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套牢后要对自己喊的八句话
叶 檀:中国不会自杀式救市
谢百三:谈货币政策不能再紧了 有企业家准备逃跑
金学伟:拯救股市需要共识
陆水旗:等待流动性拐点
曹仁超:美元贬值制造假牛市
水 皮:银行股利空已经到头
龚方雄: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高达50%
李迅雷:通胀高位运行提高加息预期
皮海洲:CPI难言拐点 A股仍需探底
郎咸平:拯救M型社会下的价值观
保罗·克鲁格曼:一场十足的灾难
股民喊话证监会:创业板有太多不正常
套牢后要对自己喊的八句话
今年以来,大盘低迷,不少股民被深度套牢,近来到各地心理医院看抑郁症、焦虑症的股民也多了起来。那么,套牢的股民该如何度过心理上的恐惧期?法国瓦尔大学教授、神经病学家鲍里斯?西吕尔尼克认为:这类抑郁症是可控的。而治疗抑郁症的并非药物,而是释放心理压力,即对着墙或在空旷的原野,喊出自己的心里话。因而,套牢的股民抗抑郁不妨对自己喊出如下八句话:
第一句话:算了吧.算了不是认输,而是暂时不要去算亏了多少。既然在错误的时间买进了错误的股票,就要面对现实,无休止地后悔和埋怨只能把自己变成祥林嫂.等待也许是一味安慰剂。
第二句话:莫来头.莫来头是一句四川话,即不要紧的意思。这也是汶川地震中活下来的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因为积极乐观的态度是战胜心理疾患的第一步。
第三句话:会过去的.不管龙卷风刮得多猛,冰雹打得多密,但风暴都会过去,阳光总在风雨后。从历史走势看,每一次50%的暴跌后,都会迎来巨大的涨幅。熬过去,大阳线会主动来拥抱你!
第四句话:天塌不下来.天塌下来了,有高人撑着,这是我们敬爱的总设计师的口头禅。还有什么比汶川地震更大的灾难吗?所以,我相信,灾难再大,只要我们共携手,就能恢复信心,把天撑住。
第五句话:当断则断.壮士断腕,痛苦而悲壮。地震中,我们看到为保全生命,灾民果断截肢。在股市中被套住了,就需要有止损保命的勇气。这如同被五步蛇咬了脚,刚咬时只是局部红肿,但很快痛素会侵犯神经中枢,如不当机立断截肢就会危及生命。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第六句话:从头再来.这绝不是推倒重来的意思。从头再来,就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即要随时做好抄底的准备,备足粮草,精选个股,当底部真正确立后,奋勇杀进,解套指日可待。
第七句话:新家园会有的.深套后而在底部区域跟风杀跌无异于自杀。此时要做到不看大盘,不看市值,不听股评这三不.耐心等大部队来帮助实施灾后重建,相信废墟上将会竖起新的家园。
第八句话:活着就好.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在央视实话实说:地震前,见了领导心里有点发怵,下面的老师和学生见了我也有此感。大灾后,一切等级和贫富的羁绊都抹平了,大家见了面就只有拥抱握手一个动作,说的也只一句话:好,我们还活着。大地震后,我去成都和一帮房地产商聚会,这些大款们或多或少都买了股票或基金,也被套得很深。但大家缄口不谈股票、房价、油价,谈的最多的也是活着就好。谁能坚持活到最后,谁就是赢家。
活着就好??倘若你对着寂静的大山喊几嗓,你会听见无数的回声。钱财如粪土,生命值千金,还有什么比活着更幸福的呢?(投资快报)
叶 檀:中国不会自杀式救市
国人欢度中秋小长假,全球危机更重。
因投资者再度受到希腊债务问题的困扰,亚太股市9月11日大幅下挫。日经指数创2009年4月份以来最低收盘水平,恒生指数收盘跌836.09点,至19030.54点,为2010年5月25日收于18985点以来的最低收盘水平,跌幅达4.2%。
全球债务危机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欧债危机深重,与去年不同的是,欧元区经济火车头德、法熄火。希腊进一步实行紧缩的经济政策9月11日,希腊财政部长韦尼泽洛斯表示,希腊将在明年2月份之前征收一项为期两年的新财产税,以弥补2011年财政预算的缺口。同一天,希腊一年期国债收益率暴涨588个基点,达到103.84%,如此高的收益率,是希腊财政破产的信号,与俄罗斯1998年金融危机之时相当。
1998年5月,俄罗斯金融动荡,短期国债收益率突破80%,此后卢布大幅贬值,5月卢布兑美元从6∶1下跌到6.3∶1;8月17日,俄罗斯政府和中央银行被迫宣布提高卢布外汇走廊上限,即把原来5.1至7卢布兑1美元的限制,提高到6至9.5卢布兑1美元。卢布实际贬值幅度高达50%;9月4日,俄罗斯政府被迫宣布允许卢布自由浮动,卢布兑美元的比价猛跌至17∶1(非官方的银行间交易价为22∶1),俄罗斯货币体系彻底崩溃,由此引发世界范围的震荡。美国著名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因此倒闭,政府不得不出手相救。
