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头侯宁:9月可能跌到2200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大空头侯宁:9月可能跌到2200

加入日期:2011-9-6 19:23:12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 读:
  叶 檀:国内机构高位接盘 建行是谁的提款机?
  水 皮:钱多了不是好事情
  曹中铭:股市岂能总是抽血 不顾投资者死活
  亚洲股神:行情11月启动
  黄 凡:投资的好时代还是坏时代?
  何志成:欧债危机或将爆发
  李志林:A股真正的内伤在哪里
  董登新:中国版401K炒作太无知
  鲁政委:美债危机是中国的一道坎
  侯宁:9月可能跌到2200点左右


  叶 檀:国内机构高位接盘 建行是谁的提款机?
  美国银行5日晨宣布,已经与多家中国金融机构达成协议,将以83亿美元的价格向后者出售其所持中国建设银行约一半股份。这是美银入股建行六年多以来,第四次减持股份,并累计获利75亿美元。
  建行足够大度、宽松,表示完全理解美银出于自身原因减持部分股份,美银承诺,未来双方战略合作地位不会改变。美银真是情深意切,虽然不得不减持,却还要保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了建行的未来不辞辛苦。
  太史公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谁也别冒充活雷锋。
  美银的减持原因是为了补充资本金,建行成为美银补充资本金的源头活水,而国内上市银行补充资本金主要办法是在股市狮子大开口的再融资,和发行次级债、可转债等,把投资者的钱袋当成源头活水。以建行为例,去年11月1日发布了617亿元A+H股配股融资计划,A股、H股预计融资额分别为24亿元、593亿元。这是在A股市况低迷之际下调之后的融资量。今年3月28日,建行行长刚发出2011年不会再融资的豪言,6月10日就宣布,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拟发行不超过800亿元人民币次级债券用于充实公司资本。
  对比之下,美银的做法着实高明,完美地诠释了成为中国大型金融机构的战略投资者会有多少好处。
  以战略或者财务投资者的身份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购股。扬韬先生有个统计:2005年6月,美银从中央汇金手中买进建行174.8亿股,作价1.065港元,合计投资25亿美元;2005年9月,建行IPO,美银买入16.5亿股,作价2.35港元,投资5亿美元;2008年6月,以2.42港元的行权价买进60亿股,同年11月以2.8元买进195.8亿股,交易对手都是中央汇金。至此,美银投资只有119.1亿美元,从中央汇金处的购股价从1.065港元到最高2.8港元不等。全部447亿股,平均每股成本0.266美元,合2.07港元!2010年11月,美银参加H股的配股18亿股,成本10亿美元,则其累计持有的建行股票465亿股,总成本130亿美元。
  美银入股建行6年多,赚取的收益是多少?累计套现194亿美元,获利75亿美元,还有90亿美元的市值,合计收益超过150亿美元,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不仅如此,在净获利75亿美元,还持有建行5%的股份,言之凿凿要负责任,如入无人之境,甚至可以刚增持马上减持,2008年11月,美银投资70.6亿美元增持195.8亿股,次年1月,减持56.2亿股套现28亿美元。美银所获利益只有汇金可以相比一二,其他投资者就是拍马也赶不上。
  相形之下,中国的金融机构投资效益让人惨不忍睹,中投以30亿美元购买黑石的没有董事席位的10%股份;招商银行在工行、交行、建行、澳纽银行等强敌环视之下以193亿港元的高价获得永隆行;2007年中信证券与贝尔斯登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差点在股价最高时登上了这艘泰坦尼克号……如果次贷危机晚半年发生,中国金融业不知道还要遭受多少损失,让人不寒而栗。
  建行不止一次提到美银对建行的战略性帮助。在建行网站上,一篇2010年4月29日发布的文章赫然在目,题为《银行战略合作的典范--中国建设银行与美国银行战略合作纪实》,指出4年多来,双方完全遵守和实施了当初的协议,成为国有银行对外资开放的经典案例。截至目前,建设银行与美国银行累计完成41个协助型项目、31个咨询型项目、233个经验分享项目,美国银行有超过1550名专家参加了战略协助。开展了5期共43名中层管理人员赴美跟岗培训,近3900名员工接受了由美国银行专家提供的各类培训,文章罗列了九点成果。笔者只想问一句,至今没有引入国际战略合作的招商银行在市场化的人才、风险、信用卡等业务上,难道就落于建行之后?
  更可怕的是,美银股票的接盘者主要是国内金融机构。也就是说,美银赚的是这些机构的钱。之前就有报道称,一个包括淡马锡及其全资控股的对冲基金SeatownHoldings在内的财团从美国银行手中收购了其出售的中国建行5%H股,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及中信证券是上述财团的成员。
  5日下午最新消息称,香港联交所股权变动资料显示,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8月29日以每股4.94港元购入44亿股建行H股,持股比从6.27%上升至8.1%。淡马锡今年7月曾减持建行15亿股,配售价6.26港元,持股比从7.03%降至6.27%。由此,淡马锡成功高抛低吸建行H股。
  国内金融机构在建行股价位于4元以下的低位时不增持或者少量增持,如今却以每股4.94港元的价格接盘美银,原因何在?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此类反常现象不向国内公众交待清楚,大型金融机构有什么脸面要求多分外储,有什么脸面要求普通投资者看好中国金融机构?所谓中国投资机构在海外投资账面亏损,却有战略成功的老调,请不必再弹。(每.日.经.济.新.闻)
  


