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贵银:千万不要妄想政策会救市
目前有些分析师拿中期业绩很靓丽得出股市与基本面背离的结论是缺乏依据的,具有一定的误导性,或者自己没有弄清楚股价波动的原理。至少,从某些市场我们还看不出这个背离的迹象。
拿中小板为例,中期可比业绩同比增23.18%,净资产收益率为12.12%,对应33倍估值似乎还说的过去。我们知道,假设上市公司不分红的话,只要净利润增速比净资产收益率高,就意味着企业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在提升。如果股价还下跌的话(除非过去一年涨过了头),可以认为是产生了背离。但我们只静态的看中期业绩是不对的,因为市场反映的是对未来的预期。
我们能很清楚的看到,下半年业绩很难与2010年的下半年相比,去年下半年可比数据取得470.14亿元的净利润,今年下半年如果取得和去年下半年一样的业绩,则全年为917.87亿元,相对于2010年却仅有10.10%的增幅,这时的净资产收益率只有12.04%,利润增速对净资产收益率产生抑制。如果下半年取得的业绩与上半年取得一样的增长速度为23%,则全年业绩为1026亿元,对应净资产收益率为13.36%。由于2010年相对于2009年是以33.51%速度增长的,净资产收益率是14.83%,2011年以较为乐观的预期计算,业绩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如果考虑到股价的短期波动是参照业绩增速预期的这一历史规律的,那么短期走势难以乐观。
看到这里,似乎得出了一个很悲观的结论。不过,大家要清楚一点,我否定的是分析师拿中期业绩不错得出股市难以下跌这个说法,但并不否定这个结论,当然也不支持这个结论。我想说的是,如果股市要止跌回升,要按照下面的思路分析才可以。
首先,业绩下滑这是事实,这个预期不改变,股市很难改观,也就是很难出现转向,但不代表股市会没玩没了的下跌。大家应该记住这样的话。股市短期走势看业绩增速,但中长期需要看价值积累和财富创造,只要上市公司业绩不出现负增长,股市下跌是有底限的,这个底限按理说是内在价值。不过,这个词语,很多人听不懂,我们说点简单的。
公司业绩增速虽然下滑了,但是依然保持正增长,也就是说净利润相对于过去是增长的,我们的估值是用市值/净利润去衡量的。随着股市的下跌,那么估值肯定会越来越小。以现在的市值为基准,中小板的估值从2009年末的48.4倍下降到2010年中期的41.6倍,再下降到2010年末的36.3倍,到今年中期的33.8倍。也就是说,中小板由于在今年没有出现上涨行情,而是采取震荡格局,使得中小板的估值重心出现了逐渐下移。也就是说从投资回报率看,只要是未来业绩还保持着增长(其实这个预期是肯定的,中国毕竟还能保持7%以上的速度增长,对于优秀的企业更是如此甚至超过这个数字),随着股价的下行,市盈率会越来越低,越来越有吸引力。只是,我们在判断拐点的时候难以得出很明确的结论。一般价值投资人不考虑这个因素,他只考虑股价是否值得购买,至于什么时候转向,这是趋势分析派考虑的因素,但实践证明,如果不懂的计算什么时候有投资价值,也很难把趋势判断明白。价值投资人并非不知道如何判断拐点,只是不十分看重拐点而已。因为未来总是那么难以把握。根据以往规律,中小板的估值只要落在30倍以内将会受到资金的入驻,而现在处在30倍上方。也就是在中国的估值文化内,已经马上触动价值型资金的神经了,至于最低点即拐点在哪里,则取决于接下来股市下滑的速度和方式,如果快速下跌,则有可能随时到来,如果震荡,则时间很长。
一般股市的拐点发生在业绩增速下滑预期发生拐点的时候,这个时点一般会早于实际业绩下滑的拐点,真正能提前把握预期拐点的人是少数,这是真正的先知先觉者,一般认真研究行业和企业的人才有这种敏感度,研究市场的绝对是不可能提前于业绩实际的。能在业绩实际拐点来临的时候明白就已经很不错了。当然,这次业绩下滑预期拐点出现的时候也将意味着历史大底的诞生。本人预计这个时点或许会在今年的四季度或者明年一季度,这是一个很宽泛的时间概念,准确时间很难说,过于纠结这个时间点意义不大,因为,尽管不知道股市何时见底,但对于有些企业,会很清楚什么时候可以下手。
