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霄:总理发话 陶冬:保命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李大霄:总理发话 陶冬:保命

加入日期:2012-1-10 18:04:45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周俊生:股市信心为什么丧失如此严重
  投资者买任何一只股票,都是看中了它的未来。因此,参与股市首先就需要投资者树立起对未来发展的信心,这种信心如果翻译成股市术语,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市场人气,市场人气高涨了,股市行情自然就能不断走高。A股市场之所以在最近两年来节节败退,最为直接的原因便是投资者看不到市场发展的前景,从而导致市场人气越来越低迷,也就是投资者丧失了信心。此时,如何提振股市信心,确实是市场管理部门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股市缺乏信心,这已经成为所有投资者的共识。重要的是,如果看到了这个毛病,但市场管理部门却对病因讳莫如深,那么,温总理提出的提振股市信心这个要求很可能会落空。股市信心为什么会丧失得如此严重?不同身份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投资者普遍认为,目前接近疯狂的IPO已变为一场对投资者的圈钱掠夺,这是导致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信心丧失、离开市场的根本原因。
  但是,市场管理部门却不是这样看,一方面,目前股市的下跌与IPO没有关系的声音依然存在,甚至将 还有好的企业要继续上市作为利好消息发布;另一方面,继续大规模地向市场输送新股。就在本周,将有16家拟上市企业进入证监会发审委,虽然上会不等于过会,但这种来势凶猛的新股审核对已经视IPO为畏途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重磅利空。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温总理的讲话在市场上广泛传播,在如此重压之下,1月9日的市场怎能出现如此强劲的反弹?
  而这种马不停蹄的审核速度,显然是受强力推进IPO的需要所支配。郭树清就任证监会主席以后,尽管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并且加大打击内幕交易力度,但是对于投资者最为关切的IPO问题,证监会却至今毫无改进的动作,甚至表现得更为激进,按照一周审核16家公司IPO申请的安排,很难想象发审委委员们还怎样进行认真的审核,怎样充分地表达意见。这是对二级市场的不负责任,有违温总理所期望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局面的形成。
  正是A股市场的制度设计上过于偏向于发挥股市的融资机制,忽视了投资者回报这个根本问题,才造成了信心的严重失落。目前越来越严重的IPO问题,深究其原因是市场制度设计的错位所导致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一直是为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同时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解决转制过程中所需的资金问题,这个定位至今仍然在主导着发行市场。由于证监会现在对IPO一方面仍实行审核准入制,另一方面在定价上又允许发行公司自由竞价,这种畸形的市场化,导致发行公司普遍具备了来自管理部门的权力背书,其圈钱掠夺已经表现得有恃无恐。
  就目前来说,要实现温总理所提出的提振股市信心的要求,市场管理部门应该直面市场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而不是继续凭借权力在手的便利,拒绝倾听来自市场的呼声。要改变目前这种一、二级市场分裂的格局,管理部门必须放弃把市场当作融资工具的单向思维,简单地说就是要像重视融资一样重视投资者得到的回报。这不是只放在口头上说说而已的,而是需要管理部门拿出切实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让投资者真正地看到希望。只有这样,投资者的信心才能逐渐恢复,市场人气也才能重新凝聚起来。而当一、二级市场真正能够协调健康发展,也就是投资者真正能够从市场得到丰厚回报的时候,市场管理部门所期望的利用市场帮助企业融资的目标,也就有了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每.日.经.济.新.闻)
  


  郎咸平:为何越改革越糟糕
  1月8日,在由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举行的东方论坛2012,经济学家郎咸平做了资本主义精神与社会主义改革的主题演讲。在演讲中,他谈到了自己读完马克思的书之后自己的感想。他认为,共产主义本身,根本不是马克思这一生追求的目的,他追求的是和谐社会,而共产主义只是一个手段。同时,他也认为被誉为资本主义之父的亚当斯斯密其实是社会主义之父。
  同时,他谈到了建国以来,中国经济改革出现的问题,认为过分痴迷市场经济是现在中国目前住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主要原因。并主张把帕累托改进理论作为执政的标准,可以达到藏富于民。
