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讲话暗示内地货币政策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温家宝讲话暗示内地货币政策

加入日期:2011-9-14 18:44:11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莫瑞希:希腊必须违约并放弃欧元
  导读:马里兰大学罗伯特-斯密斯商业院教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前首席经济学家彼得-莫瑞希(Peter Morici)9月13日发表评论文章称,德国是欧洲一体化和单一货币的最大受益者,作为受害者的希腊,当前大幅减支和增税的措施于事无补,因为紧缩将导致经济严重衰退,从而进一步严重削弱政府征税和偿债的能力,希腊人显然不愿让自己沦为第三世界来维持欧洲一体化的神话,最终希腊将会债务违约以及放弃欧元。
  以下是莫瑞希教授的评论文章原文:
  欧洲的经济整合并未给希腊和葡萄牙等较贫穷国家带来可持续的繁荣。相反,它让地中海各国政府走到破产边缘。这也托了德国和其他富裕国家的福,它们利用欧洲一体化来增进自己的福利,却牺牲了那些较贫穷的同胞。
  1992年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极大地调和了整个欧洲的产品和安全监管以及征税方法,目的是移除无数增长障碍。实际上并未如愿,因为它并未缓和欧洲的劳动法和社会福利,二者压抑了个人的积极性和投资。
  1999年创立的欧元对美元和日元浮动,其价值反映了所有成员国的平均竞争力。这使得德国等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国家享有低估的货币和贸易盈余,而希腊等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国家面对高估的货币和不断需要向外国投资者借款。
  有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欧元,德国制造和德国科技在整合后的欧洲市场变得更有价值。然而,希腊、葡萄牙和其他国家却无法利用他们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来留住装配工厂,就像美国南部吸引汽车和高端电子制造一样。
  而且,德国和其他富裕国家继续采取某些微妙的保护主义,压制哪怕向其他欧盟国家的外包。这违背了当初欧盟单一市场的承诺:更有效地实现就业机会的均等、繁荣的核心国家与南欧的共同繁荣。
  富裕的德国,由于没有义务向较贫穷欧盟国家分享税收,向自己的国民提供慷慨的养老金、镀金的就业安全和失业保险、以及全球最短的工作周。与此同时,希腊和其他较贫穷欧盟国家的政府一直在硬撑着,从德国、法国和其他富裕国家的银行大举借债来维持现状。
  现在,希腊和其他较贫穷国家政府已经无法从私人市场借贷,被迫向较富裕国家和私人债权人寻求紧急贷款和让步。在德国和其他各方的迫使下,它们大力削减政府开支和社会福利,急剧增税和出售公共资产。
  所有这些措施都不会生效,因为这些国家的私人部门严重依赖政府支出才能维持现有就业,节俭措施将会导致私人企业和公共部门均出现更多裁员,令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从而严重降低而非提高政府征税并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而且,为了对重组后的债务还本付息,较贫穷国家的政府必须向较富裕国家政府和外国债权人支付欧元,这就要求它们的经济能够通过发展新的出口产业而实现大幅贸易顺差。这要求德国和其他富裕国家允许制造业活动和就业转移到南欧,而到目前为止它们一直在阻止制造和就业流向工资较低的经济体。
  在单一货币之下,打造新的出口产业要求希腊和其他较贫穷国家极大地削减工资,德国和其他国家则需要放弃确保它们获得更高工资和有利贸易余额的微妙保护手段。
  希腊人是否愿意让自己的经济沦为第三世界,以维持欧洲一体化的神话,这是值得怀疑的。
  如果希腊有自己的货币,它仍不得不削减政府开支、提高税收和削减工资,但减支和增税的幅度绝对无需达到较富裕欧盟国家和欧洲央行现在所要求的程度,因为希腊可以让自己的货币对欧盟较富裕经济体的货币贬值,来提高出口竞争力、加速增长和提高债务服务能力。
  到最后,必要性会战胜泛欧主义,希腊将会对债务违约,而且,如果他们足够聪明,最终将放弃欧元。
  


