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新轮金融危机不会出现 水皮:不怕一万就怕万一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叶檀:新轮金融危机不会出现 水皮: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加入日期:2011-8-6 12:07:26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外患重重引A股暴跌 2600点后何去何从?
  全球股市跌声一片 叶檀:新一轮金融危机不会出现
  野村证券孙驰:中国经济正经历阶段性软点
  水皮杂谈:美债违约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桂浩明:8月行情主基调是弱势整理
  应健中:新股第二波高潮来临
  贺宛男:伤在美国为何总痛在中国
  李志林:美股暴跌坏事可以变好事
  曹仁超:A股早已进入牛市二期 楼价不会硬着陆
  谢百三:黄金价格将会继续上涨

  外患重重引A股暴跌 2600点后何去何从?
  夏天还没有过完,A股的反弹就已经走到了抛物线的另一端。
  自6月20日上证指数下探2610.99点以来,A股一度反弹摸高2826.96点,但反弹的步伐并没有走远,随后,A股一路走弱。本周五,A股再度暴跌,上证指数更一度下探2605.14点的年内低点,市场恐慌情绪进一步蔓延,反弹的故事已经结束?
  外患重重引A股暴跌
  周四,出于对债务融资不可持续性以及经济数据疲弱的担忧,美国道琼斯指数下跌512点,跌幅4.31%,避险情绪急剧上升,美元指数由73.8点上涨至75.4点。
  受此影响,A股周五大幅低开,上证指数早盘瞬间跌破前期低点2610点,但随后大盘即企稳并冲高,但最终不敌市场恐慌情绪,受阻回落。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收2626.42点,下跌2.15%,成交877.8亿元;深成指报收11701.8点,下跌1.95%,成交802.7亿元。
  周五的暴跌主要是受到外围市场的拖累。深圳龙腾资产董事长吴险峰说,在A股资金面紧缺而且维持弱市震荡的局面下,外围市场的暴跌引发了国内资金的恐慌情绪,加速了A股调整的步伐。
  广东银石投资的投资总监丘海云也指出,当前大盘处于震荡筑底的阶段,任何利空消息对A股而言都是落井下石,从周五A股的情况看,主要是市场担心欧债危机会引发全球经济二次探底,而全球经济一旦出现二次探底,担心国内的出口受到波及,影响经济的表现。
  全球经济目前仍然处于金融危机之后的一个漫长的再平衡过程。深圳市中钜资产总经理徐海鹰指出,受消费疲弱和政府开支消减等因素影响,美国经济再次出现衰退的概率正在上升。
  此外,在欧元区,虽然欧盟针对希腊的第二轮救助方案已经推出,但仍然难以平息投资者对于欧债危机蔓延的担忧。
  徐海鹰指出,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复苏进程缓慢,并深受债务问题困扰,中东局势持续动荡,日本大地震带来的影响余波未平,人民币汇率升值及央行不断紧缩银根导致出口型企业经营困难,房地产投资放缓,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同样无法避免,全球经济进入二次探底的风险正在加大。
  短期机会已呈现?
