上市后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投资者对公司的监管和监督,这才是最要命的。
  公司上市就会变成公众公司,它首当其冲面对的是短期增长压力。因为人们对上市公司尤其是高成长型企业上市都有较高的成长预期。当上市公司的资本金猛然增加数倍后,如何在短期内产生巨大效益,并回馈投资者,这是有相当难度和压力的。
  其次,上市公司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直接挑战着商业秘密的极限,这是对上市公司的竞争力的巨大挑战。上市绝不只是简单的圈钱融资,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
  再次,上市公司作为优秀企业的代表,作为公众公司,它对社会的直接影响以及自身社会形象的定位具有放大效应,公众公司可能随时要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挑刺般眼光的审视与指责。
  最后,公司上市意味着股权被稀释,经营战略可能被更多人控制或改变,甚至控股权直接遭到易主威胁,尤其是过去独享的利润将被极大地摊薄。经营十分优秀的家族企业或私营企业,往往对上市十分保守、谨慎。因此,从逆向选择角度看,财务越是糟糕的企业,上市动机越强烈。当然,这类企业造假上市的冲动也可能会越强烈。这就要求监管机构有着火眼金睛一样的发审制度来识别、筛选。(中.广.网)
  


  时寒冰:做空的引力
  人的意念决定着他将吸引来什么样的宇宙能量,这种意念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财富、精神面貌,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就是朗达·拜恩在《秘密》一书中揭示的规律。
  这让我联想到了中国的经济、股市。
  在中国,发出悲观预期的人,常常被视为别有用心的唱空者。因此,对于唱空或者唱衰都极为反感,认为这种唱空或者唱衰的论调,很容易被做空中国的势力所利用,引来做空者。
  姑且不论这种逻辑是否合乎最基本的常识,单就这个问题本身来探讨:如果有人做空中国,是谁引来的呢?
  索罗斯认为,世界是有缺陷的,任何市场也都是有缺陷的,而他要做的,便是发现缺陷,并利用缺陷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如果联系到中国经济本身,我们就会发现朗达·拜恩与索罗斯的连结点:在中国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股市不仅未能反映出这种增长性,反而回到了10年前的点位。在海外,股市被普遍视为是实体经济的一面镜子。股市就是在给经济打分,它有可能在某些阶段失灵,但不可能永远失灵。当中国股市极度低迷的时候,海外首先就会通过股市的这种糟糕表现,重新审视、评估中国经济的增长是否含有水分。一旦他们发现了某种缺陷,就会做空中国。对他们而言,这种思维一点都不奇怪。
  也就是说,海外做空中国的力量,是中国市场本身的表现吸引来的--对海外诸如对冲基金这样的投机势力造成了巨大的吸引力。
  虽然经历次贷危机动荡,现在,美国股市依然走到了接近其历史高点的位置。作为实体经济的镜子,股市带给人们的是美国经济正在全面复苏的信息,试想,在这种情况下,谁敢轻易去做空美国?即使唱空或者唱衰,对美国又会造成多大影响?
  因此,作为一个大经济体,中国缺少的其实是自省的习惯。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大跌,道琼斯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跌去508点,跌幅达22.6%,很多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跟着盲目抛售,眼看着一场大危机就要来临。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采取果断措施,一举扭转人气,使得这次股灾几乎没有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
  要想避免海外势力做空中国,首先就应该从制度上改革、健全和完善,不留缺陷,不给做空者机会。其次是别自空--股市跌幅全球领先本身,其实就是自空的表现。(上.海.证.券.报)
  