  但 斌:买百倍市盈率股票会睡不着
  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但斌今日在微.博称,以上市为荣的中国,是二级市场股民的悲哀。
  但斌称:以上市为荣的中国,是二级市场股民的悲哀。但有时想想,可恨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平均55倍PE的发行价,还是疯抢!创业板,某些股票达百倍的PE,每天几万股的成交量,买的人持有的人也能睡得着觉!有时真想不通。 (证.券.时.报.网)
  


  吴晓灵:帮助意大利对中国有益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9月13日表示,投资者对欧洲债务危机的恐慌是没有必要的,中国已准备好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同提振市场信心。吴晓灵还表示,帮助意大利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益。(证.券.时.报.网)
  


  叶 檀:低迷股市孕育变局 未来两大主题呼之欲出
  低迷的证券市场孕育变局,未来两大主题已经呼之欲出--创投与并购重组。二级市场的制度改革暂且靠后,一级市场的改造方兴未艾。
  9月13日,《新世纪》周刊报道,财政部、发改委日前印发《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参股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至此,全民创投热实至名归,从民间到中央财政资金,统统包含在内。
  国家队亲自下场,要通过创投基金进入节能环保、信息、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高技术服务业(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领域,以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这些领域。
  目前,我国创投有几股力量:一是机.构资金;二是海外资金;三是民间资金;四是地方政府基金;五是新近加入的财政国家队。国家队的加入,为创投正名,也为创投定下主要的投资领域,同时,由于中央财政资金与地方政府资金同行,也为中央财政资金监管地方政府资金提供了方便之眼。
  中央财政出资创投实在是件极端怪异的事,政府之手不仅深入行业整合,而且通过资金直接选择企业,虽然是通过委托市场化创投基金、支付管理费的方式进行。
  财富效应加政府鼓励,使创投成为天下最热门的行业,飞机头等舱里坐的一半都是PE客。
  中国创投市场根本不缺钱。根据《中国创业投资行业发展报告2011》披露的数据,截至2010年末,我国备案在册的创业投资管理企业数量增至103家,仅仅创业板推出后一年,即2010年新增数量就达到了62家。备案的创业投资企业的资产从2009年末的974.04亿元迅猛增加至2010年末的1502.9亿元,增长幅度达到了54.10%。今年更是大规模增长,一季度我国共有25只PE基金完成募集,环比增长66.7%,同比增长38.9%;一季度募资总额为89.23亿美元,分别是上季度及去年同期的4.33倍和3.04倍;二季度披露私募股权(PE)投资案例86起,投资总额79.98亿美元,相比上季度披露案例数量及投资金额分别增长24.6%和15.3%,相比2010年同期投资规模则大幅增长,增幅达85.1%。
  目前PE的回报高低极不均衡,或者极高,高到数百倍;或者较低,低到10倍以下。由于地方政府与券商直投、有特殊背景的大型基金等特殊资金的进入,创投市场已经泥沙俱下,一定程度上成为镀金权贵场。如今中央财政资金进入抢食,一场恶性混战势不可免,但不知财政部、发改委等权力部门如何保证客观、中立?在退出之时是否会动用手段,通过上市获得最高的溢价?
  并购重组是另一个主题。
  看来,有关方面对数千家的钢铁公司,各地的高污染冶炼公司头痛不已,一次次整顿没完没了,现在开始利用并购重组方式实现产业升级。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贷款通则》,规定借款人
  不得用贷款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到2008年12月6日,银监会发布了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并购贷款政策解冻,公司可以获得并购贷款。
  考虑到信贷与证券市场的渠道不畅通,市场传说了两年之后,证监会终于推出
  《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自9月1日起提高借壳门槛,基本与上市门槛趋同。这是小问题,重要的是对资产重组的大力支持,新规中的一站式审核支持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与通过定向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同步操作,实行对外一次受理、内部协作审核、归口一次上会、核准一个批文的审核体制简化了从并购重组到配套融资的程序,在并购重组的过程中可以一次性进行并购的再融资申请,为并购公司打开了大门。
  目前已经借壳的公司大多符合新规,市场并不惧怕,反而将一站式审核当作大利好。无怪乎,在新规出台的第一天,ST股狂舞,14只ST股涨停。
  无论是中央财政资金进入创投市场,还是证券市场一站式的重组审核,都意味着行政之手已经更深入地介入了资本与货币市场领域,其目的是,提升产业结构,引导新产业的发展,尽快做大做强,为此,几乎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未来五到十年,创投市场与并购重组市场会热火朝天,因为承担了中国未来的产业升级引擎的作用。方针已定,难以变更。(每.日.经.济.新.闻)
  