  水 皮:钱多了不是好事情
  30年前万元户在中国的概念和现在的亿万富翁差不多,甚至更珍稀,30年后万元户算什么呢?只能算政府救济的对象。
  北师大教金融的钟伟教授从居民家庭收入和居民人均储蓄着手,选取了1981年、1991年、2001年和2007年4个时间点,对万元户财富的变迁进行测算,结论是1981年的万元财富相当于当时人均储蓄的200倍,折算到现在差不多是255万元。
  水皮只是觉得财富的概念是此一时彼一时的,比如1981年的中国人几乎没有房地产的概念,大家住的都是公房,房产算不上什么财富。
  现在房产已经成了家庭财富的主要形态和载体,而如果刨除房产,仅以居民手头可支配的现金或储蓄作对比,那么现在拥有255万资产的家庭和当年万元户的财富数量上也许是相当的,但是社会地位则相差甚远。更何况,钟伟的时间节点是2007年,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政府采取刺激性的货币政策救市,流动性泛滥已经超越金融危机前的宽松,货币贬值的速度比时间的流逝更快,恐怕300万元都顶不上危机前的250万,更不用说30年前的一万块了。这就叫通货膨胀。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三个结论。结论之一,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钱真的不是万能的,因为钱会老,会不值钱; 结论之二,钱不能放在银行里下崽,因为会越下越小,钱必须花出去才叫钱,必须换成东西才保值,比如房子;
  结论之三,钱是最不安全的,政府手中只要有印钞的权利,那么以钱作为载体的财富随时有被清洗的可能,从长期的角度看,一切通货膨胀都是货币现象。(大洋网)
  


  曹中铭:股市岂能总是抽血 不顾投资者死活
  今年8月份涵盖5周,从新股发行的数量看,分别为9只、5只、4只、2只、3只,累计发行23只新股。针对此状况,市场上有观点认为,新股周发行数量的不断递减,表明发行窗口市场化机制效应显现。
  发行窗口市场化机制效应显现了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且不说新股发行基本上受到监管部门的控制,从发行人的角度,行情一旦疲软,就会波及到新股发行市盈率的走低,为了最大限度地圈钱,发行人也愿意将发行窗口后移或选择更有利于高价发行的时机启动发行。
  事实上,9月份的第二周新股发行数量同样给所谓的 发行窗口市场化机制显灵的说法给予重击。9月5日至9日,就有包括巴安水务、通光线缆等在内的8只新股启动发行程序,刚刚回落的发行数量再次出现井喷现象。
  今年上半年,尽管新股发行数量与融资规模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下降的趋势,但上市公司竭泽而渔式的圈钱行为,仍然让市场有不堪承受之重。A股市场表现不佳,与货币政策紧缩、CPI持续攀升导致的通胀压力日益增大等因素有关,同样也与上市公司的大肆圈钱行为有关。而且,如果说对于货币政策、CPI等宏观负面因素市场只能被动接受的话,那么关于新股发行以及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则完全掌握在监管部门的手中,但是,圈钱猛于虎的市场本色却丝毫没有改变过。
  在监管部门一周放行8只新股发行的同时,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同样呈现出火爆之势。上周五,有7家上市公司同时发布公告称,其再融资计划申请已获证监会批准。据统计,这7家公司所涉及的再融资额度高达近353亿元。
  上市公司圈钱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双雄并立的格局,一方面是新股源源不断地上市抽血,另一方面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疯狂 圈钱。从这两年披露的数据看,再融资更像是一匹恶狼,肆意撕咬着市场羸弱的躯体。
  自4月份股指下挫以来,市场上曾出现了要求监管部门停发或缓发新股的呼声。尽管停发或缓发新股都不可能达到救市的目的,但至少其对于缓解市场资金紧张的局面,对于提振投资者的信心显然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在市场化的大旗下,新股的发行工作其实仍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不以市场的意志为转移。
  一个健康的市场,应该是融资与投资功能兼备的市场。其中任何一项功能的出位,必将影响到市场本身的发展。而在A股市场中,由于错误的定位,市场总是将融资功能发挥到极致,而投资功能则严重缺失。这也是为什么A股市场的投资者绝大多数总是亏损,而融资额却频频问鼎全球资本市场的主要原因。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无论是市场的制度建设,还是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以及中小投资者的规模,都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既然是股票市场,又岂能总是发挥着 抽血功能,又岂能总是不顾投资者的死活?(每.日.经.济.新.闻)
  


