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中国经济是时候放弃奇迹幻想了
不断堆积的各种矛盾终将爆发,倒逼相关体制改革,市场调节机制终将发挥作用。
过去60年中国经济最反常理的时期应该算是1958年的大跃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在前30年中,中国确实也创造了不少奇迹,如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和卫星上天等,但代价也是惨重的,即长期的贫困。而在后30年中,GDP年均增长率接近10%,这样一个泱泱大国的经济增速如此之快,也可谓是奇迹。但奇迹之后是否将出现危机,现在还难下定论,不过,创造奇迹的逻辑是什么,还将怎样演绎下去,应该要反思了。
要想富先修路的奇迹和逻辑缺陷
中国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增长速度堪称全球第一。到2010年年末,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7.4万公里,明后年总里程将超过美国(9万公里),成为世界第一;到2020年估计将达到16万公里,谁都望尘莫及。而高铁建设规划原本是到2020年达到1.6万公里,结果变成十二五期间就要达到1.6万公里,这个总里程要超过所有发达国家的高铁总里程之和,而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居然还没有高铁。
中国在修路筑桥方面所创造的奇迹确实举世瞩目,也正是因为中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使得中国经济增长远超另一个大国印度。但问题在于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过多过早的巨额投入是否必要或值得?有言道: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所带来的极大便利,确实也给贫困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但高速公里总体过剩的现象却早已发生。 1997年日本每公里高速公路对应的汽车保有量达到12623辆,韩国也有8414辆,美国为2257辆,中国只有609辆。虽然到了2010年,中国乘用车的保有量大幅上升,每公里高速公路对应的汽车保有量也达到了1149辆,但还是倒数第一。尽管中国今后汽车的保有量还会较快增长,但高速公路总里程的增幅会更快。
再看一下高铁,这属于交通工具中的奢侈品,投资回收期很长,且长期亏损的可能性也很大。目前铁道部的负债总规模已经超过2万亿元,拉高政府债务率约5个百分点。先修路对于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到底起了多大作用呢?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约是3.2:1,而1990 年时只有2:1,目前基本是过去10多年来城乡差距最大的时期,且社会贫富差距也在过去10多年中急剧扩大,可见,要想富,先修路之说并没有兑现。原因在于,经济的集聚才能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世界一半的GDP是由占世界土地面积1.5%的地方创造的,贫困地区居民摆脱贫困的最经济的方式就是迁移,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人口迁移的过程。其实,中国也是如此,过去30年中国中西部地区人口不断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因此广东目前已经成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中国从一个低收入国家成为一个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主要是靠规模达2.5亿的农村廉价劳动力所创造的财富,其中大部分是农村移民。
但在这场漫长的移民过程中,高速公路和高铁并没有承载太多的移民,农民工承担不起高昂的交通费用,也无法等到高速公路或高铁通车了才去外地打工,大多农民工是通过国道往返家乡与城市之间。高铁和高速公路建设确实拉动了经济增长,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可观的就业岗位,同时也给中国造成了巨额债务。因此,无论从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财政支出的轻重缓急考虑,中国道路交通建设的大跃进是值得商榷的, 要想富先修路的逻辑存在缺陷。
不可持续的高增长奇迹终将触发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持续繁荣,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的增长,而经济总量增长中投资增长的占比过高,居民消费的占比过低,大约在 37%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占比一般在70%左右。这种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是由政府主导经济增长的行政体制决定的。尽管中国本世纪以来每次五年规划都把GDP年均增长率的预期目标设在7.5%以下,说明最高决策层完全意识到经济增速过快会导致诸多问题,而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早在1995年就提出了,那么为何这些最高决策层提出来的目标最终难以实现呢?
