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超额增长_热点关注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证券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超额增长

加入日期:2011-9-5 2:22:40

图1:美国GDP与证券业净收入的比例
图3:GDP与证券业净收入的比例(本文所配图表均由作者提供)
图4

  编者按:战略正确就意味着事半功倍。中国证券业在告别通道中介走向资本中介的道路上,是重复欧美、日本的发展路径,抑或闯出自己的一片天?自本周起,证券时报将在每周一、三、五的“证券业战略观察”专栏中,连续刊登20期行业战略专家吕哲权的思考与观察笔记,希望能给行业带来新的启迪。

  二维坐标下的讨论

  “何时”、“做什么”?是任何公司始终需要回答的时间与空间的二维课题。在证券业,可以聚焦为发展阶段的时间坐标、监管环境的空间坐标。

  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与美国、日本相差40~70年。中国未来的增长轨迹,基本上是重新演绎美国、日本的增长过程,在时间上压缩、在内容上有中国特色、在空间上影响全球格局。

  从监管环境来看,中国目前实行金融分业监管制度。美国在1933~2000年期间、日本在1947~1995年期间实行金融分业监管制度。

  时空坐标框架:比较美国二战后到2000年(分业监管制度结束)、日本上世纪60年代到1990年(增长阶段的结束),证券业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可以为我们提供展望未来的参照系。

  美国证券业超额增长

  1967年到2000年,美国GDP(现价)增长了11倍,证券业净收入增长57倍,实现了超额增长;证券业净收入占GDP的比例,从0.5%左右提高到2.22%(见图1)。

  日本证券业的超额增长

  1961年到1989年,日本GDP(现价)增长了19倍,证券业净收入增长38倍,实现了超额增长;证券业净收入占GDP的比例,从0.5%左右提高到1.3%(见图2)。

  我国证券业的超额增长

  1995年到2010年,中国GDP(现价)增长了5.55倍,证券业营业收入增长27倍,实现了超额增长;证券业营业收入占GDP的比例,从0.1%左右提高到0.48%(见图3)。

  中美日证券业超额增长比较

  在经济持续增长与分业监管的制度环境下,证券业净收入占GDP的比重呈现上升的趋势。中国的峰值为1.07%(2007年),美国峰值为2.22%(2000年),日本的峰值为1.38%(1987年)。中国2010年为0.48%,接近于日本与美国上个世纪60、70年代(见图4)。

  推论:超额增长的原因为经济增长、证券化率提高、分业监管

  1、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是证券业超额分配(α)增长的基本原因。

  日本经济1990年以后处于低速(接近于停滞),证券业则呈现负α增长。

  2、经济活动的流量、财富的存量,更多地表现为证券的形态,导致证券化率提高,是证券业α增长的直接原因。

  3、分业监管,是证券业α增长的制度(或统计)原因。

  美国2000年开始混业经营,证券业没有实现超额增长。尽管这可能是统计上原因,但也能说明部分问题。

  上述分析,大致可以解释,为何证券业净收入占GDP的比重上升;为何其峰值出现的时间中国为2007年、美国为2000年、日本为1987年。展望中国未来十年,上述原因将继续存在,中国证券业可以期待如美国、日本的持续的超额增长。(预告:下一期本专栏文章标题为《证券业,能做多大?》)

  (作者系中信证券(600030,股吧)首席战略专家)

  说明:① 净收入=营业收入-利息支出。与我国证券业营业收入相近,基本可比。② 缺1975、1977年数据。③ 1967~1979年的数据,为纽约证券交易所会员的统计,约占同期全部证券业统计的80%。1980年以后的数据,为全部证券业统计。

  图2:日本GDP与证券业净收入的比例

  说明:1990年以后,会计年度从9月末调整到3月末。因此,在净收入/GDP比例中,净收入用置后一年数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顶尖财经网无关。顶尖财经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