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梅雁大股东无心持续经营 持股仅2.2%创奇观_数据统计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数据统计 >> 文章正文

ST梅雁大股东无心持续经营 持股仅2.2%创奇观

加入日期:2011-9-19 7:21:23

<aST梅雁(600868) title=ST梅雁(600868)>

<aST梅雁大股东无心持续经营 持股仅2.2%创奇观 src=http://img1.gtimg.com/finance/pics/hv1/54/205/864/56233929.jpg>

  在A股市场,有这么一家上市公司,大股东持续地减持股份。截至9月10日,它的大股东所持股份仅有2.197%。可以说,这样的股权结构,基本已经看不到大股东持续经营的意愿和打算了。

  曾经,它是A股市场上的民营水电旗舰,如今,却已经沦为在股海中苦苦挣扎的一叶小舟。令人担忧的是,身为“船长”的大股东似乎已经打算抛下37万“乘客”弃船逃生。它,就是A股市场上曾经的一朵奇葩——ST梅雁(600868,收盘价3.37元)。

  回想在多年前各方憧憬全流通时代到来之时,几乎没有人会想到将来可能会有一家上市公司将完全由个人投资者挑起大梁,可是现在,这种曾经看来不可想象的事情似乎就要在ST梅雁的身上成为现实,全流通时代警报已经拉响。

  9月10日,ST梅雁一则减持公告的披露让各方一片哗然。

  ST梅雁公告称,2011年9月9日,公司接到第一大股东梅雁实业投资通知,其在9月5日至9月9日收盘,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累计出售所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14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738%。

  ST梅雁大股东频频减持

  面对ST梅雁刚刚发布的这一份减持公告,不少投资者均怒斥大股东梅雁实业投资的无情。

  因为就在刚刚过去的9月5日,ST梅雁才公告称梅雁实业投资自2010年11月3日至2011年9月2日收盘,累计出售所持公司流通股1988.0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47%。

  统计数据显示,自2007年11月7日至2011年9月9日收盘,梅雁实业投资累计减持了ST梅雁2.5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407%。

  可是令人感到十分诧异的是,就在这样一系列的疯狂减持之后,虽然梅雁实业投资4170万股的持股量,所对应总股本比例已经降至2.197%,但是其依旧以绝对的优势占据公司第一大股东的宝座。

  ST梅雁不久前披露的中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梅雁实业投资当时以5870万股的持股量(对应3.09%总股本)位居前十大流通股东之首,而名列第二的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的持股量仅为405.30万股,还不足梅雁实业投资的十分之一,占总股本的比例也只有可怜的0.21%。

  除此之外,ST梅雁第三至第十大股东的席位均被自然人所占据,持股在234.72万股~350万股之间。

  ST梅雁的困局

  其实,和所有上市公司一样,ST梅雁在1994年登陆A股市场也一度风光无限,更曾经被冠以“民营水电大王”的美誉。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在ST梅雁所在的广东梅州及其周围地区,公司的股票曾经是最受欢迎的投资标的。

  不过,当年的民营水电旗舰,如今却已经沦落为在股海中苦苦挣扎的一叶小舟,只能依靠变卖家当勉强度日。

  就在8月16日公布的半年报中,ST梅雁才披露自己上半年实现了2046.59万元的净利润,矛盾的是,公司营业利润却为-117万元。

  类似的矛盾在A股上市公司的身上已经神奇地持续了很久,背后则是一种特殊而直接的盈利模式——变卖家产。

  ST梅雁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通过转让广东梅县梅雁TFT显示器公司43.82%股权及出售土地和房产,获得了5608.55万元的收益。

  《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梳理资料发现,在过去几年中,ST梅雁也是通过不断出售资产来避免连续亏损的厄运,以保住上市流通的资格。

  不过作为这种特殊“盈利方式”的副作用,公司的资产总额一路走低,从2008年末的56.93亿元到2009年末49.06亿元,再到2010年末的39.29亿元,直到今年上半年末的37.8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ST梅雁转让的资产很多是刚进入运营期。比如曾经转让的广西柳州红花水电站,装机容量达23.1万千瓦,曾是公司旗下最大的一块发电资产,2007年1月6台机组才全部并网发电,但是在2008年就被出售。

  恐成“思捷环球”式悲剧

  在ST梅雁大股东梅雁实业投资轮番减持后,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合计持股比例可能不足总股本的4%,而且还背负着沉重的经营负担,可以说已经成为A股全流通时代的一个异类,没有任何公司可进行参照。但是在不少业内人士的眼中,却隐隐在其身上看到了港股思捷环球(00330,HK)的影子。

  提到港股思捷环球,或许A股投资者并不熟悉,但是说起红极一时的影星林青霞,则是无人不晓。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于,思捷环球过去的大股东香港富商邢李源,正是林青霞的丈夫。也正是邢李源连续的减持,酿造了思捷环球股价的悲剧。

  当然,在股价不断下跌的同时,思捷环球的经营也陷入了泥潭,当年“零售大王”的光环逐渐黯淡。

  根据港交所披露权益,邢李源于2003年开始减持思捷环球,至去年2月最后一次申报,期内持股量由42%减至1.79%。据近期媒体报道,邢李源个人累计套现约212亿港元。需要指出的是,正是由于邢李源的不断减持,思捷环球股价从2007年10月最高的133港元一路暴跌至目前的约12港元,跌幅已经超过90%。本周以来,思捷股价已经大跌近38%,仅仅是周五(9月16日)单日思捷环球股价就下跌了18.97%,令投资者欲哭无泪。

  同样是大股东不计对上市公司控制力的大幅减持,同样是经营状况的不断恶化,ST梅雁似乎正在步思捷环球的后尘。

  面对梅雁实业投资不断减持所剩下可怜的持股量,以及持股高度散户化的现状,不少投资者甚至担心,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公司会沦为全流通时代来临后的第一家由散户做主的上市公司,甚至会沦为A股市场上的第一只“仙股”,遭遇“思捷环球”式的暴跌悲剧。

  • 1
  • 2
  • 上一页
  • 下一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