  亚洲股神:行情11月启动
  上周末,亚洲股市股神、华尔街顶级投资大师胡立阳在上海一投资论坛上表示,全球股市正处于大自然现象中的暑假,预计要到年底才会有行情。
  胡立阳认为,股市有一个大自然现象,而现在全球的股市正处于暑假时期。我们有一个年底行情,大概是从每年的十一月十二月开动。尤其是11月15号之后,这个行情都一样,从11月15号之后,一直到年底,甚至到明年一月份之后,股市最好的年份,十一月、十二月、一月这三个月。其中最主要在十一月。胡立阳称,只要发现了股市的春夏秋冬,就能自己判断股市的涨跌。
  我说不要自己吓自己,股市的春夏秋冬还没有走完,但是到了一个点位,就要小心了,因为有一个涨一倍的卖压区。胡立阳表示,到了这个卖压区的时候,股市要休息一年到半年,这就是股市的大自然现象。
  胡立阳举例,当时新加坡从1500点上来,他预测三千点的时候会休息一下,整理到今天一年多的时间,到了三千点,最高冲到三千二就下来了。
  胡立阳在论坛中与投资者沟通时表示,他最愿意回答股票什么时候解套,也以救投资者为乐,但是投资者还需自己懂得如何选择活的股票。胡立阳风趣地表示,人的死活,要看心电图,而股票的死活则要看十日平均线。十日平均线上升就是活的,下降就是死的。胡立阳说。
  胡立阳还补充道,股票丧失生命力有三部曲,第一个连续大跌三天,第二个或者是五天中跌了四天,第三种情况,连续两天大跌超过10%。他表示,如果符合这三点情况,这个股票就没有生命力了。
  死股如何复活?胡立阳称,第一是大涨三天,两天内上涨超过10%,或者是五天里面涨三天。比如低迷的股票,突然心跳又来了,就倒过来看,然后十日移动平均线翻上去了,那就恭喜你了,你的股票又活过来了。
  胡立阳还建议投资者,换股操作很重要,要能够把死的股票换成活的;另外,他表示,投资者在套牢阶段,不要再把资金都投进去,不要摊平,要换股操作。
  胡立阳还谈到了近期疯狂的黄金走势。他预测,未来黄金的上涨空间不大,因为大家期待的利好可能不会存在。(重.庆.商.报)
  


  黄 凡:投资的好时代还是坏时代?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以上是狄更斯《双城记》中被无数人引用过的一段话。
  八月份的国内外投资市场正是如此:美债被降级引发全球市场大幅下挫,国内CPI创新高度导致国内市场持续不振。然而对长期投资而言,这是好的时代,还是坏的时代?是光明的季节,还是黑暗的季节?
  还是让我们看看过去吧:2001年6月,沪指冲到过2200点,当时舆论对我国资本市场取得的成就一片赞誉,股民也认为是最好的时代。然而十年过去了,沪指才涨了400多点。年化回报不到2%左右, 连银行定期存款都不如。反过来看2005年中的沪指998点的时刻,绝大多数投资者当时感觉是个绝对黑暗的季节,但到2007年10月的两年间,沪指直上的6124点, 年化回报超200%, 股市真是太好的投资啦! 是好?是坏?往往都是令人困惑。
  其实本世纪以来,2001年6月和2007年10月是投资者感觉最好的时候, 然而, 感觉最好的时候往往是长期投资的最差进场点。 2005年中和2008年底许多投资者对股市几近绝望,然而当时的股票可以说是足够便宜的,果断出手的都大获全胜。事实证明了,感觉最不好的时候,正是长期投资的进场时刻。
  


