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走向取决两因素 加息是当前抗通胀首选项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货币政策走向取决两因素 加息是当前抗通胀首选项

加入日期:2011-8-6 10:23:46

  货币政策走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经济增长形势,二是通货膨胀走势。目前来看,我国实体经济运行非常稳健,而价格水平则存在继续走高的风险,因此相关部门依然将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下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在确定下半年政策基调之前,有关各方对于政策走向出现过明显分歧,特别是在部分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呼吁放松政策的声音一度高涨,但决策层对通胀的担忧还是占了上风。继中央政治局确定下半年的政策基调之后,与调控相关的部门相继表态,提出要坚决抑制价格上涨。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召开的分支行长会议明确提出,国内通胀预期依然较强,稳定物价的基础还不牢固,一旦政策松动就有反弹的可能,因此要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必要的政策力度。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下半年我国宏观政策取向更加注重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尤其是要坚决抑制价格过快上涨,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宏观调控两大核心部门的表态说明,短期内防通胀的政策重心不会出现变化。实际上,此前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已经击碎了有关经济可能“硬着陆”的猜测,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平稳,工业增速强于业界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较高。

  真正值得担心的还是价格走势。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继续创出新高,而据多家分析机构预测,7月份CPI再创新高的可能性很大。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迄今为止CPI上涨主要由食品价格推动,但与之前一轮的食品价格通胀不同,此次CPI统计中的其他子项目的价格也出现明显上涨,不能再以“结构性通胀”之类的理由来解释。

  有一种观点认为,由食品价格推动的物价上涨是供给的问题,紧缩货币不会让地里长出菜、让生猪长出肉、让母鸡生出蛋,所以不应该通过控制总需求加以管理。归纳起来,这属于否认通胀由货币扩张推动的观点,包括成本推动、结构性通胀等等,实际上都是要否定货币政策对治理通胀的作用。

  仔细推敲,这种观点似是而非。以菜农为例,菜卖得贵可能是因为购买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而生产资料价格是由作为需求方的菜农和作为供给方的生产厂商博弈的结果,试想,若是没有菜农对生产资料的需求高涨,价格还是涨不上去。成本只是需求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管住需求。

  紧缩货币政策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和加息等工具,以往央行更加倾向于使用存款准备金率。目前来看,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年率的空间确实有限,经过多次上调之后,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已经消耗殆尽,而且上半年多次上次上调准备金率也引起了货币市场利率的剧烈波动。另外,下半年到期的央票数量明显减少,用存款准备金率替代央票的必要性降低。在存款准备金率和央票之外,央行可以选择的对抗通胀工具只有加息。

  反对继续加息的一个重要理由是这样会加剧已经非常严重的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过最新的统计数据却显示,上半年小企业的融资没有因为货币紧缩受到影响。据央行此前公布数据,上半年主要金融机构人民币中小企业贷款(含票据贴现)上半年累计新增1.58万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64.5%,比一季度末提高1.6个百分点,余额同比增长18.2%。数据表明,中小企业获得了绝大多数的新增贷款。(贾壮)

(责任编辑:郝艳)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