这是因为目标提出后并没有为实现该目标进行相应的制度安排。这或许是GDP增长率目标属于预期性目标,故各地方政府不像对待节能减排、计划生育等约束性指标那样来对待。由于地方政府拥有土地等资源,还有下属国有企业、银行渠道等,以及给予不同税收水平等权力,这使得地方政府理所当然成为主导区域经济的主角,实质上地方政府更可以看成大型企业集团的CEO角色,而市场经济国家的地方政府主要职责是维持较高的社会保障水平、解决就业和缩小贫富差距,故更像一个福利院院长的角色。
这就可以解释为何中国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过去投入一直严重偏低的原因,也可以解释各地的GDP增速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若把地方政府当成企业,那么,它的投资增长率、营业收入和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等与一般企业相比就不再高的离谱了。更关键的是,它是一个准企业,没有利润考核要求和资产负债比率限制,于是借钱扩张、大兴土木、铺摊子就成为地方政府的普遍行为。
因此,中国经济高增长之所以能持续那么久,其实有它的体制逻辑,当然还有其他因素,在此不一一展开。尽管所谓的高增长奇迹至少在过去10年中并不是最高决策层希望看到的,因为这已经导致资源的过大耗费、地方政府债务水平过高以及教育医疗等长期投入不足等问题,但如果不从体制上入手去改变它,那么,即便再过10年,中国经济还将保持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型模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将依然遥遥无期。
不过,触动经济及行政体制改革的因素也在不断累积,主要是地方政府的资源支配能力在削弱,如地方融资平台的巨额偿债高峰即将到来,同时,由于房地产的低迷让土地出让收入减少,而经济减速又将减少财政收入。此外,社保等民生方面财政支出的缺口日渐扩大,也将倒逼政府调整支出结构。从今年上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看,基建投资的增速下降最为明显,表明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投资已经开始增加了。
放弃奇迹幻想遵循逻辑规律
中医的基础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哲学基础是阴阳理论、五行学说等,故相对缺乏实证研究和逻辑推理过程,比如经常有人推荐医治疑难杂症的偏方,但这些偏方很难用药理学的方法来证明其有效性。同样,中国几千年来儒学的哲学基础也是阴阳五行,讲究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英政治,与中医治病重在提高身体免疫力的着眼点是一致的。由此产生的问题是缺乏逻辑分析和实证研究,讲究人治,不习惯从体制机制中找答案。
这种延续几千年的思维习惯导致至今中国还是偏重于通过普及精英思想来实现远大目标,而不是通过逻辑分析来获知不同制度模式下个人和群体的不同行为。如上世纪的文化大革命,就是为了要实现统一亿万老百姓思想的目的,但最终证明这种压抑人性的计划经济思想还是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本身就是制度重新设计的结果,即改革开放、包产到户,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3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制度或面临再一次的调整,借用现在一个时髦的词叫顶层设计,而引用马克思理论则为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但是,正如不少人还是畏于西医的手术而宁可接受中医的偏方一样,有人总是期望经济领域内奇迹的发生而不愿接受经济将面临硬着陆风险的逻辑推理结果。如果仔细分析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中每次提出却都没有实现的目标,原因都可以归结为制度安排或设计上的缺失。尽管全国上下都有强烈的意愿去实现该目标,但这样的奇迹还是不会发生,因为不符合逻辑规律,如缩小收入差距目标、提高消费占比目标、产业升级目标和区域振兴目标等。
如今,十二五规划再度提出同样的目标,尽管还是没有看到有对应的财政资源或制度调整来为此作铺垫,但我反倒相信实现这些目标的可能性反而大了,这是因为随着经济高增长已经难以持续下去,不断堆积的各种矛盾终将爆发出来,最终倒逼相关体制的改革,市场自身具有的调节机制终将发挥作用,这也是市场的逻辑规律。
国金时评:美国彻底搞砸了
周末网络疯狂流传着一段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酒后真言:美国经济彻底搞砸了,我们麻烦大了。不加约束地消费,螺旋式的升息,还有全球能源危机都会让我们的经济被冲到抽水马桶里。
