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谢百三:应正视通胀 停止银根紧缩
末日博:政策弹药枯竭 新一轮金融风暴将提前
余丰慧:警惕高利贷引发中国式次贷危机
谢国忠:贸易盈余伤己伤人
樊 纲:今年股市不大可能继续下跌
桂浩明:RQFII200亿料一次批出 市场影响甚微
房四海:欧美债危机将让中国走出滞胀
左晓蕾:企业有钱放贷说明银行信贷错配
谢百三:应正视通胀 停止银根紧缩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近日在微.博称,中国应正视通胀,容忍5%-6%的长期通胀,停止银根紧缩政策。
谢百三称:现在应正视通胀,容忍5%-6%的长期通胀,工资指数化,加工资。现在银根不能再紧了。停止再搞二三线城市房产限购令;不要再压中小城市房价。这次通胀就是去年10月正式严打房价时上去的。压下葫芦起了瓢,通胀伤害13.3亿人民,比大中城市房价涨更可怕。此外一定要保证中国经济有较快增长。(证.券.时.报.网)
末日博:政策弹药枯竭 新一轮金融风暴将提前
目前的政策弹药已消耗殆尽
全球经济疲软将导致新一轮金融危机提前到来,末日博士鲁比尼9月6日接受采访时警告,新一轮金融危机在发达经济体中已露端倪。他认为,美国财政困境、中国经济减速、欧洲债务重组以及日本经济停滞,可能在全球经济领域汇合成一股完美风暴。
短期内,需要大量的刺激措施,否则将会出现另一个大萧条;但是,目前的政策弹药已消耗殆尽
全球经济疲软将导致新一轮金融危机提前到来,末日博士鲁比尼9月6日接受采访时警告,新一轮金融危机在发达经济体中已露端倪。
鲁比尼在伦敦表示,经济二次探底将提前,高峰期可能发生在2013年,甚至提早到来,这取决于当前有什么政策工具可以使用。目前,全球经济着实令人担忧。
几个月前,我判断完美风暴将于2013年到来。但现在,美国、欧元区和英国的经济疲软使我看到这一切都将提前。鲁比尼说。
美国劳工部9月2日发布数据显示,8月美国非农业部门失业率与7月持平,保持在9.1%的高位,其中新增就业岗位为零。
欧洲债务危机再起波澜。上周,因欧盟、IMF和欧洲央行与希腊对推进财政改革存在争议,谈判中断,导致市场担忧骤增,希腊债券收益率飙升,9月6日希腊两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至历史最高水平。
受希腊、意大利等国债务危机影响,欧洲股市本周暴跌。欧盟统计局9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二季度GDP增幅由一季度的0.8%大幅放缓至0.2%,年化增幅为1.6%,低于预期的1.7%。
鲁比尼认为,经济恢复增长需要从现在开始,短期内,需要大量的刺激措施,否则将会出现另一个大萧条,情况将越来越糟。目前的局势与几年前最大的区别是政策弹药已消耗殆尽。
鲁比尼曾成功预测美国抵押证券全面崩溃可能引爆全球金融危机,被称为末日博士。此前,鲁比尼多次对全球经济发出警告。他认为,美国财政困境、中国经济减速、欧洲债务重组以及日本经济停滞,可能在全球经济领域汇合成一股完美风暴。
余丰慧:警惕高利贷引发中国式次贷危机
当下的民间借贷不论是规模还是利率都几近疯狂。如果钱是从银行流入民间借贷,资金链条慢慢越拉越长,而借钱的企业经营出现情况无法偿还,最终会对银行产生冲击,牵连的经济体也会越来越多,从而发生所谓中国式的次贷危机,不是没有可能的。 (9月7日《新京报》)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目前,自然人、企业法人、上市公司、商业银行、公益基金都参与到民间借贷或者高利贷之中。以往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民间借贷规模较大,但现在经济落后的地方也开始疯狂放贷。民间借贷规模空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表示,目前沿海地区约有3万亿元的银行贷款流入民间借贷市场。按照这个推理,加上中西部地区,全国应该不低于5万亿元。如此大规模的民间借贷资金,其中大部分是来自银行贷款,途径有三:一是商业银行将信贷资金直接拆借给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在浙江已经有四大行如法炮制了;二是个人利用自己的住房等不动产抵押从银行贷款后投入到高利贷里;三是上市公司凭借被银行青睐的优势,从银行借到低息贷款转手高息贷给开发商等企业。截至8月31日,64家上市公司的170亿元委托贷款大多流向了中小制造企业和房企。
