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人民日报:股市长期绿肥红瘦为哪般 治市比救市更重要
摩根大通龚方雄认为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高达50%
巴克莱资本:中国将告别经济奇迹 通胀压力可能加剧
财经评论家叶檀:耐心等待买便宜货的时机
笔夫:美国版四万亿 最后的救赎
郎咸平:通胀加剧改变中国 中产阶层走向低端
侯宁:A股不具备大牛市条件 2200点很快会到
李志林:缩量盘整是明智的选择
谢百三:要警惕目前的货币政策
人民日报:股市长期绿肥红瘦为哪般 治市比救市更重要
逆着年报业绩走 追着外围市场跌
9月9日,中秋节前内地股市最后一个交易日,虽然公布的经济数据稍稍偏暖,沪深两市集体高开之后,双双下跌,上证指数收盘再度跌破2500点关口至2497.75点。事实上,尽管中国经济基本面总体看好、外围股市亦是有涨有跌,可A股市场两年来一直低迷,绿肥红瘦、跌多涨少,人们不禁感叹:内地股市究竟怎么啦?业内人士指出,当前股市低迷、熊气漫漫,固然有美债、欧债危机及外围股市不好的波及,亦有国内经济增速下滑、通胀高企的内因,真正病因还在于缺乏信心。
经济表现最好股市最差
今年4月以来,内地股市一路下跌,8月9日,上证指数最低下探至2437点。有人说股市是经济的风向标、晴雨表,并把股市疲软的原因,归结为内部经济不可测因素以及美欧债务危机的冲击。
可是,记者注意到,虽然大盘满眼皆绿,但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却颇为亮丽。统计显示,上半年沪市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近8.26万亿元,全部沪市上市公司中,806家公司盈利,116家亏损,亏损公司家数较去年上半年减少4家。
而政策面上,尽管时有来自政府方面的利好消息:在企业结构上加大了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在产业结构上加快了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速度,在投资结构上依然倾向于惠及民生的保障房和水利建设等。这些条款一旦从政策面转移至执行面,将给A股市场的相关板块带来实质性的推动。9月9日公布的8月CPI高位环比有所回落,符合市场的预期,可种种利好叠加,却仍未能带动内地股市翻红。
从外围市场来看,近一年多来,美国和欧洲的股市一直在高位上运行。可以说,全球股市欣欣向荣时,A股市场表现疲弱;全球股市萧条时,A股仍旧疲弱。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对本报记者说:这两年经济现象有一个奇怪特点,几乎所有的商品都在涨价,唯有股市不涨;作为全球市场重要部分的内地股市,受外界影响大,却总是跟跌不跟涨。尤其是2010年上半年以来,全球经济中中国表现最好,全球股市中却是中国股市表现很差,即使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中国股市的表现也堪称糟糕,这种现象实在难以解释。
股市低迷对经济造成伤害
投资者的信心是证券市场发展的根基。业内人士认为,近两年来中国股市表现较差,有经济运行上的原因,包括货币政策波动、房地产调控力度加大、新股发行节奏过快等,但是,即使如此,A股市场也不至于如此之差,量能依然是制约大盘上涨的主要因素,其最重要的原因当数信心缺乏。
中央财经大学应用金融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韩复龄教授对本报记者说,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难题是通胀高企,虽然8月份的CPI为6.2%,环比有所回落,仍然在6%以上,居民存款仍然是负利率,对经济增速构成很大威胁。如果通胀不能得到有效遏制,便会影响经济发展的后劲,而高通胀下对加息、提准等政策出台的预期,更使得股市丧失上涨的动力。
我们要看到,中国的银行体系吸引了老百姓的大部分存款,这些钱是老百姓留着作为养老、教育等保障用的,不会轻易进入股市,虽然内地号称有1.5亿股民,但真正活跃的账户也就三四千万户,还有大量资金被层层套牢。因此,只靠有限的存量资金在股市里转来转去,成交量低,缺乏后劲,低迷的股市更形不成赚钱效应,吸引不来增量资金。韩复龄说。
中国股市从来不缺乏资金,可为什么吸引不来资金?胡俞越说,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信心,大家不敢把钱投到股市中。
治市比救市更重要
业内人士认为,治市比救市重要得多,所取得的成效也会大得多。只有治市,才能真正提升投资者的信心,才能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加盟,以形成正向的财富效应。
韩复龄认为,当下,要严抓上市公司质量关,从发行、上市、披露等环节杜绝包装上市、财务造假;要建立成熟的、可持续的承销定价机制,如创业板创设之初为什么泡沫那么大,就是因为市盈率定得过高;从监管层到上市公司都要加强管理,制定更完善的游戏规则,以充分发挥股市的资源配置作用。
胡俞越指出,首先,从现在来看,股市虽然徘徊在2500点左右,可这个点位上流通股的市值已超过了6000多点时总股本的市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新股要掌握节奏、放慢速度;第二,A股今年最高达到3000多点,却没能突破关键点位。他认为,即使不能上升到更高点位,能从2500点上涨到3000点,也是很大的鼓舞。因此,证监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刺激机构增仓。第三,拯救中国股市需要标本兼治,治标就是救市,治本则是治市。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中国经济战略转型期,提高质量比增加数量更重要,中国经济如此,中国股市亦如此,现在急需要提振股市来鼓舞中国经济未来成长的信心。(.人.民.日.报.海.外.版 .叶.晓.楠)
摩根大通龚方雄认为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高达50%
