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讲话暗示内地货币政策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温家宝讲话暗示内地货币政策

加入日期:2011-9-14 18:44:11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 读:
  谢国忠:国际板可提振股市
  郎咸平:拯救M形社会下的价值观
  何志成:中国经济出现断崖式减速
  莫瑞希:希腊必须违约并放弃欧元
  但 斌:买百倍市盈率股票会睡不着
  吴晓灵:帮助意大利对中国有益
  叶 檀:低迷股市孕育变局 未来两大主题呼之欲出
  第四季或明年第一季是投资中国良机
  吴晓求:全面紧缩政策该结束了
  瑞银中国区负责人:国际板应当很快会推出


  谢国忠:国际板可提振股市
  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要正常运转,中国必须将其过剩的资本有效地国际化,第一步是启动中国股市的国际板。
  中国必须将其过剩的资本有效地国际化,这样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才能够正常运转。否则,全球经济将会不断承受泡沫与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也可能会导致保护主义抬头,破坏全球经济。
  南欧国家政府和英语国家的家庭不负责任地借贷,以及德国、石油出口国和东亚各制造业出口大国的高额储蓄,为当前的危机埋下了种子。中国在盈余国家中的份额不断上升。如果中国继续将其盈余用于购买其他国家政府债券,那么,由此引发的扭曲会害人害己。中国可能会成为 国际口水战的焦点。
  中国过剩劳动力的全球化推动其经济快速发展,以名义美元价值计量,上升幅度超过20倍。短短20年间,中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如果中国能将过剩的资本全球化,将在下一个20年中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和最大金融中心。此举会造福中国和世界。
  第一步应该是启动中国股市的国际板。这只是一小笔首付,但却能鼓励跨国企业拓展产能,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影响。在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背景下,此举将成为中国对全球经济的贡献。
  从贸易中心到金融中心
  一个国家要想成为金融中心必须首先成为贸易中心。伦敦之所以成为全球金融中心,正是因为英国曾经超过其他国家,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服务贸易国。金融中心转移到美国,也是因为美国取代英国坐上了国际贸易的第一把交椅。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贸易国。到2020年将成为国际贸易的巨无霸,其贸易额将是排名第二的国家的贸易额的一倍。中国可以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吗?应该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吗?我认为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但是,如果中国不采取行动,将不仅会伤害本国经济,还会影响全球经济。
  金融随着贸易而来,是因为大多数金融服务都与贸易相关,其利润也大部分得自贸易。可以从平遥的例子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平遥是山西的一个小镇,19世纪,平遥人利用处于中俄两国贸易枢纽的优势,从两国商品价格差中获利。贸易带来的利润和贸易对融资的需求,将平遥变成了一个金融中心。之后,由于海上贸易取代了成本高昂的陆地贸易,平遥衰败了。中国的金融中心也随之迁往上海。
  同样,美国并没有刻意排挤英国,以求取而代之成为金融中心。取代最终发生,是因为美国成为了最大的工业国和贸易国,金融业的繁荣接踵而来。华尔街的重要地位是美国工业成功的结果。
