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或下调存准率 中央会议定A股走向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央行或下调存准率 中央会议定A股走向

加入日期:2011-9-7 12:45:01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8月CPI增速或略回落 货币政策是否松动
  国家统计局将于本周五公布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综合目前观点,机构预测CPI同比增速集中在5.9%-6.2%,较7月高点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
  8月份,食品价格整体出现小幅上扬,特别是前期跌幅较多的蔬菜,但此前上涨势头较猛的水产品和肉价则涨势放缓。
  从商务部8月份的物价监测看,8月前两周物价小幅下跌,后两周则出现上涨。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环比涨幅较高的水产品和肉类价格在8月份出现明显放缓,8月累计涨幅分别为-2.7%和0.6%。
  国家统计局在8月份共发布了三期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但据统计,被测算的29种食品三期价格整体均出现了小幅上涨,每期都有20种产品出现上涨。
  前期上涨较快的肉禽鱼等食品价格环比涨幅收窄,加上明显的翘尾因素,让市场普遍认为8月CPI较7月将有所回落,但仍在6%左右的高点。
  银河证券的报告认为,8月份CPI同比增速约为5.9%,其中几乎全部是翘尾因素所致,新涨价因素不明显。交银国际的报告认为,8月份CPI环比涨幅可能也较7月的0.5%收窄至0.2%,同比增幅为6.1%。
  在CPI同比增幅回落预期之外,由于欧美最新公布的数据乏力,欧美各国或重拾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也在抬头,并且土耳其、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已经降息。这些让市场对中国货币政策放松产生猜想。
  但权威专家对记者说,一般来说,货币政策要等CPI出现三个月明显下降才会有所放松。目前来看,CPI一定时期内不会出现连续明显下滑,因此货币政策不可能放松,而以稳定和审慎为主。
  事实上,央行副行长马德伦近日也明确表示,目前看来物价回落需要一定的时间,央行将保持政策的稳定性,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上.证 .秦.菲.菲)


  央行正回购双刃剑出鞘 资金面担忧渐散
  央行昨日实施了共计690亿元的超短期限正回购,将本周相对过剩的到期资金平滑至未来关键时点。同时,受到7天操作利率2.70%的低位引导,昨日银行间市场回购利率多数下挫,隔夜品种亦回至3.0%之下。
  招标结果显示,央行昨日发行的30亿元1年期央票,利率已连续3周持平于3.5840%,例行的28天正回购数量490亿元,利率无变化。同时,昨日新增的7天期限正回购操作数量为200亿元,利率则意外低至2.70%。
  至此,央行为防范双节临近银行头寸紧张而祭出的正回购双刃剑,在加大本周回笼量的同时,也已分别将200亿元流动性平移至中秋节,以及将490亿元流动性平移至国庆节期间进行释放。
  市场人士还指出,央行周一的需求申报表中,还有14天正回购选项,这表明本周四除了91天操作外,仍将继续通过超短期限的挪移功能,将数百亿的流动性暂时锁定,在9月底的季末存贷比考核时再行释放,以缓解关键时点资金需求重叠导致的动脉栓塞情况。
  某国有大行交易员告诉记者,9月5日的准备金补缴已告一段落,在15日中小银行缴款也结束时,本月的资金面扰动因素将暂时缺席,坏日子也就慢慢远去了。
  考虑到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正在增加,国内政策走向应进入观察期。既要警惕继续加码造成的叠加和累积效应,又要避免突然转向导致调控成果前功尽弃。中国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最新报告称。
  实际上,美元指数重回75关口上方,也显示市场避险情绪渐浓,对全球经济的担忧日甚一日。数据显示,美元指数在经历1个月的震荡之后,本周一首次返回75.16,而昨日更是延续了这一势头。
  昨日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跌多涨少,显示市场情绪已渐趋于谨慎乐观。数据显示,1日Shibor报于2.9975%,较上一日大幅回落89个基点。(证券时报网)