  第四季或明年第一季是投资中国良机
  9月9日,道琼斯指数又再回落超过300点,股市对奥巴马刺激就业方案投了不信任票。欧元也进一步回落,解决希腊危机方法有二:一、希腊同意紧缩财政政策,挨几年;二、退出欧元区继续自己烂下去,不拖累别人。
  9月11日是911事件10周年。过去10年为反恐,美国死了4683个士兵,伊拉克和阿富汗死了超过10万个平民,你说反恐是成功还是失败?上述未计过去10年美国在这方面支出超过2万亿美元所引发的金融灾难。
  我们不能用仇恨解决仇恨,不能用增加开支去减少财赤,不能创造就业而希望经济随之繁荣……创造财富的不二法门是企业精神及人类的创见,不是囤积居奇或支持就业。
  1990年到2001年这段时间,在历史上叫做冷战结束期,各国不再对抗,大家携手合作搞好全球经济;2001年911事件后的10年叫做反恐期,美国到世界各地去反恐,结果恐怖事件却越反越多,今年6月11日奥巴马认为反恐时代应结束,但愿如此。
  投资不应由政府主导
  2008年金融海啸如没有政府插手,结果应该是把美元利率推高,令道指跌至P/E7倍的水平,情况如1982年8月美国经济经历一次大衰退,经过一段辛苦时期之后经济才慢慢复苏过来。但在美国联邦储备局大力干预下,美国利率由2007年9月的6.5厘,减到2008年底的0.25厘,2009年3月更变本加厉地推出QE、2010年11月推出QE2,令道指在今年4月的P/E上升到16倍,通胀率爬升,资金都跑去黄金市场及商品市场囤积居奇,而非创造就业。
  2009年哈佛大学的Josh Lerner写了一本书叫Bonleuard of Broken Dreams(《碎梦大道》,编者译),详细解释了私人投资是以逐利为主,而政府投资的目标只是产生就业职位,很易产生破窗效应(即打烂窗户的玻璃找人去维修,然后又再打烂).
  投资应由市场主导而非政府,1990年后的日本以及现在的美国都令人担心,只有无法产生利润的行业,例如教育、医疗、社会服务等才应由政府去做,其余只需政府制定政策并严格执行,让私人企业去做更好。
  《时代》杂志报道,加州政府曾动用1.86亿美元去改善住房能源效益,因此创造538个职位,另以5900万美元成立环保培训中心,创造719个职位。《华盛顿邮报》报道,通用电气旗下SmartGrid推出新产品,令2.8万个上门读表员失业,因为新产品不用派员工上楼抄电表。创造就业而无法提升效益实际只是破窗效应。
  不要为改变而改变,过去3年奥巴马上台后只改变了道琼斯工业指数,其他方面似乎未见成效。
  金价油价关系复杂
  8月份环球股市失去6.8万亿美元市值,石油分析员仍在推销石油短缺论--自1973年起便认为人类面对石油供应短缺,这一话题至今已讲了30 年。但我们有足够500年使用的天然气供应量,仍未能普及使用的理由是因为运送成本太贵。
  高盛估计,2011年美国GDP只能上升1.7%,摩根大通已改口为1%(去年第四季曾估计上升2.5%)。虽然道指自4月29日起回落20%,不少分析员仍在估计全年道指可上升17%,并相信QE3很快出现。7月和8月,美国M2以年率32%增长,货币已高速增长,QE3如何推出?
  美国从1980年开始的利率回落期,到2008年12月结束,虽然如此,2009 年至今,美元利率仍在低水平牛皮,今年9月10年期美债利率再见2 厘。参考日本过去的情况,相信美国低利率期仍要维持好长一段日子。资产价格因利率回落而被推高,例如美国楼价在2006年见顶、股票2007年10月见顶、债市在2008年底见顶、黄金目前在寻顶。金价至今未出现泡沫--不像1980年1月,但已变得轻浮。
  石油危机同股市升降息息相关。