  以工业能源消耗计量,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以美元计量的产值还没有成为第一,是因为中国的货物仍然很便宜。未来十年,中国可以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来吸收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出口增速仍然可以保持在10%。到2020年,中国的国际贸易额可能会两倍于德国。21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就是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
  最大贸易国应该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可能有些人会说这种情况属于过去,信息技术业已使得资产交易的地点无关紧要。但是,德国目前的困境提醒所有人,当金融中心和资金来源脱节时,谁有钱谁倒霉。即便德国在过去十年积累了大量的贸易盈余,其金融体系欠发达程度却糟糕透顶,需要靠伦敦的银行家将其资本转到其他国家。现在看来,伦敦的银行家想整垮德国也是很自然的,是德国人花钱请他们这么干的。
  外汇储备不能替代金融中心
  中国将其过剩资本用来购买外国、尤其是美国政府债券,从而避免了德国的命运。这种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投资策略迄今为止还很管用。虽然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支离破碎,但其政府债券价值却依然故我。但是,如果支撑这些政府债券的经济陷入经常性危机,它们的价值也难以维持。总有一天,会出现政府负债水平过高或税收收入太低的情况。它们的中央银行将被迫靠印钞票来挽救政府。中国能够收回投资,但换回来的却是严重贬值的货币。除非中国改变策略,否则也难逃德国的命运。
  中国的净外汇资产上升速度2倍于其贸易顺差。主要原因是资本流入,尤其是海外华侨为了规避美元贬值而汇回国内的外汇。中国政府基本上承担了所有海外华侨的外汇风险。如果中国损失了外汇储备,那么政府将会破产,中国的金融基础也将不复存在。
  除了资产安全,中国的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投资策略正在导致全球经济的扭曲。股票与债券价格的严重分离,主要是由于资金都集中在那些仅购买政府债券的机构手里,也包括中国在内。石油出口国在市场中的资金比中国还要多。股价太低导致公司不愿投资生产,不愿雇用工人。虽然这不是导致全球经济不稳定的惟一因素,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如果一个国家赚钱太多,它就必须承担起有效、高效的分配资金以帮助全球经济的重任。否则,每个人的日子都将更难过。在过去十年,有一些国家积累了很多钱,但在资金的分配使用方面却做得很糟糕,中国就是其中之一。在未来十年,中国在财富积累方面将会令其他任何国家相形见绌。但是,如果中国不能够有效分配其资金的话,那么其他国家都可以将自己的问题归咎于中国。
  如果中国能像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和90年代的韩国和台湾那样,成功地进行产业升级以应对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那么有望将其贸易顺差提高到1万亿美元。那时的人均贸易顺差水平较之东亚标准仍然较低,但是顺差总额将超过全世界所有股市融资额的总和。除非这些钱得到高效配置,推动而非阻碍全球增长,否则全球经济的困境将会反过来阻碍中国的发展,给每个人带来灾难。
  除了贸易顺差,还可以经营一个大型资产泡沫以夸大国内需求。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曾经这样做过。现在中国也已经这样做了不少。我认为,如果没有国内资产泡沫,中国的贸易顺差将是目前的2倍。经营泡沫仅能延迟必然事物的发生,并且还会导致金融危机。
  中国的房地产总价值,包括在建项目和地产银行,已经是GDP的5倍。泡沫已经两倍于可持续水平。如果政府坐视不管,泡沫有可能继续膨胀到目前的两倍。当泡沫足够大时,中国将出现贸易逆差而不是顺差。但这都是人为操纵的。泡沫一旦破裂,中国货币就会贬值,房地产总价值会降到GDP的2.5倍或者更少。最终导致贸易顺差高达GDP的10%。但是世界不会忍受这一切。由此而来的保护主义会将全球经济的大门紧紧地关上。
  惟一可行的出路就是中国发展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将中国的贸易顺差实际而高效地用于全球经济增长。如果中国可以高效地将其贸易顺差投入全球经济,那么它就可以继续赚取盈余。