有专家认为,民间借贷是社会融资的有益补充。这个观点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不能演变成高利贷,不能一哄而起全民放贷;否则,就不是有益补充而是一剂毒药。目前的民间借贷大多是高利贷性质,有一少部分是高息性质,即年息12%至24%。高息借贷、高利贷正在抬高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使得经济效率越来越低、回报越来越少,正在酿造巨大金融风险。更加可怕的是,极有可能引发中国式次贷危机。我们需要从根上来观察风险,即高息借贷和高利贷的最终承受者的偿还本息能力如何?如果高利贷贷给了根本没有偿还能力的主体,一旦到期违约,那么,整个高利贷链条就会断裂,必将发生金融风险。
当前国内金融体系的风险,在于我们从未经历过住房价格出现周期性调整所面临的风险,在于对国内房地产泡沫有多大还没有足够的、比较全面的认识。而任何系统性风险存在不可预测性,对此保持高度警觉。
对中国金融体系风险的认识,角度不同,利益不同,所看到的景观也完全不一样。在国外的不少投资看来,如果按照成熟的市场经济标准,那么中国金融体系正面临着风险。因为,无论是银行信贷膨胀、地方融资平台扩张,还是房地产泡沫破灭及银行贷款景气下滑周期中的恶化,都是导致金融体系恶化的诱因。不过,在国人看来,中国金融体系有风险,但基本上还都在可控范围内。
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到底有多高,只要看一个现象就可以见叶知秋了。截至8月31日,国内16家上市银行公布了上半年业绩,其利润达4610亿元,同比增长达34%,各银行年化净资产收益率普遍达到20%。在全国利润额最多的十大企业中,其中银行占8席,工商银行(601398)更是成了国内最为赚钱的上市公司。可以说,这是国内银行有史的以来业绩最佳水平。不过,奇怪的是,以国内银行上市公司如此好的业绩,股市却接连阴跌,不少上市银行股价相继跌破了一年来最低价。这是为什么?因为市场担心国内商业银行的业绩不可持续,担心国内金融体系可能爆发系统性风险。)
中国金融体系与美国金融体系最大的不同是以银行为主导,国内90%以上的融资通过银行体系。不仅银行利率决定了国内金融体系的价格,而且银行体系的风险决定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因此,证券市场担心上市银行的风险,其实就是担心国内金融体系的风险。而国内银行体系的风险,就在于房地产泡沫破灭的信贷风险。
近二十年来,国际上金融危机的爆发,无不与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的信贷风险有关。而从2003年以来,中国房地产泡沫已持续了近十年。这个泡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第一,十年来各大中城市房价涨幅基本上在5倍以上,而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更在8倍以上。第二,由于房价上涨,购买住房就能赚钱成了真理,成了人人皆知的赚钱工具。遂引发全民投机炒房。
不过,无论地方官员、金融机构管理层,还是房地产开发商及多套住房持有者,均否认其存在巨大金融风险。比如说,当前银行逾期贷款在增长,就被理解为其占贷款的比重小,而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都在下降。因此,银行信贷风险在可控范围内;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高,四大国有银行所占比重也高,但到目前为止其不良贷款率奇低,因此,这些贷款不仅没有问题而且还是质量较好的资产。又比如,四大国有银行管理层都出来说,他们已发放的住房按揭贷款首套贷款所占比例在95%以上,因此个人住房贷款的质量良好,根本不存在风险。根据银监会对住房贷款的压力测试,房价下跌50%,对国内商业银行影响不会太大,或国内商业银行在房价下跌50%的情况下可以承担其风险。国内整个银行信贷根本就不存在多高风险或有风险也是在可控范围内。
但是,上述这些分析是建立在两个假定条件下的,一是房价不会大跌。确实,只要房价不跌,国内的银行房地产信贷就不存在风险,也不会出现多高的信贷不良率。二是假定政府公布的统计确切反映市场实情。只是实情并非如此。巨大的房地产泡沫要被挤出,其破灭之势是谁也无法阻挡的。如果当前住房按揭贷款自住率比例真占95%以上,在政府统计报表中每年房价又上涨不高,那么这一年来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岂非多此一举?其实这个95%就是当前享受优惠利率的贷款者的比例。而据笔者了解,住房投机炒作者会以多种办法来证明所要购买的是第一套住房。
