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表态释放最新政策信号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防经济大波动
经济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过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
9月2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第二十四届部长级会议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出席会议时指出,未来,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力度和节奏,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周小川表示,上次会议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减弱,经济运行下行风险加大,迫切需要加强全球合作。主要发达国家应尽快出台明晰可信的中期调整战略,提振市场信心,抵制贸易保护主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应继续调整结构,增加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基金组织应抓住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为有关各方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周小川在介绍中国经济形势时指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仍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过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贸易平衡趋于改善。预计全年经常项目顺差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将进一步明显下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仍然较强,但短期内也面临物价上涨较快、资本流入较多的挑战。
在谈到基金组织改革时,周小川强调,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深入,国际社会对基金组织的作用寄予了更多的期望。基金组织应从寻找此次危机爆发的根源出发,调整监督框架和监督重点。同时,基金组织应继续改善份额和治理结构,尽快推动2010年份额改革一揽子方案的生效,切实保障长期资金的来源,以满足成员国应对危机的需要。此外,基金组织应继续深入研究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推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多元化,并向着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控的方向完善。(.证.券.时.报)
周小川表态防止经济大波动预示着什么
央行行长周小川24日在IMFC第二十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发言时称,未来中国政府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是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头等任务,决策层此前曾在不同场合屡次谈及。而对于周小川此次谈及的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有人担心这预示着从紧的货币政策可能转向。这种担心的背景是: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中国出口的主场地美国经济低迷、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对中国外需构成重大影响;中国自身经济也面临减速回调风险,经济增速已连续两个季度下降。
中国经济正面临复杂的情况,正如决策层多次重申的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的宏观经济政策,这恰恰是一对矛盾,而且这对矛盾越来越尖锐、复杂和纠结。一方面,由于多年来信贷投放和外汇占款增速过猛过快,使得通胀的货币基础因素加剧;另一方面,物价中嵌入的税收、收费和油价、电价等中间环节的刚性成本越来越高。在这二者的夹击之下,使得我国物价刚性上涨的时间持续很久,通胀在短期内无法消除。特别是进入8月份以后,经济下滑的风险在增大,已经到了出拳要快的时候了。
应对这对矛盾、破解这个两难选择,需要决策层拿出智慧和勇气。笔者始终认为,现在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单打独斗过于势单力薄,财税政策必须迅速出击。所谓积极财政政策,就是要实行减税降费、轻税薄赋来刺激经济增长,来减轻经济细胞的负担,调动生产积极性。财政收入方面,无论从月、季、年增长率都在30%以上的相对数来看,还是从今年税收将突破10万亿元的绝对数分析,我们都应该大幅减税降费,我们也有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大幅减税降费的雄厚实力。
从央行行长主要关注物价稳定到兼顾谈及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预示货币政策转向的可能性不大。在通胀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放松货币政策的风险相当大。笔者认为,货币政策应该从数量型转为价格型调节。央行、银监会等金融调控和监管部门应该做好两件事:一是在稳定人民币币值、遏制其无节制升值的前提下,适度提高利率;二是从管理金融体系内流动性尽快转为管理社会总体流动性。当务之急是通过对金融秩序的整顿和调控使得社会总体流动性向实体经济流去。当前社会不缺流动性,缺的是流动性不进入实体经济而进入投机炒作领域和高利贷市场。(.京.华.时.报 .余.丰.慧)
中国财金高官详解援欧路线图
近来日益高涨的中国援欧呼声几乎成为各方讨论的焦点。
早报讯 9月23日至25日于美国华盛顿举行的世界银行(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1年秋季年会上,近来日益高涨的中国援欧呼声几乎成为各方讨论的焦点。