伯南克是真话还是酒话,无法求证。通常在这样的严峻时刻,真相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已经满街跑了。
但局势确实比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令人担忧: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标准普尔公司拉下AAA级的神坛;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的债券市场受挫,令人们质疑欧元区的长期生存能力;美国和欧洲的银行股估值回到了雷曼兄弟破产时的水平附近。
有分析认为,2008年和现在的区别在于,现在还不只是货币和银行业的危机,目前的问题是货币、银行业和主权债务危机。
现在最后悔的人是美国两党的议员们。最后一刻的妥协,并没有如他们想象中的那么悲壮,全球股市创金融危机来最大单日跌幅,让两党的和解有点搞笑。议员们不明白:我们不是和好了吗?你们怎么还没完没了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伤害已经造成了。这是少有的一次政治没有引导经济,或者更为本质地说,是谎言没有骗过真相。美国政客自信地以为,当两党争执结束的时候,世界就会重回正轨,这样的套路他们轻车熟路,因此在预设的底线没有突破之前,他们可以尽情玩耍一段。
有一点必须明白,23万亿美元的负债并非一日之功,纽约的国债钟可以证明。但最复杂的政治斗争却忽视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他们把一个世界已经习惯的危险,以最惨烈的政争方式公开给全世界人民,正如皇帝的新装,在没有人道破之前,世界经济总有掩耳盗铃的理由。而童话与现实的区别在于,那个天真的小孩没有出现,道破赤裸真相的恰好是皇帝自己,当然也只有美国自己。
于是,遮羞布被揭开了,我们不得不面对惨淡的真相已接近或跌破界定经济增长或缩减荣枯分水岭的PMI数据,银行业更加雄心勃勃的裁员计划,或已经迫在眉睫的市政债务违约潮等,数据在一步步抹黑美国光辉的形象,毫不夸张地说,从奥巴马签署美债协议的那一刻开始,美国已经拐入了由强转衰的下坡路。
有经济学家认为,标普的下调是一个标志性的起点。更有人认为,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解体开始,到2008年次贷危机,再到这次主权信用评级下调,是美国走向长期衰退的三步曲。这一论断也恰恰印证了当下危机的三个关键词:货币、银行业、主权债务。
更为可怕的是,如果美国是世界经济的信仰之源,那么所有为之构建的箴言都将失去约束的力量。也就是说,以美元为一般等价物搭建的世界经济,不得不痛苦地开始信仰的转移,这也是理论学家曾不断强调的范式转移。
世界经济在找一匹优势明显的头狼。欧洲还在沉沦,英国早已雄心不再,日本还在核危机的深渊,新兴国家在崛起,金砖五国来势汹汹,但至少现在优势未定,隐患又起。一个IMF总裁位置争夺战可以看出,新兴国家对掌握世界性资源上的无能为力和权力自卑。填补权力的真空,新兴国家既无心理准备,也无人才储备。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等待我们的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混战,世界也在遍体鳞伤后等待新秩序的出现。
水 皮:什么都炒就是股市没人炒 证监会应反思
8月4日,北京时间下午开市的欧洲股市全线大跌,晚上暴跌之风刮到大洋彼岸的美国,道指跌幅达到4.3%;翌日开市的亚太股市更是一片风声鹤唳。相比之下,中国的A股尾市仅跌2.15%,A股已经处于当跌不跌的状态。
为什么会这样?一种可能是A股调整在先,美股调整在后,A股在做双底,美股在做双头。A股不是不想跌,而是跌不动,没有获利盘,拿什么割肉呢?
一种可能是政策层面的调整给了市场预期。中石油的强势护盘是一种短期市场信号,而证监会关于十二五期间引入长线资金的401K中国计划则有可能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心理暗示。如果中国版的401K计划能够落实,对于市场是一件大好事,对于促进理性投资也是一件大好事,对于从根本上调整中国股市的定位也是一件大好事。
中国或许是世界上唯一流动性过剩的国家,但是资金却绕着股市走,炒完房子炒古玩,炒完古玩炒字画,炒完字画炒大蒜,炒完大蒜炒绿豆,什么都炒就是股市没人炒。
中国政府一直希望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股市没有赚钱效应、财富效应,投资股市不但没有财产性收入反而还有灭顶之灾,谁还会进入股市?
证监会应该好好反思,为什么甚至连买基金的人都越来越少了!基金份额整体下降,新基金再批也是挖东墙补西墙;上了中小板,又上创业板,还想再上国际板,只想抽血不想输血,这个市场就不需要休养生息吗?