昨日,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及首席中国经济师龚方雄在名为世界金融形势与中国投资机会的主题报告会上指出,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可能性高达50%。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国际经济形势都将处在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而欧洲将是全球经济最大的危机。报告会上,龚方雄还就美债、欧债危机、QE3、CPI、人民币升值等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
美债是政治问题欧债是制度问题
龚方雄指出,美国目前面临的是一场政治危机而非经济危机。美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全球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储备货币。只要有纸张有油墨,美国就有无限大的印钞能力,不必担心美债违约问题。就算没有油墨,美国还有信用卡。龚方雄乐观地表示,美元长期可能面临贬值的风险,持有美国国债的可能会遇到汇兑损失而非违约损失。而这也给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乘虚而入提供了机会,从金融战略上看,李克强副总理日前访问香港就是在为加快人民币可兑换进行努力,力争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可投资性。
对于欧债危机,龚方雄却不甚乐观。他认为,欧洲存在的问题是体制性的,欧元体系陷入了只能共荣不能共辱的尴尬局面。欧洲是全球经济的最大危机,引发二次探底或者金融海啸的可能性非常大。
QE3简单重复QE2将毫无意义
在龚方雄看来,美国未来推出QE3计划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如果此次QE3相较之前的QE2无本质提升,只是简单的重复,美国经济不见得会有起色,反而会推高通胀,,对解决就业问题也没有实质上的拉动。这样的QE3有可能会让股市好几年,结果只是全球的商品资源又发生一轮泡沫。
未来十年人民币升值至少一倍
昨日会上,龚方雄大胆预测在未来十年内,人民币至少会升值一倍,从现在的6.4变为十年内的3.2是非常有可能的一件事。只要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继续维持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通过制度、体制、科技上的创新,在未来拥有全球知名的品牌,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人民币升值的空间是巨大的。
此外,龚方雄还预测,中国CPI指数十月后会很快下降,预计年底将降至4.5%。(.投.资.快.报)
巴克莱资本:中国将告别经济奇迹 通胀压力可能加剧
巴克莱资本9月7日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在未来的五至十年中,中国将经历从经济奇迹到向正常发展的转型。这一过程不仅将改变中国经济,也将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重要的影响。
该篇题为《中国:越出奇迹》的报告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出任巴克莱资本董事总经理后主导研究的经济报告。
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即将到来的转型关键,在于预期的生产要素市场的改革,包括工资快速增长、利率和汇率自由化以及基于市场的资源定价。
在这个过程中,将出现一些重要趋势。鉴于生产要素成本的普遍增加,增长速度可能逐步放缓,经济周期的起伏可能会变得更加剧烈,通胀压力可能加剧;同时,产业升级可能会加快,表现为快速地向高增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并且内陆省份的发展会加快。社会收入分配情况也会改善。
转型过后,经济将开始出现大范围的重新平衡,这可能意味着以投资为主导的增长时期结束,但消费强劲增长。因此,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可能会放慢。
同时,报告还指出,中国在未来五年中可能会基本实现资本账户开放,而其资本外流可能主要采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形式。-
财经评论家叶檀:耐心等待买便宜货的时机
昨日,作为投洽会重要活动之一的2011全球PE投资中国之旅在厦门举行。论坛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围绕成长企业融资与私募股权投资的主题展开。参加论坛并做主题演讲的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提醒私募股权投资者 (PE):全球经济有可能迎来长达数年的冰冻期,目前大家应耐心等待买便宜货的时机。
全球经济可能陷入滞胀
针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叶檀指出,全球货币政策将集体宽松。
实体经济与投资市场两大板块双重挤压,宽松货币政策成为政府政策的惟一可靠选项。叶檀说,宽松政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降息;二是量化宽松。在通胀预期上升背景下打货币激素,在短期内可以刺激市场上升,从长期来看滞胀预期更浓。全球经济有可能迎来长达数年的冰冻期。
叶檀说,欧债危机发酵,比去年更加糟糕的是,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德国经济熄火了。欧元区二季度经济增长率趋缓到0.2%,不如一季度的0.8%。