虽然欧元区官员一再表态支持希腊留在欧元区内,但市场的力量总是大于行政的意志。正如美国施以援手没有挽回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前英国首相梅杰的誓言没有让英镑进入欧元系统,如今政府官员的表态同样是局势危急的标志,希腊难以摆脱困境。如果希腊拥有独立的货币,目前的情况将是,货币急剧贬值,各国金融机构对希腊的风险敞口成为坏账,希腊不得不进行债务重组,各私人投资者承担巨额亏损,为自己的投机负责。目前的拖延只是大众对于IMF与德、法救助抱有最后一线希望,即使明知这些希望是不切实际的,是愚蠢的。
全球的眼光盯着中国。如果中国再出台4万亿救市,如果中国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果中国继续大干快上修建高铁,那么,世界有救了,中国没救了。问题是,中国只能以市场化改革应对目前的困境,而无法以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当全球救世主。
表面上,中国面临最严峻的挑战来自于通胀与实体经济的下行。8月份,中国的CPI涨幅仍然高达6.2%,食品价格与原材料价格依然在上升,房地产价格没有根本松动的迹象,只要房地产与货币政策稍一放松,中国的资产品价格马上会疯狂反弹。此时,指望中国放松调控,重回2008年年底的救市、救世老路,无非是让中国数年后重蹈今天欧元区债务危机的覆辙。
与此同时,中国沿海地区有大批企业倒闭,上市公司的盈利从二季度开始持续下滑,一轮新的估值修正周期正在展开。
2011中报显示,上市公司盈利状况继续恶化: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速23.6%,增速与一季度的27.8%相比继续下滑;净利润同比增速9.9%,增速与一季度的18.9%相比降幅显著,上半年净利润累计同比增长仅为14%。与此同时,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持续恶化。乐观主义者认为中国证券市场估值到底部,接近乃至低于美国和欧洲主要股指的水平,而中国的GDP增长率即便回落到7%,还相当于美欧主要经济体增长率的3到4倍。他们忘记了,排除金融股,A股市场的估值并不低,三季度业绩仍有下行压力,为了弥补资金黑洞,新股源源不断发行上市。所有这一切都在证明,即便目前是在底部,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从底部反弹。
中国不可能采取自杀式的救市方式,继续发行货币,继续扩大投资规模,惟一的办法是进行市场化改革,提高现有资金的投资效率,将低效的企业驱逐出市场,打破行业垄断门槛,让中国回到市场与法治轨道。
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赢,则有未来数十年的发展;输,则比拉美国家更糟。有人做梦,希望放松房地产调控,放松货币,实在是把眼前的蝇头之利置于中国未来数十年的发展之上,以头痛医头的方式延滞中国改革的时间,这些人将成为中国改革史上的罪人。(每.日.经.济.新.闻)
谢百三:谈货币政策不能再紧了 有企业家准备逃跑
现在,在央行从紧再从紧政策下,企业家普遍感到比08年还困难,日子还难过。竟然随时准备逃跑,一跑,工人工资怎么办?上游企业的贷款怎么办?银行之贷款怎么办?老百姓民间借贷的欠款怎么办?过去卖出去的商品保修保换服务怎么办?一个跑了,成千上万的百姓就遭殃了。
一、我随时准备逃跑
近日去温州调研,在一个下面县级市的企业家及市长举行的宴会上,我听到了惊人的话语,随时准备逃跑。--原来由于央行的货币政策越来越紧,21.5%的准备金率,准备金基数又扩大了,温州的中小企业贷款无门,只好向民间借高利贷,不是我们原来听说的24%--36%;而是月息5分,年息60%。我问:怎么还得起?一位董事长说:是啊,就是贩毒也还不起。那为什么借呢?坚持几个月,希望央行的货币政策能放宽。万一央行政策不放松,紧上加紧呢。几位企业家沉思着不说话了,过了一会儿,一位企业家说:随时随地准备逃跑。--我不知这句话是真是假,但起码是他们的选择之一。听了很震撼,心情十分沉重。4000万家小企业是中国经济中最有活力、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企业,是中国改革开放32年的贡献最大者,但他们现在度日如年。而一些大的国企、上市公司却很有钱,向中小企业转放高利贷,坐吃银行贷款的利差。相当之荒唐、之不合理!