  面对这重重外忧,不少投资人却认为,这对估值相对较低的A股而言反而会是一个机会。
  中信证券指出,海外经济的走弱,商品市场的下跌,将为中国企业的生存创造好的机遇。但中信证券也表示,原有的推动经济增长模式不能简单重复,美国的债务上限扩大并不能缓解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忧虑。依此推论,国内简单重起逆周期大项目投资和扩大信贷融资模式也不可行。
  从国内近期发生的经济事件来看,短期的重点在于质量,因此,焦点重回速度应当有两个前提,一是看到通胀的拐点;二是逆周期大项目代表的高铁事件有个定论。中信证券表示,这两者将决定国内市场短期内处于等待期,新的上行动力预计将在9月中下旬出现。
  吴险峰则认为,外围市场对A股的影响有多大仍需持续观察。他指出,如果外围环境对A股的影响仅停留在心理层面上,市场担心避险资金的撤离,这对人民币尚不能自由兑换的国内而言,不会产生太大的冲击。
  他同时指出,如果欧债危机等问题导致海外经济出现二次探底,对国内出口等方面就会造成实质性的冲击,但从这个层面上讲,如果海外经济下滑,也会同时减轻国内的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压制A股良久的通胀问题迎刃而解,对A股反而是一个好消息。
  丘海云在周五暴跌之后也认为市场短期机会已经呈现,在周五尾盘,她果断地将仓位由五成提升至六成,在她看来,外围市场的波动在时点上对A股会有影响,但是除非出现很极端的事件,否则都不会改变国内基本面的情况,一旦外围环境走弱,国内在货币政策等方面反而会更加谨慎,对A股而言是一件好事。
  私募着眼大消费
  在紧缩的政策下,金融、地产等周期性的股票不会有太大的表现机会,能够抵抗住经济周期带来回报的,主要还是成长型的公司。吴险峰说,新兴战略产业、消费和医药是其近期配置的重点。
  对于A股的走势,吴险峰也表示,国内主要的问题还是通胀,通胀问题解决了,A股还会迎来一波较大的行情。
  这与丘海云的观点不谋而合。丘海云指出,之所以在周五暴跌的时候敢于果断加仓,主要是认为下周CPI数据不会大幅超预期,只要CPI不大幅超预期,A股周五的这波下跌只是加速了探底的过程。
  丘海云说,下半年影响A股的各种事件都已经比较明确,这波暴跌很可能就是风雨过后见彩虹。
  在配置上,丘海云也将重点放在了品牌消费和资源类的标的上面,在她看来,这两类投资标的在当前更容易获得较高的溢价。
  中国未来经济增速下降成为投资人将要长期面对的一个客观现实。徐海鹰则表示,A股市场仍将处于一个较长时期的调整阶段,不会出现明显的长期的趋势性机会,指数也就难以有突出表现。
  但他也指出,从长线投资的角度,把握中国经济转型这一主线至关重要,大消费领域以及战略新兴产业中能有龙头企业脱颖而出。(.第.一.财.经.日.报)


  全球股市跌声一片 叶檀:新一轮金融危机不会出现
  中广网北京8月5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北京时间今天(5日)凌晨,美国股市遭遇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惨痛的一天,三大股指跌幅均超4%,随后拖累包括亚洲在内的其他市场量价齐跌。有专家直指:新一轮金融危机的阴影似乎重现,2012年甚至可能成为全球经济灾年。
  叶檀:暴跌与欧债危机无必然联系
  美国股市遭遇黑色星期四,开盘即见大幅下挫,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最后创下2008年12月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点位跌幅,下跌512.76点,跌幅4.31%。相应的,东京股市周五早盘下挫,跌幅超过4%,日经225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以暴跌3.72%收盘。中国A股市场上涨指数下跌2.18%。导火索欧洲股市重挫超过3%。比如英国跌幅3.43%,德国3.4%,法国下跌3.9%。
  全球股市跌声一片,其背后的真正原因到底有哪些?RBS策略主管理查兹(John Richards)说,这绝对是一次惨烈的暴跌。这些股市的下挫并非拜某种单个因素所赐,而是众多市场疑虑的累积。
  理查兹:这反映出的恰恰是过去一个月中逐渐积累、本周突然爆发的各种各样的担忧。美国债务上限周二在最后时刻抬高,虽然对美国可能违约的疑虑有所消除,但取而代之的却是更大的担忧,那就是美国国内经济日益恶化的状况。所以外界会严格审视周五将出炉的就业报告。而且现在投资者也开始质疑在目前问题重重的情况下,最近这轮强劲的公司收益到底还能持续多久。
  有评论认为:此次美股暴跌与欧债危机密不可分。尽管,欧洲正在试图抑制债务危机的蔓延,但显然困难重重。
  7月21号,欧元区领导人就希腊债务危机新一轮救助方案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向希腊再提供1090亿欧元的贷款。但这个方案并没有能够阻止欧债危机向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以及第四大经济体西班牙蔓延。然而,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认为,从经济上说,暴跌与欧债危机没有必然联系。