但最为悲剧的是,2009年和2010年两年的上涨已经远远超过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由于股价长期看与营业收入增速和净利润增速的复合增长率是相当的,如果遇到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可能会出现股价涨幅稍大的情况,但最终还会取得大体一致的涨幅。2009年中小板可比利润增速为28%,2010年为33.3%,而中小板2009年和2010年的涨幅为113%和28.4%,因此,即使我们迎来了拐点,但是在未来两到三年内,中小板的回报率也很难超过2009和2010两年,甚至会落后2010年。假定2008年末的净利润和总市值都是1,那么经过两年的复合增长后总市值变成了2.74,净利润变成1.70,如果假设今年净利润增速为25%,那么2011年末的数字为2.13,相对于2.74有22%的差距,这个差距对应的中小板指数是5821点,前期的最低点到过5951点。也就是说,如果2011年有25%的增长,那么合理的点位应该是5800点一线,现在的点数是6183点,要高于这个水平。
总之一句话,投资者在中小板上未来两年的盈利难度很大,我们要充分利用对利润增速拐点的把握;创业板就更不用说了,它就是带着风险喊着口号下生的。至于主板市场或者某些重要的行业,且听下回分解。
另外,千万不要妄想,政策会救市,关于这个判断,我在前面7月10日的博文《当前逻辑思考:股市为何如此难涨?》中有分析,如果那个时候,大家有认真阅读这篇文章,应该可以躲过这次大跌。大家可以再回去阅读回味一下。(价.值.中.国.网)
时寒冰:希腊所带来的教训
欧债危机如火如荼,搅得全世界都不得安宁。当然,如果追溯起来,希腊差不多就是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根据希腊财政部的公告,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希腊这样一个小国的债务总额,竟然已经高达3169亿欧元。
很多人知道欠债总是要还的道理,却没意识到,政府过度干预经济本身,实质上就是在持续积累债务。
希腊的债务是怎么欠下来的呢?
希腊在2001年加入了欧元区,由于欧元区实行低利率政策,资金成本低廉,这对于希腊的扩张性公共财政政策而言,可以说是久旱逢甘霖。希腊拼命借贷,大搞投资,刺激经济发展。从2001年到债务危机爆发前的近8年间,希腊经济增长的70%以上是靠借贷拉动的。
以希腊的经济实力,对于举办耗资巨大的奥运会这样的大型活动,本来应该非常慎重。但是,低廉的借贷成本让希腊人昏了头。原本预算46亿欧元的希腊奥运会,总体费用竟然超过了100亿欧元。为了保证奥运会经费,希腊政府在2004年头两个季度发行的债券总额就已达300亿欧元。希腊人估算,为了奥运会可能要背负近10年的债务。
但希腊人相信,奥运会后旅游业的兴旺,传统航运业的发达,一定能够帮助希腊偿还这些债务。不幸的是,2007年后,次贷危机爆发,旅游业、航运业首先受到了冲击。为了摆脱危机,希腊政府紧急启动经济刺激计划,继续投入天量资金救市,财政赤字骤然上升。希腊从一个错误,走到了另一个错误中。
尽管负债越来越多,但希腊人的工资、福利水平却以超过GDP增速的步伐直线上升,甚至在2008年饱受次贷危机困扰的情况下,还以高达8%的速度上涨。政府过多干预经济,必然需要更多的人手。于是,希腊公务员队伍急剧膨胀,数量占全国劳动总人口的10%,而且,薪水非常之高,工作12个月却拿14个月的工资。希腊人四五十岁就可以退休,享受高福利,懒洋洋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
这样的日子能够长久吗?