现在,在央行从紧再从紧政策下,企业家普遍感到比08年还困难,日子还难过。竟然随时准备逃跑,一跑,工人工资怎么办?上游企业的贷款怎么办?银行之贷款怎么办?老百姓民间借贷的欠款怎么办?过去卖出去的商品保修保换服务怎么办?一个跑了,成千上万的百姓就遭殃了。
其实,已有关于房地产企业家逃跑的报道了。所有付了预付款,首付三四成的老百姓都傻眼了,急得终日如坐针毡。希望政府去抓人,希望政府作主。政府怎么办?政府在地方融资平台也欠了10万亿,不可能为逃跑的企业主垫付,这样受骗的百姓就永无讨还债务之日了。--如果出现大量中小企业破产、歇业、倒闭、企业家逃跑事件,则中国经济肯定会大幅下滑,处于一片萧条之中,后果不堪设想!
二、 央行不能死学德国模式,东施效颦,必败!
发达西方工业国家的央行及其货币政策曾有过两种模式:
①英国模式。即货币政策有多元目标,追求社会经济发展,价格稳定,高就业等。价格稳定只是目标之一,没有任何优先地位。这类国家中,中央银行的政治依赖较强,货币政策要得到政府的批准,利率的升降有时还需政府及财政部长来决定。
②德国模式。二次大战后,德国有过2次严重通胀,深受其害,后来,他们痛定思痛,紧紧盯住一个目标,稳定币值(即不兼顾经济增长等其他目标)。最后成功了,其通胀率几十年最低,而经济增长也很不错。
两种模式,两种实践再比较,最后各国清醒了,关键是盯住物价,要将稳定物价作为直接目标,经济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美国也是这样,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后,与国会达成共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从多重目标转向单一目标:即稳定物价。
三、 目前的货币政策是失败的!
目前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完全是学西方的,学的德国模式。如央行有人说:通胀是央行的天敌,通胀不下去,货币政策绝不放松。于是就出现了目前中小企业告贷无门,处于极困难之中的窘境。我在这里要向央行官员们指出几点:①中国不是德国,德国人口增长极慢,有几年是不增长,增长率极低。他们就业压力小得多;而中国是人口大国,一年出生700-800万,就业问题极严重。现在农民工进城有1亿多,一旦货币政策再收紧经济下滑,失业潮马上就会出现,对社会安定极不利。必须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也看得很重。②对于目前的输入型通胀、成本推进型通胀,央行的货币政策不断紧缩,扩大准备金,效果会很差。因为钱很多,78.3万亿M2,而又要压房价、压物价,结果什么也压不下去。通胀、房价都下不去。③央行的货币政策是失败的。体制内,银行内的被硬压住了,民间的呢?民间的市场利率很高啊,企业家骂曰:这不是逼良为娼吗?通胀还是没有压下去。即使后几个月,下去一些,也是去年基数高形成的。不是真下去。④通胀5%-6%-7%长期化,将是现实。应该容忍它、正视它,我国还是金砖四国中通胀最低的。这是很顽固的,特别是外汇还在大量进入,房产也在同时调控之下。⑤货币政策不能再紧了。如果再紧,就是将经济打下去,通胀也下不去,--而滞涨则不可避免。将经济打下去,失业潮出现,人们不消费,通胀下此路危险。⑥中国千万不能重蹈日本的覆辙。中国经济今后的稳步、高增长,目前的调控非常关键,治大国烹小鲜,现在的感觉是粗、乱、无逻辑。央行管币值,银监会管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发改委管发展。各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有关部门要协调,统筹协调。(大.众.证.券.报)
金学伟:拯救股市需要共识
在所有矛盾中抓主要矛盾,在主要矛盾中抓矛盾的主要方面。供求关系是当前中国股市的主要矛盾,与此相比,世界经济形势、国内宏观数据、外围市场影响等全是次要问题。由于货币供应以及对股票需求的增加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某种外在规定性和自然规律性,因此,在供求关系上,供给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如何减少供给,成为拯救中国股市的唯一途径。
