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方案及配套政策框架已制定完毕
本报记者 侯捷宁
2011年的日程已走过了三分之二,在最后的这4个月中,业界关注的新三板扩容是否能有实质性进展呢?记者日前从消息人士处获悉,目前新三板试点扩容方案及配套政策的框架已经制定完毕,经过国务院审议后,将正式公布。根据先征求意见,再正式发布的时间来推算,扩容时间可能在今年年底。作为今年资本市场的“一号工程”,新三板扩容已箭在弦上。
一家主办券商负责人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几个月以来,他都不断往返于各个高新园区之间,为企业准备相关的资料,做最后的准备,希望能够抢坐“第一班车”。
根据证监会的规划,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将分步推进:一是鉴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关基础准备工作相对成熟,将首先允许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具备条件的未上市股份公司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公开转让,进一步探索场外交易系统运行规律和管理经验;二是在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并稳定运行后,将市场服务范围扩大到全国具备条件的股份有限公司。
做市商制度有何特点
做市商制度在“新三板”交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此次的扩容方案中,做市商制度备受关注。记者了解到,在即将公开的新三板扩容方案中,做市商制度已经确认同步推出。业内普遍认为,解决新三板市场交投清淡的方法是实行做市商制度。
做市商制度最早由美国的NASDAQ市场创立,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创业板市场的主流交易制度。做市商的核心功能就是估值,原因在于做市商有专业的研究队伍,能够对做市的公司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的估值和报价。
“做市商具有估值定价、提供流动性和维护市场稳定性的作用,新三板市场必须实行做市商制度。”西部证券代办股份转让部总经理程晓明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做市商制度是最适合新三板的交易制度,从全球四十多个创业板市场的实践来看,只有美国的NASDAQ市场取得了成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有效的实行了做市商制度。“我建议一家企业至少配两个做市商,这样可以防范操纵股价问题。”
有报道称目前关于做市商已经确定的方案包括:为同一只股票做市的做市商数量在2家以上,身份需向社会公开;通过双向实时报价的形式向投资者传达估值信息;要求做市商持仓3%至10%,以降低其囤积炒作的可能性;同时要求做市商以自有资金在其报价水平上与任意投资者成交,让其为虚高的报价“埋单”。
业内人士指出,新三板市场挂牌的都是创新型高科技企业,企业经营不稳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普通投资者很难用通常的公司估值方法对挂牌公司进行准确的估值和定价。这就使投资者无法建立对新三板市场投资的信心。这也是目前新三板市场交投清淡,成交不活跃的根本原因。只有实行做市商制度,才能为创新型高科技公司准确估值定价,从而从根本上建立投资者的信心,活跃新三板市场。
程晓明则认为,做市商与我们现在股票市场的庄的根本区别不完全在于其估值能力,而在于庄是通过利用其信息优势、专业优势、资金优势来操纵市场谋取不当利益,而做市商则是引导市场;由于做市商持有任何一只股票都是有数量区间限制的,这就与庄有根本的区别。因此,做市商制度成功之处就在于其充分发挥做市商估值的能力,而又有效的抑制其操纵股价牟利的动机。
“转板通道”并非“免检通道”
转板机制一直都是“新三板”扩容方案中被业内期待比较多的一项改革重点,转板机制可以为在新三板市场上的优质企业提供“升板”到主板市场的“绿色通道”。符合上市条件的新三板挂牌企业能否直接转板上市,是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但记者采访的多数业内人士都认为,转板机制是新三板制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制度安排,但目前还不适宜推出,记者了解到,即将公布的扩容方案中的转板机制并非新三板挂牌公司无需审批直接上创业板或中小板,而是提供绿色通道,加快审批速度。
目前,在新三板挂牌交易的企业,无需经过中国证监会审批,只要通过主办券商向中国证券业协会备案,即可挂牌交易。“在新三板扩容前期,不适合推出转板机制,如果新三板可以直接转到创业板或主板,那很多企业可能登陆新三板的目的就不纯,不利于新三板的健康发展。”一家主办券商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光超指出,新三板转板机制条件还没有完全成熟。他认为,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之间的升降机制应当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不能称之为一个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机整体。但是目前新三板毕竟还只是一个试点,真正的场外市场框架更待进一步的加以明确,在现有的条件下,企业直接由新三板转往创业板、中小板还很不现实。“应该说新三板存在绿色通道的效应,但是不存在上市的绿色通道”。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也认为,“转板”和“降板”在未来必然要推出。而目前由于主板、创业板要求条件相对较高,且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必须严把公开上市关。另一方面,由于新三板低标准、注册制,这必将面临众多中小企业的蜂拥而至,如此主板则会面临较大的上市压力。因此“绿色转板通道”开通仍然尚待时日。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博客,微博)认为,转板机制并非免检。即使在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OTCBB挂牌公司要到纳斯达克主板或者纽交所上市,也需要达到上市条件,并且向交易所提出申请,同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备案。只不过美国的主板市场也是注册制的,没有实质性审核,因而转板的门槛相对较低。在我国,主板和创业板市场都实行严格的审核制度,因而新三板挂牌公司在转板的时候也无法豁免审核。