当人们意识到希腊人背负的债务已经难以偿还,随时可能违约时,才突然发现,一场空前的危机已经拉开序幕。
希腊带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一定要量力而行,政府投资一定要慎之又慎,不宜过分干预经济自身的发展,而应该依靠市场的力量去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当市场需要某种商品或服务时,企业家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需要,一定会迅速投资,尽快满足市场需求,而政府的很多投资未必是市场所需要的。而且,企业家做任何投资都会做足功课,即使借债,也一定会充分考虑负债投资的收益和风险。因此,企业家主导的投资永远不会达到造成社会危机的程度。(上.海.证.券.报)
曹中铭:上市公司沉迷金融游戏 风险堪忧
A股市场上,每当上市公司股价出现大幅下跌或偏低的时候,产业资本的进场救驾就会形成一道又一道风景。而在今年,产业资本纷纷变身为金融资本,更是吸引了市场的眼球。
上市公司变身为金融资本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过银行发放委托贷款。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累计有52家上市公司发放112项委托贷款,涉及金额超过160亿元,同比增长近38%。其二是购买理财产品。今年以来至9月初,有超过7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投资理财产品公告,涉及金额超过200亿元。
今年以来,在CPI持续攀升、通胀压力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鱼贯而出,受银根收紧的影响,向银行借贷的难度日益加大,企业通过其它途径寻求资金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而某些上市公司正好有闲置资金要寻找出路,委托贷款市场越来越大的原因正在于此。同样,一些存在闲置资金的公司将目光瞄向了理财产品。
上市公司历史悠久的大肆圈钱行为早已引起市场的广泛诟责,不圈白不圈、圈了也白圈、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圈的股市恶习,不仅招致质疑,更是成为千夫所指。但是,某些上市公司在将巨额资金圈到手后,不是认真做好主业,不是为股东创造最大的效益,反而玩起了金融游戏,这样的上市公司还值得投资者信任与投资吗?
毋庸置疑,上市公司沉迷于金融游戏,其负面影响令人担忧。其一,违背了当初的融资意向。因为缺钱才发行新股或再融资,上市公司本应将融入的资金投入到相关的项目中,以求提升业绩,回报投资者。而上市公司大玩金融游戏的行为,明显有违诚信原则。事实上,虽然诸多上市公司声称动用的是自有资金,但那些通过再融资后再玩金融游戏的又该作何解释呢?其实不过是左手倒右手而已。
其次,将自己置于风险境地。风险与收益从来都是相伴而行,放贷能为上市公司带来收益,但也可能回报的是风险。今年初,维科精华曾向某地产商放贷1.5亿元,但到了8月份,该地产商即出现严重的资金链问题。维科精华能否获得放贷收益姑且不论,其本金能否收回都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而有类似遭遇的并非个别现象。另外,某些欲进行投资理财的上市公司,居然涉足诸如外汇、期货等高风险品种,并且投入的资金不菲,确实让其投资者感到担忧。
不忙主业忙副业,把副业当作主业做,是当前上市公司的一大生态。但金融游戏不可能使上市公司实现做大做强的美梦,也不可能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与抗风险的能力,唯有做好主业,才是上市公司的生存之道,也是其回报投资者最好的方式。(经.济.参.考.报)
罗杰斯:坚定持有中国股票继续看好大宗商品
现场600个座位座无虚席,等候合影的粉丝排起了长龙,这是9月16日下午在长沙举行的吉姆·罗杰斯掘金中国·发现湖南大型投资报告会场景。面对着台下众多渴盼财富机会的眼睛,罗杰斯指点趋势称:我会坚定地持有中国股票,希望若干年后,我的后代能感激我为他们留下增值后的庞大财富。演讲中,他还反复表示将继续看好大宗商品,比如贵金属、农产品之类,20年后,将注定是大宗商品主宰的世界。
谈中国:依旧是坚定的唱多者
众所周知,罗杰斯对中国情有独钟。历时3年,穿行24.5万公里,游历116个国家的他,一直认为中国将是下一个最伟大的国家。19世纪是英国,20世纪是美国,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