  叶 檀:中国股市的假市场化
  为什么一级市场高溢价发行,二级市场却低迷不振,散户投资者不应该成为替罪羊,假市场化才是问题的症结。
  中国证券市场化存在三大顽疾,发行机制不合理,退市制度形同虚设,内幕交易横行。
  退市制度正在建设过程中,证监会对于内幕交易已经重拳出击,只有对发行体制,各方意见不一。
  供求关系成为评估新股发行的理论根据。有人认为,目前新股三高发行,是因为新股发行数量不够,导致供不应求;也有人认为,2011年二级市场的低迷,三高发行的新股是罪魁祸首。甚至到最后,普通投资者成为替罪羊,有人振振有辞地说,明知是三高发行,为什么还要打新博利?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散户太不理性,应该增加机构投资者数量,这真是挨了打还要被骂,普通投资者冤哉枉也。
  以供求关系理论应用于投资市场是极大的错误,以供求关系理论指导未来的新股发行将重蹈覆辙,以普通投资者的不理性为新股发行的不公平卸责,既无良又无知。
  中国的新股发行是全盘违背市场要义的伪市场化。金学伟先生表示,累计询价方式的市场化发行是20年股市最大、也是最荒谬的一次过失。它充分反映出我们在改革路径选择上存在巨大的利益导向。
  累计询价制度是隐性的做市商机制,264家询价机构集体把发行价抬到高位,而不必对自己的报价负责,这无异于纵容机构的人情报价。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在1月7号举办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表示,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新股发行,同样没有抓住问题的要害。他表示,市场参与者判断股票价值的能力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受到的制约因素较多。同时,机构投资者队伍还十分薄弱。如果机构投资者薄弱,市场的主要交易行为不以持有股票作为目标,必然出现较强的短期化行为。
  短期化行为与市场参与者判断力不强,这些都是表像,问题的本质是,累计询价制度成为264家新股做市商者的内部游戏。表面上看来,A股市场新股发行与国际惯例接轨,采用累计询价机制,实际上,就是不负责任的累计询价制度,使A股市场投资者成为献祭的羔羊。发行者、询价者、中介机构成为一级市场的既得利益者,利益团体密不透风,通过瓜分一级市场的红利,把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套在高岗上。
  有基金业内人士表示,每当新股发行之时,通过各种关系请求基金经理参与询价,从而拉高发行价的做法一直存在。深交所数据显示,在每单IPO报价最高的十家询价对象中,基金公司在中小板和创业板新股发行中的占比分别达到25%和32%。可见,不理性的不是普通投资者,恰恰是被倚为干城的机构投资者。
  机构也有苦衷。如果机构不抬高报价,今后在人情市场中将无立足之地。所谓花花轿子人抬人,所有的机构会成为抬人者,一朝一日也盼望成为被抬者。
  只有二级市场疲弱不堪,询价机构才能稍微放松一下绞索。在截至1月5日发行的5家上市公司,参与询价的基金公司数量合计只有47家,平均不足10家。而在2011年四季度发行的新股中,平均每只都有20家基金公司参与询价;2011年三季度,每只新股参与询价的基金公司数量平均超过22家,基金参与询价数量已明显减少。
  有勇气的基金发出微弱的抗争。12月28日,华宝兴业基金官网上发布了一封致尊敬的发行人、保荐机构的友情提示。公司方面表示,为提高公司投研工作效率,决定即日起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暂停参与各发行人的IPO询价,暂停接待各发行人、保荐机构的IPO路演。
  普通投资者参与打新并非不理性,而是新股发行后首日护盘成为与上市公司相关资金的必修课。因此,投资者形成较为明确的预期,只要打中新股首日抛售就能获利。
  这一预期能够获得数据的支撑。
  根据财汇统计,2011年A股上市发行282只新股,上市首日的平均涨幅为21.08%。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证综指、深证成指一年间的跌幅分别达到了21.7%和28.4%。也是朱从玖先生提供的数据,简单平均统计,股权分置改革新老划断后,2006年6月-2009年7月,按新股首日上市的收盘价计算,中小板收盘价市盈率平均约为70倍,主板收盘价市盈率平均约为57倍;2009年7月后不再对价格进行窗口指导至今,中小板新上市公司同样口径计算的市盈率约为71倍,主板约为51倍。
  可见在上市首日,有内部资金大规模护盘。既然二级市场如此疲软,既然打新风险不大,既然内部资金如此护盘,普通投资者打新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呢?
  以水晶光电为例,08年9月19号上市首日大涨,而后一连8个跌停。用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不理性,能够解释如此妖异的走势吗?
  在1月6号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要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抓紧完善发行、退市和分红制度,加强股市监管,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提振股市信心。强调一二级市场的协调健康发展,正是因为一级市场成为唐僧肉,二级市场已沦为地狱。
  股票发行不受供求关系制约,而受预期与风险的影响,当一级市场的预期不变,利益共同体的性质不变,有越来越多的人会抛弃二级市场,投向一级市场的怀抱。尽管与内部人相比,大部分人获得的是残羹冷炙。
  中国的新股发行体制非市场,非行政,而是打着市场名义的权贵名利场,充斥了可笑的镀金式的暴发户辉煌。(金.融.时.报)
  


  李 晶:2012年一季度股市或触底 侧重防御性类股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1月10日在微.博表示,2012年一季度股市可能触底,股票市场的投资应该侧重防御性类股;随着货币政策的继续放松,2012年下半年经济将有望复苏。
  摩根大通李晶表示:回顾2011年,上证指数2011年大跌21.7%。在经济下行、政策放松空间放大的前提下,2012年一季度股市可能触底,股票市场的投资应该侧重防御性类股,2012年股票市场特别是亚洲股票市场以及中国市场的情况将会变得更好。随着货币政策的继续放松,2012年下半年经济将有望复苏。(证.券.时.报.网)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