对发展中股市来说,指数与市值的并列研究,对大势的战略性把握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因为1、股价走势是由供求决定的,而股票市值代表了供的一方,它的变动对价格影响是不言而喻的。2、指数涨跌是市值变动的结果。如果基期市值1万亿,现在市值1.05万亿,那么在没有新增股上市情况下,指数就比基期上涨5%;如有0.1万亿的新增股上市,指数就跌4.5%。因此,在不断有新增股上市情况下,指数变动与市值变动并不完全同步,有时甚至大相径庭。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从1993年下半年起,我每天都会记录并绘制流通市值,一直保持到有了各种数据库之后。
市值牛市,指数熊市,这在过去20年里曾多次出现。最典型的是:1993年2月15日,上证指数收盘1536点,当天流通市值356亿。到1994年7月,指数跌到333点,跌幅高达78.32%,流通市值却增加到412亿元,上涨了15.7%。而最高峰的1993年11月至1994年2月,市值增幅甚至超过100%,接近800亿元。
近两年的情况有点类似。2009年8月,上证指数最高3478点,当日流通市值11.97万亿,已超过6124点时的8.9万亿和5522点时的10.02万亿。其后大盘高位震荡,流通市值却以每月新增1万亿的速度不断攀升,直到去年4月3181点时的15.98万亿,终于支撑不住,大盘一路下跌至2319点。
从2319点反弹到去年10月末的2978点,流通市值达到17.57万亿,再度刷新历史纪录。其后几个交易日,大盘上冲到3186点,仅比3月末上涨6%,流通市值却一下子增加了3万亿,达到20.65万亿,升幅17.53%。大盘再次经受不住流通市值的巨幅增加,跌至2700点。
有趣的是,去年10月末,市场对指数的一致预期是3500点。假如没有新增股票,这3500点确实在11月份时见到了,因为3500点与10月末的2978点相比,上升17.53%,而3186点时的市值与3月收盘相比,上涨幅度就是17.53%。而后的下跌,跌到2700点一线,跌去就是这新增的3万亿市值。市场具有的上升动能总是先作用于市值,再反映到指数。在新增股不断增加情况下,指数的牛市必然会被市值的牛市所取代!从这一角度说,不是市场预期错了,而是他们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里研究了错误的对象。
反之,在一轮熊市中,如果下跌的仅仅是指数,流通市值没有实质性下降,那么,这很可能意味着大盘根本就没调整。因为熊市本就是供给大于需求,如果由股价下跌而减少的市值,又被新增的股票填满,那么跌掉的仅仅是价格,而不是供给。虽然价格(价值)吸引投资,但供求决定价格,市场依然没有足够的能力将股价推上去。只有市值也出现了实质性下降,价值吸引投资和供求状况相对改善这二股合力才会同时起作用,并促使股价回升。
1994年7月的325点行情,是在流通市值结束不断攀升,连续下降5个月,降幅达到50%后出现的。2010年7月的2319点行情,是在流通市值结束不断攀升,连续下降3个月,降幅达到21%以后出现的。以此看3067点后的调整,我们就可看到:尽管期间指数跌幅超过了20%,但流通市值仍在19万亿一线,没有出现实质性下降。而股市的资金存量则从年初的1.3万亿,下降到近8000亿左右。供求关系上,供的一方没有实质性下降,而求的一方却大幅减少,股市供求关系不断趋向恶化。
沪深股市流通市值首次突破百亿级是1992年5月,突破千亿级是1994年9月,突破万亿级是2000年,每一个10倍级数的增长都带来了大幅震荡和长时间调整。因此,2007年我在某高校讲课,当学员问我大盘牛市会在哪个点位结束时,我说流通市值到达10万亿就结束。而后的重大调整就是在10万亿后出现的。
从千亿级到万亿级,再到10万亿级,历时都在7年左右。由于10万亿的基数已够庞大,因此,我曾提出过一个假设,10万亿后的递增规则将由10倍级转为1倍级,即从10万亿到20万亿,再到40万亿……每增长一个级数就会出现一轮类似的震荡调整。而现在,我们仅仅用了3年多时间,就达到了20万亿级,这样的速度有点太快了。