  以下是他的演讲,有删节:
  今天讨论一个大家都很奇怪的问题,我和杨教授(杨瑞辉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都是吃资本主义奶水长大的学者,我们怎么会有兴趣探讨社会主义的话题呢?其实这是有原因的。
  我们主要希望让大家知道到底如何理解马克思。但由于我的水平实在有限,因此在30之岁之前都无法理解这个人(马克思)的智慧,一直到我到了香港,差不多我也50岁,我跟杨教授两个人经常喝咖啡聊天,透过对话来讨论马克思。
  最后我们得到一个非常非常震撼的结论,那就是共产主义本身,从马克思的著作里面我们察觉到根本不是他这一生追求的目的,他追求的是和谐社会,而共产主义只是一个手段。
  我们建国之后前30年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把手段当目的,从而给我们国家带来极大的灾难。
  后来我们利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得到了一个非常震撼的结论。那就是什么叫做人类历史。人类历史就是一部透过法制与民主控制权力腐败的积极斗争史。就是说马克思真正想讲的就是民主与法制,而且是从他的唯物辩证法里面推导出来的。
  而被誉为资本主义经济之父的亚当斯斯密是马克思跟列宁的前身,国父论里面从头到尾谈一个观点和马克思一模一样。他对于资本家剥削工人感到痛心疾首,同时他更感到痛心劳动者薪资的衰退。他甚至向列宁一样大力搏击英国帝国主义,它说帝国主义不但剥削殖民地的人,同时帝国主义本身的人民也被剥削。因此从他的书里面看来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社会主义者,根本不是资本主义之父,他是社会主义之父。
  但是我想告诉各位一个结论,那就是亚当斯密的理念和马克思是一样的,两个人都想透过一个手段达到更好的目的,马克思希望怎么做,通过民主与法制达到和谐的社会。亚当斯密通过一只看不见的手打造一个整体社会的利益。
  最后我想请问各位来宾,亚当斯密跟马克思谁是左派,谁是右派。如果你把我的演讲都听懂的话,你会发现他们既不是左派也不是右派,那太有意思了。我们建国60多年,前30年左派当道,极左,打的马克思共产主义为目的。后30年新自由主义学派,透过一只看不见的手为目的,认为这时候根本不需要干涉,一切推向市场化叫做改革。我们很多地方说不要找市长,要找市场。中国的改革风起云涌。全部希望通过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解资源的分配,最终会达到一般均衡跟最棒的福利经济学的境界。
  这个极左派跟极右派给我们带来什么灾难吗?极左在改革开放之前既不重视民主又没有法制,民生凋敝,经济解体,社会僵化,最后由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以后透过所谓看不见的手,这种价格机能把一切推向市场之后是什么结果?房改之后住不起房,医改之后看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学,国企改革之后大家都下岗。因为价格理论本身这只看不见的手本身就是误导。(中.国.企.业.家)
  


  屈宏斌:2012是全面宽松的增长期
  2012年,我们的经济增长环境如何?是宽松还是继续紧缩?本期财经名眼看2012邀请了汇丰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来为大家解惑。在屈宏斌看来,2012年,将是一个全面宽松增长的时期。
  通胀见顶回落
  在谈到通胀时,屈宏斌认为中国的通胀率在去年7月份到达6.5%的最高点之后逐渐回落,而这一趋势还将延续下去。这一趋势得以延续的背景是信贷增速回归常态、GDP增速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以及政府为平抑食品价格采取了增加供应的措施。
  更为重要的是,通胀率回落的速度快于预期。去年11月进口价格指数和出口价格指数都下跌了近10个百分点,分别下跌至43.2和44.8,这是自2010年中以来两个指数首次低于50。而更高频的价格指标(如农业部发布的每日产品价格指数)显示最近几周出现了明显的环比下降。
  屈宏斌分析,展望新年,除经济增速放缓外,还能找到多个理由来支持通胀压力将得到控制的观点:
  首先是大宗商品价格自去年二季度以来随全球贸易增速周期性放缓而持续下跌,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难有起色。这意味着未来几个季度,国内面临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大大降低。
  同时,食品价格是影响中国通胀指标的关键因素,因为食品价格在CPI中占比最大(达30%)且波动性很大。屈宏斌认真分析了食品价格增速放缓的有利因素,包括3个方面。连续第八年储粮丰收在即,对稳定食品价格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猪肉价格向来是导致食品价格上涨过快的罪魁祸首,过去几个月来CPI涨幅中的20%来自猪肉价格的上涨,但猪肉价格目前已经见顶;政府已经加强了供给面的措施来提高农产品产量。
  那么,通胀率下滑是否会导致未来的通货紧缩?屈宏斌回答道,尽管通胀下行的动能将在未来两个季度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我们认为并不会发生通货紧缩。第一,货币供应增速可能保持平稳而非大幅下跌。第二,尽管出现温和下滑,但经济增速仍可能保持稳定。第三,在通胀压力充分缓解后,政府可能出台资源税和推进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货币政策将放松