在叶檀看来,受困国内经济复苏迟缓的美国,此时绝不会同情心爆发对欧元施以援手。
全球投资者信心命悬一线,美债与黄金迭创新高。9月6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最高一度下跌至1.91%,创下至少60年最低;同一天,国际现货黄金升至1920美元/盎司的纪录新高。投资者把美债与黄金当成了两根救命稻草。美债与黄金价格是全球经济的反向指标,说明目前全球经济处于冰河期。叶檀预言:全球经济将重回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梦魇。
耐心等待时机买便宜资产
近日,一些利好举措使欧美股市上升,投资者的情绪似乎有所好转:全球主要央行停止加息、德国宪法法庭支持政府援助希腊、美国政府将出台大规模就业刺激措施,而陆续出台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给人们带来信心。
不过,叶檀仍对两大信号表示了担心。首先是,美国国债收益率创新低。继8月18日,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至1.99%后,9月6日纪录再被刷新,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收盘首次跌破2%,报1.98%。9月7日,虽然市场恐慌情绪略有好转,但美国国债多数仍然在极度低谷徘徊。这说明投资市场远未复苏,如惊弓之鸟的投资者紧抱美元不放。
叶檀担心的另一个信号还是国债,不过是希腊的国债。希腊国债收益率节节攀升,欧债风险远未消失。到北京时间9月7日下午4点,10年期希腊国债收益率报18.60%,较德国国债高1673个基点。希腊正走在破产的边缘。
就连美国债券大王格罗斯都大亏钱,因为抛售美债太不爱国。叶檀说,中国国内的投资者、基金也难幸免,被来回搓洗,损兵折将。在中小投资者亏损累累之后,轮到了较为市场化的机构。
叶檀主张,此时上策是对冲式避险,而后是逢低吸纳资产,诸如石油、技术、品牌等,为下一轮投资周期做好准备。因为变的是调控办法、输赢的主人,不变的是扩张的货币体系、疲软的经济以及带动经济的实体动力。在万千动荡中,跟随不变的要素走,是最好的办法。(.海.峡.导.报)
笔夫:美国版四万亿 最后的救赎
两年前,在金融危机最为惨烈的时候,美国人通过不断向金融机构注入巨额资金来增强市场流动性,从而拯救了那些金融机构,而中国则选择以四万亿巨资投资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就业和经济成长。
不同的救市方法产生不同的结局。在低利率和巨额流动性的支撑下,美国股市两年暴涨100%,金融机构赚得盆满钵满,危机成全了金融机构,却令实体经济日渐衰微,就业水平难见实质转机。而中国版四万亿推出后,创造了令世人惊羡的就业和经济繁荣,但是由此导致的通货膨胀也使社会上出现大量鸡飞狗跳的事情。
不同的政治需求造就不同的经济政策。金融危机时,决策者以挽救大型金融机构为主要目标,而如今,美国决策者发现,金融机构的成长无助于美国经济的复苏,甚至,在他们得益于政府救助后,在利润大幅增长的同时,却大幅削减员工数量,完全不顾及政府增加就业的愿望。急于保住总统宝座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情急之下仿效中国抛出美国版的四万亿计划,在周四晚上的演讲中,他面对两党议员坚定宣布将推出总额达447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就此,高盛立即发表看法,认为救市计划高于此前媒体报道的3000亿美元,新计划的财政影响将在2012年显现。
连修一条通往佛罗里达的铁路都能被一个州长否决的总统真能实施他的方案吗?这个事情恐怕不会有他想象的那么顺利,当初与共和党签债务上限协议的时候,就已经明确了,不能随便增加政府开支,但是,从奥巴马执意推动医改的表现来看,这点事应该是有办法的。
尽管奥巴马的新计划仍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心急的投资者已经急于评估它对于金融市场的作用和影响了。近期低迷的市场像是在向管理者逼宫要政策,超过预期的方案会给市场带来一剂强心针,而低于市场预期的方案则会引发新的震荡。目前提振就业的举措已经成形,一方面市场需要观察国会议员的态度,另外一方面还要继续等待美联储的议息会议对于未来的利率政策的态度。
一个值得期待的结局是,新的经济刺激政策使美国就业和楼市出现起色,这将使大宗商品市场形成新的向上的动力,尤其是国际原油市场,如果因为美国消费改观,可能在一两个季度内形成一股做多的力量。但这一切都还是假设。
中国新的CPI数据在9日出笼,不出预料,相比上个月6.5%的增速,这次数据略微放缓,但单月数据放缓能否作为CPI见顶的证据则是另外一回事情,尤其是在美国可能推出新一轮经济刺激措施的情况下,事情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巴西在新兴市场国家中率先启动降息也使市场充满了对货币政策再度放松的遐想,本周甚至传出了中国即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猜测,但笔夫认为,这样的推测目前缺乏大政策环境的支持,高层近期一再重申了调控物价的决心。在CPI跌破6%之前,应该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
中国要真正预防的是全球流动性对中国的持续影响,尤其是美国可能出现的第三轮经济刺激政策的冲击,美国新版的刺激方案可能会增加中国的出口,但是也可能继续推高初级产品价格,因为这一次,美国人搞的也是基础设施,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国的宏观调控可能功亏一篑。
郎咸平:通胀加剧改变中国 中产阶层走向低端
在通货膨胀加剧的情况下,我们发现中国的消费形态发生了改变,高端越走越好,中端不好,中端走向低端。
最近在新闻媒体上我们经常看到的字眼是消费不振,尤其在美债危机之后这个字眼更是层出不穷。然而,这个词讲的却不是我们中国,而是美国。美国人消费不振,我们非常关切,但是对我们自己的消费问题,我们似乎坚决不讨论。那么,我们中国人的消费又是什么样的形态呢?