  叶檀:从欧债危机来看,它主要是一个流动性的缩紧。很多购买了欧债的人不得不增加保证金或者增加成本,所以资金有所缩紧,但是从经济上来说,两者没有必然关系。
  桂浩明:尽管低开之后有所反弹,但总体来讲走势还是比较弱的,特别是下午的成交量也始终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表明利空因素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消化。如果没有意外其他因素影响的话,市场可能还会再度考验前期的低点。
  我们一直说境内市场和境外市场尽管基本面有所不一样,但是大家还处于一个共同的市场环境条件下,而且从某种程度来讲,境内市场的运行环境可能更为严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影响股市的宏观调控、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放缓、后期经济形势不明朗等还将长期制约市场。
  此外,国际油价当天受到剧烈冲击,暴跌5%,国际金价也出现很大波动。但是叶檀指出,目前的情况与08年并不相同,新一轮的金融危机不会出现。
  叶檀:08年金融危机来的时候,是整个市场全都冻结了。但现在我们显然还没有看到一个债券市场彻底冻结的情况,包括一些金融衍生品在继续交易。所以这一次是基于对经济复苏前景担忧导致的股市下跌。如果未来经济前景继续不好,股市会继续低迷,但这并不意味着类似08年的一场金融风暴,两者是有不同的。
  未来,还有多久才能迎来好行情?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吴晓求教授指出:增长模式失灵过后,经济出路决定未来。
  吴晓求:各种数据表明,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的经济都处在一个非常艰难的一个境地,所以说这个经济前景也非常堪忧,看来全球的可以替代的资产又比较少,就出现这种情况。环球经济在上次金融危机之后应该说还没有走出一个困境,也就是说复苏之路还非常漫长。因为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出现了问题,还是这一轮金融危机的周期。现在看来还有一个很长的时间,美国的经济未来它如何进行转型,还在探索之中。(.人.民.网)

 

  野村证券孙驰:中国经济正经历阶段性软点
  野村证券中国经济学家
  本报记者 高健 北京报道
  野村证券中国经济学家孙驰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尽管中国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有所下降,但其中仍包含利好迹象;加之PMI各分项指标令人鼓舞,中国经济正在经历阶段性软点而不是硬着陆。她同时强调,中国经济可能最晚在第四季度重获增长动能。
  孙驰还表示,未来几个月的通胀局面面临较大压力。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将更多用上调利率来遏制通胀,预计央行9月将再上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下半年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00个基点。
  增速放缓但质量更高
  中国证券报:无论是官方数据还是市场数据均显示,中国7月PMI有所下滑,并且连续5个月低于历史平均值。您认为这样的趋势还将延续吗?
  孙驰:7月官方PMI从6月的50.9微降至50.7,高于预期的50.2。这是PMI指数连续第五个月明显低于历史平均值,但与前几个月相比,7月PMI指数与历史平均值之间的缺口收窄,我们认为这对经济而言是利好迹象。
  需要指出的是,7月PMI的各分项指标也显示出令人鼓舞的迹象。新订单分项指标从6月的50.8上升至7月的52.1,同期产成品库存指标从51.2降至49.2。历史数据显示,新订单分项指标减去产成品库存指标的差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一个月的PMI。
  这意味着,该指标从6月的-0.2变为7月的1.9,也就是暗示了官方PMI指数的下行趋势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得到逆转。
  中国证券报:西方媒体以PMI数据为理由,鼓噪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正在增大。那么,您对中国经济现状有何判断?
  孙驰:我认为,7月PMI指数的积极信号强化了我们的观点,即中国经济正在经历阶段性软点而不是硬着陆。同时,由于中国经济领域私人消费更强劲而投资增长放缓,预期未来两年经济将逐渐实现重新平衡。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质量更高。
  此外,我相信中国经济可能最晚在今年第四季度重获增长动能。而中国经济的短期风险主要来自通胀,近几周的食品价格数据表明通胀风险仍居高不下。
  9月或再加息25个基点
  中国证券报:您提到了通胀风险问题。但在中国经济经历阶段性软点的背景下,通胀压力是否应有望在未来有所缓解?
