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干梅:创投业靠拼抢后期项目无出路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王干梅:创投业靠拼抢后期项目无出路

加入日期:2011-9-26 8:37:58

  高新投(香港)有限公司主席及深圳汉世纪创业投资公司总裁王干梅近日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他认为,创投行业已经存在隐忧。图片由汉世纪创业投资公司提供

  近日,有媒体报道,目前,中国创投机构已超过7000家,整个行业还在以每月新增100多家的速度发展。有人说,目前的国内股权投资(PE)市场正快速步入群雄竞起的“战国时代”。那么,在这样一个战国时代里,创投行业竞争态势如何?创投行业将向何处去?创投机构怎样自处方能称雄?昨天,深圳商报记者采访了深圳市高新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高新投(香港)有限公司主席及深圳汉世纪创业投资公司总裁王干梅。

  “小众游戏”成了“大众营生”

  记者(以下简称“记”):作为创投业元老级人物,你怎么看待我国当前火热的股权投资行业?

  王干梅(以下简称“王”):近年来,由于股市低迷,炒房、炒矿等投资形式受限,创业板上市公司高市盈率带来的财富效应,使得PE和IPO退出成为大众心目中收益高、风险低、套现快的最佳投资形式。不论钱多钱少,纷纷揭竿而起,进军PE。浙江的房产商、山西的煤老板都玩起了PE,一时间出现了“全民PE”的盛况,仅温州一地就有数千名商人手握6000亿资金进军PE,由“炒家”转向“投资家”。目前,中国拥有5000家创投机构,与之相关的个体投资人更是不计其数。

  在目前的PE大军中,活跃着这样几支队伍:一是具有国企血统的PE,数百亿元的基金在他们手里接连成立,如中信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首期便达到了90亿元,航天产业基金总规模也达200亿元,中国文化产业基金规模超过200亿元等。二是民间资本设立的PE。据《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我国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个人规模正逐年扩大,2010年达50万人,比2009年增长9万人,年增长率为22%。近年来,不少个人可投资资产转向股权投资市场。三是平台型大企业设立的PE,如腾讯、百度等设立的投资基金和投资平台。四是券商直投试点的推出造就另一只进入创投市场的资本大鳄。

  股权投资本来是高收益高风险行业,相较于房地产、矿产等投资更为专业化,即使是手握重磅资本也仅仅是张入场券而已,要想在此中淘得真金,更多的需要从业经验和专业技能。因此,股权投资在我国历来是一个“小众”游戏,参与者甚少。然而,由于行业日趋大众化,昔日“小众游戏”已全然没了应有的专业门槛,变成了有钱即可进入的“大众营生”。

  时兴“吃快餐”竞争无序

  记:就记者所知,现在的创投行业的现状是钱多、人多、好项目少,大家都挤在PRE-IPO项目这座独木桥上。你认为目前创投行业的竞争状况如何?

  王:无序竞争!创投市场原本是合作多于竞争,由于创业板推出后的造富现象让人们对于创业投资,特别是上市前突击入股的投资收益印象深刻。如投资人为了获得股权竞相抬价,有的为了挤掉其他竞争者,在谈价的最后一分钟突然报出几倍的高价;有的为了在“IPO前夜”挤进拟上市公司,不惜动用人脉资源,通过政府官员或者背景深厚的人打招呼,让已经进入上市程序的目标公司重新作出股权安排。吃“快餐”、挣“快钱”成了PE们的价值取向。有的人临时搭起一个草台班子,干他一两年,赌上一把,赌赢了大赚一把,赌输了随时开溜撤出创投。就连一向注重早中期项目的VC们,也耐不住寂寞,纷纷加入其中。

  市场“倒逼”行业反思

  记:在这种无序竞争的态势下,创投行业面临怎样的尴尬?未来发展面临怎样的情境?