科技部有关人士则表示,对于中国市场而言,可取的办法可能是先建立和完善各个层次的市场,再打通市场之间的联系。即使暂时没有转板制度,覆盖全国并统一监管的场外市场将有利于提高非上市股份公司的治理水平,便利融资和股份流转,为更高层次的市场培育充足的上市资源。
据了解,证券监管部门的意见是,直接转板的基础是注册制。虽然注册制早晚要实现,但现在国内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太多了,一下放开并不具备可操作性。
一年增200家企业
随着新三板的扩容在即,各家从来不涉足三板市场业务的券商都纷纷成立了场外市场交易部,三板做市商和保荐业务触发了券商新一轮争夺。
“新三板业务将成为券商未来两年盈利的一大重要亮点,”一家券商的投行负责人表示,对于券商来说,获得主办券商资格就意味着增利增收又多了一个渠道,同时,券商在担任做市商时也可获得一定的收益,还能够通过发掘有潜力的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券商“承销+保荐”模式的优势。
申银万国代办股份转让部总经理张云峰认为,新三板市场的扩容可能给券商格局带来一些变化,毕竟涉及到投行业务和经纪业务,券商保荐更多的企业上三板市场,也为自己保荐主板上市储备了资源,做市商制度增加了券商经纪业务的收入。
粗略统计,“新三板”扩容后,挂牌企业数量将大大增加,一年新增挂牌企业200-300家不成问题,他们将为主办券商带来持续的承销收入,也将为券商的直投部门提供丰富的直投资源。
“新三板尚处于试点阶段,总体规模十分有限。但从海内外的经验来判断,作为多层次市场的重要一环,一旦政策放开,市场将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我们判断,在进入稳态之后,新三板最终的挂牌企业数量将有可能达到5000家,是现有股票市场的2-3倍。但这是一个长期目标。”国泰君安分析师梁静在研报中指出。
高新园区展开竞赛
随着新三板扩容的脚步日益逼近,扩容的主角之一、各大高新园区当下已忙得不亦乐乎。 目前对于各大高新园区来说“万事俱备,只待东风”。
据了解,目前,很多园区都在积极展开企业交流会、上市培训等试点筹办工作。随着试点园区扩容的时间点逐渐迫近,高新区力争试点到了冲刺阶段,为了提高园内企业申办股份代办系统的热情,各高新区纷纷推出优惠政策,积极争取成为试点园区。
济南高新区上市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自主创新企业的发展需要多种金融手段的扶持。自2007年底以来,济南高新区以申报国家新三板扩大试点园区为契机,多措并举,强力推进企业上市。该区成立企业上市领导小组,设立金融工作办公室,深入企业摸底调查,掌握上市企业资源。目前,目前,济南高新区已培育“新三板”上市后备资源企业460余家,组织推动申报“新三板”上市企业近百家。其中,已启动“新三板”挂牌申报工作的企业共44家。目前,济南高新区预备案企业数量、完成内核企业数量和已启动“新三板”改制企业数量三项指标均居全国国家级高新区领先地位。
合肥高新区现有入区企业3000多家,其中具备新三板申报条件的企业160余家。计划首批挂牌企业30余家,其中安联科技和六方深冷股份2家公司,已在中国证券业协会通过预备案。12家企业已与券商签订协议,20余家企业正在与券商积极洽谈。
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也表示,成都高新区聚集了四川省近80%的高科技企业,上市公司的数量约占成都市的一半。此前,成都高新区锁定近100家企业进入上市后备库,在这些企业中,包含了重点推进拟上“新三板”的企业30家。除了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外,成都高新区还专门出台了对挂牌的“新三板”企业给予100万元的重金奖励政策。
“我们2006年就开始筹备辖区企业在新三板上市的有关工作,目前企业都已经准备好了,希望能够成为首批扩容园区。”深圳高新技术园区的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
目前,上海张江高新技术园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已有36家企业明确了挂牌交易的意向。作为今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重点的工作之一,场外市场建设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上海市将在今年重点推进张江高新产业开发区非上市公司进入新三板进行股份转让工作。
苏州高新(600736)区不仅成立了“新三板”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服务小组,协调解决了企业股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拟挂牌企业做好了各项咨询、服务、指导工作,还专门出台了对前五家在“新三板”成功备案挂牌的企业,额外奖励50万元现金的政策。
据了解,目前全国共有8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其中40多家已经提出了申请,业内人士预计,首次纳入扩容试点的园区在 15~20个,根据企业挂牌的时间、高新区已做准备的企业个数,今年“新三板”市场新增企业个数应该在 50~80之间,而未来两到三年,随着纳入新三板的高新园区增多,新增速度应该会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