  屈宏斌分析到,在去年11月30日,中国央行宣布所有银行自12月5日起降低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这是央行在这次紧缩周期以来首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这也标志着货币宽松周期已正式开启,说明政府已经采取措施应对最近通胀率和经济增速的明显放缓。政府可能将今年的货币供应增速目标定在15-16%,意味着新增贷款规模将达到8-8.5万亿人民币,大于去年7.5万亿人民币的规模。如果15-16%的货币供应增速能够实现,则与去年12-13%的增速相比,今年的货币供应将更加宽松。
  屈宏斌分析,今年的货币政策将以数量宽松为主,降低利率为辅。
  数量宽松主要是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成为政府维持合理流动性和信贷增速的主要工具。由于在此次紧缩周期中存款准备金率已连续上调了12次,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数量型工具来调节货币供应是未来几个季度的必要的宽松措施。我们预计2012年上半年存款准备金率还将下降150个基点。
  降低利率为辅主要是因为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胀率回落为降息创造了政策空间。市场已经产生了利率下降的预期,可以看到债券收益率和央票收益率都已经纷纷下降。
  我们认为在未来几个季度降息将是相对次要的货币政策工具。鉴于未来几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能保持在一年期存款利率(3.5%)之上,负利率仍将维持一段时间,当前利率水平只是略高于长期平均水平,因此只要数量宽松政策起到效果,政府就无需大幅降低利率。预计央行将在通胀率下降至3%以下(可能在今年三季度)时降息25个基点。短期内,数量宽松工具将成为主要调控手段。
  人民币加速国际化
  屈宏斌分析道,全球需求疲软将使中国的贸易顺差由目前约占2%GDP的水平进一步下滑(2007年最高达7.5%)。这样,经常项目盈余占GDP的比重或降至4%以下(峰值为10%以上)。这些均显示中国在追求国际收支平衡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人民币政策的重心将由升值转向国际化。去年前10个月(1-10月)人民币贸易结算量飙升至169亿人民币,为前年同期的6倍。人民币双边直接投资试点方案也已试行。离岸人民币市场规模及可投资品种均快速增长。我们预计进一步推进跨境人民币流动的措施将使今年人民币贸易结算比例由去年预计的10%上升至近20%。
  将推出结构性减税
  屈宏斌认为,2008-2009年间的大规模一揽子刺激计划不会重演。首先,中国目前抵御外需放缓的能力更强。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现在几乎可以忽略。因此,基于对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预测(2012年同比增长约2.5%),出口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相对较小。
  其次,过度刺激的副作用---高通胀与资产价格泡沫影响深远。过去12个月政府全面抗通胀,并不希望重蹈覆辙。屈宏斌分析,鉴于去年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人民币,因此,预计今年政府可承受相当于约1%GDP(4000-5000亿人民币)的减税,主要针对低收入群体和小企业。这尚不到财政收入总额的5%。但通过乘数效应对GDP增长的刺激将相当可观。
  屈宏斌分析,政府将推出更多结构性减税措施,预计将针对低收入群体、中小企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但结构性减税不等于全面减税。事实上,未来数年政府可能考虑在全国推行房产税和资源税。这将有助于降低结构性减税对整体财政收入的影响。
  今年中国政府或将保持财政赤字约占2%GDP的比重。这意味着财政支出将在保增长和促就业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基建方面的财政支出仍是平衡外需冲击最为重要的政策工具。今年中国政府无疑将继续支持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但不会推出大规模以基建为主的刺激计划。
  更为重要的是,保障房建设将进入中期。中央政府财政实力雄厚,今年有能力在保障房支出大幅增长后(由2008年占财政支出总额不足1%增至2010-2011年的约2.6%)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政府如有必要可以发行政府特别债券以支持保障房建设。这不仅将立即对冲个人房地产投资的下滑,同时将维持与购置新房相关的耐用品的消费。
  此外,涉及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将快速增长。这包括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事实上,2009年以来根据政府的政策蓝图,财政支出已逐步由建设转向支持消费。
  最后,农村地区始终是政策重点。(重.庆.晨.报)
  