  王:股权投资的大众化、短期化和无序竞争的结果,直接导致IPO企业上市前估值虚高,上市后业绩下滑。上市伊始,创业板就成为了高价发行的代名词。上市第一批公司的首发市盈率普遍在50倍以上,其后上市的公司市盈率屡创新高,100倍以上也多次出现。其中,在2011年1月上市的新研股份(300159),以150倍的首发市盈率名列首位,此外,还有15家公司的首发市盈率超过了100倍。据《红周刊》统计,目前A股首发市盈率前十位的公司中,创业板包揽了其中9席。

  在流动性趋紧、新股高估值密集发行的情况下,创业板公司的高价发行,往往成为了其股价的最大杀手。截至2011年5月,总共有94家公司破发,占创业板公司总数的44.34%,其中,最多的较发行价已经下跌了42.19%,名列所有破发创业板公司第一。

  非理性投资带来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IPO公司业绩下滑。据2010年年报显示,创业板公司的整体业绩不仅比不上公司类型相类似的中小板,同样比不上主板A股,排名垫底。在公布了2010年年报的206家公司中,有32家公司的业绩出现了同比下滑,占公司总数的15.53%,此外,有77家公司的业绩增长不超过30%。这些在上市前两年往往业绩增长超过100%的公司,在上市一年之后却神话不再。其中,业绩下滑最快的某公司上市一年净利润同比下滑51.53%。

  研报显示,随着A股的持续走低,创投机构境内IPO退出回报正在持续大幅下挫。市场正在倒逼过去两年间的非理性投资必须面对严峻的现实:不久的将来势必导致高价入股的机构大面积亏损,从而陷入生存困境。中国创投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到了需要反思的时候了。

  往“前”走才有出路

  记:在这各路资本涌入、非理性投资盛行、无序竞争加剧的投资战国时代,创投应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

  王:我认为,那种“草台班子”只能通过市场的引导优胜劣汰,而那些曾经致力于早期投资的真正意义上的创投机构必须调整价值取向,退出拼抢后期上市项目的竞争,理性回归VC的本义,专注于发现和培育早中期创业企业,以期实现稳定的可持续的投资收益。

  业界普遍的担心是,早期项目在企业上市之前找不到更多退出渠道,投资周期长,投资收益低。近几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的推出,创投退出难的问题有了较大改善,尤其是新三板这个场外市场的日趋活跃和不断完善,一些早期项目的退出变得不再遥遥无期。

  相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一夜暴富,早期项目似乎没有那么“辉煌”,但从一个较长的过程来看,具有专业能力的早期投资机构有很多都取得了非常可观的业绩。如2010年先后在创业板上市的海兰信(300065)数码视讯(300079),均为启迪创投2001年在孵化器中投资并一路扶持长大的企业,长达近10年的支持和等待,仅数码视讯即为启迪创投带来了152倍的投资回报。

  自创业板开闸以来,众多PRE-IPO项目带来高额回报似乎很吸引眼球,但统计数据显示,真正坚持早期投资的VC机构在近年IPO热潮中所获收益远远高于PRE-IPO项目。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今年4月份IPO情况统计报告显示,4月份共有17家VC/PE支持IPO企业创造了54笔IPO退出,涉及44家VC/PE机构,平均账面投资回报率为11.52倍,而早期投资的VC机构回报率则至少20倍以上。而今年以来IPO市场最让人瞩目的早期项目就是华锐风电(601558),包括外资创投NH CAPITAL、西藏新盟投资、北京新能华起投资等多家机构平均账面投资回报率逾290倍。

  A股市盈率的持续走低体现了二级市场估值的理性回归,高成本进入的后期投资者将变得收益下降甚至无利可图,尤其是深圳创业板发行市盈率“去泡沫化”的进程正在不断加速,对于VC/PE行业而言,新股发行市盈率的下跌增加了以高市盈率突击入股以期得到短期高额回报的PE机构退出的不确定性。大多迹象表明,创投行业不管是在行业格局还是操作模式上都已出现重大变化,部分专业性不高的PE机构最终会被淘汰出场。而专业化的VC回归早期投资,无疑是应对这一市场重大变化的最佳策略。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