近十年来国内房价飙升,房地产泡沫吹大,银行信贷及优惠税收政策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到今年6月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10.26万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26万亿元。这两个指标都比2008年底时增长了一倍。有人估算,在当前55万亿左右的银行信贷中, 60%至70%都是与房地产有关。无论是房地产上下游产业的企业的贷款,还是企业及个人住房及土地抵押贷款都是如此。房价上涨时,这些贷款风险自然隐蔽起来,但是如果房价下跌,其风险究竟会有多高是十分难以测算的。而且如果某个资金链环节断裂的话,很有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其金融风险不仅会全部暴露出来,而且也很容易迅速放大与蔓延。
笔者由此认为,当前国内金融体系的风险恰恰就在于国人从未经历过住房价格出现周期性调整所面临的风险,在于国人对国内房地产泡沫有多大还没有足够的、比较全面的认识。而任何系统性风险存在不可预测性,若等到国内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发生后再来关注,那将为时已晚。因此,我们对国内银行信贷风险及金融体系的风险,特别是房地产市场信贷风险无论如何应保持高度警觉,应有足够清醒的估计。(每.日.经.济.新.闻)
谢国忠:贸易盈余伤己伤人
建立在贸易失衡基础上的经济模式,宛如庞氏骗局。如果一个国家无法在国外明智投资,那么它首先就不应该赚取贸易盈余
谢国忠
要使全球经济运行正常,一个不知道如何对贸易盈余进行明智投资的国家就不该有贸易盈余;一个不知道如何处理利润的企业就不该有高额利润;一个不知道如何理财的人就不该存钱。除非能够明智投资,否则赚钱的能力对世界就是一种伤害
由于通胀、资产通缩或违约,资金囤积者在这个十年将会遭受困难。这是过去20年资金积累的必然终点。
庞氏骗局
德国人抱怨希腊人是骗子,窜改账本来借钱。中国抱怨美国欠债成瘾。但是,孤掌难鸣。若非有人响应,希腊人和美国人是无法维持这些坏习惯的。
人类为了以后的安全或是不时之需而攒钱。但从整体来看,钱还是要花的。如果每个人都想攒钱,那么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了。通过假设工作的人攒钱,退休的人花费积蓄,经济学解决了这一问题。利率让这两者达到了很好的平衡。这种模式正常运行的条件是人是理性经济人,管理其经济的制度都是相同的。然而假设与现实大相径庭。一些人攒钱的欲望要比其他人强烈得多。这种人通常会集中在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这些钱必须从这些民族或国家流动到其他民族或国家。否则,全球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
然而,如果资金从前者到后者的流动效率低下,也就是说后者没有建立赚钱的能力,那么危机就不可避免。因为人总是本性难移,所以危机总是在所难免。
从2000年到2010年,德国积累了1.64万亿欧元的贸易盈余,中国为1.35万亿美元,日本为5120亿美元。79%的德国贸易盈余直接来自其他欧盟国家。由于中国对德国有贸易赤字,而对其他大多数欧盟国家都有贸易盈余,因此,所有德国贸易盈余均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其他欧盟国家。现在情况仍然如此。
德国累积的盈余跟其他欧盟国家主权债务规模差不多。对于问题重重的欧盟各国,其来自国外的资金基本上都是德国的累积盈余。
欧元的发行在欧元区创立了一个新的货币环境。资本市场假设成员国经济体不会违背1997年《稳定与增长条约》。市场在条约签订之前便做出如此假设,并使意大利和西班牙这些国家的利率降低到德国的水平。由于存在其货币贬值的预期,这些国家的利率原先都很高。进入欧元区以后,这种风险似乎已经消失了,因此降低利率是合理的。
尽管《稳定和增长条约》限制了财政赤字额,这些国家的私有部门还是可以继续以高利率借钱。高利率使得借钱给它们的人就像消费者看到了大减价一样。当欧元区经济低迷之际,几乎所有人都会违背赤字限制。借贷热潮所引发的高需求,导致从德国进口商品。德国则通过银行体系将盈余转移到借钱的国家。