  曹中铭:维护三公原则才能提振股市
  在如此高级别的会议上,新股发行制度、退市以及分红等问题被点名,一方面说明其已引起高层的关注与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三大制度存在重大弊端与缺陷。
  2011年的A股市场无疑是 黑色的。继2010年熊冠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之后,2011年具有 风向标之称的上证指数再次以21.68%的跌幅蝉联最熊。不仅中小股民人均亏损超过4万元,基金也出现了罕见的 股债双杀,A股的表现甚至被深陷债务危机的欧美市场远远地抛在身后,似乎发生债务危机的不是欧美,反而是中国。
  A股市场没有成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却变成了投资者信心的晴雨表。近两年股指持续下挫成为主旋律,新低不断并且新低之后还有新低的事实说明,投资者对于股市信心的丧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当入市近20年的股民愤然清仓退出股市,当股民表示就算割肉也要远离这个市场,当超过九成的股民遭遇亏损,当股市走势常常与GDP的高速增长产生背离,这一切的一切,只能说明A股市场目前存在众多的矛盾与问题还没有被解决,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是证券市场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在A股市场中,利益分配机制严重失衡,三公原则遭随意践踏的现象却如同家常便饭。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是投资者特别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A股市场连续两年登顶,与投资者信心严重丧失有关,更与其切身利益没有得到切实保护紧密联系。
  事实上,A股市场存在着太多太多的不公平现象。如对于股市的错误定位以及 重筹资轻回报的股市劣根性,使圈钱特别是三高背景下的新股发行大行其道,圈钱者的利益有了保障,但被圈者却只有奉献的份。即使投资者不参与打新或在二级市场买入新股,但在融资过度的情形下,整个市场重心的下移,其所持股票也只有面对被下跌的命运。
  再如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像内幕交易、老鼠仓、操纵股价等,虽然被查处的违规者受到了惩罚。但在违规成本明显偏低的背景下,不仅处罚常常不到位,也无法震慑那些欲铤而走险的后来者。而且,深受其害、利益受损的投资者还不得不遭遇欲诉无门的尴尬,这明显是不公平的。
  用问题多多来形容当前的A股市场丝毫不为过。也正因为如此,郭树清履新证监会之后,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迅猛地连续烧起了几把大火,其矛头无不一一指向股市的要害与软肋。其烧起的几把大火,实际上也是在向市场的不公平开火。
  一个投资者利益没有 被保护的市场,注定不会变成一个健康的市场,更别谈什么健康发展与长治久安了。一个三公原则遭到践踏的市场,同样注定投资者会对其丧失信心。打造健康股市,提振市场信心,请从维护市场的三公原则做起。(每.日.经.济.新.闻)
  


  沈建光:金融工作会议传递政策放松信号
  新年伊始,时隔五年一届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金融工作会议适逢海外经济运行风险不断加大、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会议延续了过往深化改革与防范风险的两大主题。虽然利率市场化,金融国资委及银行资产证券化等改革措施似乎未有突破,从温家宝总理在本次会议总结中的讲话,仍然可以看出以下三点积极信息:
  一、更为明显的政策放松信号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今年定调为稳中求进,仍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但从具体实施来看,笔者认为,去年货币政策实则过紧,预计今年货币政策从操作上将回归中性,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本次金融工作会议恰好证实了这一判断。
  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温家宝在会议上指出,做好新时期的金融工作,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本轮紧缩政策以来,实体经济面临的融资情况越加困难。经济运行数据不断下滑,11月经济领先指数PMI跌破荣枯分界点50%,达到49%。尽管12月PMI有所提升,恢复至50.3%。但考虑到双节效应的影响,经济下滑走势并未改变。
  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温家宝总理在会上提出,要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提高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当前,社会融资规模下滑过快。去年三季度新增社会融资总量从二季度的3.6万亿大幅下降至2万亿,季环比曾大幅下降43%。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前11月,M2增速呈现快速下滑趋势,11月的12.7%创下了自1985年开始实行M2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12月M2虽然反弹至13.6%,但仍低于年初16%的目标2.4个百分点。