  国际板只是首付
  中国制造业高度发达而金融业比较落后。后者是由国有金融机构所统治,资本项目关闭,汇率固定。制造业与金融业之间的不匹配是目前中国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
  现在紧急的是全球经济等不起中国的闲庭信步。除非中国能够在短时间内实际而高效地将过剩资本分配给全球经济,否则全球经济对中国发展的反作用力将很可能爆发。
  一个国家要建设金融中心,必须有法制,必须大力保护私有财产,必须政策透明。这三者中国都欠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发展起来。但是,以设立国际板的形式在中国证券交易所付一笔首付,可以帮助启动整个过程。
  跨国企业需要在新兴经济体中扩张。它们本国已经没有资本盈余了。虽然刚开始国际板的市场会很小,但却能提振跨国企业对未来融资的信心。它们可能会更愿意投资于中国。
  中国应该按照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全部在华上市的目标来制定规则。过程应该是透明的,无须有兴趣的公司各自游说政府。如果过程是被牢固控制的,则不会产生提振商业信心的效果。
  许多人争辩说国际板将降低A股的重要性。这只是一个狭隘的借口。A股市场已经很低沉了。国际板将会帮助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也有好处,A股市场也将因市场信心提振而上扬。
  为了刺激股票需求,政府可以引入新的需求点。比如,一个类似于美国401K的养老金计划可以极大地刺激股票需求,甚至有可能高达每年1000亿元人民币。这将足以抵消国际板的融资。另外一个需求增长点是提高保险公司的股票投资比例。简言之,有很多方法可以提高股票需求,以抵消国际板融资需求。中国的贸易顺差很大,流动性不成问题。对政策进行适当调节就可以为股市保留流动性。
  


  郎咸平:拯救M形社会下的价值观
  最近在媒体上常看到消费不振,美债危机后这个字眼更是层出不穷。美国人消费不振,我们非常关切,那么,我们中国人的消费又是什么样的形态呢?中端的阴霾。
  央行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调查发现,中国86%的老百姓说,由于通货膨胀等等问题,消费要下降,只有14%的人认为消费要增加。因为没有详细披露,我们不知道这14%是哪些人,我担心如果这14%是企业家的话或者是社会有钱人的话,那么有钱人要增加消费,因此高端品牌销路一定会好。如果86%的老百姓减少消费,那么我们各行各业的中低端品牌会大受影响。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问题
  在通货膨胀加剧的情况下,我们发现中国的消费形态发生了改变,高端越走越好,中端不好,中端走向低端。对于生产者或者说制造业,中国目前和2008、2009年相比,没有出现大量的倒闭潮,但是很多工厂停工了。
  到底我们的制造业目前是什么情况。今天我们中国企业的问题,第一是资金紧张。 2008年到今年,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从2008年的3.7%降到现在的0.6%,这是非常低的,等于说基本上贷不到钱。第二,有一个现象是过去没有的。温州一家实业公司的老板抱怨说,每一年都要做几千万美元的生意,现在不敢接单了,上亿美元的单子也不敢接。因为他发现几千万美元的单子还不如他儿子在门口开的一家面包店赚的钱多。最后发现我们生产产品的企业倒闭的比2008年少,但是不敢接单的情况很严重,这是不容我们忽视的。这些企业的老板不愿意再增加投资,他们会拿手上的钱做什么?他们拿钱去消费,但是这个群体不会像一般老百姓一样去消费低端产品。同时企业经营有困境的结果就是裁员、减薪,使得一般老百姓的收入降低,这样一来使得他们的消费由过去的中端转移到低端。等我们整个故事都画圆了之后发现,这个不是我们中国的问题,也不是美国的问题,全世界都一样。价值观需要回归原点
  全世界经济都发生一些问题,当面对全世界经济放缓的局势,我们中国的生产跟消费就展现出一种特殊的心态,就是M形的心态。这个情况不是谁可以改变的,我们不可能独善其身。在这个局势下,我们高端消费的疯狂程度超过欧美,这种消费会影响到中国经济长期发展。我们的思维价值观如果不再崇尚刻苦研究、努力经营,而是慢慢转向炫富消费,这就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德国有300万家中小企业,很多都是几代人研究一个小东西,创造财富之后即使买个奔驰也不会像我们这样炫富。他们会把很多的资金投入研发,这就奠定了德国成为整个机械工业的龙头地位,而且无可取代。如果中国中小企业赚钱之后,就走向另一种价值观的话,那么我们中国产业升级的道路将非常漫长。(理.财.周.刊)
  