罗杰斯非常宠爱自己的两个女儿,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对女儿们投资很多。投资什么?让她们学习中文,熟悉中国的文化,参与到中国未来的增长中去,我更希望举家迁到中国来。
罗杰斯看好中国,也一直认为中国股市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当然,纵观近半年来,中国股市起伏跌宕,尤其是上证指数今年4月18日达到3067.46点高位后,一路下滑,股民损失惨重。或许,罗杰斯看的是大趋势,他曾对外宣称,自己第一次购买中国股票是1999年,到了2005年、2006年购买了更多的中国股票。演讲里,罗杰斯谈了自己看好的中国几大行业:农业有巨大潜力,一直充满信心;水行业有很多问题,但是能赚大钱;受益于旅游等因素,交通很有潜力。
我买的中国股票一股没卖,我会一直持有留给我的孙子。罗杰斯说,要是中国股市看上去到了崩盘的境地,他更是会毫不迟疑地吃进。而历史上,罗杰斯1984年在奥地利抄了一次底,当时奥地利的股票市场非常不景气,只有1961年的一半水平。
有评论称,和国内的众多专家、分析师相比,罗杰斯至少有一点是很可爱的,那就是他不是墙头草,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坚定的中国经济唱多者。
谈世界经济:中国当不了白衣骑士
白衣骑士,广泛的定义是,当公司成为其他企业的并购目标后(一般为恶意收购),公司的管理层为阻碍恶意接管的发生,去寻找一家友好公司进行合并,而这家友好公司被称为白衣骑士。
当前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国际舆论已多有呼声,希望中国勇敢地成为白衣骑士。对此,罗杰斯在本次演讲中直言:中国对比其他大国,还只是很小的经济体,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帮助欧洲或是美国。同时,中国正在崛起,但需要经历大大小小的问题,正如其他发达国家走过的路。他认为,通胀是中国当前需要应对的问题,尽管中国已6次加息,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效果如何,还值得观察。
谈及世界大势,罗杰斯说,面对严重的通胀问题,美国却在印更多的钞票而使得通胀问题雪上加霜,印钞票是行不通的,我很担忧美元的价值。
而当前的欧洲,欧债危机正愈演愈烈。他认为:欧洲有的国家实质上已经破产了,比如希腊、冰岛。他在演讲中两次指出:欧共体可能分解,欧元可能10年后将不复存在。不过有意思的是,据彭博社、香港《大公报》等多家媒体的消息,尽管预期欧元区将解体,但罗杰斯当前仍然考虑买入欧元。对此,本次演讲中他没有做出过多阐释。
谈大宗商品:黄金下跌200至300美元后,会继续买入
罗杰斯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谈大宗商品。在金融投资市场,大宗商品指同质化、可交易、被广泛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的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属、农产品、铁矿石、煤炭等。
此前,他对大宗商品的看法是:如果全球经济改善,自己将在大宗商品上挣钱;如果全球经济状况恶化,各国央行将多发货币,他的大宗商品同样能获利。今天的演讲中,他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重申:自己有很多大宗商品股票,也有大宗商品的产品,现在很多政府大印钞票,同时,只要中国对全世界原材料的需求不改变,大宗商品的价格就只会涨不会跌。
说起大宗商品,就不能不提贵金属。而早在2009年10月,罗杰斯就宣称,金价未来10年可能突破每盎司2000美元。从事实看,他的这一预言基本灵验,前段时间金价已攀上每盎司1900美元的高点。经获利回吐,今天的价格也接近每盎司1785美元。
演讲中,他明确表示,目前暂时不会买贵金属,但低价时会买入。黄金如果每盎司下跌200-300美元,一定会继续买入。
董少鹏:国际板用国内资金给外国公司融资 A股将受打击
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证.券.日.报的副总编董少鹏今天(19日)9点15分做客节目,点评财经热点。他认为国际板是用国内的资金给外国公司融资,让他们去救火,这对于股市将是重大的打击。
董少鹏:9月15日,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提出,国际板的推出面临不错的国际环境。现在全球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性,为中国推出外界期待已久的国际板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因为外国公司在本土融不到资了,可以到中国来融资。