  孙驰:7月的宏观数据将给出有关经济状况的更多信息。特别是,尽管过去几个月PMI指数走低,但6月工业生产增速意外反弹。如7月工业生产仍然强劲,相信政府更有可能继续关注控制通胀,而不是促进经济增长。
  而就通胀率本身来看,6月CPI通胀率从5月的同比5.5%跃升至6.4%,其中食品价格通胀从5月的同比11.7%攀升至14.4%,猪肉为总体CPI贡献了1.4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通胀上升至同比3.0%,部分是由于包括租金和水电煤等居住类通胀大幅上扬6.2%所致。
  总体而言,因为原材料和工资等投入成本上涨、水电煤价格放松管制、流动性过剩而且过剩产能减少,预期2011年至2013年的平均CPI通胀率分别为5.2%、4.8%和4.5%。
  中国证券报:在7月通胀继续高企的预期下,市场判定央行短期内将再度加息。您对央行下半年货币政策调整有何预判?
  孙驰:鉴于经济稳固增长且结构性因素推高通胀,相信中国目前处在漫长紧缩周期的中间阶段。预期货币政策将逐步减少使用量化措施和汇率目标,更多用上调利率来遏制通胀。
  我们认为,中国央行将在9月再上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下半年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00个基点。(.中.国.证.券.报)

 

  水皮杂谈:美债违约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欧债危机就是如此。
  从希腊开始的这场危机到现在之所以看不到缓解的可能,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欧盟没钱,不管是希腊、西班牙、意大利都是要钱没有,要命不给,此情此景,谁还哭着喊着要买欧债,除非脑子进水或者脑袋被门挤扁了。
  违约是必然的,也算一种止损,倒霉的是所有的人,违约一旦发生,那么违约者名声扫地,被违约者则鸡飞蛋打。
  8月4日,北京时间下午开市的欧洲股市
  全线大跌,美国金融时报指数跌幅3.43%,德国法兰克福DAX指数跌幅3.4%,法国CAC指数跌幅最大达到3.9%,晚上暴跌之风刮到大洋彼岸的美国,道指下跌512点,跌幅达到4.3%,纳斯达克更夸张跌掉136.68点,幅度达5.08%,双双创下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翌日开市的亚太股市更是一片风声鹤唳,日经225指数跌幅为3.72%,澳大利亚AORD指数跌幅为4.23%,恒生指数跌幅达到4.75%,台股跌幅最大,达5.58%。相比之下,中国的A股也低开了近60点,在刺破前低之后却返身向上,一路顽强攀升,尾市回落,仅跌2.15%收出一根阳十字星,和其他的市场相比,强势特征明显,如果联想到此前一日,道指下跌2.19%,而A股同样低开高走近20点,仅微跌0.77点的情景,基本可以判断,A股已经处于当跌不跌的状态。
  为什么会这样?
  一种可能是A股调整在先,美股调整在后,A股在作双底,美股在作双头。金融危机之后,A股要先于美股近半年见底,同样要先于美股半年反弹到价值中枢。A股自2009年8月6日见顶3478点之后一直在调整,其间虽有行情,但是高点渐次为3361点和3186点及今年的3067点。和A股相反,美股则在2010年初才上10000点,年底涨到11377点,2011年更是一路冲到12876点,并在此附近形成一个跨度为近半年的双头,最近8连阴暴跌到11383点,回到年初的位置,这一点倒是和A股相似,A股年初的点位也在2620附近。A股不是不想跌,实在是跌不动,没有获利盘,拿什么割肉呢?
  一种可能是政策层面的调整给了市场预期,政策底的信号越来越明确。中石油的强势护盘是一种短期市场信号,而证监会有关于十二五期间引入长线资金的401K中国计划则有可能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长期心理暗示,中国或许是世界上惟一流动性过剩的国家,但是资金却绕着股市走,能炒不能炒的什么都炒就是股市没人炒,炒完房子炒古玩,炒完古玩炒字画,炒完字画炒大蒜,炒完大蒜炒绿豆,中国政府一直希望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股市没有赚钱效应财富效应,投资股市不但没有财产性收入反而还有灭顶之灾,谁还会进入股市?