  央行多手段匹配流动性需求 7天期正回购再度启用
  央行6日使用7天正回购、28天正回购和1年期央票等多种工具,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资金720亿元。在回笼量大幅提升的同时,公开市场多元化和短期化操作特征明显。其中,7天期正回购为今年1月13日之后的首次使用。
  市场人士表示,央行此举意在优化资金分布、调节到期结构,在平抑资金面波动的同时,更好匹配机构流动性需求。鉴于今后一段时间资金分布不均的状况依然突出,同时央票利率倒挂严重,央行可能继续搭配使用短期工具平移资金。
  6日央行以价格招标方式发行了2011年第六十八期央行票据,票据期限1年,发行量为30亿元,中标价格96.54元/百元,参考收益率3.5840%,连续第三周持平该水平。央行还进行了两期正回购操作,分别为200亿元7天期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7%,以及490亿元28天期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8%。据此计算,央行共回笼资金720亿元,超过此前三周公开市场回笼量总和。
  数据显示,本周有830亿元央票到期,930亿元正回购到期,到期资金共计1760亿元,是目前年内余下时间单周到期量最高水平。
  市场人士指出,存款准备金缴存范畴扩大,替代性地发挥了回收流动性的作用。鉴于未来到期资金分布极不均匀,缴款机构间资金状况多寡不均,央行仍有必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配资金分布。在工具选择上,当前央票一二级市场利率严重倒挂,一级市场发行不畅。相比之下,使用利率较不敏感的短期限正回购,既可实现到期资金的月内或跨月平移,使之更好匹配机构流动性需求,又不至于过长时间冻结资金,缓解投资者对流动性紧缩的担忧。
  数据显示,在6日操作之前,9月到期资金为3510亿元,上、中、下旬分别为2030亿、1190亿和290亿。在6日央行动用7天期正回购之后,9月中旬到期量增至1390亿元,该期正回购将于中小银行补交存款准备金前释放。(.中.国.证.券.报 .张.勤.峰)


  财经媒体暗示中国央行或将适当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网9月7日讯 周三出版《中国证券报》在头版刊载一篇评论文章中援引业内人士的话称,中国央行在扩大存款准备金上缴基数范围后,不排除会适当下调部分银行或全部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
  文章中写到,央行扩大存款准备金上缴基数范围的政策5日开始实施。初步估计,未来6个月将因此回笼约9000亿元流动性,相当于提高准备金率2-3次,这将导致市场资金面进一步紧张。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央行可通过公开市场进行反向调整,且不排除会适当下调部分银行或全部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
  文章中还称,5月以来,央行为缓解流动性紧张持续在公开市场净投放7000多亿元。近期央票发行规模减小,以及市场普遍预期的加息举措并未推出,都表明央行在紧缩流动性方面更趋谨慎。
  文章判断,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或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体现出来。
  中国央行周二的例行公开市场操作连续第四周将1年期央票利率维持不变,这暗示该行继8月末决定扩大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上缴基数范围后,短期内没有上调利率的计划。
  中国央行最近要求商业银行将所谓的“保证金存款”(指客户为从银行取得信用证和其他担保而将一定数量的资金存入银行帐户所形成的存款类别)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中国网)


  摩根大通:中国有可能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投行摩根大通周二称,预期中国通胀开始降温,令中国有空间可以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来支持经济表现.此外,全球股市料继续显着波动,因投资者对环球经济仍持审慎态度.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Jing Ulrich)在记者会上表示,8月份是今年以来中国既无加息也没有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月份,显示出中国的货币政策立场由收紧调至中性.
  随着8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回落,未来数月外部经济的不利因素如拖累中国经济表现,中国有可能会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她说.
  中国央行自去年10月初以来,已经五次加息,并九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21.5%的历史高位.
  中国央行近日将商业银行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首批银行周一缴款.部分市场人士曾预期,央行近期或会下调部分中小型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比例,以降低对中小银行流动性的冲击.但银行人士及分析师稍早对路透表示,近期央行料不会下调,以避免发出政策放松信号.
  摩根大通并预期,即将于本周五公布的中国8月CPI涨幅为6.2%,较7月的6.5%有所回落;而未来数月CPI涨幅料在5%以上,主要受食品价格带动,惟通胀压力降温.
  7月CPI同比涨6.5%,创37个月新高.此前路透综合22家机构预测中值结果显示,8月CPI同比涨幅降至6.2%,创出三个月来低位;环比涨幅则回落0.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涨幅则料录得7.2%,亦较上月回落.
  摩根大通预期,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料增长8.9%,换言之下半年GDP增速比上半年有所回落,惟该行认为中国整体经济状况非常健康.
  中国去年GDP增长10.3%,今天上半年则放缓至9.6%.紧缩货币政策持续发酵及国际经济复苏前景不明,令中国经济恐硬着陆的忧虑仍难完全消退.
  此外,李晶指出,近期环球股市显着波动,因投资者对环球经济状况持观望态度,对股票投资表现谨慎,料这个情况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投资者对于欧美的情况不是太清楚,故其焦点都放在储备资本,而不是寻找价值投资.她并称,投资者的风险胃纳有可能于明年才见好转.
  她指出,沪深300指数走低,市盈率跌至15倍的历史低位,然而企业盈利却有20%的增长,显现出投资价值.而香港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今年以来均跑输标普500、上证综指、MSCI全球等指数.(路透社)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