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行长周小川、央行副行长易纲、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投)总经理高西庆在内的众财金高官均被问到或谈及中国援欧问题。
而综观各方评论,这应该是目前为止众财金高官对于中国援欧问题表态最为全面的一次,中国将待形势明朗后有限援助欧洲的路线图似乎也已呼之欲出。
周小川:救不救
先看欧元区下步进展
现在回答为时稍早,首先要看欧元区国家下一步进展如何。 对于中国援助欧洲的问题,央行掌门人周小川如是表态。
周小川9月24日在世行和IMF2011秋季年会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称,第一步要看欧元区国家能否落实7月21日欧盟峰会的决议,现在部分国家还在讨论,在此之前,中国可以研究,但不好说下一步怎么办。
7月21日,欧元区和欧盟机构领导人峰会就对希腊的第二轮救助贷款安排和增强欧元区危机救助机制达成共识,授权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FSF)以更长期限和更低利率提供贷款,并可以购买主权国家二级市场上的债券,同时还讨论扩大EFSF的规模。但方案仍需得到欧元区所有国家的议会批准。
周小川又说,实际上IMF有不少的资源可以用,包括IMF份额资源以及新借款协议的资源,这些都在做研究和准备,但是这也得有前提条件,首先看欧洲下一步做得怎么样,做到哪一步,假设哪一步能做到或做不到,都可能会带来误解。
此前路透社曾报道称,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五国将通过给IMF增资的方式曲线救助欧洲。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昨日早间发布的官方新闻稿显示,周小川敦促IMF应继续改善份额和治理结构,尽快推动2010年份额改革一揽子方案的生效,切实保障长期资金的来源,以满足成员国应对危机的需要。易纲:
可能向IMF提供流动性
易纲此次参会期间也谈到了中国援欧问题。易纲的态度是:中国对解决欧洲债务危机帮助有限。
易纲说,尽管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很大(截至6月,为3.2万亿美元),但考虑到欧洲市场的整体规模和欧洲内部的投资,以及来自欧洲外部的投资,包括美国、日本等的投资,中国的投资是重要的,但只是提供有限帮助。
易纲又说,官方外汇储备的投资,将从三个层面考虑:首先,要考虑具体国家需求是什么,优先事项是什么;其次,什么在欧盟和欧洲央行的议事日程上,因为欧盟和欧洲央行有一手信息,知道怎么做是最好的;再次,是IMF的决策,因为IMF与欧债危机整个过程有密切关系。
对于具体方式,易纲介绍,可能是在中国和欧洲国家的层面上,可能是中国和欧盟之间的机制,也可能是中国和IMF之间的很多合作。易纲称,IMF在处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是非常重要的机构。
我认为,如果我们可以做什么,可能是支持或者向IMF提供一些流动性。易纲说,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考虑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在官方外汇储备投资之外,易纲强调,最好的投资是私人投资,首先支持私人去欧洲投资。
高西庆:
无意购买欧元债券
谈及中国援欧话题,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是绕不过去的一个焦点。而高西庆在出席此次会议时明确表态,中投无意投资欧元债券。
大家都听到总理关于中国愿意支持欧洲的说法,但是作为公司,中投从政府那里得到的任务是保持一定的盈利,所以我们不能就这么走到欧洲去拯救谁,我们得保护自己。他在被问及是否会购买正在讨论当中的欧元区联合债券时说。
欧盟经济和货币事务委员瑞恩(Olli Rehn)在同一场合表示会在未来几周内出台关于发行欧洲联合债券的一份研究结果。(.东.方.早.报)
新华时评:做好应对经济动荡的长期准备
在全球金融和经济动荡加剧的阴影里,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年会24日在华盛顿闭幕。就业危机、债务危机、信心危机、政治危机……种种不确定性笼罩着年会和当前的世界经济。
不过,事态虽有向坏的趋势,但同样有着向好发展的可能。就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而言,人们不仅需要保持冷静,还需要打消速战速决的幻想,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
从紧迫性来看,当前全球经济风险主要在于发达国家的财政状况,尤其是欧债危机持续恶化,冲击全球金融和经济稳定。与此同时,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债务难题也在不断累积,虽然短期紧迫性不如欧债,但同样需要高度警惕。
发达国家债务危机冰冻三尺,非短期所能解决,而经济挑战与选举政治相遇,进一步加大了发达国家经济决策的不确定性。IMF总裁拉加德在年会期间指出,解决欧债危机,不缺乏金融资源和行动计划,但缺乏政治意愿和具体落实。
出席年会的各路专家普遍认为,发达国家陷入低速增长将是长期的经济现实。世行首席经济学家、高级副行长林毅夫甚至说,不排除发达国家出现一两个季度负增长的可能性。
从新兴经济体和主要发展中国家情况看,尽管它们总体上处境相对安全,预计仍可保持较强劲增长,但在高度关联的全球经济中,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发达国家债务缠身和增长疲弱,势将恶化全球经济环境,而内部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压力,也要求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继续调整结构,提高增长的可持续性。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金融和经济不仅动荡加剧,还浮现出一些新的危险点。世行行长佐利克在年会期间警告,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行动正在从食品和农业领域扩展到制造业领域。
解铃还须系铃人。正如佐利克所言,由发达国家制造的危机,从根本上讲要靠发达国家解决。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呼吁,主要发达国家应尽快出台明晰可信的中期调整战略,提振市场信心,抵制贸易保护主义。
可喜的是,本次年会再度传达出国际社会愿意在多边机制下加强合作的信号。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在勤练内功的同时加强全球合作,是防范和应对危机的长远之策。(.新.华.网 .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