  优化信贷结构。会议提到,要加强对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对企业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正如笔者一直强调的,今年政策将更加倾向于保证民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均将加大保障房与中小企业的投入。财政政策将更加注重减税与转移支付。
  防范海外风险。温总理提到,国际金融危机没有结束。应敏锐观察和跟踪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做好应对预案,切实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笔者认为,今年经济运行面临两大风险,房地产与海外。欧元区是否会解体?美国大选之前,如果两党就债务上限调高问题一再拖延,其他两大评级机构是否也会下调美国国债评级?伊朗、朝鲜地缘政治风险如何演变等,都是会极大影响中国经济运行。
  二、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推进
  笔者一直认为,海外经济疲弱,中国原有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诸多瓶颈,使得人民币国际化箭在弦上。今年以来,我们也可以明显的看到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但是,伴随着近期人民币出现贬值预期,诸多观点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停止,应进一步加强资本管制。
  笔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并非仅仅意味着人民币跨境结算,因为这只是实现国际化过程中一个必经之路而非最终目标。人民币国际化包含着两大重要含义、即基本可兑换性以及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一员。在这样的定义下,人民币国际化包括四个有机构成部分,即资本账户管制逐步放开、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立、汇率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本次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到应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提高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水平;深化内地与港澳台金融合作,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等。正是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继续快速发展的信号。
  另外,会议提到,未来应该更加注重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构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机制。笔者认为,如今地方债问题推到风口浪尖,可以倒逼财政金改革,如地方自主发债,资产证券化推出等。
  三、提振股市信心
  已经有较长一段时间,中国股市持续低迷。我们不得不面临一个十分尴尬的事实,上证指数10年零涨幅。截止1月6日,上证指数收于2163点,早已跌破了2001年6月上证指数创下的高点2245点。实际上,A股受到国内货币政策,海外经济形势,经济增长,市场气氛,以及新股发行等诸多内在因素的共同影响。另外,新股发行和再融资会影响股市供需。但是,长期以来,资本市场过于重视融资规模,轻视投资回报的发展模式则明显的影响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导致股指屡创新低。因此,金融会议提到,未来要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抓紧完善发行、退市和分红制度,加强股市监管,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提振股市信心,无疑对提振中国股市与经济是个利好。
  展望未来,笔者预计,伴随着今年货币政策从过紧回归至中性,频繁下调准备金率,预计流动性将好于去年,加上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助于经济软着陆,这对资本市场来讲也是个利好。而从长期来看,应更加注重于化解制度性瓶颈,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自身平衡、完善上市公司治理体系、保护投资者回报、建立健全法制建设和监管等,以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新.华.网)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