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坚:中国式钱荒_股市名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孙立坚:中国式钱荒

加入日期:2011-9-3 9:34:07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孙立坚(资料图)
  最近,常常去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调研和讲演,发现当地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都在反应融资困难,甚至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最严重的阶段。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些企业并没有像金融危机时出现接二连三的破产现象。在调研中我们又发现,当地的民间金融今天变得异常活跃这些中小企业究竟靠什么来偿付民间借贷的高昂成本,现在月息5分、6分(年化利率60%左右)的贷款已经成为民间金融市场的一般行情。
  我们还注意到了一些地区私募股权基金募资的热潮,少则几倍多则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投资回报率,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来自低迷的股市和楼市以及不堪银行负利率的VIP客户所拥有的大额资金。但是,为了实现给这些投资者的高额回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很多都是在追求短期高回报率的风险投资,创业板市场中的套现行为很多就是私募投资机构所为。现在它们的高回报募资策略又逼得很多正在遭遇钱荒的银行也不得不开始铤而走险发行各种高回报率的理财产品来争夺被民间金融市场夺走的客户。
  是什么内在的原因导致近来中国大地频频出现这种中国式的钱荒现象呢?我想今天这种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激烈角逐的背后,一定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美国这些年来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利用自己超越监管的衍生品创新的能力,绑架了各国政府为金融泡沫的软着陆而不得不采取积极的救市措施,从而导致复活的金融资本因为实体经济的低迷状况而没有去为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做出贡献,反而纷纷来争抢今天本属于产业资本生存的领地:比如,大宗商品和农产品市场,还有高速发展的新兴市场。
  其次,由于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从过去以民营企业出口导向为主的投资方式变成了今天以各级政府铁公机(基)建设和大企业参与进来的地方城市化建设为主的投资方式,虽然在短时间我们取得了防止中国经济硬着陆的丰硕成果,却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后遗症:一些国企和央企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融资能力和处在产业链上游的优势,却不投资国家和地方政府所要求的低效益的投资项目,反而将可观的资金投向了高收益高风险的领域,比如,楼市和大宗商品市场。造成了这些市场流动性泛滥的后果,这也使得国家为了减少积极财政的后遗症,不得不以稳健的货币政策收回前期投放的流动性。
  再次,今天广大遭遇钱荒的中小企业,从事的行业也是金融危机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控制的三高一低行业,油价、水电煤价的上涨和人民币的急速升值,以及拉闸限电的节能措施都给它们的产业生存增加了巨大的负担。本来我们都期待他们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产业升级优势,但事后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两种不同的尴尬:
  一是很早就放弃实业,拿着自己的产业资本和抵押所获得的银行低息贷款去追逐高收益的楼市投资、一路上涨的大宗商品、被市场看好的字画名酒收藏行业和刚才提到的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带来这些行业的商品价格急剧膨胀的效果,实现了它们今天以价补量、以钱养钱的盈利模式。但是,一旦价不涨,钱没有,就逼得他们要么卖手头的资产,要么去高利贷市场借钱还贷,现在看来,在通胀预期还没有消失的情况下,它们选择的是通过高利贷来弥补资金链的缺口。
  二是那些一开始心不活的中小企业,吃过去的老底在等待产业的春天到来,他们因为人才匮乏和资金短缺,并没有让我们看到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升级,虽然,近期一些中小企业都拿到了不少出口订单,但是,民工荒、生产成本的高企和贸易摩擦的升温,让它们也只好稳重行事。不过,现在高利贷市场旺盛的资金需求却吸引了这批剩下来的企业老板,也开始把自己的产业资本以私募或小贷公司的合法身份投到了看上去能够赚到快钱和暴利的民间高利贷市场,满足了不想自己砸盘的企业家的资金需求,这使得民间市场的借贷成本随着紧缩货币政策的力度加大而一路上扬。(.中.国.经.营.报 .孙.立.坚)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