这是一场庞氏骗局。只要德国相信其他国家最终会还钱,骗局就可以维持。而一旦市场信任感消失,骗局就无法再继续。如果没有欧元,这些国家不可能会借到这么多钱,德国也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贸易盈余。
德国最好的出路就是由欧洲央行发行货币将损失货币化。这样至少会将损失蔓延给欧元区的所有人。如果德国拒绝这么做,那么欠款所造成的大部分损失都将由德国承担。德国在解决危机的过程中会挽救欧元,他们也希望欧元能像德国马克一样坚挺,债务人最终也会还钱,但是最终,德国可能还是会选择牺牲欧元。
到目前为止,德国一直是最大的贸易盈余国。中国、日本和石油输出国的贸易盈余也相当可观。德国的贸易盈余主要通过循环回到其他欧盟成员国,而中国、日本和石油输出国的贸易盈余却进入美国的国债市场,因为其货币与美元挂钩,而不是欧元。这些国家贸易盈余主要来自美国,所以其贸易盈余要投回美国,以支持本国的汇率政策。
欧元区的债务危机对美国国债市场来说是有利的。市场不会像以前那样向欧元区国家提供贷款。这些资金转移到了国债市场。尽管美国的财政赤字比所有遭受债务危机的欧元区国家要高,国债收益率却有所下降。因此,上述这些国家似乎比德国拥有更多财富。但是,这些国家和美国的动态关系,恰如德国和其他饱受债务危机所累的欧元区经济体的关系。建立在贸易失衡基础上的经济模式,宛如庞氏骗局。德国现在的命运可能是中国未来的写照。
盈余困境
如果一个国家无法在国外明智投资,那么它首先就不应该赚取贸易盈余,否则就会伤及自己和其他国家。首先,很可能在国内产生泡沫,因为贸易盈余对货币供应会造成影响。其次,这会让人们获得傻钱,造成其他国家的泡沫。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贸易顺差较大的国家做出过明智的投资。
如果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那么储蓄率高的国家最后会拥有另一个国家。但事实上,一个主权国家不可能由另一个主权国所拥有。主权国家总是可以通过将外企国有化和拖欠外债来解决问题。因此,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永远赚取较大贸易盈余,那么它并不聪明。所有为获取贸易盈余付出的努力最后都会化为乌有。
对外投资要取得很好的收益,前提是其所投资的国家经济增长,并且不介意与外国投资者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但是这两种条件很少同时满足。这也是长期贸易失衡会造成经济危机的原因。
如果中国要维持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中国的投资必须要推动美国经济增长。但是投资于国债不会达到这一目的,因为政府支出效率没有那么高。中国应该进入美国股票市场,以获得更多机会,维持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关系。股市资金可以为公司所用,促进美国经济增长。
否则,美国经济萧条不可避免地导致美联储印钞量越来越大。尽管美国政府可以还清债务,投资者却只会获得贬值严重的美元。
货币不会停滞,需要流通。一群人或一个国家积攒下很多资金时,这些资金将通过再循环转移到愿意消费这些钱的人手中。积累的资金就成了白纸一张,只不过证明了前者是股东或者债权人。长期贸易盈余会导致失败的投资,通过泡沫来创造需求。
因此,如果有谁想储存资金,前提是其必须是非常优秀的投资者。比如,巴菲特就有资格囤积大量的资金,因为其投资富有成果,通过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而且远超过其投资回报。同理,如果一个国家一直持续保持较高水平的贸易盈余,那就必须扪心自问,是否能像巴菲特一样优秀。
患在不均
世界经济正经历二次探底。金融市场一片恐慌,造成2011年8月的市值减少了10万亿美元。许多权威人士必将提出许多方法,恢复世界经济。但这些办法肯定不会奏效,因其都在刺激需求的临时增加。世界经济的问题在于有钱人不想花钱,想花钱的人却没有钱,比如,贸易顺差国和贸易逆差国,富裕家庭和贫困家庭,现金充足的公司和无业工人。
世界上有很多钱,低利率就证明了这一点。但是,资金分配过于不均,世界经济因此而无法正常运行。增加货币量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在大部分经济体中,企业现金充足,但失业率也是居高不下。如果企业对未来预期悲观,不愿投资,其预期就将自我实现,因为高失业率会让经济持续衰弱。全球化加剧了收入不均。仅凭刺激政策是无法解决的。