中端的阴霾
央行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调查发现,中国86%的老百姓说,由于通货膨胀等等问题,消费要下降,只有14%的人认为消费要增加。因为没有详细披露,我们不知道这14%是哪些人,我担心如果这14%是企业家的话或者是社会有钱人的话,那么有钱人要增加消费,因此高端品牌销路一定会好。如果86%的老百姓减少消费,那么我们各行各业的中低端品牌会大受影响。
以汽车为例,今年上半年,中低档汽车的销售下跌6.92%,广汽和吉利下跌幅度为20%-36%之间,东南和比亚迪利润下跌80%,价值20万元以下的车子基本都靠打折销售。比亚迪2月份销售的10万元新车,要折扣1万元,利润全部泡汤了。8月29日比亚迪实行了庞大的裁员计划,将2600人的销售团队缩减为800人,而其他部门的裁员也将随后启动。2011年比亚迪上半年净利润不到3亿元,去年同期的利润为25亿元,这是自2003年以来最差的业绩。另外一方面,高端车的销售特别好,宝马、奔驰的增长超过60%,劳斯莱斯增长171%,法拉利增长50%,玛莎拉蒂增长128%,在汽车市场方面就是非常明显的冰火两重天的现象。我们发现14%愿意增加消费的人都是社会上比较有钱的人。另外的含义就是说,他们这些人宁愿把钱用去消费也不愿意投入再生产。86%是我们的老百姓,他们愿意减少消费,在汽车方面就会显示出这么一个结果。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问题
在通货膨胀加剧的情况下,我们发现中国的消费形态发生了改变,高端越走越好,中端不好,中端走向低端。对于生产者或者说制造业,中国目前和2008、2009年相比,没有出现大量的倒闭潮,但是很多工厂停工了。
到底我们的制造业目前是什么情况。今天我们中国企业的问题,第一是资金紧张。2008年到今年,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从2008年的3.7%降到现在0.6%,这是非常低的,等于说基本上贷不到钱。第二,有一个现象是过去没有的。温洲一家实业公司的老板抱怨说,每一年都要做几千万美元的生意,现在不敢接单了,上亿美元的单子也不敢接。因为他发现几千万美元的单子还不如他儿子在门口开的一家面包店赚得钱多。最后发现我们生产产品的企业倒闭的情况不如2008年,但是不敢接单的情况很严重,这是不容我们忽视的。这些企业的老板不愿意再增加投资,他们会把手上的钱做什么?他们拿钱去消费,但是这个群体不会像一般老百姓一样去消费低端产品。同时企业经营有困境的结果就是裁员、减薪,使得一般老百姓的收入降低,这样一来使得他们的消费由过去的中端转移到低端。等我们整个故事都画圆了之后发现,这个不是我们中国的问题,也不是美国的问题,全世界都一样。
价值观需要回归原点
全世界经济都发生一些问题,当面对全世界经济放缓的局势,我们中国的生产跟消费就展现出一种特殊的心态,就是M型的心态。这个情况不是谁可以改变的,我们不可能独善其身。在这个局势下,我们高端消费的疯狂程度超过欧美,这种消费会影响到中国经济长期发展。我们的思维价值观如果不再崇尚刻苦研究、努力经营,而是慢慢转向炫富消费,这就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德国有300万家中小企业,很多都是几代人研究一个小东西,创造财富之后即使买个奔驰也不会像我们这样炫富。他们会把很多的资金投入研发,这就奠定了德国成为整个机械工业的龙头地位,而且无可取代。如果中国中小企业赚钱之后,就走向另一种价值观的话,那么我们中国产业升级的道路将非常漫长。(.理.财.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