  例如1973年的石油危机引发1974年环球经济大衰退,1980年石油危机亦带来1981-1982年的衰退,2008年石油危机亦带来衰退。即每次油价大涨之后,经济必出现衰退,而经济衰退又令油价回落……
  石油危机与金价的升降关系却十分复杂,例如1973年12月石油危机后,金价仍上升到1974年12月的每盎司200美元才回落;1980年1月石油危机, 金价同时回落;2008年8月石油危机后,金价一直上升到今年9月的1922美元。即1973年12月油价见顶后一年金价见顶;1980年1月油价、金价同时见顶,而这次油价在2008年8月见顶后至今3年,金价仍未见顶。
  美股2000年起进入超级大熊市,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只是超级大熊市内的小牛市。
  专家看法一致必有大事
  还记得1999年12月13日《时代》杂志刊出的一篇文章吗?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证券行Salomen Smith Barney(所罗门美邦)接受访问,并在《福布斯》杂志发表Y2K buy stocks(2000年买入股票)及Stick with Tech (继续持有高科技股)文章,当天纳指为3753点,两个月后,科网股泡沫爆破。
  1999年8月29日New York Times评论文章认为:任何人都不应大量投资黄金。2007年6月27日,美国杂志Entrepreneur认为:Manhattan Remains One of TopRetail Investment Markets(曼哈顿仍是主要零售投资市场之一);今年美国传媒又在宣扬The end of China(中国末日).
  个人认为,今年第四季或明年第一季应该是投资中国的另一良好机会,因为群众常常看错市,而传媒文章只代表群众看法。钟摆理论说明股市、楼价、金价表现一定是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当大部分专家看法一致之时,必定有事情发生,而结果往往跟专家的看法相反。
  没有一个人在投资方面是百分之百无知的,通常在投资之前早已有自己的一套。这一套通常是其过去的投资经历,有人曾被所谓的投资专家欺骗多次,然后形成相反理论的心态,也有人受多次投资损失后认为股市只是一个骗局,而有些则成为价值投资法、走势派或趋势投资法的信徒。自己一套的形成有必然的历史背景,在思考新问题之时很难避免不受影响,因此很多时候会变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忘记要开放自己的思想(open your eyes) .
  例如,企业要当孩子一样养、当猪一样卖!香港第一代企业家今天已步入退休年龄,第二代是不是适合接班人?有没有像第一代那么了解家族企业?加上环境变迁等因素,可能由第二代接班不一定适合,因此将企业卖掉,让自己一手经营的企业由别人进行整合,反而有助企业进一步发展,回笼资金可用作协助第二代发展他们喜欢的产业,甚至享受人生,亦无不妥。
  勉强第二代接手家族企业,往往令企业走下坡路或墨守成规,因为第二代的兴趣可能跟第一代不同。加上客观环境改变,第二代没有能力接班或不想接班的例子十分多。将企业卖给别人由别人将它发扬光大有什么不好?
  猪养大了便要推出市场卖掉,不然越养越老,反而不值钱。
  经营企业表面风光,实则辛苦一辈子;老来享福乃人之常情,却因第二代不肯接手而继续辛苦撑下去,值得吗?为何不趁好价卖掉它,以免不少老人家无法退休。企业获得新主人后可能开创新局面,经过新旧交替后可能变成更大、更强。
  守住百年老业的思想要不得,多少由中国人开创的企业,最后因后继无人而倒闭,多可惜。(21.世.纪.经.济.报.道)