在所有矛盾中抓主要矛盾,在主要矛盾中抓矛盾的主要方面。供求关系是当前中国股市的主要矛盾,与此相比,世界经济形势、国内宏观数据、外围市场影响等全是次要问题。由于货币供应以及对股票需求的增加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某种外在规定性和自然规律性,因此,在供求关系上,供给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如何减少供给,成为拯救中国股市的唯一途径。
对供求关系严峻性,我从去年3186点行情结束后,一直强调到现在。原因就在我国的基本决策模式是基于共识。这种决策模式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我国数千年形成的文化包括政治文化传统,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中国化与东方化表现。在这样的一种模式下,我们对一些重大问题认识得越早,重视得越早,形成共识的时间也就越早,问题的解决也就越早。否则,即使证监会认识到了,也无济于事。毕竟,无论是增加需求还是减少供给,都不是一件小事,它需要从上到下、方方面面的共识。(大.众.证.券.报)
陆水旗:等待流动性拐点
近期A股因美国就业数据超低、欧洲债务危机恶化负面因素扰动而再次失守2500点。此外,投行机构判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外围经济疲软致使出口减缓、中小板与创业板公司存在盈利预期重修要求,以及毛利率仍呈下行趋势等原因,在中报披露完毕后集体下调年终公司盈利预期也为行情增添了新的压力。
但我们认为,投行机构在中报披露完毕后下调公司盈利预期对行情的负面影响只是一个短期因素,并不能瓦解2400点一线行情底部的防御性。原因在于,中报披露期之前市场对2011年公司盈利预期本身就是20%左右,另外,A股历史最低估值分别为2005年998点15.13倍、2008年1664点14.19倍的静态PE,按照下调后2011年公司盈利增速为20%测算,目前2500点、2400点的动态PE分别为15.08倍和14.48倍,仍符合估值底的标准。
就海外经济前景来看,欧元区最差。欧元区二季度经济增速只有0.2%,环比大跌0.6个百分点。欧元区再次衰退或已难避免。美国因为有台印钞机,根据经济低迷状况随时可以启动刺激计划,境况要好过欧元区。新兴经济体虽承受着高通胀的压力,也受累于全球大环境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放眼全球境况,中国8%-9%的经济增速无疑是全球最好。更大的优势还在于中国拥有全球最具潜力的内需市场。因此,A股相对于外围市场跟跌不跟涨是毫无基本面依据的,导致A股陷入历史估值底的真正原因还在于流动性困局。
不过,市场流动性环境已经处于一个拐点期。
首先,全球紧缩政策已经进入拐弯期:(1)美国经济越是疲软,QE3的预期就越强;(2)随着通胀压力减缓,经济陷入低迷,结束加息周期的欧元利率已进入拐弯期;(3)由于美元利率2013年之前难以变动,如果欧元在四季度也降息,必然反向撬动美元阶段性走强,进而促使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回落,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将得到消解,相应紧缩政策有望逐渐松绑。
其次,国内方面,今年12月份、明年1、2月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分别只有50亿元、20亿元、20亿元,无论如何都对冲不了这3个月的补缴准备金,结合岁末年初阶段货币投放的需要,届时会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值得关注。
第三,我们上周判断,补缴准备金或已是最后一项紧缩政策,通胀回落与外围形势动荡已不宜再出台新的紧缩政策。当然,更清晰的拐点是通胀正在回落。