  何志成:中国经济出现断崖式减速
  中国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已经相当一段时间,从数据上看,中国经济的调整态势非常平缓,尤其是从GDP、PMI等反映经济热度的宏观经济数据上看,根本看不出有超调迹象,而且8月的PMI还出现0.2%的微幅反弹。于是很多经济学家说,中国经济正在实现软着陆;同时,CPI有所回落,宏观调控正在向预定目标前行。而我却认为,中国经济正在由主动减速演变为被动减速,由平缓减速演变为断崖式的减速,现在机头已经向下,滞胀已经不是未来的风险,而是今天的现实。
  巨大的分歧从哪里来?来自对宏观经济数据的不同解读。单纯看数据,上半年GDP9.6%的增幅仍然说明中国经济处于过热边缘,何况8月PMI还向上反弹了0.2个百分点。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常识性的现象,那就是中国的GDP增幅很不真实,在GDP处于政绩考核硬指标的时候,它被层层高报,存在虚高现象。还有一点,我国的GDP没有完全剔除通货膨胀影响。如果把这两个因素考虑进去,我们看到的上半年GDP以及未来将看到的三季度GDP,都会证明经济减速是十分明显的,甚至是在加速下滑的。再看PMI,通常8月份的PMI都是向上的,这是季节性因素,是企业和基本建设项目工地为了金九银十的需要在补库存。而今年的补库存进度是很微弱的,相反,是价格向上走的因素在支撑着PMI。这很可怕,库存没有明显的增加,因为没有钱增加,增加的PMI是被进货价格推升,成为未来高通胀的隐患。8月PMI数据没有让人放心,相反却让人担心,它没有说明经济运行很健康,相反却说明滞胀在加剧。
  我比较相信银行业贷款数据,尤其是M2数据。8月银行业贷款增加5485亿元,环比增加559亿元,同比增加33亿元。票据融资当月新增917亿元,环比增加264亿元。8月扣除票据后的一般性贷款为4568亿元,环比增加295亿元,同比少增1089亿元。很显然,如果不是票据融资增加,银行业贷款量是大幅度下降的。M2同比增速为13.50%,低于14%,客观上说明了市场资金的紧张。也许有人说,贷款增加值仍然超过4000亿元,没有大幅度地萎缩。但必须提醒大家,8月贷款前高后低,很多金融机构到月底已经没有钱放贷,说明当前资金紧张局势已经从企业向银行业蔓延。同时,4000多亿元的贷款量,怎么可能支撑起14万亿元的基础设施项目?何况进入9月后,银行业贷款更加趋紧。股市低迷的状况也很清晰地反映中国宏观经济的实际情况,每日成交量不足1000亿元,8月不断地创新低,进入9月仍然徘徊在底部,很可能破位。这种状况怎么能够轻易断言中国经济已经软着陆?
  更重要的情况可能出现在9月中国经济将遇到两大意外因素干扰:一是房地产市场突然间趋冷;二是全球经济再度徘徊于金融危机边缘。中国经济减速恰恰与全球经济减速相互重叠,产生共振,因此可能出现由主动性减速变为被动性减速,由平稳减速变为阶段性失速的失衡现象。必须承认,宏观经济环境持续地紧缩以及全球经济放缓形成的糟糕外部环境,将使中国经济在未来两个月出现更大幅度下滑,而不是向上恢复。未来最典型的经济现象可能是:资金链断裂从点到面,由民营企业向国有企业蔓延,由企业向银行体系蔓延,大量企业盈利能力将下降,出口继续减少,基本建设项目不断地发出停工警告,失业率增加。因此说,对中国经济要居安思危,不能盲目地唱赞歌。
  我们很希望中国经济软着陆成功,中国经济减速很有必要,但减速的过程中不能出现失衡,从10%调整到9%是微调,是自主减速,而从12%调整到8%,经济增速下降了30%以上,就属于超调,属于失速,很可能硬着陆。
  低速飞行的飞机远比高速飞行的飞机更难操控。现在有很多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意外因素、外部经济环境如同黑云压顶。此时,已经在低速飞行的飞机,仍然在自主减速,突然遇到下切风,就掉下来了,怎么办?要扶稳了舵把子,要适时地给油,拉抬起机头。中国经济的舵把子就是金融调控,给油就是调整货币流。我们从舵把子的颤动中能够感受到金融市场的脉搏,轻轻地摇动舵把子就能实现微调。换句话说,稳住了金融市场就稳住了大半个经济,适度增加银行贷款则可以保证金融市场乃至宏观经济不缺乏动力源,可以实现软着陆。(每.日.经.济.新.闻)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