  何志成:欧债危机或将爆发
  上周末,原商务部副部长、现任中国国际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说:为了防范风险,中国不会再急于买入欧债。中国已经买了很多欧债(大约占外汇储备的1/4左右),如果欧元下跌,中国将出现巨额亏损。欧洲到底怎么走,只能由其自己定,中国能做的很有限。
  这是一次微妙而明确的表态。笔者认为,这是个正确的决定,当然也是痛苦的。决定不买欧债,美债也不能多买,中国的外汇储备买什么?
  欧元从上周五下午开始出现破位下跌走势,虽然当晚美国非农数据极差,远远低于预期,但欧元在短暂反弹后仍然下跌,这预示着欧元将向震荡市的下轨靠拢,很可能在本周跌破14000整数关。
  欧债危机的本源是欧元区竞争力的持续下降。以前这种竞争力下降的趋势仅仅表现在二三线国家,而在欧债危机被一次次进行施救之后,欧元区一线国家也出现明显的疲态。8月欧元区核心国家的经济数据发出了极负面的预警,包括德国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终值为50.9,预期为52.0,是2009年9月以来最低。法国8月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更差,只有49.1。德法两国的数据说明,欧元区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实体经济的增长率已经近零。虽然我们不能得出德法两国是被希腊这样的国家拖下水的救人的人被拖下水很正常结论,但德法两国已经没有余力救助欧元区二三线国家,则是事实。而没有了德法两国经济支撑的欧元区,会发生什么事是可以预期的,强势欧元则是不能预期的。
  欧债危机必然真实发生的第二个原因是施救方案不切实际。欧债危机的源头是绝大多数欧元区国家都严重地违反财政纪律,但欧盟制定的施救方案则是让德法两国包括欧洲央行都严重地违反财政纪律动用公共资金和储蓄存款去购买欧元区二三线国家的国债。其结果如何,虽然不能说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起码是向受援国家发出了错误的信号可以赖在大国身上,债主身上。
  从外媒报道中得知,在欧洲央行(ECB)上月决定购买意大利国债后,该国明显地放缓了预算整固措施。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将削减巨额公共债务的许诺完全变成了空话。德国的媒体干脆说:就是因为欧洲央行的介入导致意大利预算措施更为混乱。由于欧洲央行开始购买意大利国债,意大利的预算措施每天都在变,该国国债收益率因欧洲央行的购债操作而有所下滑,这给意大利政府发出了可以放松削减赤字努力的信号。因此,购买意大利国债的决定是错误的。虽然犯错误的不仅仅是欧洲央行。欧债危机的解决方案只有一个,就是断尾,就是放弃强势欧元政策。当然这是极其痛苦的,痛苦程度很可能超过2008年美国次级债危机。
  欧债危机必然真实发生的第三个原因是欧元区17个国家本来就是一团散沙,却非要制造坚强如钢的假象。欧债危机从希腊蔓延到爱尔兰,欧元区领导人无数次聚会,每一次都向全世界发表声明显示欧元区的团结以及多么的具有强大的实力。但只要会议一散,杂音立即通过媒体发出,小动作更是不断。
  欧债危机必然真实发生的第四个原因是欧元区主要国家的领导人缺乏政治敏感性和前瞻性,错判形势。
  欧债危机怎样解决,预计很难拖过9月,解决的方案不是继续购买欧元区出问题国家的债券,也不是建立所谓的欧元区统一债券市场。唯一的办法就是断尾,将希腊开除出欧元区。但客观地说,最好的时机已经错过,因为比希腊大许多倍的欧元区第三号国家意大利要出事了,后面还排着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要想都救,欧元区根本没有这个实力。最后的办法就是逼迫欧元区高负债国家变卖资产还债,但价格只能随行就市。只有报价更低,市场才起作用,这就需要欧元下跌!
  可以肯定地说,欧债危机的最终解决是在欧元大跌之后才能评估的。预计,欧元将很快跌破欧洲央行死守的防线13850,未来需要至少20%的跌幅。
  中国怎么办?只能看着,不能再买,不要想补仓。外汇储备本来就是鸡尾酒式的,欧元是相对其他货币下跌,欧元跌,美元会涨,其他货币更会涨。可以庆幸的是,我们持有的欧元资产还不是很多,1/4的外汇储备在贬值,另外四分之三的储备在升值,即使欧元贬值幅度很大,我们受的损失也不会大。问题是今后不能再买欧元了,外汇储备也不能继续大幅度增加了。欧债危机告诉我们的教训不仅是欧元区国家存在问题,而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货币都不可靠。可靠的办法不是无限度地扩大储备,而是怎样将储备花出去。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