陷入困境的全球经济终将通过摧毁账面财富并重新分配给大众的方式来实现再平衡。这些方式主要包括违约、资产亏损、通货膨胀或税收。全球经济在20世纪30年代曾经经历相似的挑战。各国都采用自己的方式来实现再平衡。德国经历了恶性通货膨胀,美国则经历了资产亏损和债务违约。
当前债务危机的后果是通胀和在未来几年内出现负利率,同时资产价格将会保持不变或下降。随着时间流逝,通胀会缓解债务人的压力。在某个时间点上,他们可以有更多的钱来消费。我不知道这个过程会持续多久,可能需要十年。
樊 纲:今年股市不大可能继续下跌
央行前顾问、现任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周四称,从经济增长速度及企业的盈利情况看,今年中国股市不大可能继续下跌。
樊纲在香港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仍在以9%的速度增长,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情况也不错,想象不出股市还有什么理由可以下跌至目前以下的水平。
樊纲认为,未来两至三周内央行不会加息或上调存准率。
股市低迷银行融资不手软
尽管A股市场目前已经疲弱得几乎让人窒息,但是银行股的再融资计划却丝毫不受影响。招商银行周二发布公告称,公司配股方案已经获国资委批准,按照计划,招行将以每10股不超过2.2股为基准进行A+H配股,如果按照上限配发47.47亿股,融资350亿元计算,每股配股价约为7.37元。而据统计,今年已有14家银行公布了再融资计划,融资总额超过5000亿元,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大部分银行都避开了股权融资,大部分转而采取发行债券的方式。
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中银行业的资本扩张过度,资本充足率不足就一直是国内银行的顽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部分银行高层甚至不惜背负出尔反尔的骂名,强行再融资。根据记者掌握的数据统计,从2009年开始,银行再融资的规模就一直在4000亿元以上,而今年的再融资总额将突破5000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A股16家上市银行中已经有14家在今年有不同规模的融资计划,其中已经完成的有11家,仍有深发展A、北京银行和招商银行没有完成。这三家银行的融资分别达到150亿、118亿和350亿。而在今年的银行再融资排行榜上,建设银行以800亿的融资额排名榜首,其后是兴业银行的600亿元,农业银行和浦发银行以500亿元排名第三,但这四家银行选择的融资方式都是发行次级债或金融债券。在股权融资方面,光大银行拟发H股400亿股排第一。(现代快报)
桂浩明:RQFII200亿料一次批出 市场影响甚微
香港证监会主席方正昨日在电台节目中表示,内地首批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额度200亿元人民币,应当是一次过批出,未来应会继续加大。香港证监会强调,发行商日后应重点披露产品的汇率风险。不过对于RQFII进入境内股市,对A股会有何影响,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桂浩明表示,由于规模太小,难以产生大的影响。
RQFII初期产品结构简单
200亿元的人民币对于内地人民币总量来说,实在是很小很小,我觉得也不应该再分段或分批推出。方正坦言,至于200亿之后会不会加大额度,我相信监管机构的原则是审慎可控4个字,看看情形,如果发行之后秩序很好,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不继续加大。
目前香港业界正在等待内地监管机构公布合资格券商名单。方正表示,RQFII还没有落实最终推出的时间,也没有可披露的时间表。
方正表示,RQFII产品以后要跟其他投资产品一样,向香港证监会申请审批。尽管是全新的产品,但证监会没有计划为此增设额外的要求或门槛。
证监会希望机构如实披露风险。方正强调,尤其可能在人民币汇率风险方面要提醒投资者。升值当然好,但是如果不升甚至跌,还是有一定风险存在。不过他预期,早期推出的RQFII产品会是结构简单、风险较低的产品。
方正还表示,内地的投资渠道很多,因此相信RQFII产品的回报率,会比目前香港人民币存款、债券等要高不少。
近期人民币产品进展加速,其中多数香港券商最看好RQFII产品。有中资券商表示,正在准备投资A股的RQFII产品,等监管机构披露名单后将立刻推出,相信会很受香港投资者欢迎。