  证监会对此应该好好反思,为什么甚至连买基金的人都越来越少了!基金的份额在整体下降,新基金再批也是挖东墙补西墙,上了中小板,又上创业板,还想再上国际板,只想抽血不想输血,这个市场就不需要休养生息吗?如果中国版的401K计划能够得到落实对于市场是一件大好事,对于促进理性投资也是一件大好事,对于从根本上调整中国股市的定位也是一件大好事。
  不幸中的万幸,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购买的是美债,而根据阴谋论的说法,欧债危机再度扩散的当天,日本政府进场干预外汇市场,美元指数当日大涨,正好切合美国4000亿美元新国债的发行,发债时升值,还债时贬值,一进一出,全世界都被美国人玩弄于股掌之上。那么,中国这一次能不能抓住机会适当减持美债呢?万一以后美债和欧债一样呢?如果你自己都不对自己的资金负责任光敦促美国人有用吗?美国政府真的会对中国的投资负责任?


  桂浩明:8月行情主基调是弱势整理
  8月份要在市场上找到足够的做多理由是不现实的,因此不能期望会出现大涨行情,相反月初大盘交易重心下移将是大概率事件。但股指在探低以后,还是存在反弹的机会。8月份大盘将呈现先抑后扬的格局,无需太悲观。
  很多人相信这样的股谚--五穷六绝七翻身,所以当大盘在6月份出现反弹以后,对7月份的行情寄予了很高的希望,想象着在这段时间能够迎来行情的转机。现在看来,这只是美好的愿望。在股市结束了7月份的交易时,人们发现,在这个被认为能够让投资者翻身的月份,股市的跌幅实际上超过了2%。这样,不但是想象中的7月行情成为了泡影,也使得在6月下旬展开的反弹行情就此夭折。
  7月份股市下跌,那么8月份会怎样呢?
  市场环境尚未改善
  在8月初的时候,人们免不了要对这一数字吉祥的新月份中的行情走势作出预测。从历史来看,7月份股市上涨的概率的确比较大,而8月份也是不低的,并且往往在此之后,市场会出现下跌。如今,7月份下跌,8月份的走势就更为关键了。如果还是下跌,那么无疑将为下半年的行情抹上极为浓重的阴影。相反,要是8月份股市能够有起色的话,那么9、10月份也许还会有点机会。
  要分析8月份的市场走势,还是应该先对7月份的行情作些回顾。其实,在7月份的上半月,股市表现还是可以的,问题是出在下半月。因为就在那段时间,有关三季度通胀依然处于高位的预测越来越多。先前一些人认为,通胀将在6月份见顶,随后调控将出现松动,这样股市就有了上涨的空间。但是到了7月中旬,人们逐渐放弃了这种观点,因为各种信号都提示,出现上述情况的可能性并不大。正是因为预期落空,因此股市就由上涨转为下跌,并且由于利空消息公布的空白期打压,形成单日的较大幅度下跌。很明显,正是偏紧的基本面与政策面才导致了股市在7月份的冲高回落。
  现在的问题是,到了8月份,基本面与政策面会发生变化吗?应该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8月份通胀高企还是比较明显的,因此宏观政策会进一步收紧。所以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说,市场环境都不会有明显的改善。
  8月伊始。央行就明确表示为了防止物价反弹,政策不能松动。而这样的表述自然也就成为了8月初股市大跌的主要原因。从这个角度看,8月份市场出现惯性下跌,继续向下寻求支撑是很自然的事情。因此,如果因为7月份股市没有涨而对8月份的行情抱有更大的希望,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变化已在慢慢出现
  人们同样不能忽视这样的现实,即尽管市场环境的确不佳,但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举个例子,在整个7月份,央行仅仅是提高了一次利率,而没有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这就改变了今年上半年每个月提高一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习惯做法。从某种意义上看,这可以认为是调控节奏的微调。另外,央行现在也多次提到,要更多地使用价格工具而非数量工具作为调控的手段。虽然还不能据此推断是在暗示不会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至少是告诉大家,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会悠着点。而一段时间以来,对股市影响最大的调控政策就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形成的挤出效应,每每会让大盘下一个台阶。
