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后半段,资金价格逐渐恢复既有波动节奏,除了瞬时心理冲击之外,准备金新政似乎并没有对当前资金面造成实质性影响。分析人士表示,月初资金面相对宽松,并不会改变未来数月资金偏紧的基本格局。只要高法定比率不变,至少在年底前商业银行超储水平都很难出现实质回升,资金面缺乏长期维持宽松的基础。
月初资金暂时宽松
正当国电转债发行冲击日渐消退,准备金新政的出台打乱了资金面的恢复进程。这一跨年度的资金回笼举动,挫败了市场关于货币政策放松的乐观预期,并推动货币市场资金价格全线上涨。8月30日,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升至4.96%,周初两个交易日上行接近90个基点。然而进入后半周,资金价格多数转而下行,到上周五(9月2日)7天回购利率已回落至4.20%一线。在市场情绪集中宣泄之后,准备金新政似乎并没有对资金面造成实质影响。
阶段性地看,当前资金面依然处于缓慢修复过程,市场情绪波动与准备金补缴压力尚不足以导致银行体系流动性急剧恶化。自7月下旬以来,央行已连续七周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净投放资金。在政策平稳期,投放货币与外汇占款开始推动商业银行超储率回升。因此,尽管存在转债申购等事件冲击,资金价格的中枢水平在8月份还是出现了一定的下沉。而据机构测算,因一般性存款扩容,9月商业银行需补缴法定准备金约1700亿元。同时,数据显示,本月到期央票和正回购有3510亿元,其中3220亿元分布在中上旬。市场人士表示,当前央票利率严重倒挂,放大公开市场回笼规模既无必要也不现实。在预期央行将保持净投放的局面下,9月公开市场到期资金流完全可以覆盖银行缴款需求,资金面运行趋势在中上旬还不会发生逆转,期间即便资金价格继续下探也并非不可理解。
偏紧依然是主基调
不过,月初资金面相对宽松,并不改变未来数月资金偏紧的基本格局。只要高法定比率不变,至少在年底前商业银行超储水平都很难出现实质回升。而即便到了年底,资金面恐怕也不会随超储率提升而显著改善。
目前判断,自9月下旬开始,资金面可能进入较长时间的紧绷状态。从数据来看,9月到期资金完全可以覆盖准备金缴款压力,但是过于集中在中上旬。一旦步入下旬,国庆长假备付和季末揽储压力将同时呈现,加上到期资金急剧萎缩,如果当局不进行常规渠道以外的投放安排,届时资金面趋紧几乎是必然的。
10月初,由于三季末存款基数激增,商业银行除了需要补缴保证金存款准备金之外,还面临着补缴大量一般性存款准备金的压力。月初过后,虽然存在存款回流表外、现金回流银行的可能,但是财政存款的季节影响将卷土重来,加之10月准备金补缴额最高,10月份资金面不容乐观。自11月到明年2月这段时间,目前看其到期资金均不足以应付补缴准备金需求,再考虑到年末考核、节日现金漏损等因素,资金面预计也难以摆脱紧张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历史经验,年底财政存款释放往往会投放大量基础货币,届时商业银行超储水平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回升。不过,市场资金面并不一定会随超储率提升而显著改善。事实上,去年12月财政存款减少了接近万亿元,但是当月资金价格不仅没有回落反而不断走高。
总的来看,若外汇占款不出现大幅激增,在高准备金率、准备金基数扩容及限制银行理财过快增长的多方压力下,商业银行超储率回升依然较为困难。到期资金与补缴时点错配及事件性、季节性冲击也决定了未来的资金面不会平静,资金偏紧张可能成为常态,时点波动可能较为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