RQFII更多是象征意义
桂浩明表示,RQFII的推出会带来什么?这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首先,上万亿元的滞港人民币,有了新的投资渠道。这部分资金投到境内证券市场,即便只参与国债和国债回购交易,也能获得比银行利息高得多的收益,有利于资产的保值增值,维护香港人民币持有者的利益。其次,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人民币国际化也非常受人关注。今年以来,已有企业在香港试点发行人民币股票,这是从另一条途径探索人民币国际化。而RQFII制度的出现,更丰富了人民币国际化的产品线,同时为境内金融开放作出了新的探索。
不过他也表示,参照QFII在境内的发展情况,预计RQFII对境内股市影响有限。近几年,QFII在境内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现在已没有多少投资者关注QFII的仓位与重点持仓品种。有人说,是因为QFII没有显现出令人羡慕的投资能力。也有人说,是因为QFII规模增长不快,在一个由资金决定走势的市场中,自然是话语权旁落。
QFII的现实是如此,RQFII进来又会怎样?目前,境内银行股估值已经很低,同一家银行,在A股的流通价格要低于在香港的H股,主要原因就是境内市场缺乏流动性。那么,引进200亿元的RQFII后,这个局面会改变吗?很简单:不会。因为相对于境内股市来说,无论是QFII还是RQFII,规模都太小。应该承认,搞200亿元的RQFII对香港来说只是象征性的举措,对境内股市又何尝不是这样?而且包括即将在境内推出的港股组合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目前也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A股在得悉香港获得200亿元RQFII额度后,没有作出任何反应,投资者没有以为海外机构入市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桂浩明表示。
房四海:欧美债危机将让中国走出滞胀
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房四海近日在微.博发表对后市的看法,称感谢欧美债务危机,中国将很快走出滞胀,步入小衰退,而成熟的股市喜欢衰退和复苏。房四海并称全球经济不会二次探底,但全球金融错配还在扩大。
房四海称:其实,欧洲危机对亚洲影响不大,别听欧美忽悠。要救欧洲也可以,拿财产抵押。其实还有个定理0:在全球任意一段时间窗口,不可能所有国家奔小康。感谢欧美债务危机,中国将很快走出滞涨,步入小衰退,中国宏观拐点显现。成熟的股市喜欢衰退和复苏,警惕滞涨和繁荣。2007年下半年A股行情属于全体基金公司(含私募)之闹剧。
房四海认为短期内金融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抬头,最好的策略是不管闲事,以静制动,坐山观虎斗。
房四海称: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与美国法国德国关系(金融联系)不紧密的国家(地区),经济增长不错。全球增长其实已经分化(周期变频),全球经济不会二次探底,但全球金融错配还在扩大。
左晓蕾:企业有钱放贷说明银行信贷错配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9月7日发表微博称,企业有钱放贷,说明银行信贷错配。她表示:那么多担保公司为什么不给中小企业担保,从银行套出的贷款流向何处?用总量货币政策来解决细节中的魔鬼问题,要出问题的。
左晓蕾表示,钱有很多来源。不是只有银行信贷。特别是现在,还包括债券融资,股权融资,以及民间资本。
对于有网友表示总量货币政策是用来调节宏观问题,细节自然需要有更细节的措施。因此否定总量调节,似乎逻辑上说不通啊?
据此,左晓蕾解释称,并不会产生没矛盾。他表示:总量调节货币总量的合理水平,结构问题需要结构性针对政策。
据报道,8月30日,有市场机构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11年1至6月份,共有52家A股上市公司发放112项委托贷款,累计贷款额度超过160亿元,同比增长近38%。其中,浙企香溢融通单笔放贷一年期利率21.6%,为银行贷款利率6.31%的3.42倍。这也是A股上市公司目前最高的高利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