对于他的这种观点,我以个人的名义提出批评。中国水电融资是为了国内的产业,特别是水利设施长治久安。对基础设施建设买单,我觉得是必要的。但是用国内的资金给外国公司融资,让他们去救火,这对股市确实是重大的打击。我们服务于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国内的产业调整,有一些融资,即使现在市场比较低迷,还是有利于国内的经济和国内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中.国.广.播.网)
高善文:股市进入黎明前的黑暗
在通胀见顶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也许是市场最为危险和困难的时刻;随着通胀趋势确认、资金成本下降、政策紧缩及紧缩效应结束,以及经济基本面预期改善,市场最终会出现恢复性上涨
8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下降至13.5%。最近几个月来,工业增加值始终稳定在13%-14%这一区间内。这是在资金异常紧张、政府投资逐渐退出,以及外围经济减速等诸多不利因素的背景下实现的。中国经济自年初以来表现出的韧性之强,多少有些让人意外。
过去十年里,中国经历了三轮比较明显的通胀和调控。2004年和2008年的两次宏观调控,大约持续了4-5个季度。期间由于资金紧张的压力及其他原因,经济很快减速。如2004年工业增速下降了3个百分点,2008年工业增速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
本轮调控自2010年四季度开始,迄今已延续超过三个季度。是什么力量将经济增速托在目前这一平台上?
出口名义增速看起来仍然不错,但从出口量、出口价格等其他指标综合来看,实际的出口增速可能已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消费的细项数据也令人怀疑,今年初以来消费也出现了温和的减速。投资层面,政府投资在边际上应是递减的。地产投资的总量数据在年初以来高位走平,但是这一数据的可靠性一直为外界所怀疑,因为当前自下而上的证据都倾向于支持地产投资减速。
显然,经济之所以能在诸多不利冲击的背景下保持稳定,是因为经济体内有增长力量正在发酵。综合考虑宏微观层面的经济数据,目前我们猜测,制造业的产能投资,有可能是今年初以来经济增长的定海神针。
8月份CPI已经开始回落。7月份可能就是本轮通胀的高点,目前经济也许已处于通胀拐点的右侧。接下来通胀将逐季回落,到明年二季度可能会回落到3%左右。
短期内,通胀刚刚转折之时,由于资金状况依然高度紧张、海外需求继续萎靡不振,中国经济可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减速。不过,如果各项重大风险因素不至于爆发,中期内在通胀下降、紧缩政策结束的背景下,制造业的投资有可能对冲政府投资的逐步退出,以及地产投资的温和下降,使得经济增速恢复和稳定在比目前更高的水平上。
从历史经验来看,通胀拐点一般领先利率拐点一段时间,而利率见顶有可能是市场好转更为确定的信号。这样,在通胀见顶之后的一段时间,也许是市场最为危险和困难的时刻,堪称黎明前的黑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这要从通胀和股市之间的关系说起。
中国的通胀和股市之间的关系,可简单概括为情敌。刚开始通胀的上升伴随企业盈利的改善,此时资金成本的上升仍不明显,因此两者是情人关系,相互扶持;随着通胀的持续攀升、紧缩效应的显现,需求下降的趋势逐渐形成,盈利和估值的双杀,使得通胀与股市之间关系恶化,变成了敌人,互相伤害。
同样的逻辑,通胀刚从最高点转折向下时,市场一般处在最困难的时期。此时资金成本仍处在最高点,盈利继续恶化,再加上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市场对基本面预期较悲观。但随着通胀趋势确认、资金成本下降、政策紧缩及紧缩效应结束,经济基本面预期改善,市场最终会走出黎明前的黑暗,出现恢复性的上涨。
我们认为,市场在恢复性上涨结束以后,流动性层面持续放松的可能性很小。中期内市场可以期待的,也许是经济的内生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场预期的改善。但如果没有资金面支持,单靠盈利预期的支撑,市场上升空间可能较有限。
行业配置层面,对政府投资依赖度较高的行业需要谨慎;短期内建议低估值且盈利无泡沫的行业;投资策略上仓位要低、配置要偏、动作要快。(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