由于欧债危机及其经济的负面影响在较长时间内已成为一个常态性事件,后期A股的关注重点可由外而内,着重寻找中国经济自身发展的动力在哪里。这对处于估值底部的A股投资更具战略性意义。我们判断,未来中国经济的动力无疑是内需。延续这个方向,上游与服务于固定资产投资部门的中游行业应继续看淡,下游和直接服务于内需部门的中游行业可继续看好。具体来看,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板块、两桶油与石化板块、刚需仍在的汽车与零部件板块、油价下行趋势下的航空板块都已经具备了估值修复的需求,大消费主题下已沉寂多时的医药股也具备了卷土重来的条件。(大.众.证.券.报)
曹仁超:美元贬值制造假牛市
上周五道指又再回落超过300点,股市对奥巴马刺激就业方案投不信任票。欧罗亦进一步回落,解决希腊危机方法有二:一、希腊同意紧缩财政政策,捱几年;二、退出欧罗继续自己烂下去,不拖累别人。
周日是九一一事件10周年,过去10年为反恐,美国死了4683个士兵,伊拉克同阿富汗死了超过10万个平民,你话反恐成功还是失败?上述未计过去10年美国在这方面支出超过2万亿美元所引发的金融灾难。
1990到2001年,在历史上叫做冷战结束期,资本主义国同共产主义国不再对抗,大家携手合作搞好全球经济;2001年九一一事件后10年叫做反恐期,美国到世界各地去反恐,结果恐怖事件愈反愈多,今年6月11日奥巴马认为反恐时代应结束,但愿如此。
2008年金融海啸如没有政府插手,结果应该是把美元利率推高,令道指跌至P/E 7倍(情况如1982年8月美国经济一次大衰退,经过一段辛苦日子后经济才慢慢复苏过来)。在联邦储备局大力干预下,利率由2007年9月6.5厘,减到2008年底0.25厘,2009年3月更变本加厉地推出QE及2010年11月推出QE2,令道指在今年4月P/E上升到16倍,通胀率爬升,资金皆跑去黄金市场及商品市场囤积居奇而非创造就业。
投资不应由政府主导
2009年哈佛大学的Josh Lerner写了一本书Bonleuard of Broken Dreams,详细解释私人投资是以逐利为主,政府投资目标只是产生职位,很易产生破窗效应(掷烂窗户的玻璃找人去维修,然后又再掷烂)。投资应由市场主导而非政府,1990年后的日本、现在的美国皆令人担心,只有无法产生利润的行业例如教育、医疗、社会服务等才应由政府去做,其余只需政府制定政策及严格执行,让私人企业去做更好。
《时代》杂志报道,加州政府曾动用1.86亿美元去改善住房能源效益,因此创造538个职位,另以5900万美元成立环保培训中心,创造719个职位。《华盛顿邮报》报道,通用电气旗下Smart Grid推出新产品,令2.8万个上门读表员失业(新产品不用派员工上楼抄电表)。创造就业而无法提升效益只是破窗效应。不要为改变而改变,过去3年奥巴马上台后只改变了道琼斯工业指数,其它方面似乎未见成效。
8月份环球股市失去6.8万亿美元市值,石油分析员仍在推销石油短缺论(自1973年起便认为人类面对石油供应短缺,此一话题至今已讲了30年)。但我地有足够500年使用的天然气供应量,仍未能普及地使用理由是因为运送成本好贵。
金价油价关系复杂
高盛估计,2011年美国GDP只上升1.7%,摩根大通已改口为1.%(去年第四季曾估计上升2.5%)。虽然道指自4月29日起回落20%,不少分析员仍在估计全年道指可上升17%及相信QE3很快出现。7月同8月美国M2以年率32%增长,货币已高速增长,QE3如何推出?
美国从1980年开始的利率回落期,到2008年12月结束,虽然如此,2009年至今美元利率仍在低水平牛皮(今年9月10年期美债利率再见2厘)。参考日本过去情况,相信美国低利率期仍维持好一段长日子,因利率回落而推高价格的资产,例如美国楼价在2006年见顶、股票2007年10月见顶、债市在2008年底见顶、黄金在寻顶。金价至今未出现泡沫(不似1980年1月),但已变得轻浮。
石油危机同股市升降息息相关。例如1973年石油危机引发1974年环球经济大衰退,1980年石油危机亦带来1981/82年衰退,2008年石油危机亦带来衰退。即每次油价大涨之后,经济必出现衰退,经济衰退又令油价回落……
石油危机同金价升降关系却十分复杂,例如1973年12月石油危机后,金价仍上升到1974年12月每盎斯200美元才回落;1980年1月石油危机,金价同时回落;2008年8月石油危机后,金价一直上升到今年9月1922美元(1973年12月油价见顶后一年金价见顶;1980年1月同时见顶,这次油价在2008年8月见顶后至今3年,金价仍未见顶).