  也许有人会说,不提存款准备金率,央行还可以调利率,这不同样是股市的利空吗?从表面来看,的确是这样,但是客观上现在市场的基准利率已经不再是银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而是变成了银行货币型理财产品的加权平均利率。现在,这个利率的水平是在4.5%以上。显然,即便央行提高存款利率,甚至是提高不止一次,也还是在市场实际无风险利率水平之下。在这种情况下,加息对于股市资金的分流作用就基本不存在了。所以,如果在8月份央行为了抑制高通胀,还是像7月份一样提高利率的话,那么其对股市的影响将是很有限的,甚至可能被有些投资者认为是股市的利好。
  进一步说,即便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也会被认为是进入到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操作的后期。再加上市场对此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预期,所以这个利空的作用也是相对有限的。换言之,8月份人们虽然看不到政策松动,但是会看到调控节奏的改变,而这足以激发人们的诸多想象。
  前面提到,7月份股市下跌,与人们对通胀见顶的预期落空有关。现在大家都认为8月份的通胀数据是很难看的。但是加速上行,还是惯性冲高,或者是高位横盘?不同的表现虽然都表明通胀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在程度上是有差异的。进一步说,在人们已经准备接受一个更高的通胀数据时,如果实际情况是在预期之内,或者稍好于预期,那么还是有可能令人重新产生通胀将会逐渐回落的预期。
  基于三季度通胀翘尾因素会弱化的实际情况,未来几个月内通胀高位企稳并有所下行并非不可能。而市场一旦看到了这个趋势,就会做出对后市偏于乐观的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有利于股市的积极因素。
  呈现先抑后扬格局
  诚然,8月份要在市场上找到足够的做多理由是不现实的,因此不能期望此间会出现大涨行情。相反,在月初市场不确定因素还比较多、市场心态不稳的情况下,大盘交易重心下移将是大概率事件。不过,由于存在上述一些可能是有利的因素,所以股指在探底以后,还是存在反弹的机会。
  目前大盘正徘徊于2700点之下,比7月份的平均交易位置低。但是,很可能到了下半月,在相关经济数据出台、投资者对利空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且消化以后,股市会出现一定力度的反弹。这也就是说,8月份大盘将呈现先抑后扬的格局,但很难说月线一定会收阳。
  所以,总体来看,市场还将是一个弱势整理的格局,但与7月份会有所不同。7月时是大盘先扬后抑,8月则反过来了。尽管都是弱势,但对后市所提示的信号是不同的。所以,尽管8月份的行情可能不那么乐观,但也无需太悲观。
  另外,虽然股市在整体运行中缺乏机会,但还是不会缺乏个股与板块的局部行情。最近创业板与中小板的相对走强,实际上也是向大家提示了这方面的机会。操作意愿强烈的投资者可以对此多加留意。
  链接
  机构看高7月CPI数据
  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4%,创下了2008年6月以来的新高。8月9日,7月份的CPI数据即将公布,机构普遍认为,该数据仍将处于高位。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预计,7月份CPI同比涨幅在6.1%~6.5%之间,取其中位数,为6.3%左右。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预计,7月份CPI同比涨幅在6.2%左右,8月份CPI同比涨幅将回落到5.6%左右,预计四季度CPI同比涨幅将回落到4%~5%左右。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预计,7月份CPI同比涨幅为6.7%,环比提高0.3个百分点。随着翘尾因素及猪肉价格涨幅的回落,8月以后CPI涨幅将开始回落,预计全年CPI同比上涨5.2%。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预计,7月CPI同比涨幅将再创新高。预计全年CPI为5%~5.2%。
  瑞银中国经济研究主管汪涛预计,CPI同比涨幅在7月份会达到6.4%或者更高。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认为,短期内通胀维持在高位,预计7月CPI同比上涨6.3%。能性也较低。
  长城证券研究报告预计,CPI可能再创新高,7~9月的CPI同比涨幅分别为6.5%、6.1%、5.7%。
  国信证券预计,7月CPI同比涨幅可能再创新高,为6.4%~6.6%。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