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旺盛的资金需求催生了诸多民间高息借贷的乱象,非法集资行为在一些地方沉渣泛起。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601988)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和中国农业银行(601288)总行战略规划部付兵涛在做客《中证面对面》时表示,货币政策“重数量而轻价格”的调控方式造成了目前民间借贷市场的火爆,未来可以通过提高利率和放松可贷资金总量的方式加以解决。
数量调控“助推”民间借贷
主持人:今年以来,民间借贷渐渐成新的“投资渠道”。三季度以来,存款出现较大程度减少,储蓄搬家现象较为明显,这是否说明其中很大部分流入到民间借贷市场?主要原因是什么?
郭田勇:很多渠道都会造成储蓄搬家的现象。比如银行理财产品、信托、私募渠道及民间借贷都会构成对银行资金的分流。
从理论上说,一般发展中国家在政府经济主导强势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民间借贷市场的火爆局面。但是从现实层面看,民间借贷市场的活跃和整体资金链收紧有关。
目前央行在货币工具选择上主要依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收紧流动性,进而控制银行信贷总量进行调控。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会优先保证大项目、大企业,中小企业将备受冷落。而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只能求助于民间借贷市场或者通过借高利贷的方式来“饮鸩止渴”。
此外,银行名义利率较低,但民间市场化利率水平较高,资金会在两者之间寻租和套利。比如在这轮民间借贷潮里可以看到,大量资金是通过银行渠道低成本获得,然后到民间市场去谋取暴利。
主持人:如何才能降低民间借贷的热度?
郭田勇:可以通过增加银行可贷资金总量,并适当提高名义利率水平,以双管齐下的方式来扭转民间借贷市场过热的问题,使更多中小企业和民营机构从正规渠道获得贷款。
建立“双线多头”监管
主持人:目前监管机构对于民间借贷发展持何种态度?
郭田勇:应该说是“爱恨交加”。借助民间借贷的渠道,无数求贷无门的中小企业获得宝贵的资金“输血”。但往往是过犹不及,民间借贷的“野蛮”生长也会对正常的金融秩序形成扰乱。
为更好监管和引导民间借贷市场,需要进行金融监管方式的改革。现在对于民间借贷市场的监管是“单线多机构”的监管模式,主要以中央为主线,多部门共同监管。但是民间信贷的特点之一是地方化、区域化色彩较强,所以在监管上必须发挥地方政府,尤其是省级金融办的监管职能,形成“双线多头制”的监管方式,才能引导民间借贷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
有条件拓宽小贷融资渠道
主持人: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并不理想,主要是融资渠道狭窄,在信贷资金紧张的当下,很多小贷公司已经满负荷运转,他们提出是否可以扩大融资渠道,比如将从银行拆入资金的比例适当提高?
郭田勇: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是一种金融创新,特别是在目前紧缩市场环境下,小额贷款公司效益非常好,放贷利率较高,以至于存在“放高利贷”的嫌疑。另一方面,在旺盛的信贷需求下,小额贷款公司以资本金放贷的模式会造成资金弹药不足的现象。拓宽小额贷款公司的筹资渠道,适当补充弹药增加给养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但拓宽融资渠道的前提是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比较强,以及小贷公司要成为真正的放小额贷款的机构。他的目标客户群应该定位于大量小微企业客户。
未来可以增加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也可以将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小贷公司直接转为持牌的商业银行,农村的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城市的可以称作社区银行。
付兵涛:目前小贷公司可以通过批发贷款的方式从商业银行获得资金。虽然从风险防范的角度,监管机构提出小贷公司从银行获得的资金不能超过资本金的50%。但未来应该将放贷的自主权交给商业银行,让银行判断是否有足够的风险管控能力来给小贷公司贷款。
对于小贷公司增加资本金,或者将小贷公司变身商业银行的呼声,我认为应该慎重对待。一方面,小贷公司的蓬勃发展只经历了近两三年的时间,后期如何演变还看不太清楚;另一方面,在目前的金融环境下,即使小贷公司转为商业银行,受到网络布局、风险管控能力较低和没有强大资本金实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居民不敢将资金交给小贷公司用于放贷。
为了能够吸收社会资金,小额贷款公司就会以变相高息揽储的形式来吸收存款。这样就会对小额贷款公司构成金融行为异化,可能会进一步鼓励它冒险,进而造成更大的风险。
主持人:如何看待未来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
郭田勇:我并不看好小贷公司的发展前景,与银行相比,没有竞争力。毕竟小额公司没有金融杠杆,是用股东的钱去赚钱。虽然目前小贷公司经营较好,但是目前最好的小贷公司ROE(净资产收盈率)只能到百分之十几,而最差的银行业ROE就接近20%,其中原因主要在于银行在用别人的钱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