左小蕾:应改变与美元单一挂钩局面
标准普尔宣布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对此,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评级的下调使我国外汇实际购买力大幅下降,作为最大的美债持有国,我国可对美国发行债券提出要求。为此,她建议,作为最大的债券持有国,我国应要求美国发行如新加坡一样的随通胀增长收益率增长的债券,以锁定人民币升值与美元贬值风险。同时,要求美国刺激实体经济增长,财政削减开支。当其没有足够资金发展实体经济时,应敞开大门,允许外国直接投资而不是再购买国债。此外,我国还应该寻找新货币挂钩支持点,改变与美元单一挂钩的局面。
李大霄:市场恐慌性下跌 蓝筹股仍有稳定基础
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5日宣布,将美国AAA级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下调一级至AA+,评级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丧失3A主权信用评级,受此重大利空影响,今日A股市场再度低开,盘中再度百点长阴;周二7月宏观经济数据将公布,市场加息呼声再起。那么,如何看待今日的暴跌?此轮调整何时结束?后市哪些板块有投资机会?第一时间连线了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为您解读。
李大霄认为,今日的暴跌主要是由美债危机引起的。他指出,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是市场面对的一个新问题,对市场来说一个冲击,会引起长时间的动荡。他强调,虽然此事件的影响面比较广,但与08年的经济危机不在一个级别上。他认为,目前美国的经济正处在复苏之中,应该理性分析、客观应对下调评级这一问题。
李大霄指出,虽然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已经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确保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但能否将影响降到最低,还取决于具体的救市措施,比如注入流动性等。提到我国的救市措施,李大霄表示,应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加大回购力度以及资金入市等。而对于市场猜测央行可能再度加息的说法,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估计暂时不会加息。
说话间,沪指已大跌逾百点,沪指一度跌破2500点。李大霄认为,这种暴跌完全是恐慌性下跌。他表示,A股在2500点的估值已接近1664点,而且蓝筹股有稳定的基础,社保等大基金买入蓝筹股亏损的概率也不大。
那么,恐慌时期的下跌,投资者该如何应对?李大霄指出,这时候对投资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做何种选择决定后市的投资收益。
李大霄强调,美国主权评级下调,不是新危机的开始,目前市场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熬过去就是胜利。
中金等五券商报告:美债评级下调对A股影响如何
多数券商认为,美国再次出现像2008年那样的经济危机可能性不大,但对于中国A股的冲击也不可忽视
上周五(8月5日),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标普降低,此事对A股和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多家券商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财新网摘录了其中五家的观点。
多数券商认为,美国再次出现像2008年那样的经济危机可能性不大,但对于中国A股的冲击也不可忽视。
中金公司:美国再陷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很低
(1)由于标普下调美国国债评级的意向已经被市场充分预期,而且另外两家主要评级机构先前均表示维持美国的AAA评级,因此标普的单独行动将不会被市场解读为评级机构对于美国国债的一致看空。
(2)美国再陷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很低,但疲弱的经济和国债评级调降等事件将使得包括股票市场在内的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进一步下降,因此本周海外股市走势预计将仍十分震荡,对A股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3)相比美债,欧债危机恶化并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和国际经济下滑的风险更大。
(4)市场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反弹要求,但整体弱势震荡的格局不会改变。
兴业证券:海外波动影响情绪,但不太会实质性冲击A股
(1)当前,美国经济数据虽然偏弱,但二次衰退风险依然可控,2008年危机再现的概率很小。
(2)海外市场的波动更多从情绪层面影响A股短期的表现,而难以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从业绩、流动性等层面实质性冲击A股。
(3)考虑到美国面对经济滞涨的风险,第三次量化宽松政策是否推出仍不确定,即使推出,考虑到国内货币政策对冲,也难以重现去年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对A股的正面推动。
国泰君安:美欧经济下滑增加中国经济下滑的可能性,并将压制风险偏好的提升
(1)现在美国经济内在复苏的动力已经衰弱。
(2)标普的降级无法改变美国银行类机构持有美国国债的行为。
(3)美国经济的显著下滑以及信用风险的上升将传导到其他经济体,导致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探底,以及信用风险上升,从而可能引发美元出现反弹。
平安证券:金融市场动荡难免 美债前景更加莫测
(1)标普对美债中长期可持续性表示忧虑,未来美债信用评级仍可能再次被下调。
(2)三大评级机构态度有差异,短期发生齐降评级的可能性不高。
(3)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将不可避免,甚至不能排除出现雷曼兄弟倒闭时金融市场剧变的可能。
(4)短期内资金大量逃离美债市场的可能性不高。
(5)减赤和国债收益率提高,短期内将影响到美国经济增长。
华融证券:美国信用评级被下调冲击全球市场
(1)将削弱全球投资者对美债的信心、增加美国借债成本、金融机构出现资产负债表收缩、加重美元贬值压力,对美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2)也会对已经受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困扰的欧元区相关国家构成新一轮冲击。
(3)短期内,将对市场信心将造成严重冲击,导致A股继续寻底。
许小年:美债危机提醒中国减少外储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今日在微博对美债危机发表看法,称美债危机是好事,提醒中国须平衡国际收支,减少外汇储备。
许小年在评论标普下调美国信用评级时说:是件好事,对赤字开支政策的当头棒喝;提醒公众世上没有免费午餐;表明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也使我们意识到平衡国际收支、减少外储的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