大熊市中的小牛市
2007年起美国楼按进入去杠杆化,接着是银行然后是大企业,2009年3月政府被逼增加负债去支持经济。上述情况1994年起日本已开始,亦曾收一时之效(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令日本损失惨重)。美股2000年起进入超级大熊市,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只是超级大熊市内的小牛市。美国情况较日本好,是因为日圆大幅升值,令日经平均指数抬不起头;反之,2000年起美元不断贬值,仍可为股市制造不少假牛市,例如2003至2007年及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
专家看法一致必有大事
还记得1999年12月13日《时代》杂志刊出的一篇文章吗?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证券行Salomen Smith Barney接受访问,并在《福伯氏》杂志发表Y2K buy stocks及Stick with Tech文章,当天纳指3753点,两个月后科网股胞沫爆破。1999年8月29日New York Times评论文章认为;任何人都不应大量投资黄金。2007年6月27日,美国杂志Entrepreneur认为:Manhattan remains one of Top Retail Investment Markets;今年美国传媒又在宣扬The end of China.
个人认为,今年第4季或明年第一季应该是投资中国的另一良好机会,因为群众常常睇错市,传媒文章只代表群众睇法。钟摆理论(股市、楼价、金价表现一定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当大部分专家看法一致之时,必定有事情发生,而结果往往同专家的看法相反。
没有一个人在投资方面是百分之百无知的,通常在投资之前早已有自己一套。这一套通常是过去的投资经历,有人曾被所谓投资专家欺骗多次形成相反理论心态,亦有人受多次投资损失后认为股市只是一个骗局,有些成为价值投资法、走势派或趋势投资法信徒。自己一套的形成有必然的历史背景,在思考新问题之时很难避免不受自己一套所影响。许多时变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忘记要开放自己的思想(open your eyes)。例如企业要当仔咁养、当猪咁卖!香港第一代企业家今天已步入退休年龄,第二代是不是适合接班人?有没有一如第一代般了解家族企业加上环境变迁等因素由第二代接班不一定适合,因此将企业卖掉让自己一手经营的企业由别人进行整合,反而有助企业进一步发展,回笼资金可用作协助第二代发展他们喜欢的产业,甚至享受人生,亦无不妥。
勉强第二代接手家族企业,往往令企业走下坡或墨守成规(因为第二代兴趣可能同第一代不同。加上客观环境改变,第二代没有能力接班或不想接班例子十分多)。将企业卖给别人由别人将它发扬光大有什么不好?猪养大了便要推出市场卖掉,不然愈养愈老,反而不值钱。
经营企业表面风光,实则辛苦一辈子;老来享福乃人之常情,却因第二代不肯接手而继续辛苦撑下去,值得吗?为何不趁好价卖掉它,以免不少老人家无法退休。企业获得新主人后可能开创新局面,经过新旧交替后可能变成更大、更强。守住百年老业的思想要不得,多少由中国人开创的企业,最后因后继无人而倒闭,多可惜。
政策向富人倾斜
今天全球经济问题是不患寡患不均。社会上1%人口控制42%财富、另19%人口控制52%财富、余下80%人口只能分享余下6%财富。在此情况下又怎能不仇富?1980年开始的经济全球化令生产力快速提升,但新增财富大部分落入20%人口手中(尤其是最富有1%人口)。上述情况不是官商勾结而是因为各国政府在制度上向富人倾斜,甚至中国亦如此。
资本主义制度可令GDP出现较高增长,缺点是财富渐集中在20%人口手中(尤其是1%)。社会主义制度令GDP出现低增长,富人减少了,但穷人不见得好起来(前东德同西德乃最佳实验例子,相同语言、相同历史背景却产生不同经济结果).
自人类组合社会出现后,如何创造财富与如何分配财富一直争论至今,仍无善法解决。(好.买.基.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