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PI拐点隐现 宏观调控走向成谜
中国8月份宏观经济数据9日公布,市场关注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升6.2%,与7月份的6.5%相比有所降低,这也是今年4月份以来中国CPI首次回落。
此前市场普遍认为,CPI数据很可能在7月份见顶,并在四季度逐步回落。8月份数据的公布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上述判断,但未来通胀形势会否继续回落,对此业内人士仍存争议。加之外围环境中欧美债务危机、市场对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忧虑仍存,中国未来宏观调控走向成谜。
数据显示,8月份CPI同比上升6.2%,略高于市场预期。对此,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认为,8月份CPI较上月有所回落主要是翘尾因素逐渐消失所致,环比看,形势仍不算乐观。
据了解,8月份,全国食品价格同比涨13.4%、环比上涨0.6%,增速有所回落;但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0%,环比上涨0.2%,导致CPI回落幅度不足。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总监刘利刚认为,从目前各方面数据看,由于通胀预期较强、农药等生产成本不断上升,食品价格可能面临较为长期的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在生产领域,虽然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一定下降,但进口铁矿石价格表现平稳,甚至在近期出现上涨,意味着未来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可能在未来数月出现反弹,并最终被传导至CPI中。
但更多学者对中国未来通胀走势抱乐观态度。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此次公布的数据预示着中国经济正往好的方向发展,不仅食品价格,工业品价格同比增幅也开始下降,由此可以判断为物价上涨由加速转为减缓甚至降落的走向。至少防止食品价格上涨带来扩散性价格上涨,说明通货膨胀已经得到遏制。
华创证券宏观分析师华中炜也认为,从目前看,虽然9月份物价依然有季节性上涨压力,但是考虑到去年同期涨幅更大,很可能是环比数据保持上涨、同比数据延续回落,初步预计9月份CPI将延续回落势头。
采访中,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虽然CPI同比仍维持在6%左右的高位,但应该看到的是前期对CPI推升作用明显的猪肉价格涨幅开始回落,物价快速上涨的压力已经有所减轻,同时考虑到下半年翘尾因素将逐步降低归零,地方政府加强对流通环节管理,通过集市与生产基地对接降低食品供应价格,物价调控正逐步起效。预计9月份CPI在8月份回落的基础上将继续回落,拐点将在3季度形成。
即便如此,多数专家在采访中仍表示,个别月份的物价冲高回落引致货币政策总体方向改变的可能性不大。未来宏观调控仍将维持从紧基调。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说,根据中国调控物价的历史经验,只有物价形成连续回落的趋势,从紧的调控政策才能发生明显变化。从物价触顶回落到出现连续回落趋势的期间,从紧的政策只能发生一些个别方面的松动。
刘利刚也认为,在目前规模的资本流入以及贸易顺差下,中国市场的流动性仍将保持充裕,央行不应该在通胀预期未稳定前,贸然放松货币政策。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此前公布,8月ISM服务业指数从7月的52.7点上升至53.3点,好于经济学家下跌至51点的平均预期。此间分析人士认为,从已经公布的美国8月份数据来看,市场信心与就业情况仍差于预期,但制造业与服务业均有超预期的表现,因此还不能说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但缓慢复苏所遭遇的阻力要比前几个月大得多。
与之相应的是,巴西央行9月1日将基准Selic利率从12.5%下调至12%,逆转近几个月来的加息预期。巴西央行称,此举源于全球经济恶化明显,影响了巴西经济的发展。
方正分析师汤云飞认为,相比之下,中国目前仍然强调将稳定物价作为首要任务,这将在未来放大中国经济的下行风险。
近期公布的制造业PMI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9%,环比小幅回升0.2个百分点,显示制造业总体趋稳。但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大幅下降,表明出现外需萎缩,暗示外围经济环境的恶化已对中国外需形成压制。
对此,光大证券分析师李燕飞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将主要面临三大风险,从而对宏观调控走向形成制约:通胀迟回落甚至不回落,导致目前抗通胀政策被迫延续甚至加码;欧美经济出现严重动荡,欧债危机全面爆发或是美国经济重回衰退,进而给国内经济带来严重冲击;通胀显著回落之后,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导致经济严重滑坡。(.新.华.网)
王建:CPI11月见顶 经济衰退已不可避免
当前,究竟是衰退的威胁大于通胀,还是通胀的威胁大于衰退?
我们看到,面对通胀依然高企的现实,央行已表示将坚持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取向。
而从全球经济的大背景来看,下半年欧美经济会像某些分析所称趋于稳定吗?面对欧美经济的所谓复苏持续乏力,除了欧美或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土耳其、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已宣布降息,墨西哥、俄罗斯或表现出跟进姿态。由此来看,新一轮全球降息浪潮是否正在酝酿?全面的降息行动将在什么时候开始?美国会否进一步量化宽松,中国央行会否进一步紧缩政策?
9月7日,记者就上述问题特别邀请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先生做深入分析。
CPI年底前升至7%
本报:对于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CPI走势,有一些争论,您的判断是什么?