 

  吴晓求:全面紧缩政策该结束了
  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要考虑外部需求的变化。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延续性,同时要采取结构性的定向宽松政策,全面总量紧缩的政策应该结束了。
  货币政策不宜再紧
  从短期看,欧债风险实际上要比美债风险大得多。全球金融市场未来还会出现大的动荡。中国A股不会独善其身,不过动荡波幅会小一些。总体来看,中国资本市场波动最为重要的外部因素是欧债,内部因素则主要来自于政策的不确定性。
  全球金融市场大幅度波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增长。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要考虑外部需求的变化,考虑外部金融市场的动荡,而不只是考虑CPI的变化。
  CPI虽然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导向性指标,但是在目前特殊条件下,要适当考虑外部市场波动的影响。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延续性,同时要采取结构性的定向宽松政策,全面总量紧缩的政策应该结束了。
  当然,定量宽松并不意味着中国重走2008年的老路子。这次欧美债务危机对于欧美居民收入来说影响较小,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要远远低于2008年。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调控不宜放松,但货币政策应当作出结构性调整。
  跳出美元陷阱
  在现有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陷阱是一个怪圈:减持美国国债,美元就会贬值,美元贬值人民币就会升值,人民币升值会影响到我们的出口和经济增长。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又要买进大量的美元,因为美国国债的流动性比较好,规模也最大,短期支付风险不大。这就进入了只能买美债的怪圈,这个怪圈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似乎都跳不出来。
  要跳出这个陷阱只有两条路:一条路是从根本上改革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未来新的货币体系应该是稳定的或者说具有可选择性的,但目前的现实是欧元和欧元资产比美元和美元资产要更加动荡不安,而日元规模太小,日本经济前景更渺茫,日元难以担当重任。在这种国际货币体系格局下,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只有推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使人民币成为多元货币中的重要一员。这个改革是根本之举;另一条路是,要调整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扩大内需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当然,这两条路都是漫长的过程,短期内不会出现太大变化。短期内唯一能做的是,对外汇投资主体进行改革调整。可以扩大外汇投资主体,并通过适当方式投资一些战略资源、股权乃至黄金资产。更为重要的是,应推进汇率制度改革,把风险由现在的央行一家承担,变成成千上万的主体承担,当然这也需要汇率制度彻底实现市场化改革。
  美债危机对全球金融体系、国际货币体系以及对中国的影响都是双重的。一方面,市场风险加大。美元、美债都是全球最重要的货币和金融资产,一旦出现波动,中国所拥有的美元资产面临着贬值的风险,其他国家也是一样。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美债大幅波动,信用评级的调低有利于全球货币体系的改革,有利于全球金融市场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新的元素、新的力量的成长,有利于从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过渡。对中国来说,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中国金融体系的现代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则面临新的契机、新的可能。
  中国发展金融市场不是要成为债权大国,而是要成为债务规模与经济成长相匹配的大国。全球金融改革的核心是要使全球金融资源保持相对均衡的分布。中国金融资源要有合理分配和增长,这与中国金融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

 

  瑞银中国区负责人:国际板应当很快会推出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瑞士银行中国区负责人李一9月14日表示,备受期待的国际板的基础工作已经准备就绪,目前正在等待中国政府的最终批准。李一在大连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国际板应当很快会推出。(证.券.时.报.网)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