王建:物价在第三季度所呈现的态势是,既不可能有很大上升,也不可能有很大下降。因此目前争论CPI波动幅度可能在零点几个百分点,已不很重要。若认为CPI已到最高值并开始下降,更无所根据。CPI应有继续上升的空间,真正的问题将在第四季度以后发生。那时CPI如果大幅波动,将从现在的6%上升到7%。
从国内来看,今年灾害性天气比较多,在当前这个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已到拐点的时代,即便是正常年景,也得由食品价格上涨推动CPI上升3个百分点,何况今年遇到如此多的灾害性天气,CPI上升幅度会更大。
QE3正暗中进行
本报:国际因素特别是美国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王建:从国际来看,当前美国经济状况肯定不好,继续发展下去,也很难走出困境,因此QE3这样的刺激政策必然推出。但其实QE3已在暗中进行,只是没有以QE3的名义公开宣布而已。美联储公布的今年货币数据表明,美国今年的货币投放程度,从前七个月来看,已远远大于2008年救市时候的货币投放程度。虽然美国并没有宣布QE3,但货币供应量已非常巨大。在2008年危机最深重的时候,美国全年投放7500亿美元的M2,其中月度增加额最高都没有超过1000亿美元,但今年前8个月,已经投放了6000多亿美元,其中到了最高峰时一个星期就投放1593亿美元(7月25日到8月1日)。
另外,美国还推行了对于汇回国内的利润资金给予大幅度减税的政策,这也是一种在危机时刻才会使用的刺激政策。
实际情形很糟糕
本报:实际情形很严重?
王建: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是,我们不能再用美国是否推出了什么新的刺激政策来判断美国经济的状态,美国人现在所做的,是把自己经济的问题说得最小,把自己经济的很多问题、很多不好的消息都掩盖住,却偷偷地做那些所谓刺激经济的事情。美国人已经学机灵了,很怕再引起全球金融市场恐慌,很怕因为美国经济一不好,大家就会抛售美元资产的事情再次发生。
如果我们继续用惯常的观点观察美国经济,可能就会看错,美国经济已经不是原来的状态了。
上述背景之下,我们必须注意到,看起来危机好像还没有来,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不好的指标出现,实际情形可能比我们所看到的要糟得多。
比如美国人修改了会计规则以后,所有的有毒资产状况,人们都看不到了,人们并不知道美国究竟有多少有毒资产。在此情形下,当前的危机与原来的那种形态可能就大不一样了。
衰退已不可避免
本报:您是说经济继续衰退的趋势已不可能避免?
王建:美国经济继续衰退的趋势不可能避免,但我们在观察这种趋势的时候,却存在困难。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呼吁危机已经开始,不能用过去观点看危机形态的原因之所在。再次的危机其实已经发生,我们却还不知道。我们当前只是认为美欧经济复苏乏力,却不认为危机已经开始。这是一个很大的判断失误。
此时中国最重要的问题,是能否赶快预热自己的经济。再继续维持紧缩政策,通胀依然紧不下来,经济增长却已出现走低趋势。
另一个必须清醒看到的很危险的趋向,是目前大量中小企业只能依靠高利贷度日,这表明衰退恐怕已难以避免。
我的看法是,今年底明年初,中国经济将出现明显下滑。这个趋势现在看,已经难以避免。原因就在于进行了过度的紧缩,即使现在就进行调整,经济下滑的趋势也难以避免。
中小企业依靠高利贷度日,最多只能挺半年左右。那些利率在100%甚至200%的高利贷,任何企业最终都将难以承受。
美国经济难挺太久
本报:您怎么看巴西、土耳其等纷纷降息?新一轮全球降息潮正在酝酿吗?全面的降息行动会在何时开始?
王建:这是因为这些国家已经看到了经济复苏如果没有刺激就可能继续走低的趋势,也就是衰退的威胁大于通胀的威胁,全球如此,中国也如此。
美国目前正在做各种努力,试图尽量减少危机的破坏,但破坏也已难以完全避免掉。这场危机依然会深化到出现大量美国金融企业破产的现象,这会导致很多金融机构倒闭,实体经济再次遭受巨大冲击。这个背景下,全球经济会再次出现显著下滑。
至于什么时候再次出现救市行动,还要观察美国经济再次危机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我估计美国经济不会挺太久。我曾对你说过,从今年开始,美国新的危机再次袭来,到2013年,危机将进入最深重的时刻。因此明后年美国经济进入下行过程,将越来越不好。
油价暴跌必然出现
本报:您怎样看国际油价的未来趋向?
王建:如果美国人掩盖住了危机,人们难以看到危机爆发后大规模的倒闭和资产抛售的情形,那就会有很多钱继续去炒黄金炒石油,但2012年就会开始出现一批金融机构倒闭,2013年,美国将有大批金融机构倒闭。如果出现这种情形,那些炒黄金炒石油的资金就会跑了。因为在倒闭之前,会有一个清算过程。那些因债务违约而发生的倒闭,在倒闭之前,必须尽量调集资金归还欠债。所以危机的状态,我猜想一定是一部分企业倒闭,然后就会减少资产的炒作,变化可能会逐步发生。但真正到了出现大规模金融机构倒闭的时候,油价的暴跌将不可避免。
中国不怕危机冲击
本报:新一轮刺激政策对世界和中国经济会产生哪些影响?
王建:降息当然会有一定的作用,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有不同之处,特别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不同之处在于,发达国家是世界资源主要消耗方,他们的经济不好,就会使很多出口初级产品的发展中国家面临困境,比如巴西、俄罗斯等金砖四国里的一些国家,另外,主要以出口服务业为主的印度,日子也会很不好过,因为如果经济萎缩,服务业最快和最先受到削减。
但中国却很不一样。中国是以出口物质产品为主,并且有很大的可以调整的空间,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结构不合理。因此我曾说过,如果出问题,那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中国不应害怕危机的冲击,只要能够释放出需求,供给并不短缺。而发达国家要命的却是供给短缺。
继续紧缩恐有麻烦
本报:政策指向会有怎样的变化?
王建:这不好说,因为现在决策部门还是觉得治理通胀应摆在首位,甚至认为中小企业倒闭潮并未出现,而经济增长状态还不错,国际环境也并不是危机已经爆发,没有看到危机正以另一种形式在爆发,在这样一种认识前提下,那就必然选择继续紧缩的政策,这比较麻烦。(.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